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国画作业辅导的困惑与改进策略_第1页
小学美术国画作业辅导的困惑与改进策略_第2页
小学美术国画作业辅导的困惑与改进策略_第3页
小学美术国画作业辅导的困惑与改进策略_第4页
小学美术国画作业辅导的困惑与改进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美术国画作业辅导的困惑与改进策略摘 要:中国画作业辅导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然 而笔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现,面对大部分平时很少接触国 画的小学生,穿插在每册教材里的中国水墨画作业的辅导, 存在三大困惑:笔墨技法如何传承、学习兴趣如何激发、作 业质量如何提升。针对这些困惑,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生了 三大改进策略:化繁为简、破茧而生、简化技法、;彩墨结合、亲近儿童、激发兴趣;形神兼备、童趣横生、升华意境。关键词:小学美术国画作业困惑策略小学中国画教学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小学生学习 中国画的兴趣,学会一些小学生能够接受的简单的表现技法, 让他们借助笔、墨、水的功能来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从

2、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然而面对大多数平时很少接触中 国画的小学生,笔者发现小学中国画教学,存在三种困惑, 并针对性提由了相关的改进策略。一、困惑纵览浙美版全套教材,自三年级开始,每学期都会穿插 几堂国画课。面对很少接触毛笔、墨汁与宣纸的小学生,如 何传授笔墨技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都会或多或 少地存在着这些困惑:(一)笔墨技法如何传承有关握笔知识、用笔、用墨及用水的方法,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纠结:究竟笔墨技法是“细化”的好呢还是“简化”的好呢?比如四年级水墨画鱼中既要引导学生观察表现鱼的结构和动态,又要将用笔的中锋与侧锋随形结合,还得把浓破淡,与淡破浓的水墨技法传授。如果教师笔墨技法讲得

3、过于细致,必然导致学生畏首畏尾不敢下笔,反之不讲不提传统技法又恐失去了中国画教学的意义。再比如四年级毛茸茸的动物一课中,对于表现动物毛发毛茸茸的干擦法时,有关枯笔知识教学,笔者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做了同课异构的观察。其中甲老师,是按照传统中国画毛笔的中锋、侧锋、散锋的细化讲解,并做了详细的示范。而乙老师采用的是游戏探究法,通过欣赏名家枯笔干擦法动物画,让学生猜测如何用笔后,学生自主探究出了将毛笔顿挫拧干后,笔毛自然散开,随意发挥创作。对比两堂课的学生作业(图1 )似乎可见,细化技法教学的甲老师的学生作业过于规则,而简化技法教学的乙老师的学生作业好像更有儿童的稚趣。这不禁引起了我们深刻的思考:笔

4、墨技法该如何传承,课堂教学才更有效?(二)学习兴趣如何激发通常中国画以墨为主,水墨画多以黑白灰呈现,相比而言小学生心理更偏爱彩色的画面,以彩为主地表达,为此纯黑白水墨画在低龄小学生那里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究竟是为了迎合小学生的喜好,将彩墨画中的“彩”色放大,还是保持水墨画的黑白韵味,更能激发小学生的中国画兴趣呢?(三)作业质量如何提升“象与境是中国画自萌生以来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核心内容,两者相互依托,成为一个整体”1 。通常儿童水墨画要么困于“象”之形,要么困于“境”之神,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作品,是一直困扰我们美术教师提升学生作业质量的难题。以水墨画鱼为例,四年级的学生对于鱼的结

5、构特征并不陌生和难捕捉,但是对于鱼的动态与神情的表现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实践中,通常学生作业也只是停留在鱼的结构和笔墨的浓淡表现层面,很少见到趣味性强的传神作业。譬如欣赏朱耷的鱼眼睛偏斜的情感表现,最多也只能是让学生画出一种类似朱耷的傲视冷漠的斜眼鱼。即使学生做到了鱼眼形的相似模仿,但这似乎很难与四年级小学生的天真活泼的心理表达相匹配,那么如何表达出学生自己情感的“传神”鱼?二、策略为了突破中国画教学的这些困境,针对实践教学中的这些困惑进行分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的探究,并提由三大改进策略:(一)化繁为简、破茧而出、简化技法在技法教学改革上,我们探索出了“减法”原则,旨在追求化繁为简

6、、破茧而出、简化技法,着重从用笔、用墨、用水三方面入手,分三步走:1 、简化“笔”法 引导大部分一学期才使用两三次毛笔作画的小学生画中国画,如果课堂每次都要遵循传统的严格的用笔要领,即先教会儿童正确的执笔方法,再教他们学会中锋、侧锋以及用笔的提、按、顿、挫等技法,这不仅耽误课堂教学时间,对于学生来说,必然感觉拘束,胆怯不敢下笔。对儿童中国画的用笔方法笔者认为不应像书法用笔那么严格,可简化笔法:握笔高低可不受成法的拘束,要随意变化;中锋、侧锋要交替使用,力求画出线来有变化就可。唯有这样,学生才能挥洒自如,才能创作出自然天成率真的作品。2、简化“墨”法 按照国画理论,墨分“焦、浓、重、淡、清”五色

