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_第1页
浅谈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_第2页
浅谈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_第3页
浅谈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_第4页
浅谈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  罗城县东门镇凤梧小学 梁永焕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小学语文教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语s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古诗近60首(平均每册5首),所选古诗的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以往的小学语文教材。可见其在语文教材中的分量。但由于这些古诗产生的时代离我们时间久远,学生对他的理解很吃力,老师教学起来也很困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并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具体要求: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2、;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目标的提出给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指明了方向,应尊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注重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与表达。“诗言志,歌咏言”,诗歌自古以来就是诗人理想、情感、思想、观念、审美取向的表现载体。孔子日:“不学诗,无以言。”也就是说一个人对古诗的掌握程度,可以反映一个人文化素质的高低。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怎样化难为易,由浅入深,体验那源远流长的美好意境、美好情感,把古诗教好、教活呢? 下面是我对小学古诗教学的一

3、点浅见。一、品读字词,领悟诗情古诗中,字词的理解是明白诗意的关键。古诗具有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份省略、词序倒置等特点,这是学生学习古诗的障碍。教学要从帮助学生正确解读字词,理解诗意入手。因为古诗用词凝练、年代久远而且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与小学生日常所见相去甚远,学生理解有困难。所以,教师往往会字字讲解,逐句疏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字词理解上。然而有人说:诗是不能解释的。我们一旦将诗支解成字、词等零部件,对诗的整体意象就不易把握,况且我们的诗歌教学也并不要求学生清清楚楚知道每个字的含义、译文衔接补白、句法结构等等。新课标明确指出古诗解读的评价“不应考察对词汇、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过,虽然古诗重

4、在感悟与体会,必要的理解也要落实,特别是诗歌语言中的难点,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之“坐”,“离离原上草”之“离离”。但这种理解要避免以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没有教师的解释与分析,也没有生硬的接受与记忆,学生的理解却在他们积极的探索中水到渠成。对诗歌有了大致的理解后,教师再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画面,想象音乐,想象设身处地的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意境。1、创设优美的情境,感受诗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融入诗歌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感受诗歌的意境、情趣。江南一诗最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南西北

5、“戏”完了,就算了?难道什么也没有留下?这四句诗看似简单,实则趣味十足,鱼儿的活泼可爱,在莲叶间穿梭时的快乐、调皮,怎么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在课堂中组织了这样一个游戏:一部分孩子起立并高举双手做莲叶“随风摇曳”;另一部分孩子做小鱼在清清水、田田莲间嬉戏游玩。“鱼儿们”回来后我问他们:“小鱼儿,小莲叶,你们在干什么呀?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呀?”“小鱼儿”们回答:“我听到莲叶姐姐唱着动听的歌”;“我在围着莲叶姐姐跳圆圈舞呢”;“我对小鸟说老朋友你好”;“我和小虾在说悄悄话”。“莲叶”们说:“我向蜻蜓招招手”;“我看到蜻蜓停在我头上,还告诉我昨晚做的好梦了呢”;“我感到鱼儿在我身边蹭来蹭去,痒

6、痒的”。诗中那种风和日丽、碧波涟漪、亭亭莲叶、摇曳有姿,精灵的鱼儿时而跳跃、时而凝视,与莲蓬道安、和水儿密语,那份自在,那份快乐,随着孩子们的体会与感受,被表现得酣畅淋漓。2、品味诗中的哲理,感悟意境古诗中不乏有借景抒情,借景喻理,借物喻人的佳作。通过欣赏回味,我们不仅体会到诗人的雄浑气魄,也能感悟出许多做人的道理来,并从中感悟到诗中的意境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追求进步、勤于进取之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之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孤寂惆怅心情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品味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努力进

7、取,学会了用辨证的方法看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发现美,审视美,欣赏美。3、训练语言文字,领悟内涵古诗短小精悍,内涵丰富,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开拓学生思维,展开丰富联想,发展语言文字水平。比如在教学咏柳时,可以抓住“碧”字、“细”字、“裁”字。“碧”字是大背景。碧绿的山,碧绿的水,碧绿的原野,碧绿的树。“细”是大背景中的一个特写,新长出的柳叶,细嫩、细腻、光亮鲜明,形状细长,似眉毛,似月牙,似小船,微风过处,飘飘荡荡,像为春天歌唱,为春天舞蹈。“裁”字是对“细”字的拓展与引伸,二月春风这把剪刀,不仅裁出了柳叶,还裁绿了小草,裁开了鲜花,裁化了冰层,唤

8、醒了青蛙,唤来了燕子。这样让学生去体会,去评说,就会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二、诗情画意,想象入境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璀璨的宝石,题材优美,色彩斑斓:许多诗文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教师可顺应儿童爱画、爱美的心理,在教学中开展“我为古诗配插图”的学习活动,不仅巩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1、画中有诗,品味诗文。古代诗人在字、词、句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教学古诗时,教师应注重从文字人手,培养学生理解古诗中文字运用的精巧之处,体会炼字遣词的技巧,进而体会其中的文字之美。白居易的七绝暮江吟,描写了江天夕照的奇丽景色:黄昏时分,夕阳的余辉“铺”照

9、在江面上,江水一半火红,一半碧绿。江水半红半绿,半动半静,亦明亦暗,光彩瞬息万变,于是就构成一幅瑰丽的图画。九月初三的夜晚,凉风习习,晴朗的夜空挂着一弯新月,夜露降落,像晶莹的露珠一样圆润而闪烁。这是一幅多么宁静、清新、柔丽、和谐的情景呀!在指导学生学习这首古诗时,有几个关键字要特别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比如,“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为什么不用“照”而用“铺”呢?因为这时红日西沉,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射过来,更像“铺”在江上。这样不仅化虚为实,生活形象,富有动态之美,而且“铺”字显得平缓舒展,写出了秋天的柔丽,给人以恬静、安闲、怡然自乐的感觉。可见,“铺”字含义十分丰富,如果我

