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问题讨论教学模式下教师怎样做_第1页
数学毕业论文问题讨论教学模式下教师怎样做_第2页
数学毕业论文问题讨论教学模式下教师怎样做_第3页
数学毕业论文问题讨论教学模式下教师怎样做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问题讨论”教学模式下教师怎样做对于 7 年级数学来讲,这门科目既枯燥又难懂,作为进入初中以来在 7 年级中所接触的数学是唯门理科,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与积极性 , 显得 10 分的重要。为了做到这 1 点,学校在全体教师中要求展开“问题 - 讨论”教学模式。我根据其要求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并使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依照“课题动机;信息感知;问题讨论;点拨归纳;诱导迁移”5 步走的原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的看法。1、以独特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1 半,进入 1 堂新课,教师在讲

2、台上如何组织这节课是个大的问题。导入作为课堂的第1 个环节,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 个好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对于1 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即所谓他想学,想弄明白是怎么1 回事;而导入的不好则怎整堂课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想学了,那么也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有效。例如,在讲“统计调查”时,想了解1 组数据的分布情况,结合马上要进行的考试,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进行估计,然后对所估计的成绩进行分析与整理,这样就比单纯的用课本上出示的数据来讲要好 1 些;在“有序数对”1 节里面,可这样讲:“同学们,在班级中有很多同学都是老师的朋友,但老师最好的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同学们都说想,于

3、是,我告诉他们说:“他坐在第 2 排”,接下来又说:“他在第3 行”,通过条件的补充,从而确定了学生的位置。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是学生对本节课产生良好兴趣的最主要原因。当然,有时候,某些知识点无法这样去做,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1 些鼓励的语言来调动他们的兴趣。如:“同学们,今天这节课非常重要,学会了本节课,就等于你学会了这本书的 1 半,因为这节课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1 个大的收获。”此外,在导入上面,还可以用讲故事、猜谜语、讲笑话等,如在“抽样调查”1 节中,我这样导入:小明的妈妈让小明买火柴,并叮嘱说 1 定要能划得着。小明回来时对妈妈说:“妈妈,

4、买回来了, 1 根根我都试过了,全都可以划着。”同学们于是在笑声中进入课堂,继而也了解到了抽样调查的重要性。1234 下1页2、关于问题的设计要合理恰当。问题讨论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在数学上,无论哪1 节课,其所遵循的模式有1 条是固定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讲却是最重要的1 步,问题提的过于简单没有任何意义,问题提的较难又达不到效果。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使学生通过课本的预习先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讲课时老师在引导过程中可以把大的问题化成几个小的问题。由于数学的连贯性较强,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所以任何问题的解决

5、都可以化为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把要弄懂的知识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是1 条常用的办法。例如在讲“1 元 1 次不等式组”这1 节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解 1 元 1 次不等式, 1 元 1 次不等式组里面有几个1 元 1 次不等式,然后再告诉他们,所谓的解1 元 1 次不等式组实际上就是解两个 1 元 1 次不等式,区别在于解集的范围。而在较为简单的问题上,可直接让学生进行思考,如关于“平行线”的1 节中,问题是垂直于同 1 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句话是否正确。总而言之,关于问题的提出必须要合理,简单,使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能够答出来,但是要避免1 些无聊的问题,如1+1=2,对不对?

6、等等。合理的问题可使学生的兴趣被很快的调动,而不合理的问题只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的讲课没有任何的好处。此外,问题的提出可让学生自己去提,多鼓励和表扬,使他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思考的好习惯。3、要使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问题讨论模式其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所以关键在于讨论。在我们上课的过程当中,经过全体数学教师的亲身实践,得出 1 条结论,那就是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进行合理的指导。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好动性强,所以为避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说 1 些无关的话,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就必须得在讨论的过程当中进行巡视,并且顺便参与到某个小组当中,和学

7、生 1 起进行讨论。上 1 页 12 34 下 1 页此外,讨论也并非是茫无目的的讨论。针对于所提出的问题,在有异议、或需要相互交流的时候再进行,不需要讨论的则不必讨论,否则就容易出现课堂上的作秀情况,既没有什么意义,更浪费了不少的时间,还不会有什么效果。但讨论的环节却决不能少,因为虽然在1 堂课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也可能听得懂,但这样势必造成1 种情况,即老师单纯的讲,学生单 1 的接受,思维形成了 1 种定式,不积极思考,不善于发现。这种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不符合当今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更是 1 种陈旧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因而,不仅要讨论,还要鼓励他们多讨论,多发言,

