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巩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最高阶段,是一种高级的经济社会结构形态。城乡一体化 的基本涵义是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与农村逐步实现结合, 以城带乡,以乡补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 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目的 是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实质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速城乡融合, 使城乡共享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优化经济社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巩义市综合实力 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增加有效需求,实现新一轮
2、发展的主要增长空间; 是在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纲要以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 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 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进行编制。纲要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确立巩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构建城乡一体化发 展的支撑体系等。规划期为:近期(2005 2008年),中期(2009 2015年), 远期(2016 2020 年)。本纲要是推进巩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
3、背景与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分割的二元 结构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实现现代化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巩义市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城市 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综合经济实力显 著增强,连续十四年位居河南省县(市)首位。河南省把巩义作为推进城乡一体 化五个试点之一,要求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从我市的发展来看,全面推进城乡
4、一体化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一是拉大城市框架,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需要。 随着我市国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 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的要求越来越 迫切,只有尽快实现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 才能实现城市与乡村的自然融合。 二 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巩义丘陵多、耕地少,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 的64.1%,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着眼于突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堡垒,整体推进 城乡一体化。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工业县市,我市农业GD帖总量不 足3%,工业、旅游业、服务业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 工业向园区集中、区域资源加速整合的城乡一体化战略是我市的必然选择。四是统筹城乡发展
5、,构建和谐巩义的需要。 推进城乡一体化,既是发展农村经济、提 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过程,又是增强农村人口素质、增进农村文明程度的过程。随 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文明逐步融合,最终实现城乡同 发展共繁荣。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居全国县市第59位。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1亿元,财政总 收入8.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2415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8112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4777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3 : 76.7 : 21,城市化水平 提高到36.7%。已具备了推进
6、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基础。2、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我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乡村 城市化建设,近几年对乡镇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先后实施了“撤乡建镇”、“镇 镇合并”、“迁村并点”、“撤镇建办”,确定了“一城二区四组团三个副中心” 的城市发展布局,为在更大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奠定了基础条件。 特别是近两年, 通过实施“三个集中”,提高了城镇化水平,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3、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2004年市区建成区面积21平方 公里,建成区人口 20万人。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并不断向农村延伸,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全市现有乡道63条597公里、村道367公里,2005 年可实现村
7、村通油路,已实现村村通电话,自来水受益村占行政村总数的 88.4%, 城市公交已部分通达市区邻镇,城乡公交一体化有了良好开端。农村基础设施的 完善,为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4、农民就业和收入结构不断完善。我市农民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已基本摆脱了以农为主的发展模式。2004年底,全市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占全 部乡村从业人员的57.4%。特别是由于我市工业化水平高,吸纳了大量剩余农村 劳动力,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最大来源。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大部分来自工资性收入,而在本地打工得到的收入又占到工资性收入的80%这种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就业和收入一体化。5、农村社会事
8、业不断进步。我市利用国债资金对农村中小学危房和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统一拨付。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对农村特困户的救助力度。2004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占农民总人数的 81.8%,发放农村特困户救助金654万元, 有15021人得到救助。农村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无疑将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综上所述,我市已具备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条件,但还存在 一定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个别部门和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 缺乏对推 进城乡一体化的高度认知;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在收入、生活、教育、社 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较大;城镇化建设水平较低,质量不高,与
9、先进地区相差甚 远;中心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不强, 吸纳劳动就业容量有限;农村居民在思维 方式、生活习惯、行为规范等方面与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精 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 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人为本,创新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相互融合、相互 促进和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经济繁荣、文明和谐、人民富裕的魅力巩义。(二)发展目标根据我市当前实际,推进城乡一体化分三个阶段进行
10、。第一阶段:奠定基础阶段(2005年一一2008年)。为城乡一体化 的顺利推进奠定政策、经济等方面的基础,并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经济、劳 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一体化等方面重点推进。2008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其中:中心城近郊各街道办事处城镇化水平达到 75% 左右,四组团三个副中心及米河、小关等经济发达镇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第二阶段:快速推进阶段(2009年一一2015年)。利用7年时间, 使各项工作都有大的进展,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其中:中心城近郊各街道办事处城镇化水平达到 100%四组团 三个副中心及米河、
