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标签对孩子的影响(建文)_第1页
贴标签对孩子的影响(建文)_第2页
贴标签对孩子的影响(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贴标签对孩子的影响 一直以来,很多的家长在咨询问题时,聊起他们的孩子, “我的孩子不 爱学习 ”做“什么事情都很懒 ”,“我的孩子很胆小,怕事 ”,“注意力不集 中”等等,这些问题是经常会被提到的,我绝对相信,在跟我咨询时用 词上还是稍微加以修饰的, 而面对孩子, 用词和语气上会更加的赤裸裸 :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 ”,“跟你讲过多少遍,快一点, 做什么事情怎么都这么拖拖拉拉 ”,“你胆子怎么这么小,有什么好怕 的”,我觉得这些词多数家庭都是很熟悉的,也可能都有对孩子讲过, 现在先不讨论这样的问题如何处理,先来谈谈这些话里本身有没有问 题。笨蛋,拖拖拉拉,胆小怕事,小偷,多动

2、症等等这些都是标签,是父母 对孩子的某一行为下的定义。 超市大家都去过,我们在买一个商品前, 都要看标签,上面有名称,产地,价格等信息,标签的意义是让我们能 够一目了然的了解这个商品的信息,也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归类。次考试 没有考好,孩子心理就会想 “可能我真的就像妈妈说的那样是个笨蛋, 我没有学习的天赋。 ”第二次没有考好 “原来我真的就像妈妈说的那样就 是一个笨蛋 ”第三次没考好 “我是笨蛋啊,我没有别人聪明,当然考不 好”。当一我被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 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这种现象称为 “标签效应 ”。相信多数妈妈都 有买回来衣服,一次都没有穿过或者买回来

3、就后悔的经历, 卖你衣服的 销售员有没有跟你说过类似于 “您真有品位,一眼就看出这是我们刚刚 来的新款 ”,“这件衣服简直就是为您量身定做的,比我们模特穿的都好 看,要不您考虑下做我们的模特 ”,当你听到这样的话,心理是不是会 把自己归到有品位这一类呢, 这件衣服都是为你专门设计的了,你还好 意思不买吗。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 “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 “标签”具有定性导 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我的 “个性思想的自我认同 ”都有 强烈的影响作用。 给一我“贴标签 ”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 “标签”所喻示 的方向发展。 大人都如此,更何况孩子。儿童的心理发育、认知能力正 处于起步

4、阶段,对是非、善恶、美丑等界限的辩识能力较弱,外界的影 响对他们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当一个孩子思想到别人对自己的 评价时,会下思想地产生一种认同感,并进而以此塑造自己的行为。而 且,这种评价出现的次数越多, 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塑造固化作用越强, 甚至会左右终生。 前面所讲的一些孩子的行为表现, 就是由于一些家长 无意中给孩子贴上了不正确的标签, 使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不断地得到强 化。有位心理学家作过一个实验。 他要求人们为慈善事业作出捐款,然后根 据他们是否有捐款,标上 “慈善的”或“不慈善的 ”标签。另一些则没有用 标签法。 后来再次要求他们做捐款时, 标签就有了使他们以第一次的行 为

5、方式去行动的作用,即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标签为 “慈善的 ”人,比 那些没有标签过的人捐得更多,而那些第一次没有捐钱被标签为 “不慈 善的”比没有标签的人捐的更少。我们常常能够发现, 一些演员如果长期扮演某类角色, 那么他在日常生 活中不自觉地就会表现出那类角色的特质,以至于不演戏的时候, 看上 去还是像那类人。 人能够通过扮演一种角色而成为那种角色。 长久的扮 演,会让人向那个角色的本质靠拢,最后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那种人。有 时候,自己都会分不清是在扮演还是真实的自我,习惯成自然,这就是 “标签”的作用。凡是练习书法的人,都是从临摹开始,而临摹的第一步,必然是选择好 的范本,从正面的模仿入手。

6、父母的言行就是这个范本,范本总是 “你 怎么这么笨,你偷懒,你不上进,不努力 ”却要求孩子临摹出来的是 “成 绩卓越,努力好学, ”你觉得有可能吗?父母在说这些的时候,很容易忽略对孩子的伤害,但只要换一个角度, 想想自己在单位上,假如领导也这么训斥你: “你就是想偷懒,你根本 不努力! ”你会怎样?在一个家里,如果妻子责怪丈夫: “你太没本事了,要钱没钱,要权没权,你看别人”或者丈夫挖苦妻子: 你成天不知道在干什么,家也 没收拾好,人也邋里邋遢,你看别人 ”那这个家一定是没法安宁了, 而且被责怪的一方,很有可能真的就变成你所描述的那种人。同样性质的话, 我们对孩子更是经常脱口而出, 这些无意间

