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遗传与变异1 .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i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假设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i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i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突变,以及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由题可知玉米的两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某一Fi植株自交
2、,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原因最可能是发生染色体易位,使原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答案Ao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突变,以及染色体变异.2 .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A.染色体不别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以发生染色体不别离或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只能发
3、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都发生染色体复制,受诱变因素影响,可导致基因突变;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因此选Bo3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以下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基因突变是主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有利的变异对生物是有利的、而且是定向的变异B.如果植物的枝芽在发育早期发生基因突变,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C.如果显性基因A发生突变,只能产生其等位隐性基因aD.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人们能培育出生产人胰岛素大肠杆菌【答案】B【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AC错误.植物叶芽在发育早期发生基因突变,那么由这个芽长成的枝条
4、,上面生的叶、花和果实都含有突变基因,花进行有性生殖时可产生含突变基因的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B正确.人的胰岛素基因和大肠杆菌的基因差异较大,不能通过改变大肠杆菌DNA勺个别碱基对使其产生人的胰岛素基因,D错误.4 .如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B.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3条染色体C.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四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2条染色体D.代表的生物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答案】B【解析】所示的细胞为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假设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的体细胞,那么代表二倍
5、体;所示的细胞为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2条染色体,假设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的体细胞,那么代表三倍体;所示的细胞为4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2条染色体,假设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的体细胞,那么代表四倍体;所示的细胞为1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代表单倍体.5.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限制菜籽的芥酸含量.以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组分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据图分析,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两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分化B.与过程相比,过程可能会产生
6、二倍体再生植株C.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效率最高D.Fi减数分裂时,H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联会【答案】D【解析】、两过程为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分化,A正确.在花药离体培养中,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重花粉n等组分组成,因此花药离体培养可能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因此B正确.采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成功率高,并且不会发生性质别离,育种年限短,因此选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效率最高,C正确.减数分裂时,发生联会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即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与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与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可以发生联会,H
7、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未非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联会.D项错误.【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遗传知识在育种中的应用,减数分裂.突出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水平.难度适中.6.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以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过程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B.过程通常取Fi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C.过程主要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群体抗病基因频率【答案】ABC【解析】A,杂交育种正是通过此法不断提升纯合比率的;B,此处“适宜花药并不是指基因型适宜基因型肉眼不可见,而是指花粉所处的发育时期适宜;C,由
8、叶肉细胞到转基因植株,是离体细胞通过组织培养形成个体的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阶段;D,筛选过程就是将表现型不符合要求的个体淘汰,此过程与自然选择中的淘汰实质相同,都会改变基因频率,例如在AAAa、aa中的aa淘汰,会使a基因频率下降,A那么上升.7.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I-1基因型为AaBB且n-2与n-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TDnrOOtDrHrH正常我性;a年至::黑2山6愚需女性:A.I-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B.n-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C.m-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3D.m-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
9、代患病的概率为一16【答案】B【解析】“I-1基因型为AaBB'而个体不会患病,由此可推知基因型为A_B个体表现正常,也可推知患病的个体n-2的基因型必为aaB_o由于第出代不会患病,第m代个体的基因型一定为AaB_,故n-3的基因型必为AAbb,同时确定n-2的基因型必为aaBB,那么I-3的基因型为A_Bb,应选项A错误,B正确.m-1与m-2的基因型都是AaBb,应选项C错误.m-2基因型为AaBb,AaBbxAaBb的子代中,正常的概率为9/16而患病的概率为7/16,应选项D错误.此题以遗传病系谱图为背景,考查对遗传定律的综合运用和分析水平,考查识图水平.8 .关于现代生物进
10、化理论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根本单位是群落【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是进化的原材料,所以A正确;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表现型相同,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同,也可能表现型不同,对环境的适应性也不同,B正确;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是种群,答案Do考点定位:此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根本内容.9 .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
11、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以下有关噬菌体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思闻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答案】A【解析】噬菌体侵入寄主后,利用寄主菌的原料氨基酸和核甘酸,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所以A对;子代噬菌体是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来复制的,B错;噬菌体消耗细菌细胞内的物质,导致细菌死亡,C错误;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以二分裂方式增殖,而是在寄主菌体内合成各个部件后,组装,释放,使细菌裂解,D错10 .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
12、化理论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到达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条件下的地雀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发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异,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原属同一物种的地雀,从南美大陆迁来后,因在不同群岛上生活地理隔离,产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这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由于每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其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异.在一个种群中
13、,某些基因被保存下来,而在另一个种群中,被保存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个基因.久而久之,由于自然选择的不同使各个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一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地雀.不过物种的进化是十分缓慢的,往往要成千上万年才能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11 .动物性食品中的某些致病菌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禽流感H5N1和大肠杆菌O-157,是在现代畜牧业中滥用抗生素条件下抗药性提升而产生的新的致病菌系.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致病菌抗药性增强的原成因是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越大,病菌向抗药水平增强方向的变异越快B.长期使用抗生素是对病原体进行选择的过程,结果导致种群中抗性基
