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之中医药治疗_第1页
突发性耳聋之中医药治疗_第2页
突发性耳聋之中医药治疗_第3页
突发性耳聋之中医药治疗_第4页
突发性耳聋之中医药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药治疗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教授彭斌博士突发性亦称特发性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一侧耳居多,听力损失多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耳鸣及眩晕,除第皿对脑神经外,无其他脑神经症状。发病年龄以4O岁左右中年人居多,发病率每年约520/10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病属于耳科急症,应在发病后尽早治疗,以抢救听力。少数患者 有自愈倾向,则疗效较好,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成为永久性耳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称本病为暴聋,指出: 暴聋是因邪犯耳窍、起病迅速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指特发性暴聋(突发性聋)古代文

2、献中所谓风聋、卒聋、热聋、火聋、厥聋、气聋、肝火聋、痰火聋、窍闭等,可能与此病有关。 暴聋之名最早见于素问 厥论: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 :可能是指流行性腮 腺炎所致。 暴聋多实”,古代文献中凡论暴聋而病机属实者,可能与本病有关。内经中 对暴聋实证病机论述颇多。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至真要大论”、五常政大论“、热论”等篇,指出了暴聋因于风、寒、暑、湿、燥、火为患的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机】耳属清窍,贵在清空通利。凡六淫外感,脏腑不平,气机逆乱,生气不足,皆致耳窍窒 塞,清窍不利,功能失司,发为突聋、耳鸣。然暴起多实,渐起多虚,故本病以实证病机居 多,但亦有虚证病机者。其病程长者,与 感音神经

3、性聋”辨治无异。1、风邪犯耳:外感风邪,肺金不利,邪闭葱笼,故令。清 尤在泾医学读书记说: 肺之络会于耳中,肺受风火,久而不清,窍与络则为之闭,所以鼻塞不闻香臭,鸣不能闻 音声也。”温热经纬 外感温热篇亦谓: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日笼葱,专主乎听,金受火烁,则2、肝火上扰:情志忧郁,肝郁化火,或暴怒伤肝,气机上逆,肝火上扰清窍,致耳窍 功能失司,听力障碍。素问 脏气法时论说: 肝病者气逆则头痛,不聪。”3、痰火郁结:脾胃蕴热,痰火内生,上壅清窍,功能失司,听力障碍。丹溪心法卷四说:皆属于热,少阳厥阴热多,当用开痰散风热,通圣散、滚痰丸之类。”4、心脾亏虚:心主血脉,奉养于耳;脾

4、为后天之本,主生化气血,升发清阳,上奉于 耳。若心脾亏虚,气血不足,耳失所养,可突发耳鸣。5、肝肾亏虚:肝藏血,肾藏精,为元阴元阳之府。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甚则阴虚火 旺,上扰清窍,致突发耳鸣。6、气滞血瘀:气机不利,气滞血瘀,痹阻耳窍,故令。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谓 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西医病因病理】病因未明,目前主要倾向于两种学说。(1)病毒感染学说。据临床观察,不少患者在发病前曾有感冒史;不少有关病毒的血清学检查报告和病毒分离结果也支持这一学说。据分析,许多病毒都可能与本病有关,如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 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出

5、型、EB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支持这一学说的的另一个资料是颗骨的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Schuknecht等( 1986 )研究了 12例突发性聋患者的死后颗骨组织病理,发现其病理变化与过去所见的病毒性迷路炎相似。Yoon等( 1990)观察了 8例11耳死后的颗骨病理变化,发现内耳最普遍的病变为螺旋器萎缩和 耳蜗神经元缺失。提示突发性聋的病因可能为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耳蜗炎或急性耳蜗前庭迷路 炎。而Schuknecht认为,除Ramsay-Hunt综合征外,病毒性耳蜗神经炎是很少见的。(2)内耳供血障碍学说。内耳的血液供应来自迷路动脉。迷路动脉从椎-基底动脉的分支 -小脑下后动脉或小脑下前动脉或直接