7、贴在孩子身 上的标签, 以及其他类似的负向的 “期望 ”,很可能会像魔咒一样控制他的思想和行为,讲得多了,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变得跟家长的评价越来越 相像,因为外部评价往往会成为自我评价的依据,最终决定了个性发展的方向,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信念,认知系统。评价和标签是成长的导 航系统,你现在怎样评价孩子,将来他就很可能成为那样的人。并影响 他的整我生。最终就会变成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 行,行也不行。”总部认证导师马奇想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贴标签”就够了!刘翔退役了,这个参加了次比赛,得了次冠军的“超人”,被人记住的,却是他的两 次退赛。因为伤痛,他被贴上了“刘跑跑”的标签。翔飞人退

8、役了。与其说退役,不如说是解脱了,从年奥运会的退赛风波开始,他就一 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只因为他曾是冠军,我们无法原谅他的受伤、老去、退赛,我们叫 他“刘跑跑”。可是,我们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为何要苛责他成为一名超人?联想到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是如此,我们太习惯给孩子评价了。不是自豪地猛 夸孩子,就是恨铁不成钢地说自己孩子是“恶魔”,什么笨蛋、认生、小气、内向、害羞、懦弱、暴躁、不自信等等,一串的消极评价脱口而出,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后天环境的复杂影响。在种种影响因素中,社会评价和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之大。夸孩子、损孩子,是当前儿童教育中,典型的“贴标签”行为。而且父母经 常贴的

9、是“负面标签”,这是家长非常容易犯的一个不对。不可否认,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有调皮、捣蛋,或有其他许多的小毛病,但这些 都是正常的。如果作父母的,总是把眼光盯住这些地方,长期抱怨自己的孩子,其实,真正 出问题的,是父母自己的内心世界出现了认知偏差。当我们给孩子贴标签时,他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 一致,这可以称为“标签效应”或“暗示效应”。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它对一我的“个性思想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给一我“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同时,这反过来强化 了“贴标签”的人,使其更“坚定

10、”自己的看法。我们都知道著名的“伤痕实验”:实验者通过化妆,在志愿者脸上画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先让志愿者看了效果后,借口补妆,悄悄把伤痕擦掉了。然后带着毫不知情的志愿者到各医院的候诊室,观察人们对他的面部伤痕反应。当志愿者返回后,惊奇的现象出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他们感觉人们对他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无二致,什么 也没有不同!这就是标签的威力。孩子是一张白纸,你给他贴上“自私”的标签,他就会变得越来 越自私。你给他贴上“胆小”的标签,他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我想,你一定会发现,当你为孩子贴上这些不良标签

11、的时候,你的孩子就会”如你所愿”变成你嘴里说的那个孩子!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 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 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 好 是坏”,它对一我的 个性思想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我 贴标签”的结果, 往往是使其向 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贴标签效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组织一批正在监狱服刑的犯人上 前线作战。出发前,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训练和 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并未对犯人进行 过多的说教,而是让他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专家统 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如何接受教育,改过自新等,每一

12、封信都告诉 亲人,自己的表现非常非常好。专家们要求犯人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 的人。三个月后,犯人开赴前线,专家又要求犯人在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 如何服从指挥,如何英勇作战等。自然,亲人们的回信都充满了惊喜和赞赏。 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 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英勇战斗。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 为 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有正面也有负面的效应,尽量少贴谁来贴标签很重要,如果是孩子自己给自己贴就最好了!不贴标签怎么做会更好,当孩子有情绪时,连接孩子的情绪,接纳。当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帮助孩子汇总报告好的行为是什么?好在那里?让孩

13、子自我去评价,自我的欣赏,自我的接纳,就自我的成长当我们在和平共处时给对方肯定赞美,当对方有情绪时我们就认真聆听,帮对方走出情绪, 找到正能量把这些理念融入到生活中去运用,就会水到渠成每天都会很喜悦乡下的小兔子进城到了舅舅家,当自己家,但要注意电什么是幸福呢?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答案一定是不一样的,但不管怎么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通 的,那就是快乐的感受。快乐是创造的能量并且人有追求快乐逃离痛苦的本能。 如果一段关系让人感到快乐那么他就有一个像磁铁一般的吸引力, 把对方牢牢的吸引在自己 的左右, 但如果每一次沟通都是痛苦的话, 对方就会离自己越来越远。 所以怎么样让自己找 到更多快乐的感受,让对方与我

