《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_第1页
《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_第2页
《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_第3页
《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_第4页
《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编语文课程论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一、语文课程的性质1 .如何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1)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也是其基本特点。就一般情况而言,语文在作为工具使用过程中,已渗入了人文内容,语文在发挥工具的功能时,也在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由于语文表达的含蓄和注重内涵,注重内心感悟和整体把握,注重“物我合一”,体现了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的特质。(2)语文课程与邻近课程的联结。体现为语文课程特性的语言文字在其他课程中有广泛运用,使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和范围扩大了;其他课程的名词术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其他科目说明

2、性的逻辑的语言,会以其准确、简练的特点给学生运用语言以有力的帮助。2 .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分别包含什么内容?工具性:语文是个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群间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还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代码。单就学校而言,它又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人文性:所谓人文性是指以人性、人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无处不体现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语文课程从来都根植于人文精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之中。它处处在展示人性,形成人化的情境。第二节语文课程的功能与地位一、语文课程的功能“多重功能”和“独特功能”(一)知识传递功能。文字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社会知识(二)能力培养

3、功能。读、写、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活动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情感教育功能态度教育功能价值观教育功能(四)文化教育功能。文化知识教育文化熏陶(五)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功能。(六)规范文字、推广普通话功能(七)各课程学习的奠基功能。二、语文课程的地位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它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基础。第二章语文课程的理念和目标第一节语文课程的理念语文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构建应用性与审美性并

4、重的语文课程1、语文课程的应用性语文能力: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能顺利完成某种语文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语文能力是一种专业能力,是用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和表达的双向交流的能力。语文能力的结构由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组成。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区别一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具有一定规则的完整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交际工具,而言语是人们对语文符号系统的掌握和运用的过程,及其运用成果。语言是社会性的,而言语是个人性的;语言是潜在性的,而言语是显在性的;语言是重规则的,而言语是重运用的。联系一语言离不开言语,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都须从言语中汲取新的要素不

5、断发展。言语也离不开语言,任何个体只有借助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由此接受别人言语活动的影响。2、语文课程的审美性语文审美教育:是以美学和审美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为直接目的,以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个性为最终指向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换言之,即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第二节语文课程的目标一、确立教程目标的意义与依据语文课程目标(语文教育目标):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形式规定。它客观反应语文教育规律,预示着语文教育发展方向,是语文学科编选教材,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教学程序及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

6、列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检验和评价语文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一)意义:对于行?是学习的指南。对于教师:是教师施教的依据。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具有先行的前提的意义。对于语文教材编写者:为语文教材的设计,确定了内容区域、难易程度以及前后教学阶段的继承关系,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层次和内部关系勾画出了蓝图。也是检验和评价语文教材的重要标准。对于学校和社会:是家长、学校和社会评价教学质量的准绳。(二)依据:1 .社会需要2 .客观条件3 .主观认识4 .历史经验和外国经验二、初、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一)初中语文课程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

7、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二)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感受?鉴赏阅读优

8、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思考?领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应用?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

9、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三)语文课程目标的特性基础性:基础性是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基础走向提高;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现在走向未来。全面性: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多元性:语文课程结构的多元化导致目标的的多元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倡导,导致思维的多元化。综合性:工具性目标和人文性目标的协调一致;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训练的协调一致。性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要求引导学生积极

10、参加实践和注重应用。第三章语文课程资源第一节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一、语文课程资源的范围1、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和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称。广义的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狭义的概念仅指形成课程资源的直接来源。2、分类1)根据来源,可分为校内语文课程资源和校外语文课程资源2)根据功能,可分为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语文课程资源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是指直接作用于语文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语文课程的素材或来源的那些资源。条件性语文课程资源:是指那

11、些间接作用于语文课程的资源,它们并不是学生语文学习和掌握的直接对象,但却影响着学生语文学习和掌握的效果,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条件。3)根据呈现方式,可分为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文本性语文课程资源、活动性语文课程资源和媒体性语文课程资源4)根据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语文课程资源和隐性语文课程资源二、语文课程的利用1、语文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1)学习筛子:即课程资源与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2)语文筛子:即课程资源要与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相适应,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充实而有序,利于语文素质的提高。3)教育筛子:即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目