6、从基底动脉分出。迷路动脉虽然可以通过鼓岬和骨半规管上的裂隙与颈内、颈外动脉的分支相交通,但是这些吻合支均甚纤细,所以迷路动脉基本上 是供应内耳血液的唯一动脉。由于椎-基底动脉-迷路动脉系统常常出现解剖变异,加之内耳 微循环的调控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它除受自主神经系统及局部调控机制的影响外,也受血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这些均增加了内耳供血系统的脆弱性。不少学者认为,中、老年 人,特别是合并动脉硬化、高血压、血液粘滞度增高者, 可因迷路动脉的某一终末支出现血栓或栓塞形成而导致突聋。年轻人于头颅外伤后,亦可因脂肪栓塞而引起突聋。此外, 各种原因(如受寒、受热、焦虑等)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致血

7、管痉挛、组织缺氧、水肿、血管内膜肿胀、进一步导致局部血流减慢、淤滞,内耳终器终因缺血、缺氧而遭到损害。再 者,病毒感染也可通过影响局部的的微循环而损害内耳:如病毒与红细胞接触引起血球粘集;内耳的血管内膜因感染而发生水肿,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病毒感染使血液处于高凝血状态, 致血栓容易形成等。【诊断要点】1、病因:病因不明,但多数病人可能存在发病前有过度劳累、精神忧郁、焦虑、情绪 激动、受凉或感冒等病史。2、症状:(1):为首发症状,突然发生,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听力损失达到最低点。多为单侧耳发病,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2)可伴有同侧耳鸣、耳内阻塞感,病变早期或伴有眩晕、恶心、呕吐。3

8、、检查(1) 一般检查:外耳道与鼓膜无明显病变。(2)电测听检查:呈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曲线,可呈上升型、陡降型、平坦 型;轻者在相连的 3个频率下降达30dB以上,多数为中度以上甚至全聋。(3)其他检查:声阻抗检查正常;耳蜗电图及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显示耳蜗损害;眩晕 症状缓解后,前庭功能正常或明显降低;内听道及颅脑CT检查正常。【鉴别诊断要点】1、听神经瘤:可出现突发性聋症状,多伴有步态跚蹒。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示患侧V波潜伏期及I -V波间期较健侧明显延长,两耳V波潜伏期差超过0.4ms以上,甚至患侧V波消失不能诱出。颅脑 CT、MRI检查有助于确诊。2、梅尼埃病:以发作性旋转性

9、眩晕、听力下降、耳鸣、耳内胀满感四联征为其典型表 现,反复发作,但听力下降早期以低频下降为主,听力波动,发作期听力下降,间歇期听力 可部分或完全恢复。随着病情的发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间歇期亦无缓解。耳蜗电图测试: SP-AP复合波增宽,-SP/AP比值异常增加(0.4 ),甘油试验(+)。3、窗膜破裂:多数病例有头部、耳部外伤史、中耳手术史,或托举重物、剧咳、用力 携鼻、用力大便等使中耳或颅内压力突然升高的病史。Tullio试验(+)(即用高强度的低频声刺激患耳时,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以及头位移动和眼球振动等)。4、急性化脓性迷路炎:有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含胆脂瘤)或岩锥炎病史,除眩晕

10、、 眼震、听力明显下降外,还可伴有耳深部疼痛。5、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诱发突聋的原因可以是头部轻微的外伤、感冒或周围环境压力 的急剧变化,如乖坐飞行器、潜水、用力吹奏乐器、摒气(如举重、大便)、用力携鼻等等。 颗骨CT显示:在半规管总脚至前庭水管外口总长度的1/2处,其内径 1.5mm o MRI内耳水成像可清晰显示扩大的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6、耳毒性药物中毒:有明显的耳毒性药物使用史,在用药期间或停药一段时间后突然 出现听力下降。最常见的为氨基糖昔类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神利尿剂、水杨酸盐、奎宁等。7、脑血管意外:突聋可能是部分脑梗塞患者的早期症状之一,尤其是老年人。CT、MRI检查有利于明确诊

11、断。8、分泌性中耳炎:少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也可主诉突聋,鼓膜像、声导抗和听力检查 结果可资鉴别。【优势分析】由于本病的发病机理不清,西医对本病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所有治疗方法主要围绕两种病因假说,在很多情况下也倾向于采用鸟枪疗法”,即所有可能有利的治疗方法同时使用。主要治疗方法有:(1)肾上腺皮质激素,主张早期使用,主要是针对病毒感染。一般口服 给药或静脉给药,效果不佳者,可进行鼓室穿刺给药。(2)改善微循环疗法。包括降低血液粘滞度(如低分子右旋糖酎、阿司匹林,等)、血管扩张剂(常用药物如尼莫地平、西比 灵、盐酸氟桂利嗪、倍他咤、敏使郎等,选择12种),中药活血化瘀药物制剂(如丹参注射液、川苜

