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分析赵杨,刘延平2011-01-12摘要:本文从提高产(行)业的增加值总量来提升就业水平的角度而言,第三产业优于第二产业;建筑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行业具有很强的就业发展潜力;而制造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三个就业的支柱行业尽管就业潜力有限,但应巩固、维持其目前的就业规模。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行业分析,关联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联问题,导致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就业吸纳能力一有的行业增加投入可直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有的行业增加投入,虽然给本行业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不多,由于它会直接或间接
2、消耗其他行业的产品,会导致其他行业或部门从业人员增加。因此,从产业结构角度研究就业问题,最终会归结为对不同行业的吸纳就业能力研究。关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已有文献大多支持产业结构变动对于我国就业的显著影响。通过这些学者的文献研究发现,之所以研究结论产生较大的差异,除了所采用研究方法和所选取的研究数据不同之外,还可能是由于学者们更多地是从三次产业的角度分析产业结构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揭示了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扩大就业措施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促进就业结构良性发展的建议,但细化到产业中各个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的分析则很少。产业中的各个行业均有很强的异
3、质性”和动态性”,而这对其就业吸纳能力具有重大影响,基于产业层面的总量分析所得出的政策建议并非适用于每个行业,部分行业最终的就业状况甚至会与政策期望相悖(王孝成,于津平,2010)。此外,以往为数不多的针对行业就业吸纳能力的研究往往以该行业全部从业人员而非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就业状况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农业的在就业中的蓄水池”作用,乡村就业人员群体绝大多数在家里还承包土地,因此,如果回家务农就不算失业,充其量是就业不足(蔡防,2007);但绝大多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失业则属于显性失业”,对社会稳定的冲击更大。近年来,绝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应届大学生均涌向城镇寻找工作,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所占总就业
4、人员的比重逐年上升,2009年年底已达36%。据预测,在2020年之前,城镇劳动年龄人口一直会保持较大的增长压力(张车伟等,2005)。同时,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单位人员就业的影响更为直接;且由于其主要代表城镇正规就业,故统计数据更为准确。因此,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更有现实意义。一、我国近年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通过对我国近年各产(行)业的增加值结构、城镇单位人员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明了我国各产(行)业未来的调整方向,也可以了解基于行业细分的我国城镇单位人员的整体就业状况,并找出吸纳就业较多的重点行业。1.我国近年各产业的增加值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一
5、个重要表现是其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演变历程。(1)产业层面。从2009年度的各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来看,我国的第一产业仅占一成左右;在剩下的近90%的份额中,第二、三产业几乎各占一半,前者高出后者约3个百分点。从变动趋势来看,自2004年始,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下降。此外,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7年来均是小幅变动,显示出很强的稳定性。但两者的比重差自2006年达到7年的峰值(高约7个百分点)后不断缩小,至2009年,两者比重差已缩小为不到3个百分点,后者已俨然形成一种迎头赶上的趋势。(2)行业层面。近7年(或5年)间,各行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呈现出如下特征:分行业来看,变化幅度
6、不大的是(2个)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基本属于持续下降的是(7个)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教育,住宿和餐饮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基本属于持续上升的是(6个)建筑业,2.我国近年各产业的就业结构。根据历年年鉴,2003年以前,尽管披露了按行业分就业人数”,所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采矿业、房地产业尽管分别在2007年、2008年有所回落,但总的趋势还是上升的。统计的就业口径由原先的全口径缩小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鉴于此,本文将研究对象界定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
7、人员数”,为行文方便,以下以就业人数”称谓之而不再特别注明。(1)产业层面。从2009年度的各产业就业人员的所占比重来看,我国的第一产业仅占不足3%;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7年来均是小幅变动,显示出较强的稳定性;但两者的就业比重差自2007年达到7年来的最小值(7.4个百分点)后不断扩大,至2009年,两者差已扩大为约9个百分点,显示出第三产业越来越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2)行业层面。近7年间,各行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呈现出如下特征:总体上,我国就业人员的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且非常稳定,近7年来,70%的就业人员分布在制造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采矿业