7、,而实践教学中发现儿童水墨画,不宜将墨色分得过细,这样会不易让儿童掌握。笔者认为在教儿童用墨时,有“淡、浓、焦”三个层次即可。因为儿童在作画时,能集中精力的时间就那么二、三十分钟,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在盘子里或纸上反复调试墨色深浅。另外,他们观察事物也不像成人那么细微,墨色分得过细,不易掌握。焦墨深而枯,因干枯时而出现飞白,儿童易于模仿,浓墨很深,直接用笔蘸即可;淡墨可简化理解为浓墨加水,至于加多少水,淡到什么程度,那干脆任其发挥,产生一些偶然的效果未尝不可。以水墨画鱼为例,鱼背用焦墨,身体用淡墨,眼睛用浓墨点(图2) ,这三样墨色的运用,能使儿童既易掌握,又能发挥到好的效果。3) 简化“水”

8、法儿童水墨画用水,不同于水彩、水粉画的用水。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调色功能,还具备有造型功能。象在淡破浓、水破墨中,水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教儿童掌握好用水的方法,能使水墨画增辉添彩。如笔者在教学生画可爱的大熊猫时,耳条和四肢用浓墨画出形后,掌握到一定时间,用水在耳沿、四肢边沿点染一下,使墨遇水后慢慢渗透过来,形成逼真的、毛茸茸的效果。又如在五年级西湖十景教学中,画西湖雷峰塔的远山,用淡墨涂抹后,在山的上边沿用水破一下淡墨沿水渗化后,远山上端便出现林木隐隐约约的效果。还有一种方法是表现对象之前的宣纸上点水,再用墨去画, 由 “墨破水”达到其 “浓破淡”一样的效果(图3)如在花鸟小品教学中,画小鸡,

9、先在头部、腹部的位置上稍润点水,再用淡墨点头,头和腹的水结合后,产生了绒羽的效果,栩栩如生。因此,儿童领会到用水的趣味后,能大胆表现其对象,画出更逼真、更有情趣的水墨作品。(二)彩墨结合、亲近儿童、激发兴趣美术课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当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喜好出发,探索出了彩墨结合、亲近儿童、激发兴趣的三大做法:1 、彩墨结合在美国教育家Claire Golomb 编著的儿童绘画心理学中有这样的描述: “颜色是儿童情感生活本质以及情感强烈程度的最早表现,颜色是儿童情感的语言”2,可见儿童心理特征是偏爱色彩表现的。为此我们的水墨画,要多一些色彩的渗透。新版的浙美

10、版教材国画启蒙课例中彩墨游戏替换旧版水墨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儿童中国画的用色,要引导以淡色为主,以表现固有色为主。儿童在绘画时,他能根据自己纯真的观察与感觉去涂色。比如:樱桃是红的,枇杷是黄的,为了突出水墨的特有效果,教儿童以“略施淡彩”为宜。这里主要是指烘染、晕染的颜色,表现主体对象时,如牡丹、荷花、菊花的花,颜色浓烈一些也是必要的,能达到更鲜活的效果,如五年级 映日荷花别样红(图4)学生作业中色彩对比鲜活、浓烈。2、亲近儿童水墨画具有简练、概括的特点。在教儿童学国画时,还应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很感兴趣的,形象生动、特征显著的物体作为他们学画的对象,这样才能引起孩子更大的绘画欲望,

11、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上 水墨画动物时,笔者选本届四年级学生的生肖猴子为对象进行示范,很受学生喜爱,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欲望很快被激发起来了。3、展评激励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就等于解放了老师自己。为此笔者非常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实践中发现,多给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欣赏自我的创造,产生愉悦,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主题式”作业展评方式,就是按照作品的功用布置成“节日画展”、 “国画课堂作业展”等主题展览方式(图5) 。(三)形神兼备、童趣横生、升华意境为了提升作品的质量,笔者从绘画创作的方法、从中国画的线条与笔墨、从中国画的意境入手,探究出了三种提升作品内涵与质量的做法:1

12、、梯度引领,解决造型问题首先,对于很少拿毛笔的小学生,直接用毛笔画形状,往往比较困难。为了降低难度,笔者尝试让学生先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轮廓,再用毛笔和水墨表现技法进行创作(图6) 。中国水墨画是追求意象表达的艺术,在小学美术中除了彩墨游戏与跳舞的点和线国画启蒙课是以抽象表现方式外,其余的中国画课例基本都有具体的表现形象,基本建立在对花鸟、人物、山水的表现上。这种阶梯式的作业方式迎合了小学生熟悉的简笔画表现方式,树立了他们创作的信心,为做到形神兼备,画好作品的形提供了保障。2、注重线条,追求笔墨神韵其次是用线,使作品既有国画的韵味,又有儿童的稚嫩。在教学时,笔者首先鼓励他们大胆落笔,不要畏首畏

13、尾。哪怕他画出的线条弯弯曲曲,粗细不匀,表现的对象不成比例,但留住了童真,有儿童的特点与“神韵”,这正是儿童水墨线条的可贵之处。同时训练线条时还要分不同的墨色,让学生感受在宣纸淡、浓、焦墨画线的不同效果,以便在表现对象时采用不同墨色的线条。因此,儿童水墨画的用“线”教学可概括为:鼓励大胆画线,熟悉国画工具,分淡墨、 浓墨、焦墨来画线,追求 “笔墨神韵”。3.适当留白,提升色调意境通常儿童画构图是提倡“构图饱满”的,但对于追求意境表达的中国画来说,一律要求“构图饱满”似乎成了一个误区,而适当的“留白”却可以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同时,恰当地使用色彩的色调,可以营造画面情感气氛,为此在教小学生画中国画时,为了有更深层次的思想表达的作品出现在美术课堂,我们教师可适当在范画欣赏中对 “留白” 和 “色调”进行探讨,引导小学生使用留白和色调来提升作品的意境。比如西湖十景一课中,笔者让学生欣赏西湖的代表性景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