11、小关等经济发达镇城镇化水平达到80%左右。第三阶段:全面实现阶段(2016年一一2020年)。完成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 发展的主要任务,城乡社会互通融合,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规划期内要在全市形成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最终实现:城乡空 间布局一体化,形成合理的城镇布局体系和城乡联动发展的生产力布局体系;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形成强势工业、城郊农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城乡产业 一体化发展格局;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形成完善的交通、物流、公用设施等服 务网络;城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平等就业,建立农村 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异;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农村居民在教育、 卫生、
12、文化、科技、广电、服务设施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基本达到同等享受水平; 城乡生态建设和保护一体化,基本形成城乡生态环境融合互补、 经济社会与生态 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三)总体要求一体规划,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 广,建设任务重。树立系统观念,立足现状,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有序推进, 充分利用优势领域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个一体化工作的全面发展。政府推动,市场引导。 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加强政府宏观调 控和指导,加速推进产业和人口集聚,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和制度保 障。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开发资源,筹集资金,加快建设,使 市场牵引力与政府支持力有机结合起来。城乡
13、联动,协调发展。 按照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发挥中心城 的集聚、辐射功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按照统筹城乡社会 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实现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双向联动发展。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注重 提高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正确处理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 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 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典型示范,辐射带动。 以拉大城市框架为契机,加快城郊各 街道办的城市化步伐,使其迅速融入中心城市。集中力量,在四组团三个副中心 及米河、小关等经济发达镇重点突破,形成推进
14、城乡一体化的示范亮点。 以点带 面,发挥先进区块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抓住关键,分步实施。 统揽全局,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与产业 布局,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做好准备。 以人为本,紧抓“社会保障”这一重要 环节。加大投入,完善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劳动就业、生态 建设和保护等方面的一体化水平。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任务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需要经过 一定时期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为此必须把握关键,分清主次,逐步实施,扎实 推进。(一)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统筹城乡空间布局的规划与建设,强化空间一体化,切实有效地解决好镇村分布 散、产业集聚度低、农业集
15、约发展滞后的问题,努力构筑层次清晰、功能明确、 布局合理、发展联动、设施共享的城乡空间发展形态。加强对城乡一体化各项规 划的统一管理,强化规划的系统性、规范性和权威性,建立配套、衔接、管理有 序的规划体系。明确“一城二区四组团三个副中心”的城镇建设布局,坚持中心城、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并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进一 步加强空间整合,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强空间约束,在 全市范围内统一规划布局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等, 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度。坚持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中心城 区,加强中心城区的集聚和辐射
16、功能。加快四组团三个副中心建设,加强村庄建 设,整合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实现人口的集聚和基础设施的共享, 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中心镇、中心村为脉络的网络型城市框架。2008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人口 30万以上。(二)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以提高城乡经济组织程度为核心,强化城乡空间联系,加快区域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项目承载能力。一是建立畅通、 便捷、内通外联的城乡交通网络。坚持公路建设与城镇建设、旅游开发相结合, 重点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配合搞好郑州-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2008年,县道全部达到二级标准,主要乡道达到二级标准,其余达到三级标准,全部村道 达到四
17、级标准,自然村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积极发展城市公交和客货运市场, 方便城乡居民出行,保证物流畅通,2008年,开通市区通往各镇政府所在地的公交线路,实现村村通客车,建成一座年货物吞吐量60万吨的集货运信息服务、 货运交易市场为一体的大型货运站。二是建立稳定、安全、清洁的城乡供水系统。 基本形成农村饮水自流化、城镇供水城市化、城市供水网络化骨架,加快实现城 乡供水一体化,2008年,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4万吨,农村人口自来水普及率 达到90%以上。三是建立稳定、充足、高效的能源系统,满足日益增长的城乡 发展需求。到2008年,新建220kv变电站2座,新增110kv公用变站点3个, 新增、更换主
18、变19台,配套线路80km四是建立互联、互通、共享的“数字巩 义”信息系统。规范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宽带、高速、安全可靠的城乡网络 化环境,加大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努力提高农村信息通讯网络覆盖率。 五是加快 建设城乡防洪工程,巩固提高已建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洪能力。(三)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产业支撑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动力,通过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促进 三次产业融合,加快构筑产业联系紧密、空间布局合理、资源深度整合、区域特 色明显、基础设施共享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 观赏农业、订单农业、创汇农业,走“特色+规模”的现代农业发展
19、道路。优化 农业产业布局,以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园区化建设为重点,促进农业经济 向集约化、企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重点抓好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发 展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和较强带动能力的农 业龙头企业。以建设城郊型现代农业为目标, 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业和 “公司+农户”、“市场+农户”、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 的经济共同体,把农业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贸工农 协调发展,形成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支柱产业为龙头, 以“工业向园区集中”为途径,以改制上市、项目建设、扶优扶强、
