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6+鉴赏诗歌的形象-高考全攻略之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版含解析_第1页
专题26+鉴赏诗歌的形象-高考全攻略之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版含解析_第2页
专题26+鉴赏诗歌的形象-高考全攻略之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版含解析_第3页
专题26+鉴赏诗歌的形象-高考全攻略之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版含解析_第4页
专题26+鉴赏诗歌的形象-高考全攻略之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点26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点样斛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板块重要的考查内容。“形象”是指古代诗歌中所描写的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是要求考生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感情。从近几年高考的情况来看,高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1 .从考查形式上看,高考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形象的把握,难度稍大。命题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这首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中形象的特点和内涵。(3)请分析两首诗歌中形象的异同。2.从考查内容上

2、看。高考常与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考查形象的内涵及意义。考生在备考时,要把握以下答题方法:首先,要弄清形象的特点;其次,要在联系诗歌主旨的基础上,分析形象在诗歌中的特别意蕴;最后,用得体的语言组织答案。预计2018年高考仍会以该考点为考查热点,因此,考生应对其格外关注。考向一人物形象算屈引微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六州歌头.项羽庙李冠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椎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视余、耳,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时不利,雅不逝

3、,困阴陵,叱追兵。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注】余、耳:陈余、张耳,都是参加反秦斗争的人物。泉扃:九泉,地下。上阕描绘出了怎样的项羽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案】上阕描绘出了项羽叱咤风云、英武无比却兵败落魄、儿女情长的末路英雄形象。“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椎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几句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英武无比、武功盖世、征战天下的英雄形象,而“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几句则刻画了一个兵败落魄、儿女情长的末路英雄的形象。【解析】本

4、题考杳考生并常古代诗欹的人物彩象的能力。考生在分析询中主人公彩幕的持点计,要关注闻中髓关缜词和关键语句,加群鞭K=骅"一扫"彩斩"等关键询体现了项羽征战四方,天下无敌的美雄气梃,而41兵效月明.风急推旗机,刁斗三更,共成嫡相对,迫吩龙欣声,玉根魂悻.泪盘盘”等关键语句则5c表明项虎兵败之后说虞姬趣剂的施景,一个末珞英雄的助拿欧然馥上。考生要埠合词中和绘随项羽的用拳,全面作答口3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

5、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考生分析本词可知,“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写词中抒情主人公一天到晚形影相吊,却无人能理解其心事。其“心里事”不说“人不知”,而说“山月不知”,孤寂无聊之情由此体现出来。技巧点拨1 .找准人物形象。考生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时要分清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作者自己。如第1遮的人物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项羽.2 .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等

6、。如第1题的项羽的形象就是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由来的。3 .结合诗歌标题、注释等把握人物形象的内涵,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考生在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或注释进行分析。因为诗歌的标题或注释往往可以透露出诗歌的思想感情,而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与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是分不开的。考生整体把握了诗歌的思想感情之后,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考向二景物形象典俐引颍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点绛唇王禹脩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注】王禹俑:宋时巨野人。晚年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真宗时,奉诏入京

7、,以直书史事,再贬出京,知黄州,徙靳州。词中“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答案】村落和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细细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远远的水天相连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解折】本履考查考生卷重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的能力。考生在崛弯此类题目时,要认真分析诗歌中的语的,找出富有春薄的童象,然后把各个意象襄系在一起,形或画面并表述出耒.本题要求考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建欹所学遣的国面口考生在解题时,票先找出意象*水村”,遒布“"碓烟”。拉鸿二落后用里动的语备将它们连爆起来.另外,考生要,法意,在连缨意慕叶,要结合

8、按首诗欹所禀含的情感.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幽州夜饮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注】据新唐书张说传记载,张说因与姚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此诗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的。“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答案】(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描写了边地萧瑟、荒凉、凄清的夜晚。(2)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婆箫古衣诗歌中的景物塔索随能力。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诗欷的标

9、题也注释.从标题中的甘脂州R可加,此诗弹绘的是边塞的旗物口注凉风吹硬雨,萧舞动寡林”两句中的麻凉风”突出环境的曲量,“梃而"表明愁思之狼"萧舞R素明边地的荒凉和肃茶.对能泰进行分析芯,考生将这些毒盥有近地蒙手在一起就可以得出答案.技巧点拨1 .把握景物形象的色彩。考生可从景物形象的色彩的角度感受景物形象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如第2题中的“凉风”“夜雨”等景物形象,给人一种幽冷的感觉。再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晚来风急”“满地黄花”“细雨”“黄昏”等景物形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零零的感觉。2 .把握景物形象组合的特点。考生可以从景物形象组合的方式上把握景物形象的内涵

10、以及作者的情感。3 .识记描写景物形象特点的常用术语。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闲适、生机勃勃、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考向三事物形象翼例引痛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裴给事宅白牡丹裴涛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注】裴璘:一生历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故不为权幸所知”。本诗塑造了白牡丹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赏析。【答案】本诗塑造了白牡丹超凡脱俗、幽雅高洁却备受冷落的形象。诗中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的对比,从侧面衬托出一株冰清玉洁、洁身自好,