12、嗪,等)、溶栓剂(如东菱克栓酶、去纤酶、蝮蛇抗栓酶,等)、体外反搏、 星状神经节封闭等。(3)保护听神经与内耳毛细胞。如能量合剂、维生素 B族、神经生长 因子(如基因重组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小鼠耳蜗神经营养因子,鼠神经生长因子,细胞生长肽)、神经触突传递促进剂 (如甲钻胺)、改善内耳代谢药物(如奥勃兰)、高压氧等。 (4)对症处理措施(如针对耳鸣、眩晕、呕吐等)。其中,特别是改善微循环与保护听神 经和内耳毛细胞的治疗方法是最基本的治法。(5)其他治法:如心理干预、耳部脉冲微波、耳部超短波、血液磁极化、自血光亮子治疗等。但由于本病病因不明,对相当一部分患者, 尤其是没有及时治疗的患者疗效不很理

13、想,最终成为永久性聋。中医对突发性聋以辨证论治为主,强调根据病机,灵活采用祛邪、泻实、补虚、化瘀、通窍 等法,不仅于病程短者有一定疗效,对于部分病程较长者,也能收到一定效果。同时,针灸 疗法对本病的疗效也不容忽视。根据中西医对本病各自的优势,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中西医并举的治疗方法,即西医疗法与中医疗法同时使用,以及中药西用,如当前广泛应用的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其中越来越多地从中药原材料中提取,如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银杏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等,这些药物不但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疗效,动物试验也证明确能增加耳蜗供血,改 善内耳微循环;还有研究表明,一些补肾、益气、聪耳的中药对内耳毛细胞

14、、螺旋神经节细 胞等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辨证论治】1、风邪犯耳证主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或伴耳鸣、头痛、耳胀闷,或伴身疼、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病机分析:风邪侵袭,循经入耳,损伤窍络,故发听闻之乱而致、耳鸣;邪在表,肺气 不利,故见鼻塞、流涕等;全身及舌脉所见为风邪在表之证。治法:疏风宣肺,散邪通窍。方剂: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通气散(医林改错)。药物组成:麻黄6g,杏仁10g,甘草6g,柴胡10g,川苜10g,香附10g。加减:酌加细辛、僵蚕、石菖蒲。耳内闭闷如有物阻者,酌加枳壳、青皮行气通窍;若 属暑湿,酌减麻黄,加覆香、佩兰、厚朴、滑石、木通,以解

15、表化湿。若属风热者,酌减麻 黄,加金银花、连翘、蝉蜕、薄荷,以疏风清热。临床上,若患者发病前有外感病史,突发,伴耳内胀闭、耳鸣,脉弦,亦可酌从少阳经 脉痞塞辨治,治以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法夏、党参、甘草、黄苓、 大枣)为主,酌情加减。2、肝火上扰证主证:暴发,多继郁怒等情志波动而发,或伴耳闷、耳鸣,鸣声宏而粗,或有头痛、眩 晕,或有烦躁易怒,胁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病机分析:肝喜调达,主疏泄。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调,或暴怒伤肝,致肝火上扰清窍, 则容易引起突发耳鸣;耳属少阳,肝失疏泄,少阳经气阻滞,则耳闷;全身及舌脉所见,为 肝气郁结,肝火上扰之证。治法:清肝泄火

16、,开郁通窍。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药物组成:柴胡6g,黄苓10g ,桅子10g ,生地黄15g,当归10g,泽泻10g ,车前子 10g ,木通10g ,甘草6。加减:酌加郁金、石菖蒲。肝郁证明显者,加香附、川苜、青皮之类行气疏肝;挟胃火 盛或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之类通便泻火;伴眩晕、耳鸣者,酌加牡蛎、磁石之类潜阳,定晕 止鸣。3、痰火郁结证主证:暴发,多因饮酒或过食炙燃厚味诱发。音感模糊,甚则闭塞无闻,多伴耳鸣,鸣 声宏而粗,持续不歇。并见头昏头重,胸腹痞满,或有恶心,大便不爽,小便黄。舌质红胖, 苔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滑。病机分析:酒食厚味伤脾,则痰热内生,壅滞气机,易致升降失调,