20、循环经济发 展为重点,狠抓结构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把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解决 结构性污染和资源浪费相结合,全力构筑工业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实现由资源主 导型工业向技术、资金和劳动密集协调发展型转变,由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向终 端产品和消费型产品转变。着力打造铝及铝加工、特种钢、能源三大核心产业, 重点改造提升耐材、机械、建材、化工、净水材料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抓好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市工业示范园,以铝电、 物流为一体的豫联出口导向型工业园,以铝加工及出口为主的河南民营科技园(回郭镇铝加工工业园),以发展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的康店生态民营经济创业 园,以高档耐火材
21、料为主的北山口耐材工业园以及镇办特色园区和郑洛工业走廊 产业带建设。2008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 增加值比重达到25%以上。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拓 宽领域、增加就业为目标,切实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素质、服务水平和比重。以 发展旅游业为突破口,充分挖掘我市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把文明灿 烂的人文旅游资源与山川秀美的自然风光相结合,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现代文化相结合,着力打造全国文化旅游名城。以发展现代商贸业为重点,开拓大市场、 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坚持发展商业中心和发展社区商业并举, 改造提升老 城区商贸业,加快新区商
22、业中心建设,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遍布城乡、方 便居民的商业营销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大型物流企业,整合现有批 零市场资源,加快发展与我市经济特色相配套的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新区物流中心,构建与我市经济发展与综合运输体系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规范发展房地产业,逐步建立健全多渠道住房供应体系。 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等现代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勺比重达到30%以上。(四)城乡劳动与社会保障一体化完善劳动就业一体化网络体系。一是完善劳动就业服务网络,加快形成统一、开 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二是建立统一的就业服务内容和标准,
23、实现城乡 无差别就业。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统计制度, 实现城镇登记失业率向城 乡调查失业率统计监控方式的转变。四是构建以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培训中心、 城镇成校为骨干,社会力量培训机构、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覆 盖城乡的职业培训网络,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五是加大劳动监 察力度,依法保护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0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0万人,城乡新生劳动力就业前培训率达到 90%。建立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按照“一体系、多层次、广覆 盖”的原则,建立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逐步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接轨。 2008年,
24、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 75%,农村劳动年龄段以上居民参 加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万。二是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健全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合作医疗覆盖面,逐年提高享受标准,实现 城乡社会医疗保险的一体化。2008年,城乡居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 95%以上。三是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 单位等的失业保险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失业保险政策。 健全工伤保险制度,扩 大工伤保险覆盖面,维护各类企业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权益。 四是建立城乡一体化 的社会救助体系,缩小城乡居民低保享受标准差距,抓好城镇“三无对象”和农 村“五保户”的集中供养,切实解
25、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和生活问题。(五)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加快发展城乡社会事业,把推进农村经济增长与推进农村社会全 面进步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城市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 缩小城乡之间在社会事 业方面存在的差距,实现城乡社会事业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国 民教育体系、科技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精神 文化生活,实现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教育。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提高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和城乡居民的文化素质。加大基础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引导高中段教 育向中心城市集聚,农村初中向中心镇集聚,农村小学和幼儿教育向镇和中心村 集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到 20
26、08年,全面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幼儿学前 三年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 率达99%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5%以上。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和高等教育,普及城乡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以市成人学校为龙头, 以镇级成人学校为骨干,以村级成人学校为基础,以企业职工学校为补充的成教 发展格局,到2008年,每年参加岗位培训和技术培训的人数达到 5万人次。提 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分别达60%和 75%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65%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6%研究生率达到14% (其中硕士生率达到4%,校长培训率达
27、100%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全市农村中小学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完善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筹 资参与办学的新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优势互补、 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的格局。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实施纲要,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 计划。文化。以创建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市为目标,建设文化名城,弘扬先进文化,加快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精神文明。加强 市、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建设,2008年,建成市图书馆,全市各镇、街道办都 有综合性的文化站,50%上的村、居委会建成文化大院,30%以上的镇、街道 建成高标准的文化站(馆)。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活动,积极开展
28、创 建活动,着力构筑风尚良好、环境优美、居住安宁、文体活跃的基层社区。按照 人文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功能定位,打造全国文化旅游名市,推动和完善 旅游“文化一资源一产品一产业”一体化产业链条的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精品景点。近期建设的重点项目要以康百 万庄园局部复原建设、杜甫故里、宋陵、浮戏山雪花洞、青龙山慈云寺、河洛汇 流处等景区开发建设和以纪念常香玉为主题的“豫剧文化”博物馆为主。 远期建 设以康百万庄园的全貌恢复、“九大文化旅游品牌”相关设施设备及功能的完 善、旅游产品的系列开发、深度开发、规模生产和完善的销售网络建设为主。2008 年,全市接待国内
29、外游客达200万人以上,营业收入7000万元以上。卫生。以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保障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一 是建立完善现代化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以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和各类医疗机构为基础,达到每个街道办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个村1 2家诊所,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市、镇和街道、村(社区)三 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二是增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监测、预警能力,提高技术 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加强市公共卫生中心、“120”急救中心、“非典”定点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四个重点工程建设,建立预防控制、卫生监督、
