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堂评价平台优化教师教学行为_第1页
构建课堂评价平台优化教师教学行为_第2页
构建课堂评价平台优化教师教学行为_第3页
构建课堂评价平台优化教师教学行为_第4页
构建课堂评价平台优化教师教学行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构建课堂评价平台优化教师教学行为            构建课堂评价平台 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浙江省永嘉县碧莲镇中学    陈业摘要: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此,教师的教学应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其创造性发挥的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专业水平。 &#

2、160;   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关键词: 案例    评价    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与方法,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方法方面的改革,其中评价改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改变课程改革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在评价改革过程中应发挥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只

3、是简单地对课堂教学效果做出结论性的判断,还因利用评价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进教师的发展。地处山区,信息比较闭塞,又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教师“走出去”,专家、名师“请进来”可能性小。面临新课程的实施,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理念,新的技能。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应该加以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运用。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更为细节的部分。因此,开发校本资源,教师之间进行互助、互学,共同探讨,促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反思和认识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并在进一步的教学过程中改进。这一举

4、措,是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一个课堂教学评价的实例。从中可了解到教师通过评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一位老师进行“算术平方根”教学,课后组织评课。吸收评课者的意见,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改进,精心设计,使其更多地符合改革的理念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课堂实录:(一) 复习提问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有哪几条?提问二:在以前的解题中,经常用到的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是哪几条?(二) 新课这节课,我们讨论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应用。我们看几个例题例一 如图在RtABC中,斜边BC上的        高线AD与内角平分线BE

5、相交于点F。求证:AF.FD=1/2BF.FE分析: (1)我们知道,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能够证明线段比例式,而本题的结论却是一个线段等积式,怎样达到证明的目的呢?(2)引导学生作出下列探讨与思索逆推:a.d=c.b    =    即:乘积式    比例式    相似形顺推:即:相似形    比例式    乘积式【思路1】由AFFD= 

6、60;  BFFE    =    教师:怎样得到    BF呢?学生:取BF的中点P(如图),则 PF =    BF    =    且有1=2教师:关键,证明AFEPFD教师启发:思路1中的    与BF结合在一起,为造成    BF,因而必须取BF的中

7、点。试问    还可以与谁结合在一起呢?【思路2】教师:由AFFD=    BFFE    =    学生:取FE 中点P(如图) ,即FP =    FE关键证明:AFPBFD指出 EF 的中点 P 的出现,不仅满足了PF=12 EF 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由于点P是等腰三角形AFE底边EF的中点,得到了。教师启发:结论中的系数 12 显然可以化为最简单的整数,这时等式两边须乘以 2 ,得到【思路

8、3】教师:思路3中的2与 AF 结合在一起,请问2还可以与谁结合在一起呢?【思路4】指出在上述四种证法中,都用到了图形中的条件    ,它告诉我们,证明几何题要注意分析图形特点,挖掘并利用图中隐含的条件。本例小结:(1)要及时将线段积化为比例式问题(2)由于结论中有“ ”,我们又要善于对某一线段进行倍、分(3)在线段倍、分过程中,引进了点    ,造成了以    为一顶点的三角形与另一三角形相似,这说明证题中的辅助线不能凭空想象的,而要紧紧把握住图形特点与结论形式,才能添得恰

9、当、有用。再看下面例题:【课堂小结】1、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既可以证明线段比例式,也可以证明线段乘积式,因为比例式与乘积式可以相互转化;2、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必须先构造相似三角形。构造的依据是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布置作业】类似题目,多加练习。以下是评课实录:主持者:陈老师请你说说本节课的思路。执教者:本节课的课型为习题课,受组长的宠爱,给我这个机会。此前,我从未开过习题课,再此献丑啦。这节课从复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引入新课,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应用。而后,选择几个例题进行分析。这节课通过例题,利用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去发现或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基本性质,将线段的比例式、乘积式进行互换。 听

10、课者1:我听过的习题课两节课,陈老师的就是其中一节,确实对开习题,陈老师有这样的胆量就值得我们学习,我有时参阅一些资料,习题课是对学过的知识系统化,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选题是关键,结合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题目应具有梯度性,从易到难。 听课者2:这堂课的例一的题型好,直接引入课题学生难以找到切入点,是否先设计练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做诊断。 听课者3:在讲解例题时,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如,几何题证明注意前因后果的关系。听课者4:这节课充分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渗透多种数学思想。 执教者:非常感谢,你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评课我受益非浅。说明评课者

11、都是同行、同事。评课时都是很谦虚、很客气地向开课老师问题及宝贵意见。开课老师几次发现自己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双方共同探讨,互相学习、促进,气氛非常融洽,教师们都感到收获很大。执教者:听取各位老师的宝贵建议及存在问题,我以后对习题课如何设计有个轮廓了。评课者与开课者认真讨论和交流,并提出如下的改进建议:从易到难、特殊到一般,习题安排应具有梯度性;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注重教师的“教”,要注意教的优化,也注意学的优化,要树立新教学观;改变以前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改进后的教学实录:一、 练习式导入,引出课题练习:1、填空(略)2、把原例2改为练习教师:要证明结论是乘积式,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得

12、到的结论是比例式,怎么办呢?学生:进行转换,学生练习(学生板演)。教师:将学生的板演与其他同学进行校对,并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学生:将乘积式转换为比例式,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关键是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师:(板书)分析:a.d=c.b    =    即:乘积式    比例式    相似形解题:即:相似形    比例式    乘积式二、 新课1、例一

13、(原例1) 如图在RtABC中,斜边BC上的高线AD与内角平分线BE相交于点F。求证:AF.FD=1/2BF.FE        在引导学生作出原来的四种思路进行探讨。而后归纳、小结。2、课堂练习原来的例3、43、课堂小结1、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既可以证明线段比例式,也可以证明线段乘积式,因为比例式与乘积式可以相互转化;2、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必须先构造相似三角形。构造的依据是三角形的判定定理。4、布置作业类似题目,多加练习。反馈两堂课相比较而方,有很大改进:习题课有深刻的了解,课堂采用了讲练结合,学生参与、动手

14、、探索的时间多了,改变当时教师与时间竞争的现象。对评价过程的反思:1、对教师评价必须适应并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树立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观。我们对教师课堂评价不是对教师的教学给一个结论性的判断,我们用发展角度去评价,利用评价的过程和结果,促进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那种评价者高高在上的姿态,应该从对教师冷冰冰的审视和裁判型转向对教师的关注和关怀的服务型,从指令性的要求转向协商和讨论式的沟通和交流;从教师被动接受检查转向多主体参与的互动指导过程。2、评价者和执教诸者的角色在这样的评课中发生很大的变化。上面例子,评课者不是开始就对执教者教师进行评判,而是先请执教者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并说出这节课的特点,改变过去那种不管开课者的想法,评课者就开始进行评课的主观性做法,而是创建一个相互学习、交流沟通、探讨上进的学习型教研平台。评价者不再是传统意见上的审视员、裁判员或指令员,而是执教者的“协助者”,帮助并与执教者一起研讨,共同提高,是评课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者,是丰富丰富的评课资源。比如说,执教者在评课前说说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教学思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时,就能引导其他评课者的参与评价,教师在彼此之间思维碰撞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我校通过典型课例对比研究为渠道,促进我校教师在随着新课标的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