17、清窍不利,则突发 耳鸣;痰火郁结,闭阻清窍,则听觉音感模糊,甚则闭塞无闻,鸣声宏而粗,持续不歇。全 身及舌脉所见,为痰火内郁,壅闭清窍之证。治法:清火化痰,开郁通窍。方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加减。药物组成:胆南星10g,瓜篓仁10g,半夏10g,茯苓15g,黄苓10g,陈皮10g,枳 实10g ,杏仁10g ,天竺黄10g,甘草6g。加减:酌加青皮、郁金、石菖蒲、路路通之类行气通窍。4、心脾亏虚证主证:突发,多见于体质素差者,因于劳倦过度诱发,或伴耳鸣、眩晕,耳内闭塞感, 并见面色萎黄不华,倦怠少力,失眠多梦,心悸不宁。舌淡,脉细或弦细。病机分析:耳为清窍,为清阳游行交会之所。心脾两亏,气血

18、不足,复因劳累过度,致 清窍失于奉养,功能失司,故突发、耳鸣、眩晕;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致气机不利,故耳 内闭塞感;全身及舌脉所见为心脾两亏,气血不足之证。治法:补益心脾,养血聪耳。方剂: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药物组成:白术10g ,茯苓15g ,黄茜20g ,炙甘草6g ,龙眼肉10g ,酸枣仁15g ,木香6 g,党参10g,当归10g,远志10g。加减:酌加黄精、何首乌益血聪耳,加丹参、石菖蒲、磁石之类开窍聪耳;若兼情志忧 郁,酌加柴胡、白芍、百合、枸杞之类疏肝滋阴。5、肝肾亏虚证主证:突发,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或伴耳鸣、耳内闭塞感,鸣声尖细,或伴头晕、目眩, 腰膝酸软。舌质偏红,

19、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无力。病机分析:肾开窍于耳,肝肾精血同源。肝虚肾亏,精血不足,耳失所养,可致突发、 耳鸣。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肝肾亏虚之证。治法:滋补肝肾,养精聪耳。方剂:左慈丸(重订广温热论)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0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 磁石30g,石菖蒲10g,五味子6g。加减:酌加白芍、桑棋、女贞、旱莲草之类养血益阴; 午后潮热或舌根苔黄者,加知母、黄柏坚阴降火。若兼耳鸣如潮,心烦失眠,夜寐多梦等症者,属心肾两亏,酌加清心、养心 安神之品如黄连、柏子仁、酸枣仁、远志等。若兼面色淡白,畏冷肢凉,小便清长或余沥,夜尿多,舌淡嫩,脉沉迟弱者,多

20、属肾阳 亏虚,宜温阳补肾,通窍聪耳,可用补骨脂丸(中医内科学讲义:磁石、熟地黄、当归、 川苜、肉桂、菟丝子、川椒、白芷、刺痍藜、胡芦巴、杜仲、石菖蒲、补骨脂)加减;若兼 纳差,大便时清,或时结时清者,为脾肾两亏,酌加黄茂、白术、山药、茯苓之类健脾益肾。 大便清者,酌去磁石之沉降。6、气滞血瘀证主证:突发、耳鸣,症状持续,无明显波动,或伴耳胀闷堵塞感、耳痛,或有眩晕。外 无表证,内无里证,舌质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病机分析:瘀血阻滞清窍脉络,故突发、耳鸣;瘀血阻络而不通畅,清窍失利,故耳胀 闷堵塞感、耳痛、眩晕。病变不因外感,亦无明显里证可辨,则可从血瘀证辨识。如医林”因改错 通窍活血汤所治

21、之症目说:查外无表证,内无里症,所见之症皆是血瘀之症。瘀血久留不散,故聋鸣程度无明显波动;舌脉所见为气血瘀阻之象。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窍。方剂:通窍活血汤(医宗金鉴)加减。药物组成:桃仁10g,红花6g,生地黄15g,当归10g,赤芍10g,川苜10g。 加减:酌加柴胡、石菖蒲、水蛭、丹参、路路通、丝瓜络之类,以助活血化瘀通窍。伴有气 虚者,酌加黄茂、党参、白术之类,以助益气活血;伴有血虚者,酌加黄精、何首乌、桑棋 子、枸杞、丹参之类以助养血活血。【针灸治疗】一、体针取穴:主穴取听会、听宫、耳门、翳风,每次轮流选用12穴;全身辨证取穴:疏风解表配合谷、外关、风池、曲池;清肝泻火配太溪、太冲;