12、标,体现社会发展需要。2、语文课程利用的原则:优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谐性原则3、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利用的策略:1)信息捕捉;2)价值辨识;3)资源利用:读取、链接、重组。第二节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二、语课程资源开发的领域:一1)学校资源: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校本资源2)社区资源3)家庭资源4)自然资源5)网络资源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和途径(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1 .从问题角度看(1)可以由课内向课外开拓,由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引发开去,探寻课外学习资源,从课外学习资源中得到解决或再认识;(2)可以由书本知识向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延伸,让书本知识在生活中获得新的生长点;(

13、3)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拓展开来,上升到更高层面进行探讨。2 .从课题角度看,(1)可以以社区发生的重要事件为背景和对象,把他们纳入课程学习的视野,进行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2)可以以国际国内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为课题,充分利用报刊图书影视网络进行深入探讨;(3)可以以教科书中涉及的有关重要议题特别是综合性学习,设计的课题为研究主题,调动发掘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3.从学习情境看,(1)可以到大自然中探求语文学习资源,(2)可以到家庭中发掘语文学习资源,(3)可以到校园社区中获取语文学习资源,(4)可以以专家学者教师为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制约课程资源开发的因素社会发展

14、水平与需要;学生发展水平与需要;教师的观念、素质与风格;学校资源(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1)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 2)挖掘教师潜能,开发教师资源 13)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 诗意的天地4)融入社会活动,开发社区资源5)利用家长优势,开发家庭资源6)设计崭新课程,开发网络资源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领域引导学生做教材的对话者引导学生做教材的创编者在教学中开发资源在交流中生成资源在合作中激活资源校史室,一本厚重的书籍图书馆,一道文化的大餐校园景点,一片角色体验,深入社区生活专题活动,培养综合能力请家长参与教学请家长参与活动网上探秘,变有限为无限网上交流,变个人空间

15、为群体交互式立体空间第二编语文教材论第一章语文教材总论第一节语文教材的价值和类型一、语文教材的价值1.语文教材:特指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学需要而编写或制作的用于教学或与教学有关的材料,专指语文教科书,泛指一切对人们的语言行为可以产生影响的口头的、书面的语言材料。2.语文教材的价值:1)对学生的价值。是启迪学生思考、发展智慧的早期渠道;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依据;是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和进行自我教育的工具;是学生接受价值观和情感教育的重要媒体;是学生获得各种知识信息,特别是语文知识信息的基本源泉;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铺路基石2)对教师的价值。是教师扩展知识的基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凭借;是教师提高教学能

16、力的关键3)对编写者的价值。是编写者发表学术见解、发展学术派别的一个阵地;是体现编写者自己的知识、思想和文字水平的一个客体;是对编写者把科学知识体系变为教学体系的能力的一种考验。4)对出版者的价值。出版语文教材能为出版社赢得社会声誉与商业利益。5)对国家的价值。是体现国家方针政策的有力手段;是培育青少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社会未来人才的有效工具。二、语文教材的类型:(1)依地位区分:必修教材;选修教材(2)依性质区分:识字教材;语言教材;文学教材;文化教材;文言教材;写作与说话教材;语文知识教材(3)依教育观区分:学科中心教材;生活中心教材(4)依构成手段区分:语言教材;非语言教材(5)依使用地区

17、范围区分:国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第二节语文教材的编写与使用语文教材的编写:1)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教材应显示出新思维、新感受;教材应注意到新的学习方式;教材的形式应具有现代特征。2)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材要注意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教材还要吸收本民族以外的世界文化。3)应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教材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要具有开放性和弹性。二、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编写乡土教材的目的和长处:目的:在于使语文课程教育更密切地同本乡本土的实际相联结,使教学更富有乡土气息,更有力地为本地的建设服务。长处: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使爱国主义教

18、育扎根于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之中;可使学生更切实地接触社会,增强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可使教师更熟悉、更关心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推动教育改革,使语文教学的内容同当地的社会发展联系得更紧密。三、语文教材的使用语文教师如何科学使用语文教材?(1)以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为前提。(2)教师自主地解释和评价教材。(3)在依照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前提下,可适当压缩分量、调整顺序和精选内容。(4)对有些教材的内容,在指导学生进行对文本的思考和理解的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校内外的环境进行观察和调查。(5)根据需要,可以补充课文以外的文章和音像教材。(6)注意语文教材同其他学科的教材特别是政、史、地教材的