14、们的关系变得更快乐轻松,这是一门大学问。 对于快乐有一组数据引起了我的关注, 网易女人在, 这两年都做了快乐指数的调查, 调查数 据显示在年有的人原来最近一次开怀大笑已是远在一年前的事了。 年的调查居然有的人最近 一次开怀大笑已是远在三年前的事了。 快乐指数在分以下, 的人居然给快乐指数打了分。 这 些数字告诉我们原来现实生活中真的有一些不快乐的人, 那到底怎么样能得到快乐呢?真的 是有钱有地位就快乐吗? 人民网对孩子做了一次调查, 就发现原来孩子对快乐的理解就简单得多, 说只要是和爸爸妈 妈在一起那就很快乐, 当很多父母们误以为给孩子们最好的物资就是快乐的时候, 孩子们却 远远的超出父母的想

15、象,而孩子们更关注的是精神领域当中的快乐感受如何清除孩子身上的标签. 父母从心里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每个孩子都有其多样性的一面。 一个好动的孩子, 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安静的时候, 比如, 这个孩子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 往往会表现出安静的一面。 这需要父母彻底拿掉对孩子的程 式化看法,去仔细发现孩子展现出的不同方面。. 创造机会,让孩子获得自信为了改变小丽对数学的看法, 每天晚饭后, 爸爸和小丽都会玩十分钟游戏, 那是一种关 于数字计算的扑克牌游戏,比赛看谁算得快。 玩的时候, 爸爸都会巧妙地减慢速度,总会让 小丽赢几次。 如果小丽赢了, 爸爸会吃惊地大呼: “宝贝, 你这么快就算出来啦?! ”于是,

16、 小丽越算越勇。. 淡化孩子的某些行为今天家里来客人了, 小强不愿把自己的玩具给小客人玩。 如果是在以前, 妈妈会很生气 地说:“小强,你怎么总是这么自私啊?!”但这一次,妈妈走到小强面前,蹲下来,平静 地说:“妈妈很愿意看到你将玩具和小朋友分享,需要妈妈帮助吗?”教育专家指出, 拿掉孩子身上的标签, 帮助孩子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 这的确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 当孩子一次又一次地不改恶习, 回到老路上时, 不仅需要父母克制住自己的怒 气,不去强化他们的负面行为,不使用评论性的语言“你怎么总是”而且,还需要父母制订计划,切实帮助孩子从各种标签中真正走出来。玩玩具时,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对这

17、些孩子,家长首先要为他们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简单的活动氛围, 避免嘈杂的声 音和杂乱的物品干扰孩子的注意力。 游戏时, 家长要耐心地引导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及时 地鼓励和表扬孩子坚持到底。多给孩子选择能培养其注意力且趣味性强的玩具。另外, 平时生活要有规律, 要带孩子加强体育锻炼, 因为规律的生活和适当的运动既有 助于增加注意力的稳定性, 又能够释放掉孩子的一些能量, 对孩子注意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 助。亲爱的,为什么我们总不自觉给孩子“贴标签”?正披着一个黑色的斗篷, 朝客厅当我从房里走出来的时候, 我看到了四岁的儿子小旗,里正专心看书的,三岁的妹妹小可,蹑手蹑脚地挪过去。他脸上憋着笑, 努

18、力不发出一丁点声音, 眼睛眯成一条缝, 把斗篷朝妹妹背后猛的一罩, 大吼一声“啊”!妹妹被吓得大哭起来,而哥哥则在一旁大笑不已。妹妹哭着跑到我身边,指着哥哥说:“妈妈,哥哥吓我!”儿子站在一边, 仍旧大笑, 于是我摆起脸孔, 严肃地跟小旗说: “你怎么会这么调皮啊, 吓妹妹一点都不好玩。不可以再这么顽皮,也不可以欺负妹妹,知道吗?”说完,我又安慰妹妹:“乖,不哭了,男生就是这么调皮又爱闹人,不要理他喔。”我回到了客厅,全程都听到的老公,淡淡地跟我说: “我记得你有跟我说过,不要乱给 孩子贴标签,特别是负面标签。那你刚刚怎么自己帮儿子贴了一堆标签阿?”老公的当头棒喝,立刻把我给敲醒。“调皮”、“

19、顽皮”、“爱闹人”和“欺负妹妹” 就是我刚刚贴在儿子身上的标签。这样的生活场景是不是很普遍?试想看看, 我们每天将多少 “极度主观” 的想法投射在自己的孩子跟他人身上,把这些 仅仅只是“基于主观揣测但自我早已认定”的事情,包装成“关心及建议”,硬给每一我贴 上标签,甚至自己都没有思想到。负面标签是我们所熟悉的。 我们大人常常犯的一个毛病, 就是会针对孩子的所作行为而 加以“批评”,并且认为这是对他好的“建议”。例如:“你怎么会这么调皮啊?”、“你 怎么都不听妈妈的话 ?”、“你这个孩子写功课就是不专心”,其实本意都是希望孩子可以 乖、可以听话跟可以专心写功课,但却用骂孩子的方式去表达。但在这里