22、化痰利湿配丰隆、水道;补益气 血配足三里、血海;补益肝肾配三阴交、太溪;活血袪瘀配血海、膈海。治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天 1次,每次20分钟。二、耳针取穴:外耳、内耳、肾、肝神门、内分泌等穴。治法:用王不留行贴压。每日按压 35次,每次35min。3天更换1次。三、腹针取穴:中脱、下脱、气海、关元、商曲、阴都、气穴。治法:每次30分钟,每日1次。四、水针取穴:听宫、翳风、完骨、瘦脉等穴,每次两侧各选1穴(单只取患侧)。治法:用654-2 ,丹参注射液、维生素 B1或B12,任先一种,每穴 0.20.5mL ,每天1 次。【经验方】1、小柴胡汤加味(廖武孝.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

23、003年第11卷第6期P298 )药物组成:柴胡15g,生晒参8g,姜半夏15g,生甘草6g,大枣10g,黄苓15g,生 姜6g。加减:肝胆有热者,加龙胆草15g,桅子15g,车前子15g;眩晕,耳鸣,呕吐者,力口白术25g,茯苓20g,天麻15g,橘红10g,重用姜半夏至25g;伴气血虚弱者,加黄茜 30 g,当归15g;脾胃虚弱者,加白术 15g,砂仁6g,山药15g;肾虚者,加女贞子 15g,巴 戟天15g ,枸杞15g ,淫羊覆15g。煎服法:水煎服,每日1齐I。2、天麻钩藤饮加减(谭智敏,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第5卷第3期P245 )药物组成:天麻15g,钩藤20g,石决明20

24、g (先煎),黑桅子 9g,黄苓6g,怀牛膝 15g ,夜交藤15g ,茯苓15g ,桑寄生12g ,葛根15g。加减:有外感病史或起居不当有受风史者加柴胡9g,蔓荆子9g;肝胆火盛兼见口苦、耳鸣者加龙胆草9g,生地黄15g,泽泻15g,枳壳9g;肾精亏损,肝阳上亢者去黑桅子、 黄苓、茯苓、桑寄生,加山茱萸 20g,生龙牡30g (先煎),玄参 20g,当归6g,天冬20 g;脾虚兼见四肢困倦、神疲纳差、便清者去钩藤、黑桅子、夜交藤,加党参 9g,麦冬20g, 白芍15g ,菊花9g,黄精20g ,升麻6g。服用法:水煎服,每日1齐山15日为1个疗程。3、固肾化瘀聪耳汤(牛亚玲贾艳萍.陕西中医

25、2009年第3O卷第9期P1170 )药物组成:山药、山茱萸各 12g,泽泻、茯苓各 9g,川苜、炒桃仁、香附各 10g,熟 地黄24g,柴胡6g。加减:伴有眩晕者加钩藤、夏枯草各6g,失眠者加酸枣仁、远志各 9g,呕吐者加陈皮9g,体质虚弱者加党参、炙黄茜各10g。煎服法:水煎服,每日1齐I。4、六味地黄汤加味(李凯张晶卓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9年第7卷第10期P34 )药物组成:六味地黄丸汤加葛根30g。加减:邪壅少阳者加柴胡,连翘;恶心呕吐、肝火上扰者加龙胆草,黄苓,柴胡;痰火郁结者加瓜篓仁,胆南星;耳鸣重者加蝉蜕,磁石,眩晕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菊花。煎服法:每日1齐IJ,水煎服.5、行

26、滞化瘀汤加味(杨明杰,李丽,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第8卷第第6期 P25 )药物组成:桃仁、川苜、赤芍、香附、葛根、柴胡、丹参、石菖蒲、当归、路路通各15g,麝香0 . 5g (冲服),生甘草 3g。煎服法:水煎服,每日1齐I。6、葛根合剂(蒋福娣,吴晓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年第3卷第2期 P36 )药物组成:葛根30g,川苜12g,黄草6g,丹参12g,红花12g,戴白12g,生甘草6g。加减:眩晕者加黄精 6g。煎服法:每日1齐I,水煎服。7、活血通窍方(肖志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年第3卷第3期P133)药物组成:钩藤(后下)15g,石菖蒲12