19、有机配合。第三编语文教学论第一章语文教学论与语文学习论第一节语文教学论一、语文教学论的性质:它基本上是由教学论和语言学联结而成。它依据对语文教学实际的研究,探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从而使它成为独具特征的领域。二、语文教学论的对象:作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一部分,它侧重研究语文教学过程及其规律。它以语文课程论和教材论为基础,探讨体现课程性质、实现课程理念、达到课程目标的内容、过程、原则和方法等。即语文教学的本直观、语文教学的内容观、语文教学的方法论。三、语文教学论的任务:给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学生和中学语文教师指出一条从事语文教学实践的路径,并使其更具有从事语文教学的决心和信

20、心。即要认识到教学经验的局限性要认识到教育艺术的局限性要认识到专业知识的局限性要了解运用教学论的过程四、语文教学论与相关学科五、14文教学论的研究方法:1)实地观察法:就是对语文教学的具体特征进行有意识的考察,以积累现象材料,作为实验和研究的依据2)现状调查法:就是对语文教学的实际进行情况搜集、记录、整理和分析工作,以便认清实际,辨明趋向。3)分析研究法:就是透过实验中的现象和事实,发现其内在联系,进而获得理性认识的方法,也就是要通过实验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4)科学实验法:就是根据设计方案有意安排并进行适当控制的研究方法,它是小规模、小范围的实践。5)历史比较法:就是

21、以过去的语文教学为对象,用发展的观点,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论做分析比较。第二节语文学习论一、语文学习的性质语文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二、语文学习的类型1)接受学习:是由教师将确定性知识通过讲授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一种学习类型。2)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寻求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类型。它要求学生在全部学习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并进行创造性思考,乃至获得个人的答案。三、语文学习的内容1)语文知识;2)语文能力:读、写和口语交际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能力这一内容是语文学习论探讨

22、的主要内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由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决定的。四、语文学习的过程意义: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习过程的学习,是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语文学习论应着重研究接受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主体作用,发现学习中创造性思考问题的方法,以显示出语文学习过程的更大价值。特点:多样性和复杂性。五、语文学习的方式1)自主的探究的学习方式;2)合作的学习方式第三章阅读教学第一节阅读理念与阅读教学理念一、阅读理念(一)读者的主体地位确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阅读和阅读教学的新理念,从根本上是基于以下几点:1)学生具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2)学生是具有潜能的发展中的人;3)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是独立的过程

23、(二)文本解释的多元化1)多元化阅读方向。义务教育和高中语文两个“课标”倡导阅读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高中语文课标在课程设置上指出:遵循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相统一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2)多元化阅读路径。分层次阅读和多角度阅读。二、阅读教学理念)阅读教学理念:1)对话互动理念。两个语文“课标”所体现的精神和理念是师生间的对话。阅读教学是通过对话,相互作用,共同提高,以形成师生间的真诚合作,分享学习的乐趣。2)自主性学习理念。两个语文“课标”都表明,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和阅读的自主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的

24、角色应该是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作为教学组织者,教师要给学生的阅读以必要的空间和条件;作为教学促进者,教师要在学生的全部阅读过程中起到引导、促进的作用,同时可以适当讲授。3)培养阅读能力理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可以从阅读学和教学心理学两方面得到解释。1)从阅读学的角度看,阅读是个人从文本中提取意义并重组文本的过程。阅读是学生通过文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过程,换个说法,阅读是学生个人与文本之间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处理信息特别是创造信息取决于读者,而这恰恰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出发点。2)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具有

25、无限潜能的人,他们是学习中的主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特性。3)从哲学的角度看,内因决定外因,文本和教师都是外因,只有学生这一内因才会在阅读中起决定性作用。从阅读学、教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出发的这种阅读过程本质观,决定了学生的阅读自主性。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关系。第一,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存在着互相依赖的一面。虽然没有语文知识也可能获得语文能力,但是有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获得就会更自觉更有富成效。因此,有必要提供虽非系统和完整但却能满足日常读写和口语实际需要的语文知识。第二,语文知识的提供是为了满足语文能力培养的需要,而没有独立的意义,这也是应该认清的。对于实践性特征明显的语文课程来说,其根本的教学目