11、却备受冷落、孤独凄清的白牡丹形象。【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的能力。本文运用了明显的对比手法,将“争赏街西紫牡丹”与“无人起就月中看”进行对比,表明白牡丹没有人欣赏,孤独凄冷,备受冷落。“别有玉盘承露冷”表明月光下白牡丹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分析了诗歌描写的画面之后,考生再结合作者本人的身世,不难分析出白牡丹即作者本身的写照,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却备受冷落。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

12、: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答案】(1)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2)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t解析】本题考杳考生奉麓古代诗欹的事物麴象的能力.果展售此类题目,考生必须熟悉常见重鹿的文化内瀛,并结合具悻语境加以分析理解.“西城杨柳弄春桑”貌似她写崇,实则有濠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快撼则青春及青春易逝,又朦其引起人们的感春榜别之情.另外,“柳”诰音“留)而后人有折枷送别之说.所以,本画中“插柳R应该还有拿41离别的意思,可相惜别、怀人等。步飞熏E晚扣暮

13、春叶节,又品年华易选或漂泊不定,因此,这两个常见意象在这检定的语境中就有7以下复杂的情屏;扬春楼别之慈,怀人之情,福华岛曲之叹.名师点睛1 .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形象的特点。作者在塑造形象时,往往赋予形象以情感,所以考生可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的事物形象的特点。如第1题中的“别有玉盘承露冷”一句,考生联系注释中对作者的评价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该句体现了白牡丹冰清玉沽的特点。2 .揣摩修饰语的情感色彩。如第2题中的“杨柳”“飞絮”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考生理解其内涵时就要关注那些浸染着强烈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修饰语。如“动离忧,泪难收”一句,含有伤别之情;“恨悠悠,几时休”一句,含

14、有伤春之情。3 .了解惯用事物形象的特殊内涵。在古代诗歌中,某些事物形象在表情达意方面往往具有固定性,如月喻思乡,水喻愁多,松喻坚贞,兰喻高洁等。如第2题中的“杨柳”“飞架”分别指惜利和漂泊。4 .从诗歌所运用的手法的角度来把握事物形象的特点。如第1题,考生可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的对比,分析出白牡丹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却备受冷落、孤独凄清的形象特点。常用物象的意蕴1 .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具有高风亮节2 .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敢为天下先。也有人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

15、,只有香如故J3 .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商刚劲.4 .5 .兰花。朴实纯真,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具有淑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上似的“概。也喻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值.6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奥笼玉枕无敬色,卧听南宫清漏长.”7 .杜鹃。杜鹃啼叫似乎在说“不如归去”,凄凉、哀伤,多表示思乡之情。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8 .鹏鹊。鹏鹊鸣叫似乎在说“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们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游子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辛弃疾

16、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鹅鹃”坤;tjt09 .寒蝉。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10 .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中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考向四画面和意境翼例引颛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戏答元珍【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注】戏答元珍: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山城:靠山的城垣,指夷陵。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洛阳花下客:作

17、者曾任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牡丹花著称。颔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案】描绘出一幅雪压在枝头,雪中的橘树傲然挺立,在寒冷的惊雷中,竹笋即将破土出芽的夷陵早春风光图。【解析】本场考查浜赏诗歌中的国画口考生解答该题时,首先,要抓住诗中描绘出的“残雪E.箱"“冻雷”"畀"这可个毒象,因为这四个童象是画面中最主委的景揄,概括时,理须从这B个童象着手;其上,把握*犹E"数"这两个字传达出来的对科精F*笋E不畏风雪的赞美之情;最后,线合首联中的“器风二月"来弱城时令,这群就可知诗中描绘的是一幅早春风光困。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与胡

18、兴安夜别何逊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注】胡兴安:兴安,南朝所置县名,在今四川成都附近。胡兴安当为在其地做官的胡某。居人:指自己。转轼:回车。客子:指胡兴安。维舟:系船停泊。诗歌的颈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案】前句细腻地写出了露湿水边草的场景,后句描绘了流水倒映明月的场景,描绘了一幅颇有层次的水边夜色图,既点出了“夜别”,又照应了“维舟”二字,诗人用简练的笔触把与友人夜别的意境写得凄清空旷。【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意境。考生解答该题时,首先,要找出诗句中所描绘的意象,如“露”“草”“月”“流”,这样就可知诗歌描绘了

19、一幅水边夜色图。其次,要把诗中意象组成的画面与诗歌的主旨及抒发的情感相结合,概括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特点,如前句写的是“露湿水边草”的画面,十分细腻;后句描绘的是“流水倒映明月”的画面,十分空旷,然后结合诗歌中的“夜别”“维舟”“新离恨”可知,诗歌抒发了离别之情,这样就可以确定诗句营造了一个凄清空旷的离别之境。技巧点拨1 .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意境是由一组意象组成的,因而把握意境的特点,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是解题的关键,如第1题中,抓住“残雪”“橘”“冻雷”“笋”四个意象是解题的关健口2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如第2题中,根据诗句展开想象,即可知道颈联前句写了露湿水边草的场景,后句描绘了流水