27、g,川牛膝15g,葛根15g,丹参20g,川苜12g, 枳壳12g ,赤芍15g。加减:肝火盛,加龙胆草 20g、夏枯草15g:痰火盛,加陈胆星 12g、姜竹茹12g:肾 虚腰酸者,加核桃肉 20g、杜仲15g。煎服法:每日1齐IJ,水煎服。8、益气活血方(李俞晓等.医学创新研究2008年第5卷第5期P8 )药物组成:党参9g,丹参9g,赤芍4g ,川苜6g,黄精9g,红花1g,石菖蒲6g,炙 甘草5g ,葛根9g。加减:糖尿病患者减去炙甘草。煎服法:水煎服,每日1齐I。1015日为1疗程,连续3疗程。9、复聪汤(李容华.中国中医急症2005年第14卷第5期P435 )药物组成:黄甚60g,葛

28、根60g,川苜9g,石菖蒲12g,丹参15g,柴胡15g,升麻9 g,枸杞15g ,地龙9g ,党参15g。加减:伴外感者加蔓荆子 9g,连翘9g;伴肝火上扰者加夏枯草 15g,黄苓9g;伴痰火 郁结者加胆南星12g,瓜篓15g;伴气滞血瘀者加桃仁 9g,红花6g;伴肾精亏虚者加熟地 黄15g,制何首乌20g;伴脾胃虚弱者加山药 15g,白术15g;耳鸣重者加灵磁石 30g (先 煎),夜交藤15g;眩晕重者加钩藤15g,天麻9g。煎服法:水煎服,每日1齐I。【临证心法】一、首辨内外,次辨虚实从中医病因病机看, 突发性聋可以从外感与内伤、实证与虚证进行归类。 外感病机多属肺气不宣、少阳经脉痞塞

29、,以发病前有外感病史,或突发性聋初起而见有某些外感证候为要 重要辨证依据,当治以疏风宣肺,散邪通窍为主,根据风寒、风热、暑湿、少阳经脉痞塞等, 酌情选择主方,灵活加减。内证分虚实。实者,肝火、痰火、血瘀;虚者心脾亏虚(气血不 足)、肝肾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根据证候采用不同治法方药,并根据兼证酌情加 减。临床上,内外虚实各证亦可以相兼,宜灵活辨治,不可拘泥。二、通闭开窍,不可轻视突发性聋的病机特点为 暴聋多实无论外感、肝火、痰火、血瘀、心脾亏虚或肝肾不 足,皆可产生 实”的病机,即耳窍经脉痹阻,从而引起突发,或伴耳鸣、眩晕、耳内胀闭感 等症。故临床上对本病的辨证论治,应重视通闭开窍之品的

30、灵活配伍。可从二个方面考虑用药选择。其一,根据主证配伍通闭开窍之品。风邪犯耳证,酌情选用细辛、川苜、石菖蒲之类辛 温通窍之品,以助驱邪开闭;痰火郁结证,酌情选用青皮、枳壳、枳实、石菖蒲、郁金、路 路通之类,以助行气破滞,活血通络。肝火上扰证,酌情选用川牛膝、赤芍、牡丹皮之类, 以助凉血清肝,活血通闭;心脾亏虚、肝肾亏虚证,可用丹参、三七、穿山甲之类,以助化 瘀通脉而不损血,还可酌情选用远志、磁石之类通窍聪耳。气滞血瘀证,酌情选用水蛭、地 龙、穿山甲等虫类药物,以强活血化瘀之效。其二,根据兼证选择通闭开窍之品。突发性除听力明显下降外,常常伴有眩晕、耳鸣、 耳内堵塞感。其中,眩晕、耳鸣的治疗在通闭

31、开窍之治的用药方面,一般与主证同。此外, 对于眩晕,可酌情选用龙骨、牡蛎、赭石、磁石、天麻之类以平肝潜阳定晕;对于耳鸣,可 酌情选用全蝎、蝉蜕之类祛风止鸣,以及磁石、龙骨、牡蛎等重镇安神之品;属于热证者, 如内经: 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宜酌情选用龙胆草、石决明之类清肝降火。对于耳内堵塞感,重在调气,可酌情选用青皮、枳实、枳壳、香附、川苜、丁 香皮、木香之、延胡索类行气破滞之品。三、中西医结合,值得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是目前临床上很多中、西医专家所共同关心和推荐的一种治疗方法,虽然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但大都主张中医疗法与西医疗法相结合。中医疗法的主要方法是辨证论治、针刺法,