26、标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学生懂得了语文知识,却读不懂文本,写不出文章,说不出得体的话,就不能说他学好了语文。语文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会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谈论语言的人。第二节网读教学中的体验与感悟1)体验和感悟的性质与意义:是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需要,是培养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才能的根本措施。是学习者自身的心理活动的产物,是学生主动探求的结果、自我意识的唤醒和主体意识的展现,是教师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引导、激发与尊重。引导学生生成体验和加深感悟,是“课标”倡导的科学训练观的核心内容。“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而要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更加离不开学生

27、切实的体验和感悟等心理过程。2)体验和感悟的目标:体悟情。人的情感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完善的推动力量。领悟理。引导学生对“理”的体验,增强对作品的深刻感受。发现“人”。引导学生对“人”有所体验和感悟。感受美。培养学生体验美的能力,培养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3)生成体验和感悟的方法:文本性体验。就是通过课文的阅读来让学生生成“体验”。形象性体验。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参与性体验。就是通过设计体验性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以获得对作品中形象与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4)生成体验和感悟的原则:让体验在交流和交锋中获得提

28、升。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自谈体验,还要有相互的交流乃至交锋。交流体验要有必要的分析和评价。学生的体验离不开必要的分析与评价,必要的分析是体验的理性提升,准确的评价是对体验的肯定。师生相互交流,以求教学相长。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持人”,是积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应该在平等的交流中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在平等的讨论中形成师生的共识或存疑。坚持人文目标与工具目标的统一。阅读教学应即要求学生的人文性体验,又要求学生的工具性理解。第三节阅读教学的层次与角度一、问题意识与提问策略(一)培养问题意识语文教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学生有了问题意识,能够提出问题,进而寻求问题的答案,才会增长智

29、慧,科学才能进步,社会才会发展。(二)讲求问题策略、阅读教学的层次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现分层次阅读?“分层次”是从纵向发展方面着眼,力求区分出不同阶段、不同梯级的阅读,以求实现高水平的阅读。一般认为,阅读可以区分为四个阶段,也就有四级思维水平。即:直觉的阅读。它能够了解文本字面的含义,直接感受到文本的表面意思。这是最低级的阅读水平,但却是阅读的基础。理解的阅读。它能够对文本进行分析、概括和比较,即对文本做出理性的解释。评价的阅读。它能够对文本做出独自的判断,乃至给予批判。这是高级阅读思维技能,应该努力追求。创造性阅读。它能够在文本之外寻找答案,或者能进行具有独特感悟的欣赏,或者能进行应用性的实际

30、操作。三、阅读教学的角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现多角度的阅读?“多角度”是从横向发展方面着眼,力求丰富和充实的阅读。转换读者的社会地位形成多角度;转换学科领域形成多角度;转换时空形成多角度;从怀疑形成多角度;从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形成多角度;设置假定性问题形成多角度。第四节阅读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和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1) 教学模式的涵义语文教学模式:是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做出的简要概括。它是依据教学理论概括语文教学过程之后得出的简要“公式”。它是对语文教学过程研究的自然结果,也是推动教学实践的客观需要。(2) 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二、我国的阅读教学模式(一)三段六步教式(二)三步教段(三)四步教段

31、(四)读、议、练、讲模式(五)读、戈IJ、批、写模式(六)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模式第五节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一、记叙文阅读教学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内容的真实性;选材的典型性;语言以质朴为主,又不乏生动形象,有较强的情感色彩。(二)中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心理特点(三)记叙文的教学策略:依据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教和学。立足于记叙文的教学实际,拓展阅读与思考的空间,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情感教育。利用各种条件,巧设教学情境,提高记叙文教学效果。二、议论文阅读教学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剖析事

32、物、辨析事理、发表见解、提出主张为主要目的的文体。)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内容的说理性;观点的鲜明性;论证的逻辑性;语言准确、严密、鲜明、生动。(二)中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心理特点(三)议论文的教学策略:依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教和学。立足于议论文的教学实际,拓展阅读与思考的空间,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验文章美感,以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说明文阅读教学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旨在介绍、说明事物或事理,给读者以相应知识的文体。(一)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说明性、知识性、客观性、平易性。(二)中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心理特点(三)说明文的教学策略:依据说明文的文