8、多提出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明白到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大家共同的智慧则是无穷的。4、进行恰当的点拨,使知识系统归类。每 1 个知识点讲解结束之后,都应该有1 个小结,这样的话,所学的知识就不会出现所谓的“满堂灌”现象。有时,在1 节课当中,知识点比较多,并且比较的0 散,那么教师在此时就应当对此进行恰当的归纳。如在讲 3 角形的定理 1 节当中,其知识点有: 3 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3 角形的外角和、 3 角形外角的性质 3 点。因而,每 1 个知识点讲解结束后都应该给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归纳,此外在最后的对本节课的归纳中,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小结的内容,了解到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9、不至于东拉西扯,胡说1 气。对于本节课的归纳应最好让学生自己去做,当出现有漏洞时,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而不可越俎代庖,自己表演。5、恰当迁移,对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对于数学课而言,并非仅仅靠听1 听就可以懂,或者说讨论讨论就说明会了,而是应该体现在做题当中。因此,在知识讲解结束之后,要加以适当的训练。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出题的难易程度也应该由易到难,每个知识点都顾及的到,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有相应的提高。上 1 页1234 下1页对于上课过程中的做题,我们应主要采取演板的方式进行,把问题具体展现在每个学生的面前,对于所犯的错误,使大家都能看到,以便类似的错误不再

10、出现。问题讨论模式的开展,从根本上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我们的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是,所谓的新事物的产生,我们在运用它的同时毕竟还存在有 1 定的困惑与问题,不足之处还有待于进 1 步的补充与完善。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在大胆实践的同时进行不断的思索与创新,我1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的充满生机与活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较以前有更大的进步!上1页 1234对于 7 年级数学来讲,这门科目既枯燥又难懂,作为进入初中以来在 7 年级中所接触的数学是唯门理科,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与

11、积极性 , 显得 10 分的重要。为了做到这 1 点,学校在全体教师中要求展开“问题 - 讨论”教学模式。我根据其要求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并使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依照“课题动机;信息感知;问题讨论;点拨归纳;诱导迁移”5 步走的原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的看法。1 、以独特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1 半,进入 1 堂新课,教师在讲台上如何组织这节课是个大的问题。导入作为课堂的第1 个环节,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1 个好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对于1 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即所谓他想学,想弄明白是怎么 1 回事;而导入的不好则怎整堂课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兴趣是最好的老

12、师,学生只有想学了,那么也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有效。例如,在讲“统计调查”时,想了解 1 组数据的分布情况,结合马上要进行的考试,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进行估计,然后对所估计的成绩进行分析与整理,这样就比单纯的用课本上出示的数据来讲要好 1 些;在“有序数对”1 节里面,可这样讲:“同学们,在班级中有很多同学都是老师的朋友,但老师最好的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同学们都说想,于是,我告诉他们说:“他坐在第2 排”,接下来又说:“他在第3 行”,通过条件的补充,从而确定了学生的位置。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是学生对本节课产生良好兴趣的最主要原因。当然,有时候,某些知识点无法这样去做,那么我们也可以

13、通过1 些鼓励的语言来调动他们的兴趣。如:“同学们,今天这节课非常重要,学会了本节课,就等于你学会了这本书的1 半,因为这节课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1 个大的收获。”此外,在导入上面,还可以用讲故事、猜谜语、讲笑话等,如在“抽样调查”1 节中,我这样导入:小明的妈妈让小明买火柴,并叮嘱说 1 定要能划得着。小明回来时对妈妈说:“妈妈,买回来了, 1 根根我都试过了,全都可以划着。”同学们于是在笑声中进入课堂,继而也了解到了抽样调查的重要性。1234 下1页2、关于问题的设计要合理恰当。问题讨论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在数学上,无论哪1 节课,其所遵循的模式有 1

14、条是固定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讲却是最重要的1 步,问题提的过于简单没有任何意义,问题提的较难又达不到效果。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使学生通过课本的预习先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讲课时老师在引导过程中可以把大的问题化成几个小的问题。由于数学的连贯性较强,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所以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化为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把要弄懂的知识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是 1 条常用的办法。例如在讲“1 元 1 次不等式组”这1 节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解 1 元 1 次不等式, 1 元 1 次不等式组里面有几个1 元 1