32、以及水针治疗,其中辨证论治方面,尤其重视活血化瘀治法的应用。中医的活血化瘀法与活血化瘀药物, 并不等同于西医的改善微循环疗法及其药物, 但能达到 改善微循环的效果,其进一步的疗效机理也尚有待深入研究。 很多临床经验报道表明, 中医 药治疗加西医治疗的效果较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疗法好。【名医经验】一、干祖望教授经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治肺案胡某,男,42岁。时值深秋,因下河捞取衣物感受风寒,翌日突然两耳发胀,一无所闻, 伴恶寒头痛,鼻塞涕清。经某院诊为突发性聋, 予能量合剂、激素及血管扩张剂治疗 3日未 效。查两耳鼓膜完整,耳咽管通气良好,音叉检查:两耳气、骨导均消失。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属风寒

33、侵肺,耳窍。治以辛温宣散,用三拗汤加减:麻黄 3g,杏仁10g,甘草3g,粉葛 根20g,炙僵蚕10g,防风5g,路路通10g。上方4剂后听力明显上升,再以益气升阳之 品调理而愈。按:本例患者病机为风寒侵肺,耳窍。治以辛温宣散。方中麻黄、杏仁、甘草为三拗汤,散 寒宣肺;防风发散风寒;粉葛根、炙僵蚕祛风散邪;路路通祛风通络。二、谭敬书教授经验(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分五型辨证论治1、上逆:突发耳鸣,伴眩晕脑胀,眼睛干涩作胀,耳部麻木感,颈软乏力,口苦咽干, 睡眠不宁,大便调,小便黄,舌红,苔黄腻偏干,脉弦滑。治以清肝泻火,活血通窍,方以 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桅子、柴胡、木通、甘草各 10g,

34、黄苓、泽泻、当归尾各 15g, 生地黄、牡蛎各 30g ,丹参、葛根各20g。2、精亏络阻:突发,或伴耳鸣,脱发,男子阳萎遗精,女子月经量多延期,睡眠不宁。 舌淡胖微暗,苔薄白,脉沉细弱。治拟养血填精补肾, 温阳益气活血:药用熟地黄、炙黄甚、 丹参各20g,黄精15g,何首乌、枸杞子各 12g,磁石、牡蛎各 30g,附片、炙甘草各 5g。3、脾肾两虚:突发耳鸣、或伴眩晕,全身乏力,腰背痛,尿余沥,夜尿 3-5次,食纳 一般,大便或清或结,舌偏红胖有瘀点,苔黄欠润,脉细沉,两尺弱。治拟补肾扶脾,益气升清,活血通窍,方用左慈丸加减:熟地黄、丹参、黄茂、磁石各 30g,葛根、山药各20g, 山茱萸、

35、泽泻、茯苓、牡丹皮、柴胡、石菖蒲各10g,五味子6g。4、气虚不足:突发耳闭,或伴耳鸣,病情反复不稳定,时有头晕,蹲位起立时易发, 两耳闭塞感时作。平时易倦怠乏力,纳一般,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缓弱,寸部沉弱。治以益气升清,通窍聪耳,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茂、葛根、丹参各 20g,党参、当归尾 各15g,白芍12g,炙甘草、茯苓、白术、石菖蒲各10g,升麻、柴胡各6g。5、气滞血瘀:突发耳鸣,鸣声尖细,日轻夜重,原因不明,纳可,睡眠可,大便调, 舌暗红欠润,苔微黄,脉弦缓尺弱。治以行气活血,通窍聪耳,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茂 30g,当归尾、川苜各 15g,桃仁、干地龙、莪术、青皮、黄柏各

36、10g,红花5g。三、蔡福养教授经验(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从肾精亏虚心火上亢论治案张某,男,38岁。右耳突然不闻声音 10天,曾于发病当日作电测听检查,气导下降40dB,骨导下降45dB,诊为突发性聋。经用右旋糖酎、地塞米松、三磷酸腺昔及维生素B族等治疗10日效果不明显。刻下右,耳鸣如潮,眩晕,心烦不宁,急躁失眠,腰脊疼痛, 下肢无力,小便短赤,舌尖红,苔白,脉细数。证属肾精亏虚,心火上亢。治以益精固肾, 宁心安神:生地黄、熟地黄、磁石各 20g,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黄连、木通、远 志各10g,黄精、续断、茯神各 15g,酸枣仁30g。每日1齐I,服药两周后自觉听力好转, 耳鸣眩晕大

