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_第1页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_第2页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_第3页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_第4页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研究韦明锋丁勇强(东莞市中堂医院神经外科广东东莞523220【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52例重型颅脑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38分、无其他严重并发症。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亚低温组进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于伤后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CS评分。结果亚低温组患者恢复良好率(53.8%显著高于对照组(34.6%,死亡率(11.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30.8%,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但亚低温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

2、好的脑保护作用,患者预后得到改善。【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时间窗疗效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1。临床试验表明,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高压,维持脑血流量,降低脑组织氧代谢,从而减轻脑外伤后缺血、缺氧所致的继发性脑损害2。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的我科20062008年收治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除亚低温组使用亚低温及冬眠药物治疗外,其余治疗方法均相同。亚低温组: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1753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及情况:车祸伤15例,跌落伤8例,其它伤3例;

3、脑挫裂伤14例,颅内血肿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3例,弥漫性损害3例;GCS68分l6例,3 5分10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龄1852岁,平均36.3岁;致伤原因及情况:车祸伤15例,跌落伤7例,其它4例;脑挫裂伤15例,颅内血肿7例,原发性脑干损伤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例;GCS68分17例,35分者9例。两组在GCS评分、性别构成比、年龄、致伤原因及情况、手术治疗等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急诊入院或手术后立即采用美国CSZ医用控温仪(Blanketrol II型控温仪杭州步步行贸易有限公司代理对头颈部及全身进行有效

4、降温,并给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亚低温治疗仪温度设在3234(肛温,静滴:氯丙嗪100mg +异丙嗪100mg+阿曲库铵100mg+生理盐水500ml,维持药物剂量1040ml/h,使患者肛温每小时降0. 5,保持肛温在3234,颅内压降至正常范围24h 后,停止亚低温治疗,采用自然复温每小时提高肛温0. 1,2436h回升到36后停止复温。具体方法:首先撤去物理降温,再减少冬眠药物,最后停呼吸机。两组床边监护仪持续监测生命体征、SpO2、颅内压,CT动态观察,监测血气分析、血生化、血糖、血乳酸、凝血因子、血液流变学等。对照组:除不采用亚低温措施外,其余治疗及抢救措施与亚低温组相同。2结果

5、2.1两组患者预后比较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颅脑损伤患者预后3。由表1可见亚低温组患者恢复良好率(53.8%显著高于对照组(34.6%(2= 1.95,P<0.05,死亡率(11.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8%(2=2.88,P<0.05。表1两组患者预后比较例(%组别例数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状态死亡亚低温组2614(53.84(15.42(7.73(11.53(11.5对照组269(34.62(7.73(11.54(15.48(30.82.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低血压、肺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以及低血钾。亚低温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

6、于对照组(2=2.15,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例组别例数低血压肺炎血小板减少低血钾白细胞减少亚低温组2635742对照组26262423讨论重型颅脑损伤由于应激、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脑细胞耗能和耗氧量增加、内源性毒物的损害作用,而发生脑缺血、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一系列继发性病理过程,从而导致不可逆性脑损害。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降低脑耗氧量,减轻损伤后脑组织酸中毒程度。降低脑耗氧量亦即降低了脑缺氧程度(因为脑组织能量完全依赖于血流供氧和葡萄糖,从而减少乳酸堆积。通过抑制脑脊液中乙酰胆碱、儿茶酚胺、兴奋性氨基酸、一氧化氮的生成和释放,

7、从而抑制内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细胞的损害。白三烯能使血管内皮细胞收缩,增加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形成脑水肿,亚低温治疗可抑制该过程,保护血-脑脊液屏障,减轻了血管源性脑水肿等。亚低温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脑损伤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减少神经元坏死。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临床研究表明早期行·8681·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Vol.9,No.24Dec.2010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研究邓振博谢红兵那顺达来黄贤文肖辉杰朱海斌(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外二科广东广州51

8、1470【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0年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术后的椎体高度、Cobb角(后凸畸形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624个月随访,术后无继发截瘫,无内固定失败及并发症,压缩椎体高度平均恢复39.8°,畸形角较术前改善18.7°,13例神经功能恢复至D级和E级。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相对完善,有利于矫正畸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钉-棒

9、系统内固定术脊髓损伤胸腰段是脊柱活动度最大的部分,由于躯干活动应力集中、脊柱生理弯曲移行等特点而成为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脊髓或马尾损伤是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胸腰椎爆裂骨折在脊柱外伤中较为常见,其损伤机制复杂,损伤类型亦复杂多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多节段胸腰段骨折,还有不少伴有非相邻节段骨折,这类患者容易漏诊且处理棘手。近年来,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方法由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具有稳定性高,固定节段少,影响脊柱活动度小等优点1得到了应用。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0年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0例,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腰椎

10、爆裂骨折患者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069岁,平均49.5岁,受伤时间8h9d。伤后至手术时间:12h9d,平均7.6d;受伤原因:坠落伤14例,车祸伤13例,重物砸伤3例;按Denis三柱理论分类均为爆裂骨折,其中单节段骨折24例,双节段椎体骨折6例(其中非相邻双节段骨折2例;骨折部位:T112例,T1212例,L113例,L23例;术前CT检查均显示椎体后壁不完整并有碎骨块压迫硬膜,且锥体压缩超过锥体高度50%,椎管内矢状径占位> 20%,其中占位>30%15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7例,D级9例,E级8例。术前均行X线及CT检

11、查,Cobb角平均28°(13°39°,肛门、会阴部反射消失6例。1.2手术方法该组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俯卧位,后正中入路,C型臂X线透视定位伤椎,显露伤椎及上下各一节段椎板关节突和横突,两侧同时撑开复位并临时固定,对6例椎管内占位>50%和2例有脊髓神经完全性损伤者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椎管探查和减压(椎管360°环形减压或椎管次全减压,再行脊髓探查。在伤椎上、下椎体椎弓根部位定位进针,根据术前CT及X 线测量采取不同的进针角度,用探针插入探测钉道确定在椎弓根内,根据其深度于伤椎上下各1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

12、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櫥个椎体两侧按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改善脑组织代谢,降低颅内压,减轻继发性损害,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本研究通过对亚低温组、对照组的疗效分析,发现亚低温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型颅损伤患者的预后。亚低温治疗时间窗一般为214d,我们的体会是根据患者的脑水肿情况,颅内压情况,耐受情况及体温等可作适当调整,但是应该注意治疗时间过长时常有并发症发生,如:心律不齐,血压下降,血小板减少,复温后颅内压反跳性增高,血黏度增加,凝血功能障碍,低

13、血钾症,免疫功能受抑制5。本研究亚低温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随着复温或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以及时纠正,不会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对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严重的病人要适当延长亚低温治疗时间,以78d为宜。参考文献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9-200.2只达石,张赛,肖绪林,等.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机理及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5:316-320.3姜新建,任祖东,李明,等.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学,2009,30(6:642-643.4静雨摘译,享迪审校.降温对脑损伤病人有神经保护作用J.国外医学情报,1998,19(11:21-22.5Shiozaki T,Hayakata T,Taneda M,et al.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effi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