10、们反复解释,反复强调,学生未必就能记得住。但如果换一种学生感兴趣的形式,那么,结果就不一样了。教学时,我先不忙于让学生们理解“铺”字的含义,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古诗的配画,观察、理解、鉴赏,再找一些夕阳夕照的补充画面,领会其深刻的含义,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这样更让学生体会到了古诗的情景美、形象美、内涵美。2、诗画结合,想象画面。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通过视觉感受促进孩子对诗歌意境的体验。这种方法在写景类诗歌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例如春晓、咏鹅、景都可以用画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诗歌的自然美、色彩美、意境美。景全文如下:“重重叠叠山,曲曲弯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低低树。” 这是一首

11、富有节奏感的精彩小诗,“AABB”式词语又有着独特的文字表达效果。画诗,自然要画,画什么?一个孩子说“画山”,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另一个孩子又叫起来“画一座不够”,“为什么不够?”孩子回答因为“重重叠叠山”要有很多很多山 ,于是黑板上就有了连绵的群山。接下去三句诗的画面自然而然就出来了。3、作画歌唱,想象诗境诗歌,顾名思义,是可歌可唱的。古诗讲究押韵平仄,给合诗配上乐曲,让学生展喉吟唱,可谓是诗歌教学的一大乐事。配曲一是要选学生熟悉的曲子,二是要选调性与古诗合拍的曲子。由于学生对诗歌意蕴已基本掌握,“以诗入曲”就很自然。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用歌声吟

12、唱,还古诗本来面目。如:通过简笔画描绘了画的诗境后,配用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到的白云的曲调,在图画与音乐的交配作用中,学生和曲吟唱,便有情有致,不仅加深了对诗境的感悟,而且在歌唱中受到诗美的熏陶。古诗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多处留有艺术空白,给读者以回味无穷的余地。小学生思维活跃,正处在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这就要求教师挖掘诗句间存在的联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究其意蕴,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例如:教学春晓一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填补“空白”。想象作者的动作:睁开惺松的双眼,伸个懒腰,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想象作者看到、听到的情景:花瓣飘落,小鸟鸣叫,空气清新宜人;想象作者的内心活动:昨夜一场风雨,

13、打落了这么多花瓣,多么可惜啊!这样,学生便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爱花、惜花的思想感情。这正应验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古诗教学目标是陶冶性情和培养想象能力。”作画、歌唱、想象能把学生融人古诗特有的境界之中,情感与认知结合,意境与情境相融,从而得以品赏古诗的精华所在。三、反复吟诵,体验诗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重要性。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就像是一幅画,一首歌,作为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世世代代为人们永远流传。古诗讲究韵律,它和音乐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抑扬顿挫的节奏、回环反复的韵律,使得古诗读来朗朗上口。我们充分利用古诗的特点,

14、加强指导朗读和背诵,一般五言诗二三停顿,七言诗是二二三停顿。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轻重的把握、语气的变换、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和感情的庄谐等方面都应“言传身教”。以将学生带人诗的艺术情境之中,从而达到品味领略音韵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的目的。   1、从古诗的韵律中体验美。诗歌是一种优美的文学体裁,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吟唱起来回味无穷。教学古诗,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轻重急缓,让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萌生、迸发美的激情,体验古诗的韵律美。诗,即歌也。古人大凡写诗,歌以咏之,都是诗人即情即景的流露,或歌或吟。寓教于乐,反璞归真。联想当年情

15、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设“模仿”当年诗人歌咏的场面,组织学生自咏自乐,达到一个欣赏美,创造美的境界。2、利用多种形式反复体验。新课标中多次提到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诵读的积累,有积累才有感悟,有创新。体验是一种过程对文本的每一次阅读, 为身体、心情,甚至天气、温度的不同,而使阅读时的情绪、心境、感受、理解都有不同的变化。反复的诵读是反复的体验,有利于对文本生成更丰富、更成熟的体会。但若是每次上前都毕恭毕敬背那两句诗,太过单调。容易厌烦,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古诗的兴趣。因此,平时可让学生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反馈方式,或背诵,或表演,或说意思,或讲故事都行。在他们活动过程

16、中,为使表演、讲故事更加成功,学生会不自觉地诵读、理解、感受诗。这就是一个反复玩味、反复体会的过程。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语文古诗教学要满足学生阅读古诗词的需要,虽然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古诗,但仍远远不够的,要鼓励学生阅读更大量的古诗,帮助他们在古代诗歌的阅读中得到更好的艺术陶冶和美的浸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且第一次推荐70首古诗词背诵篇目。因此,我们的古诗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在学习教材中的古诗后,不妨再引进一首与所学古诗有关联的诗词加以拓展。基于此,我在教室的“我会背”栏目中就展示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供学生课外阅读和归类学习。这样既帮助理

17、解,又扩大了古诗文的阅读量,便于积累语言,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在引进相关的古诗时,要讲究灵活性、实效性、针对性,以便于教学。从内容上说,可以学习同一诗人的作品,如课本上学习了杜甫的春雨,课后就可补充他的江畔独步寻花、绝句等诗;可以学习意境相似的诗歌,春晓描绘的是春天的情景,那么咏柳、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都是写春天的,也可作为补充的内容;还可以从诗人的情感体验出发去选择相关的材料,如枫桥夜泊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柳宗元的江雪,都是同出一辙的。从形式上说,可以通过每周一诗、赛诗会、语文学科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知识素养。从反馈来讲,可以利用“课前两分钟讲话”的时间让学生交流、介绍课外所读的古诗,通过查阅图书、上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