15、次不等式,然后再告诉他们,所谓的解1 元 1 次不等式组实际上就是解两个 1 元 1 次不等式,区别在于解集的范围。而在较为简单的问题上,可直接让学生进行思考,如关于“平行线”的1 节中,问题是垂直于同 1 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句话是否正确。总而言之,关于问题的提出必须要合理,简单,使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能够答出来,但是要避免 1 些无聊的问题,如 1+1=2,对不对?等等。合理的问题可使学生的兴趣被很快的调动,而不合理的问题只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的讲课没有任何的好处。此外,问题的提出可让学生自己去提,多鼓励和表扬,使他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思考的好习惯。3、要使

16、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问题讨论模式其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所以关键在于讨论。在我们上课的过程当中,经过全体数学教师的亲身实践,得出 1 条结论,那就是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进行合理的指导。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好动性强,所以为避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说 1 些无关的话,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就必须得在讨论的过程当中进行巡视,并且顺便参与到某个小组当中,和学生 1 起进行讨论。上1 页 12 34 下 1 页此外,讨论也并非是茫无目的的讨论。针对于所提出的问题,在有异议、或需要相互交流的时候再进行,不需要讨论的则不必讨论,否则就容易出现课堂上的作秀情况,既没有什么意义,更浪费了

17、不少的时间,还不会有什么效果。但讨论的环节却决不能少,因为虽然在 1 堂课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也可能听得懂,但这样势必造成 1 种情况,即老师单纯的讲,学生单 1 的接受,思维形成了 1 种定式,不积极思考,不善于发现。这种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不符合当今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更是1 种陈旧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因而,不仅要讨论,还要鼓励他们多讨论,多发言,多提出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明白到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大家共同的智慧则是无穷的。4、进行恰当的点拨,使知识系统归类。每 1 个知识点讲解结束之后,都应该有1 个小结,这样的话,所学的知识就不会出现所谓的“满堂灌”

18、现象。有时,在1 节课当中,知识点比较多,并且比较的0 散,那么教师在此时就应当对此进行恰当的归纳。如在讲 3 角形的定理 1 节当中,其知识点有:3 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3 角形的外角和、 3 角形外角的性质 3 点。因而,每 1 个知识点讲解结束后都应该给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归纳,此外在最后的对本节课的归纳中,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小结的内容,了解到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不至于东拉西扯,胡说 1 气。对于本节课的归纳应最好让学生自己去做,当出现有漏洞时,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而不可越俎代庖,自己表演。5、恰当迁移,对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对于数学课而言,并非仅仅靠听1 听就可以懂

19、,或者说讨论讨论就说明会了,而是应该体现在做题当中。因此,在知识讲解结束之后,要加以适当的训练。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出题的难易程度也应该由易到难,每个知识点都顾及的到,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有相应的提高。上 1 页1234 下1页对于上课过程中的做题,我们应主要采取演板的方式进行,把问题具体展现在每个学生的面前,对于所犯的错误,使大家都能看到,以便类似的错误不再出现。问题讨论模式的开展,从根本上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我们的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是,所谓的新事物的产生,我们在运用它的同时毕竟还存在有 1 定的困惑与问题,不足之处还有待于进 1 步的补充与完善。相信在今后的

20、工作当中,在大胆实践的同时进行不断的思索与创新,我 1 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的充满生机与活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较以前有更大的进步!上 1 页 12341 234下 1 页2、关于问题的设计要合理恰当。问题讨论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在数学上,无论哪1 节课,其所遵循的模式有1 条是固定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讲却是最重要的1 步,问题提的过于简单没有任何意义,问题提的较难又达不到效果。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使学生通过课本的预习先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讲课时老师在引导过程中可以把大的问题

21、化成几个小的问题。由于数学的连贯性较强,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所以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化为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把要弄懂的知识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是 1 条常用的办法。例如在讲“1 元 1 次不等式组”这1 节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解 1 元 1 次不等式, 1 元 1 次不等式组里面有几个1 元 1 次不等式,然后再告诉他们,所谓的解1 元 1 次不等式组实际上就是解两个 1 元 1 次不等式,区别在于解集的范围。而在较为简单的问题上,可直接让学生进行思考,如关于“平行线”的1 节中,问题是垂直于同1 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句话是否正确。总而言之,关于问题的提出必须要合理,简单,使