14、因频率增加C.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能诱导病菌分解抗生素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病菌所繁殖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答案】B【解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实际过程是对病菌中抗药性基因限制的抗药性状进行选择,通过繁殖并得以传给后代,使后代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增多,抗性基因频率不断增加.抗药性增强是抗生素逐代选择的结果,并非抗生素诱导病菌分解抗生素的基因大重表达.抗药性强的病菌所繁殖的后代也存在差异,由于基因突变等因素,所产生的后代病原体不一定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12 .玫瑰有5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迄今已培育出2500多个品种
15、.玫瑰没有生成蓝色翠雀花素所需的“黄酮类化合物3,5氢氧化酶的基因,因此蓝玫瑰被认为是不可能培育成功的.但日本科研人员将蓝三叶草中的蓝色素基因植入普通玫瑰而成功培育出了蓝玫瑰,这株玫瑰的花瓣中所含的色素为蓝色.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蓝色翠雀花素分布于蓝玫瑰花瓣细胞的液泡和叶绿体中B.培育蓝玫瑰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C.蓝色素基因在所有玫瑰细胞中都能限制合成蓝色翠雀花素D.蓝玫瑰的培育成功意味着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物种【答案】B【解析】蓝色翠雀花素分布于蓝玫瑰花瓣细胞的液泡中,叶绿体中为光合色素,A项错误;日本科研人员将蓝三叶草中的蓝色素基因植入普通玫瑰而成功培育出了蓝玫瑰
16、,为转基因工程操作,故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B项正确;蓝色素基因在玫瑰花辫细胞中能限制合成蓝色翠雀花素,在其他细胞中没有表达,C项错误;蓝玫瑰仅仅是转入了一个外源的基因,与其他的玫瑰未产生生殖隔离,没有产生新的物种,D项错误13.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惟一存活的野生马.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央精心挑选出了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去.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开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根据以上材料,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B.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还是一个种群C.野外的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其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
17、变化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A项中,分清基因频率和基因突变频率,基因突变频率与外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如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等有关.野外的诱变因素不定,不能预测基因哭变频率如何变化.B项中,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分布区域不同,已经产生了地理隔离,不尾于一个种群.C项中,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项中,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仅存在地理隔离,还没有产生生殖隔离.14.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一种小型淡水鱼一一虹崎.研究发现,甲中的虹帽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帽为食比乙中的虹崎天敌是花靖,以幼小的
18、虹帽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低时就能繁殖后代.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两个水潭中的虹帽种群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B.狗鱼对甲水潭中虹帽的捕食,使甲水潭中虹解种群的早熟基因的频率下降C.虹帽种群中如果没有新基因的产生,那么不会发生进化D.假设将甲中的虹帽和乙中的花帽转移到一个新水潭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帽成熟个体的平均体重将会增加【答案】D【解析】甲乙两个水潭中的虹帽种群因环境不同是否产生了生殖隔离不能判断.狗鱼对甲水潭中虹帽的捕食,以大而成熟的虹帽为食使甲水潭中虹解种群的早熟基因的频率上升.生物是否发生进化不是看是否产生了新的基因,而是看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改变.假设将甲中的虹帽和乙
19、中的花帽转移到一个新水潭中共同饲养,以幼小的虹帽为食,多年后虹帽成熟个体比在甲中的虹帽年龄大所以其平均体重将会增加.15.以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时机开始分布到R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答案】B【解析】考查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的本质、新物
20、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据题干信息“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时机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可推知:甲、乙、丙尾于三个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已形成生殖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乙、丙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故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能相同;甲、丙种群之间虽然存在生殖隔离,但它们都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故它们的基因库组成中有些基因种类相同,有些基因种类不同,基因库组成并非完全不同.16.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
21、性的变异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限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自然选择与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变异本身是自发产生的,变异发生后,在自然环境条件选择下,适应性的变异被选择保存下来,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Q点时A基因频率增大,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限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17 .改进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A.诱变育种B.单倍体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D.杂交育种【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育种的几个
22、根本方法的特点.正确把握“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及其原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可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使水稻获得抗性基因,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抗病性水稻.单倍体育种过程,只是让单倍体原有的染色体及其上面的基因加倍,无抗病基因并不能产生相应的变异.18 .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表达,错误的是A.还可能发生变异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答案】D【解析】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替代酵母菌的染色体局部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重组酵母菌仍
23、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等变异,A正确;重组酵母菌的性状受其遗传物质的控制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B正确;重组酵母菌的遗传信息和自然状态下的酵母菌有所不同,增加了酵母菌的造传多样性,C正确;重组酵母菌只是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不能改变酵母菌的进化方向,生物的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环境条件决定.【考点定位】此题情景比拟新奇,以人工拼接的方法产生酵母菌染色体结构变异为背景,考查生物的变异、生物表现型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生物进化的实质等内容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水平,难度中等.19 .某地区男性中的红绿色盲占8%,假设此地红绿色盲的遗传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以下有关该病在此地的判断中,错误的选项是A.女性色盲的概率为0.64%B.女性携带者的概率14.72%C.男性携带者的概率为比女性多D.男性中正常的概率为92%【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遗传平衡定律在伴性遗传计算中的应用,明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畜禽智能饲喂与管理系统考核试卷
- 卫浴零售商风险管理与业务连续性规划考核试卷
- 管理团队建设考核试卷
- 化学矿产业与现代农业的协同发展考核试卷
- 笔的故障分析与品质改进考核试卷
- 矿物加工自动化与信息化考核试卷
- 稻谷加工与国际贸易实务考核试卷
-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5届高三九月份统一联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中医经典导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市红桥区名校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1月)生物试题含解析
- 面试真题华中科技
- 自身免疫性脑炎
- 医院质控科工作质量考核指标
- CRPS电源设计向导 CRPS Design Guide r-2017
- GB/T 9345.1-2008塑料灰分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方法
- GB/T 4937.22-2018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试验方法第22部分:键合强度
- GB/T 3452.2-2007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2部分:外观质量检验规范
- 煤矿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库(附答案)
- 第十章-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政治学概论》课件)
- 2023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历年真题精选合集
- 滤毒罐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