33、体特点教和学。合理运用直观化、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强化体验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联系学生经验实际,把课内教学与课外探究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中学习知识,激发兴趣,提高能力。第六节古诗文阅读教学(一)教学内容:1、语言层面的教学即指导学生认读文字,掌握、积累词汇,把握古代汉语的句法。2、文化层面的教学即指导学生感悟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3、审美层面的教学即指导学生发现景物之美、生活之美、形象之美、心灵之美和语言表达之美。(二)教学方法:1)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古诗文的自主意识;2)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古诗文的良好习惯,包括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的习惯、整理归纳的习惯、积累背诵

34、的习惯;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包括熟读背诵、翻译讲解、圈点评注。第七节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独白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一、独白式阅读教学优点:能够以定论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充分显示出教师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优势,能够保持知识的准确性、条件性和深刻性。教师往往寥寥数语就能阐明一个问题,使教学经济而有效。缺点:只从教师单方面输出信息,使学生难以自我思索,更难以自我卷入。学生没有同教师对话、交流的机会,从而处于被动的地位。二、对话式阅读教学优点:可以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给学生提供了反问的机会和分辨、论争的余地。缺点:教师的提问难以适应所有学生。教师问学

35、生答的一对一教学,其他学生往往仍处于半被动状态。三、探究式阅读教学:即两“课标”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自我学习意识,能自觉地把握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并具有自觉反应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在群体中的互助性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第八节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朗读和默读、摘记和提要一、朗诵和默读(一)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是用声音增强原作力量的手段。1)朗读的价值:使学生领会课文的内容和意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体会感情的力量。

36、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沟通起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的朗读质量,是考察他们对文章学习得怎样的一个尺度。2)朗读教学的一般要求:读音、停顿、速度、语调。读音:吐字清晰,发音正确,是朗读教学起码的要求。停顿:停顿就是句子当中、句子之间、层次之间和段落之间的间歇,它是语言节奏的一种表现,也是朗读的一个基本要求。速度:朗读的速度应与课文的思想内容相适应。内容决定速度。语调:语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等的变化,也就是声音的抑扬顿挫。它的实质是朗读者对朗读的内容通访*语言所表示的态度。语调是构成朗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3)朗读的方式:教师范读、学生单人朗读、分担角色朗读、齐声朗读。4)教师的指导:1

37、)朗读指导的着眼点。既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应着眼于加深对课文的领会。2)朗读指导的要点。3)指导学生评价朗读。(二)默读。1)默读的教育作用。利于加快阅读速度;利于加快正确而深入的理解;利于培养自觉的阅读态度和习惯;关系整个学习进程和质量。2)默读的特点和要求。特点:默读是内隐的活动,不是外显的;默读是内部的精神活动,没有外部的标志。要求:正确、迅速、适应。读教学和默读教学的地位:朗读和默读应该互相配合,交替进行。在阅读教学中,它们同等重要。朗读和默读的地位是变化的。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步加重默读的训练。二、摘记和提要(一)WS:就是有选择而又扼要地记下文章中的重要内容。1)摘记的要

38、求: 要养成摘记的习惯; 要养成边摘记边思考的习惯; 随着年级的增长,要逐渐培养速写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二)提要:就是把课文内容的全部或局部,提纲挈领地区分为若干部分,用标题式的词句揭示出来。2)编写提要的作用和要点:作用:起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作用;是一种严格的思考能力训练;是一种大有益于语言文字的训练。要点:应无误地表达课文原意;语言要简练;要有逻辑性。第四章作文教学第一节作文与作文教学的理念作文的理念:)开放性与自由表达1)作文的开放性,首先意味着作文可以在能够允许的空间内进行,而不局限于课堂、学校的狭窄范围;其次还意味着作文可以在允许的任何时间内进行。自由表达,首先意味着作文

39、的内容可以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以及自然界任何领域的生活,不受任何题材的限制;同时也意味着可以运用任何体裁来表达。2)作文的开放性和自由表达主要依据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包括写作能力。作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作文的开放性,有利于开掘生活的源头活水,从而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培养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爱护生命、同情弱者的爱心,使自己的文章更富人文底蕴和人格力量。此外,社会是发展的、开放的,语文课程同样也应该是开放并富有创新活力的,它要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正新