20、, 萌芽研究所 想讨论的不仅仅是负面的标签,甚至还包括正面的标签。正面 的标签的词汇,比如“真是一个好聪明的孩子啊”、“你是世界上最卓越的孩子”、“你做 的比任何一个孩子都要好”,这些词汇的过度使用,甚至超越了孩子本身的能力匹配范围, 就如同不停地暗示给孩子听:你是完美的,你不会做错任何事情。贴标签背后的原因. “基本归因不对” 的思考陷阱会让我们过多地关注于人物在事件中的影响, 而忽略了 其他环境事实。. 潜思想里,我们对孩子的标签行为反映了我们对某些特定的教育行为的躲避和忽视, 并通过贴标签的过程来达到自我满足。我们为什么总不自觉给别人下这个那个的标签呢?逻辑学里有一个定义叫“ 基本归因不

21、对”。即是说,当我们在解释一些事情的时候, 往往倾向于自动高估人物对于事情造成的影 响,而与此相反,却会低估属于外在情景方面的各种事实,对于事情造成的影响。另外一个原因是潜思想里, 通过标签别人可以让自己感觉更加优越。 标签对于父母自身 的自我价值感其实是有极大的潜在影响的。 某种程度上, 我们会把孩子当成是 “ 小时候的我 们”。我们通过给孩子怎么样的标签,影射了我们怎么样的教育行为。 比如当我们用负面标 签的时候,我们往往躲避了自己的教育上的缺点。我们斥责孩子仿佛他性格上有各种缺点, 而却不愿意去深入思考是不是自己的教育过程本身有偏差。 这种斥责我们往往事后后悔, 甚 至不愿承认曾经说过那

22、些伤人的话。但当我们用正面标签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否还得反思, 那些过高的赞誉是不是一种溺爱?一个被宠溺包围长大的父母, 其实更容易对孩子做出过高 的赞誉,继续溺爱自己的孩子。正负面标签同样危险 负面标签让孩子产生羞愧, 摧毁了孩子的自我价值, 而正面标签让 孩子过度膨胀,同样摧毁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标签理论 指出,每我多多少少会做出不同的行为, 若大众把做出这个行为的人贴上某一个 “标 签”,这个标签所形成的社会及心理压力,最后会反过头来影响这我的自我认同, 趋策这我 做出符合标签的行为,而使这样的行为愈演愈烈。对于负面标签而言, 就如同先前发生的事情, 原本只是一时好玩的哥哥被我贴上了 “调

23、皮”、 “欺负妹妹”的负面标签。发生很多次后,被我贴上的标签,逐渐地影响了哥哥,让哥哥从“我好像有点调皮” 、“我似乎很爱欺负妹妹的” ,再转成自我的认同 “我就是调皮” 、 “我就是爱欺负妹妹”,结果真的变成了这样。而对于正面标签来说, 一味地对孩子赞美其聪明, 优越, 不会犯错和卓越只能让孩子满 足于赞美,以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明星,万众瞩目,不会有一点瑕疵。破解贴标签行为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的敌人,其实是自己。对于孩子来说, 不管是婴幼儿还是少年儿童, 我们都需要花一整个童年时期来塑造孩子 坚韧, 健康的自我价值。 所以我们打孩子一出生就应该牢记这些标签所带来的隐患,并作好准备,时

24、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反思童年,以及影响过你的标签* 你的父母,亲戚,或者身边的成年人标签过你吗?* 他们是怎么称呼你?想想有哪些正面和负面的标签。* 你是如何看待那些标签?* 标签是如何影响你对那些标签你的人的看法?* 标签是如何影响你的童年的关系?* 它们是如何影响你今天的人际关系?增加标签对自己成长环境的影响思想可以帮助你分析自己的教养模式的优缺, 并在一定 程度上给予你一定的动力去避免重蹈覆辙。多问孩子为什么,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这个技巧对于已经有能力描述自己行为的孩子 (三岁或以上) 来说效果会更加显著。 (对 于三岁以下的婴幼儿来说,接纳情绪是首要的一步,见 萌芽研究所 的文章 破解宝宝 “坏 脾气”之谜,回复“坏脾气”或“情绪”可查)任何孩子都期望自己能被接纳和理解。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