20、倒映明月的场景。3 .点明意象营造的氛围特点。如第2题中,颈联前句中的“露”“草”营造了一个离别时凄清的京围,后句中的“月”“流”营造出了空旷的氛围。4 .指出意境特点,说明诗歌表达的情感。如第2题中,诗歌展现了一个凄清空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闻关桧喇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鹅鹃天郑少微谁折南枝傍小丛。佳人丰色与梅同。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未许,嫁春风。天教雪月伴玲珑。池塘疏影伤幽独,何似横斜酒盏中。作者在词中塑造了怎样的梅花形象?请简要分析。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忆秦娥刘辰翁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

21、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注】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灭亡后和邓判之忆秦娥而作。邓判号中斋,参加过抗元斗争。上元: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梅发:白发。本词的上片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注】涧户:涧边的人家。山楹:就山岩凿成的房屋。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作简要赏析。4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浣溪纱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

22、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注】本词为作者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被酒:醉酒。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5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乔吉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极,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这首元曲开头和结尾写的都是暮春景象,但一个是悲景,一个是喜景。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不同的景物气氛对表达情感所起的作用。需考链接一、【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n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

23、的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

24、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2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二、【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 .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

25、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三、【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20

26、15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月圆【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1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5、 【201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

27、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1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3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各案与解析闯关检测1 .作者在词中塑造了高洁脱俗的梅花形象。“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一句体现了梅花孤高脱俗的特点。“应未许,嫁春风”一句体现了梅花不与百花为伍,超然独立于百花之上的特点。“天教雪月伴玲珑”一句体现了梅花临风挺立、迎寒傲雪的特点。“池塘疏影伤幽独”一句则体现了梅花不肯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一身清白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鉴赏

28、诗歌的事物形象。解答时首先要调动知识储备,联想梅花的一般形象特征;然后再结合词句,阐述本首词中梅花的具体形象。2 .(1)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元宵节风雪交加、朝京人烟稀少的景象。(2)作者通过对如今元宵节荒凉景象的描写,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物是人非的感慨。I解析】本题考查蒙赏诗武的泰物彩象.首克,找到词中描写的泰柳:其次,把弄禹的¥物连骗点一句背:再次,骷合注释、酸目、作者等信恩给出景物营连随筑圜:最后,结出嗫物器写样达出的作者的思堪感情.3 .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风”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水

29、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解答时要抓住关键词句,如“凉风”“驱烟”“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为君起松声”不难概括出“风”的特点。4 .(1)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2)词中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独自凉”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萧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思念之苦。【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注释内容,要明白词人用典的目的。5 .这首元曲开头写的是风雨中梨花日渐凋零的景象,这个景象与客居的游子心情相符,正面衬托了悲的

30、心情;末尾写的是春来柳发的良辰美景,这景象与游子心情相矛盾,反衬了悲的情感。这样一首一尾、一正一反,从两个角度烘托了游子天涯漂泊的孤独之感与失意情怀。【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题干中已经明确给出“开头和结尾写的都是暮春景象,但一个是悲景,一个是喜景”,在具体阐述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客”,由此可知结尾的喜景用了反衬的手法。局考链接一1 .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是联用兵的意图.应融合全诗以及奥数的内零分析B嚼,”即使卓越加苏轼兄弟,也不救自居第一E错,诗般的标题是“送子由使架丹",而典故中季接固担心破扣留,不承认自己是科第一人李揆二可见苛人此时运用典故绮国

31、的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D嗓,/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票的着子风度”有误,这个选项忽视了子由出使契丹这一背景以及李揆翼敌的内客口2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二1 .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

32、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2 .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网3 .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33、。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1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回答本题,应当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大意归纳答案。诗的前四句,第一、二句写汉江的迂回流长,支流繁多;第三、四句写汉江横贯中国、气势磅礴的景象。

34、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应当结合下文,分析此四句对表达作者情感、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 .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解析】本即考查评伊文第的思想内容和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0回等本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姑合全诗内客进行分析.皿当今任公子已无须重的了,因为江海中巴无巨老,比喻巴无危害国家的巨寇",这表达了大唐巴经一统天下,一派俄舞升平.也从另一个M面表示,自己想建功立业,在太平桑世里没有太大的机会来施屣由己的才干了,有一

35、理无善的女落。四1 .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注意逐句分析,把握每一句中的景物特点和地点的转换。第一句写出了孤月当空的景象;第二句地点转换,写寒江之上的景象;第三句写江面浮光跃金的景象;第四句写到了席,是室内景象;第五句写空山;第六句写星空。2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由诗歌尾联第一句中的“故园”二字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想象家乡松树和桂花的情态,这应该是虚写;而最后一句月夜万里清辉的景象实中有虚,眼前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