40、发展。作文作为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要开放并富有活力。同时,应注意到网络作文这一种方式。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信息,有利于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思维;它改变了传统的作文思维习惯与作文写作模式,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利于自由表达。(二)个性化与有创意的表达1)作文的个性化即学生有个性地表达,主要体现为学生写作时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之所以必须重视个性化是由于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与自我和社会对话的最好的一种交流方式,也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以说,个性化的写作是作文的根本标志,作文应该展示人格的魅力,表现人

41、性的灿烂。写作个性化,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写作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做人的一种历练。写作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2)写作的个性化往往体现为有创意的表达。作文的创意化主要体现在一个“新”字上。新是作文的生命。之所以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是因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要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写作时要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要善于捕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感受,有所创新。不造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要有创意,就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同时培养多样化思维,从多种角度和方向去观察。二、作文

42、教学的理念:1)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参与生活和关注社会;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写作;3)重视写作全过程的指导;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呈现学生作文的评价结果。第二节中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习惯一、中学生的作文兴趣(一)中学生作文兴趣的一般特点(二)培养中学生作文兴趣的意义和方法二、中学生的作文习惯(一)中学生作文习惯的一般特点(二)培养中学生良好作文习惯的意义和方法:1)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使学生认识到作文是学习、生活、工作的需要,是为了锤炼自己的思想、语言,活跃自己的思维,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化;2。培养学

43、生独立完成作文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写作的主人。材料,靠自己搜集和积累;题目,靠自己寻找和拟定;中心,靠自己确立。此外,对书写、标点、作文修改都要有一定的常规要求。第三节作文教学的原则与要求作文教学的原则:1)作文和阅读联结。就是指导读文章时,也要给予写作的指导。指导阅读时,也应从作文教学的观点对文章的表达进行分析与鉴赏,或追求写作过程中的体验,从而使学生了解作文的基础知识或技能,使读的指导同时有益于写的指导。以阅读教材为基础进行的创造性表达活动;和阅读课文紧密联结的表达活动。2)作文和生活联结。就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和联想事物。让学生靠自己的观察表达事物,是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途径。指

44、导学生观察和调查,是人们普遍采取的方法。为使作文和生活联结,要尽量使学生处于一种非写不可的情境中。二、作文教学的要求:1)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2)多给予学生练习写作的机会;3)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在写作时要在心目中假设读者,也就是要预先想到读者是谁。之所以要特别注意培养读者意识,是因为:写作时会忘记读者对象的存在,而感觉不到读者对象的制约。读者对象不同,即使题材相同,立场和态度等许多方面都会不同。第四节作文教学过程:1。写前和写前指导:是学生写作和教师指导的重要阶段。包括学生的取材、构思、确定主题、选择文体以及教师指导等。2)写中和写中指导:是学生把思想认识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

45、程。包括把草稿修改成定稿。3)写后和写后指导: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给予分析评价的过程。评价不限于对写作能力的评价,还会涉及到对思想和态度的评价,所以写后指导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一、作文前的学生准备与教师指导命题作文的利弊:1)利:利于学生思想的迅速集中,在短时间内朝向一个目标思考;利于学生间互相评价和批改;利于密切配合阅读教学,巩固和发展阅读收获;能直接体现作文教学的意图,避免学生的写作偏向某一个方面。2)弊:它有可能要求学生无确定对象地写文章,不是从实际存在的要求出发,而是为作文而作文,这就不易写出实际内容,更不易写出真情实感;如果命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无话可说,只好硬凑文章,那就不仅达不到目的

46、,反而会束缚思想,浪费时光。选题作文的利弊:1)利:利于发挥学生个人的特点,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利于培养学生的取材能力和拟题能力;可以在遣词造句上下更多功夫。2)弊:它不能完全适应作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学生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未必就需要着重的训练和表达,他们乐意用的文体和写法,未必就是作文教学的全部计划内容。二、作文中的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作文批改的要求:1)教师提示学生批改;2)多就少改,多批少改;3)既要书面批改,又要当面批改;4)围绕一个中心,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三、作文后的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作文讲评的要求:1)评价的内容应不限于作文本身,还应包括写作态度和习惯。它应是认识、经验、技能和行