8、(2006年之前是批发和零售业)六大行业中。变化幅度不大的是:采矿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基本属于持续下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教育。基本属于持续上升的是: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建筑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二、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分析分析产(行)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探究前者的变化对后者是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程度,进而揭示其就业吸纳能力的首要前提是确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9、其次,是否扶持某产(行)业的发展以有效促进就业还需在两者存在正相关的基础上判定其是否与我国未来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相符。在上述两个前提的约束下,考虑到某个产(行)业无论在增加值规模还是在就业人员总量方面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张,均存在投入的边际效用递减问题,故从增加值角度出发,某个产(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实际上由其就业的存量吸纳能力”与揩量(边际)吸纳能力”两部分构成。前者指某年度该产(行)业创造单位增加值所需要的就业人数,可用单位增加值就业人数”指标来反映。该指标实质上是一个以绝对数量反映产(行)业劳动密集程度的指标,与所属产(行)业的自身特性密切相关。后者指该产(行)业某年度新增增加值比例所引致的
10、新增(或减)的就业比例,实质上就是就业弹性”的概念。1 .相关性分析。产业层面,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与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六年来呈高度相关关系,并均通过了检验。其中,第一产业是负相关关系;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为正相关关系;总体上来说,GDP的增长能拉动城镇单位人员的就业。行业层面,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的六年来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并均通过了检验;批发和零售业则呈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因此该行业的增加值规模扩大对提升就业水平无益;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没有通过检验,说明其相关性较差,难以进行进一步的讨论。2 .单位增加值就业人数分析。金暗等(2010)在研究中使用了劳动生产率
11、的倒数一单位增加值就业人数来衡量不同产(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的大小。本文也采用该指标来计算某产(行)业创造每亿元增加值所需要的就业人员数。该指标并非像就业弹性系数那样是两个增量”比率指标之间的比值,而是某一年度增加值与就业人数两个存量”数量指标之间的比值,能更直观、全面地反映其就业的存量吸纳能力根据计算,无论从总体状况、产业层面还是行业层面,近年来单位增加值就业人数均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唯一的区别就是下降的幅度不同按增加值不变价格计算,第一、二、三次产业的该指标在2008年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约20%、25%、27%,这充分说明近年来科技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了各行业的劳动效率与生产力水平;
12、同时,资本深化对于劳动力的挤出效应”大于补偿效应此外,从该指标历年的数值来看,第三产业明显具备比第二、第一产业更强的就业存量吸纳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第二产业始终比第三产业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并且两者的劳动生产率之差近年来有逐渐拉大的趋势。这意味着第二产业的劳动报酬相对较高,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不愿意向第三产业转移,富余的第一产业劳动力在转移的时候,也会优先考虑第二产业,因为其回报率较高。行业层面来看: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4个行业的该指标值很高;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4个行业的
13、该指标值较高;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采矿业等6个行业的该指标值较小;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等5个行业的该指标值很小。从中可以看出,具有很高就业存量吸纳能力”的4个行业均属第三产业;具有较高就业存量吸纳能力”的4个行业中除建筑业外,其余3个也属第三产业;这从行业层面进一步验证了第三产业明显具备比第二产业更强的就业存量吸纳能力结合相关性分析的结论,尽管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六年来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但其单位增加值就业人数无论以当年价格计算还是以不变价
14、格计算都处于较低水平,低于第三产业平均水平,故其存量吸纳能力”较低,其增加值的增加对就业的贡献非常有限。3 .就业弹性分析。就业弹性系数是经常用来计算某产业(或行业)的增长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一个指标。许多学者用该指标来计算各产(行)业就业吸纳能力。、但是在给定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就业弹性的变化才能主要归功于相对于经济结构的就业结构的变化(张车伟,20);而我国近年来各行业的技术进步的作用非常明显。此外,弹性是两个增长率之问的比率,就业弹性高并不说明就业更加充分;反之,就业弹性低也不意味着失业更加严重(张车伟,2002)。因此,丁守海(2009)、蔡昉(2004)等学者均指出了该方法存在固有缺陷。
15、尽管如此,本文认为一段时期内的就业弹性变动趋势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某产(行)业的增加值增加对城镇单位人员就业的蹭量吸纳能力”,故仍引入了该指标来评估各产(行)业增加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表1:我国部分产(行)业的城镇单位人员就业弹性系数变动(20042009年)200420052006200720082009第一产业(0.16)(0.90)(0.34)(0.11)(0.21)(1.96)米矿业N/A0.050.240.090.02N/A制造业N/A0.320.240.15(0.05)N/A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N/A(0.01)0.050.01(0.06)N/A建筑业0.050.530.