37、减。惟耳内胀闷,舌淡红,脉细。处方:上方去磁石、木通、黄连,加柴胡、川 苜、香附各10g,续服1个月余,自觉听力恢复较好,电测听检查右耳听力提高25dB。按:本例患者病机属肾精亏虚, 心火上亢。治以益精固肾,宁心安神。方中生地黄、熟地黄、 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黄精、续断滋阴补肾;茯神、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磁石 潜阳,聪耳止鸣;黄连、木通清泻心火;柴胡、川苜、香附为医林改错通气散,行气通 窍。四、朱祥成(浙江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教授):主张辨证论治,分为七证,强调风 毒为患1、风邪侵袭,邪窜耳窍:突聋初起,或近感风邪,听力突然下降,耳内阻塞胀闷,苔 薄白,脉浮数或数。治宜疏风祛邪,解毒

38、通窍。药用防风、荆芥、羌活、苍耳子、石菖蒲、 薄荷、覆香、板兰根、葛根、忍冬藤等。酌加丹参、赤芍、茜草、川苜。2、痰湿困结,壅塞清窍:多因体内素蕴痰湿,卒感风毒,挟痰湿上逆,蒙阻听宫。听 力下降,恶心呕吐,眩晕如仆,耳胀闷,头重,倦怠,口淡纳差,苔腻。治宜祛痰化湿,行 瘀通窍。药用茯苓、半夏、泽泻、车前子、木通、意四仁、石菖蒲、枳壳、地龙、丝瓜络等。3、肝火上扰,壅闭清窍:多因风毒之邪引肝胆之火上扰,循经上逆,遏闭清窍致卒然, 耳鸣如蝉,耳内胀闷闭塞,头晕咽干,夜寐不宁,便秘溺频,舌质红,脉弦。治宜平肝伐木, 药用龙胆草、桅子、黄苓、夏枯草、木通、泽泻、柴胡、地龙、川苜等。鸣重寐差,酌佐磁 石

39、、茯神、夜交藤。4、气血瘀滞,瘀阻耳窍:多因风毒外侵,上犯听宫,逆阻耳窍,经气不舒,脉络壅闭, 气血滞留,瘀阻清窍,以致突聋,或伴高音调耳鸣,或耳内疼痛、发胀,苔薄舌紫,或有瘀 点,脉弦而涩。治以祛瘀活血,行气通窍。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用川苜、赤芍、桃仁、红 花、地龙、葛根、丝瓜络、石菖蒲、板兰根等。5、肾虚精脱,耳窍失养:突聋病程已久,无明显改善,或伴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目 糊脱发,夜寐欠安。治宜益肾填精,充耳司听。用左慈丸或补骨脂丸加减。药用生地黄、熟 地黄、补骨脂、菟丝子、当归、石菖蒲、磁石、桑根子、川苜、赤芍、葛根、丝瓜络等。6、脾虚下陷,清阳不升:证见,头晕倦怠,少气懒言,劳累加剧,饮食减少,便清,苔薄,脉细弱。治宜益气升阳,补脾健胃,益气聪明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人参、黄茂、升麻、葛根、赤芍、白芍、炒白术、山药等。7、脾肾两虚,耳失滋养:突聋病程已久,证见耳鸣加重,头晕乏力,畏寒怕冷,腰膝 酸软,大便清薄,小便清长,纳差口淡,舌淡苔薄,脉沉细弱。治宜健脾益肾,用益气聪明 汤合补肾汤加减。药用黄茂、党参、升麻、葛根、白芍、甘草、巴戟天、山茱萸、远志、熟 地黄、石菖蒲、牡丹皮、肉灰蓉、丹参。五、徐鸿庆(中医耳鼻咽喉科着名专家):突聋从肝郁化火、肝郁脾虚、气虚血瘀论1、肝火上逆,耳窍壅闭:多因恚怒、忧急,以致突发,伴急躁心烦,夜寐不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