47、为的综合评价。2)选取的事例有普遍性。3)有重点,有中心。4)态度热情恳切,形式生动活泼。5)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第五节各类文体的写作教学:1)自叙文的写作教学。引导观察;启发感悟;提供条件;鼓励创意。2)实用文的写作教学。促生写作动机、创造实践机会、注意客观材料、强调语言特点、训练逻辑思维。3)研究性文章的写作教学。指导选题、指导研究、指导表述、指导交流。4)文学作品尝试写作教学。营造自主写作的氛围、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传授文学表达的基本技巧、拓宽文学写作的取材空间。第五章口语交际教学第一节口语与口语交际一、口语(一)口语的概念口语:即口头语言,是人类语言的基本形式,包括言语、语音、语调、语态

48、、语气和节奏等。其最大特征是直接性和整体性。二、口语交际(一)口语交际的概念口语交际:指人们运用连贯标准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会活动。其特征是瞬时性、简约性、交际性和互动性。言语交际:运用有声语言进行口语交际称为言语交际。它是口语交际的主体,没有它,口语交际也就不复存在。非言语交际:运用无声语言进行口语交际称为非言语交际。它是言语交际的补充,有体态语言、服饰语言和距离语言等几种形式。第二节口语交际教学一、语文教学视野中的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教学: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规范、简明、连贯而得体的口头语言,再辅以适当的非言语的形式与人交流,实现某种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

49、。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突出交际性、强调互动性、注重语境性。三、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灵活机智地应对。四、口语交际教学与说话及听说教学听话教学和说话教学:听话教学和说话教学分别从听和说的角度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共同构成听说教学。从教学观念的角度而言,它以语言能力的四个组成方面-听说读写为基础,因而侧重于较为系统的听说能力训练。简而言之,“听得清,说得明”是听说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第三节口语交际教学策略:1)交际策略。确定交际目的。承担具体的交际任务。2)场景策略。教师设计场景。学生设计场景。3)互动策略。学会倾听。从容表达。听说互动。第四节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一、口

50、语交际教学的设计思路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基本形式:1)板块式结构。指将教学分为不同的板块来进行,有并列式和递进式两种。2)框架式结构。指围绕某一主题,从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形式提供框架线索。第六章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第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与目标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1)是为了适应课程的综合化趋势而产生的;2)是语文课程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产物;3)是研究性学习和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产物。(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理念:1)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发展其个性特长,培养其问题意识。2)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其体验,培养其实践能力。3)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其求

51、真务实的品格和创新精神。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1)强调实践,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2)强调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兴趣,获得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文化品位。6)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二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1)综合性。体现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多维整合;体现在学习方式的整合,即将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方式综合运用;体现在学习空间的拓展,将语文学习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实

52、现了学校语文教育、家庭语文教育和社会语文教育的整合;体现在学生学习领域的扩展,加强了语文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丰富了课程资源。2)实践性。既是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也指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语文实践。这种实践显然不仅是课堂内的学习,更包括课外的各个领域的语文学习。这种鲜明的实践性,要求学生不仅要努力扩展自己参与语文实践的机会,积累语言和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同时还要自觉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通过合作、探究与交流,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3)自主性。体现在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体现在综合性学习整个过程的自主设计和实施,自主制定活动计划,自主搜集信息,主动探

53、索和研究,自主进行评价和交流;体现在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以及学习进程、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的自主安排等方面。4)合作性。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生和教师的合作;学生还要以各种形式与学校、社会、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进行合作。5)生成性。重过程轻结果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最鲜明、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它主要体现为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体验的生成性,这是综合性学习独有的一大特点。第三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1)确定探究主题。包括课内延展式、学科联结式、生活应用式。2)制订学习方案。3)开展探究活动。4)交流与分享探究成果。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1)在评价目标上,由注重语文能力转变为强调探究

54、精神和创新意识。2)在评价着眼点上,由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3)在评价主体上,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为主。4)在评价方式上,由单一的定量评价转变为多样化的综合评价。应注重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和自主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多维度、多侧面的综合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第四编语文教师论第一章语文教师的使命与素养第一节M文教师的时代使命和地位:一1)语文教师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2)语文教师应该是教育改革的探索者。3)语文教师应该是课程文化的建设者。4)语文教师应该是母语学习的促进者。5)语文教师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第二节语文教师素养的提高一、语文教师的素养:1)情意素养专业理想:是指教师对所从事的事业的向往和追求。专业情操: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专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专业人格: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有的的人格特征。2)知识素养 本体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 背景性知识3)能力素养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研究能力 专业表达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