16、340.270.090.05第二产业0.110.290.250.170.000.11变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0.04)(0.19)(0.01)0.090.060.2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N/A0.330.390.480.36N/A批发和零售业(0.57)(0.60)(0.28)(0.06)0.060.12住宿和餐饮业0.170.160.100.070.210.61金融业0.090.070.070.120.350.39房地产业0.680.520.230.250.550.4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N/A0.650.390.190.57N/A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N/A0.110.140.120.
17、35N/A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N/A0.230.320.200.14N/A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N/A(0.02)0.380.11(0.10)N/A教育N/A0.060.130.050.06N/A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N/A0.210.290.160.25N/A文化、体育和娱乐业N/A(0.05)(0.01)0.110.04N/A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N/A0.180.100.090.12N/A第二产业0.060.080.090.090.170.30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相关数据计算而得。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文化、
18、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8个具有很高或较高就业存量吸纳能力”;但除建筑业外,无法获取其余7个行业基于不变价格的增加值时间序列数据,因而无法比较准确地进行相关性分析。因此,本文对上述8个行业进行就业弹性分析,一方面是对7个未进行相关性分析行业的深入分析,另一方面是对建筑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再次进行验证。此外,尽管制造业的就业存量吸纳能力”较低,但由于其无论在增加值比重方面还是在就业比重方面均在所有19个行业中位居首位,出于重要性原则,本文也将其纳入就业弹性分析之中。由表1可见,产业层面,第二产业除了2008年外,其余年份就业弹性系数均为正且呈现一种不规
19、则的变动趋势: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近五年来一直为正且呈现一种逐年递增的趋势。此外,2008年之前,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均高于同年度的第三产业;之后,后者高于前者。这表明,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的增长能够拉动本产业的城镇单位就业增长,但拉动的力度并不一样-近两年来第三产业的拉动力度要高于同期的第二产业。在行业层面,从第二产业来看,(1)制造业的就业弹性系数明显地逐年下降,表明其增加值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力度越来越小,加之其单位增加值就业人数较低,缺乏就业潜力。这表明,就目前而言,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因素降低了其增加值增长的就业空间。但另一方面,考虑到无论在增加值方面还是就业方面,制造业都在规模上位居
20、首位,更重要的是,它是其他行业发展的基础,属于典型的支柱产业,因此,从保持就业水平而言,该行业不应被削弱。(2)建筑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各年度始终为正且平均而言在第二产业的4个行业中值最高且高于第三产业中14个行业中的10个,其单位增加值就业人数也较高。同时,无论增加值比重还是就业比重,建筑业近年来均呈现持续上升的状况,说明其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此外,该行业属于资本密集、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显著,劳动就业规模的扩大有助于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提高产业竞争力。还有,除了对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有就业推动作用外,对就业人数更多的农民工队伍以及其它相关产业就业的推动力度更大,故通过提升其
21、增加值的方式增加就业的潜力巨大。从第三产业来看,(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个行业既具备很高的单位增加值就业人数,也拥有平均而言较高的就业弹性系数;此外,上述两个行业近年的就业比重也在持续上升,因此,具有很强的就业增长潜力;尤其是后者,目前就业比重很小,就业发展空间较大。(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两个行业有较高的单位增加值就业人数且就业弹性系数近年来较高。同时,上述两个行业近年来无论是增加值比重还是就业比重均持续上升,属新兴的第三产业,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此外两者目前就业比重较低。因此,其具有较强的就业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3)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两个行业具备很高的单位增加值就业人数且就业比重位居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大数据分析服务合同:C公司委托D公司进行二零二四年度大数据分析
- 2024年度医药公司药品研发合同
- 2024年度专利实施许可与技术培训合同
- 2024年度抖音电商平台运营合同
- 2024年度校园绿化升级改造合同
- 2024年度企业并购合同(股权转让)
- 2024年度南京摄影器材租赁合同
- 2024年度EPS构件质量保证供应与安装合同
- 2024年度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承包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协议:电影作品的发行与放映合同
- 碎石组织供应及运输售后服务保障方案
- 幼儿园小班区域标识图
- 老年大学课件
- 小学综合实践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主题活动三:我们10岁了》教材分析
- 2022年储能行业之电化学储能电站收益测算报告
- 阿里城市大脑解决方案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沪教版
- DBJ50∕T-337-2019 装配式隔墙技术标准
- 顺应大势精进自身Fanuc的崛起之道
- 中国房颤中心建设的背景和意义(PPT 16页)
-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PPT课件(PPT 35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