22、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能够答出来,但是要避免 1 些无聊的问题,如 1+1=2,对不对?等等。合理的问题可使学生的兴趣被很快的调动,而不合理的问题只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的讲课没有任何的好处。此外,问题的提出可让学生自己去提,多鼓励和表扬,使他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思考的好习惯。3 、要使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问题讨论模式其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所以关键在于讨论。在我们上课的过程当中,经过全体数学教师的亲身实践,得出 1 条结论,那就是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进行合理的指导。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好动性强,所以为避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说 1 些无关的话,做与

23、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就必须得在讨论的过程当中进行巡视,并且顺便参与到某个小组当中,和学生 1 起进行讨论。上 1 页 12 34 下 1 页此外,讨论也并非是茫无目的的讨论。针对于所提出的问题,在有异议、或需要相互交流的时候再进行,不需要讨论的则不必讨论,否则就容易出现课堂上的作秀情况,既没有什么意义,更浪费了不少的时间,还不会有什么效果。但讨论的环节却决不能少,因为虽然在1 堂课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也可能听得懂,但这样势必造成1 种情况,即老师单纯的讲,学生单 1 的接受,思维形成了1 种定式,不积极思考,不善于发现。这种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不符合当今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更

24、是1 种陈旧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因而,不仅要讨论,还要鼓励他们多讨论,多发言,多提出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明白到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大家共同的智慧则是无穷的。4、进行恰当的点拨,使知识系统归类。每 1 个知识点讲解结束之后,都应该有1 个小结,这样的话,所学的知识就不会出现所谓的“满堂灌”现象。有时,在1 节课当中,知识点比较多,并且比较的0 散,那么教师在此时就应当对此进行恰当的归纳。如在讲 3 角形的定理 1 节当中,其知识点有:3 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3 角形的外角和、 3 角形外角的性质 3 点。因而,每1 个知识点讲解结束后都应该给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归纳,此外在最

25、后的对本节课的归纳中,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小结的内容,了解到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不至于东拉西扯,胡说1 气。对于本节课的归纳应最好让学生自己去做,当出现有漏洞时,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而不可越俎代庖,自己表演。5、恰当迁移,对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对于数学课而言,并非仅仅靠听1 听就可以懂,或者说讨论讨论就说明会了,而是应该体现在做题当中。因此,在知识讲解结束之后,要加以适当的训练。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出题的难易程度也应该由易到难,每个知识点都顾及的到,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有相应的提高。上1页1234 下1页对于上课过程中的做题,我们应主要采取演板的方式进行,把问题具

26、体展现在每个学生的面前,对于所犯的错误,使大家都能看到,以便类似的错误不再出现。问题讨论模式的开展,从根本上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我们的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是,所谓的新事物的产生,我们在运用它的同时毕竟还存在有 1 定的困惑与问题,不足之处还有待于进 1 步的补充与完善。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在大胆实践的同时进行不断的思索与创新,我1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的充满生机与活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较以前有更大的进步!上1页 1234上1页1234 下1页此外,讨论也并非是茫无目的的讨论。针对于所提出的问题,在有异议、或需要相互交流的时候再进行,不需要讨论的

27、则不必讨论,否则就容易出现课堂上的作秀情况,既没有什么意义,更浪费了不少的时间,还不会有什么效果。但讨论的环节却决不能少,因为虽然在1 堂课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也可能听得懂,但这样势必造成1 种情况,即老师单纯的讲,学生单1 的接受,思维形成了1 种定式,不积极思考,不善于发现。这种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不符合当今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更是 1 种陈旧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因而,不仅要讨论,还要鼓励他们多讨论,多发言,多提出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明白到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大家共同的智慧则是无穷的。4 、进行恰当的点拨,使知识系统归类。每 1 个知识点讲解结束之后,都应该有 1 个小结,这样的话,所学的知识就不会出现所谓的“满堂灌”现象。有时,在 1 节课当中,知识点比较多,并且比较的 0 散,那么教师在此时就应当对此进行恰当的归纳。如在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