30、医 疗救治三大网络,加快卫生信息、人才队伍、科技工程、社会支撑四项建设。三 是完善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网络,提高生殖保健、妇幼保健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是建立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卫生监管。到 2008年,城乡卫生监督覆 盖率达100%食品卫生检测合格率达85沖上。五是积极组织开展卫生镇、街道 和卫生村创建活动,农民群众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5%以上,全市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人群覆盖面达 60%上,全市居民基本卫生知识普及 率达到80%上。六是加强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培养或 引进12名医学硕士以上学历人才、23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10名具有国内
31、先进水平的优秀人才。科技。以建设科技强市为目标,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普网 络队伍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开发和转化,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提高城乡居民 的科技素质。加强科技要素资源集聚和技术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 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机制。到2008年,建立豫联集团电解铝、明泰铝业铝加工、 永通特钢技术开发等三个研发中心,建设铝及铝加工、耐材、净水材料、机械制 造四个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支持我市骨干企业与重点 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体系,自主开发优势领域的关键行业技术。加强知识产 权保护,支持鼓励专利技术的研制发明和推广使用,发展10家专利示范企业。继续实施星火计划、攻
32、关计划、火炬计划,提高科技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加大科 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 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2008年,全市科技经费投入占财政年度预算支出的 2% 加强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活动站、社区和镇科普文化活动室建设,建设市 科技馆。实施农民科普行动计划、青少年科普行动计划、干部和公务员科普行动 计划、城镇社区居民和企业职工科普行动计划等,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广电信息。推进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 的有线电视入户率和普及率。采用城乡统一的建设标准,大力推进有线数字电视 网建设,提高广播电视的收视质量和服务水平。2008年,有线广播电
33、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城乡居民都能收听收看到较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完成广播 电视节目数字化、网络化改造,使大部分城市居民和部分农村居民能收听收看到 数字电视、数字广播带来的丰富节目和广播电视提供的节目点播、宽带上网等特色服务。到2008年,基本实现广播电视城乡一体化的目标。鼓励发展各类信息 技术和资源开发、信息咨询服务等经济实体,提高信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 重。(六)城乡生态建设和保护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将 巩义建成具有强有力的生态经济、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良性循环的自 然生态系统的总体目标,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可持
34、续发 展能力。一是以水体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全面实施地表水 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整治伊洛河流域。2008年,中心城镇污水处理率大于60%, 水环境质量提高一个类别,初步达到水功能区要求。二是通过改善能源结构、调 整产业结构、建设烟尘控制区,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008年,大气环境质量和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类区标准的天数 大于260天/年,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及豫31省道两侧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 家二类区标准。三是强化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体系建设和固体废弃物综合治 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2008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90%以上,工业
35、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沖上。四是加强生态工业建设,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工业污染总量控制和集中整治。2008年,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在2005年水平上削减5%,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 颗粒物排放量控制在2005年水平。五是加强生态绿化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保护山区植被,搞好居住小区绿化。200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建成 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12.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0%。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保障措施(一)广泛宣传,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涵盖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综合性、 系统性工程。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群众
36、参与的积极性,为全面推进城乡一 体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市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 作用,切实加强对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二)积极探索,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适时调 整行政区划,推进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和迁村并点,为优化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 奠定基础条件。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打破“二元 制”户口管理体制,实行全市户籍“一元化”管理体制。实行户口迁移条件准入 制,以法制化、证件化、信息化为主要手段,逐步取消户口的附加功能,建立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的户籍管理制度。继续实行鼓励引进人才、 投资兴业的户籍政策,加快推进外来人口本地化。(三)创新思路,完善各项配套政策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新安置办法,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宅 基地置换、公寓式安置的途径,使农民低成本进入城市居住生活。 深化土地征用 制度改革,完善安置政策,逐步提高被征地人员安置标准。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偿使用、转让制度,推进土地向规模 经营集中。在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及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有偿转让、 互换、转包、租赁、反租倒包、入股以及组建股份制农业企业等多种方式,促进 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完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产权前沿问题》课件
- 《支气管哮喘防治》课件
- 地理(河南)-【八省联考】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八省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
- 《对标管理咨询》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 一模阅卷语知作文评分说明南京市一模阅卷语知阅读评分细则
- 上杭一中届模拟试卷语文试题
- 宠物用品设计师职位概述
- 促进学生学业成绩提高的班级计划
- 车间现场安全培训内容课件参考
- 油藏工程-油藏物质平衡方法-1课件
- 三上书法《撇》教学课件
- 河北省廊坊市药品零售药店企业药房名单目录
- 超星尔雅学习通《三国志导读》章节测试(含答案)
- 简单的个人原因辞职报告(通用17篇)
- 交响曲欣赏-完整版PPT
- 公司软件销售管理制度
- micro810可编程控制器用户手册
- CVC导管维护技术评分标准
- 东风7C型(DF7C)内燃机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