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社工服务铁三角定律②:结果正义_第1页
好的社工服务铁三角定律②:结果正义_第2页
好的社工服务铁三角定律②:结果正义_第3页
好的社工服务铁三角定律②:结果正义_第4页
好的社工服务铁三角定律②:结果正义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好的社工效劳铁三角定律一切不创造价值的效劳,都是耍流氓,谈社工效劳的“结果正义这些年笔者在很多场合不停地跟同工重复分享或研讨“社工工程研发和治理、“社工效劳治理、“社工效劳成效、“效劳总结与提升类似的话题,发现关于“什么是好的社工效劳这样灵魂的拷问始终无法找到一致的答案.从设计取向来讲,需求是否契合社会痛点、陈述的目标是否达致;从治理取向来讲,治理和监测是否严密、方案是否有效和足够、过程是否反映效率;从核心效劳对象来讲,是否令其得到改变;从专业技术/知识取向来讲,执行是否表达专业性,是否依据专业的标准.林林总总,视角的侧重不同,评价标准也不一,这就导致评估主体一换,我们往往备受煎熬.当然,以上

2、的这些评判标准,都是专业的论述和观点,是“大多缺乏为外人道也的知识和逻辑,但笔者认为,社工效劳做得好不好,需要更多的是普罗群众的评判、理解和支持,由此,笔者试图构建了从理解上更容易让人接受的“好的社工效劳三项标准,即结果正义、程序正义和颜值正义.三者遵循的底层逻辑不同,因此效劳的呈现方式也不一样,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做到哪一点,都有其拥塞的工作员和利益相关方,都是值得努力尝试的方向.此外,三者之间也不互相排斥,“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但偏要靠才华的工程也比比兼是.今天我们谈谈“铁三角定律中的结果正义.一、社工效劳/工程遵从寻解视角,结果不是“隐秘的角落,目标对象的正向改变是毫无疑问的价值靶心我看

3、过这样的场景:有人问社工你们的工作/工程的价值是什么时,很多人选择沉默,另一局部人选择夸夸其谈,而让其证实时,都会面露难色,一副"这怎么证实?“你根本不懂的表情.我在一个场合说过一个骇人听闻的结论,很多社工根本分不清楚“活动和“目标,现场一片惊呼,“你把我们当傻子的吧.而现实就是这么啪啪打脸.拿出几份工程方案书,发现写的目标都是啥?1、通过公众意识倡导、看护人员培训,建立新的居家养老体系.2、搭建志愿效劳平台,为社区志愿者提供效劳指导.3、参与工程的3-6岁的儿童在运动、语言两个方面的表现有成长和提升.上述三个例子中,头两个都不是成效目标,而是活动,或叫手段、产出.如何区分成效目标和

4、产出?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牢牢记住:成效目标不是想做的事情,而是期望推动的成果或影响,也即“目标对象发生的变化.效劳成效与产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效劳产出以量化测度的系列指标形式表达,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可以很容易看得见的.譬如按效劳合同约定的效劳指标完成情况.同时,效劳成效不等同于效劳对象满意度,由于满意度是效劳对象主体对所接受效劳的主观评判.我更愿意把效劳对象满意度理解为是效劳成效的间接表达,是那种一年难走动一两回的远房亲戚.在价值论里,结果的价值是最大的,手段的炫技,在结果的苍白面前,没有多大意义.这就像一个男孩跟一个女孩谈恋爱,却从来不谈结婚,就像一颗果树只开花,却没见过果子,最终的结果是,

5、女孩伤心欲绝,果农痛哭流涕.所以,不管多少的甜言蜜语,花开绚烂,在对方的眼中,都是“渣到无以复加.也有人会辩白,社工所做的效劳/工程,有些价值是看不到的,比方影响社会风气,弘扬正能量,引发对问题的关注.不可否认,公益具有这样的因子,社工是讲信念,讲情怀的,很多社工机构都有完整的理念和价值观体系,理念情怀让大家魅力四射,但也很可能开展为偏执,阻碍机构熟悉客观世界.有一些机构操作某类的工程久了,也会将工程的核心内容奉为圭臬,不容讨论和质疑.这类笃信的东西越多,留给科学分析的空间也就越少.毫无疑问,社工存在的意义,是解决社会问题,这一点从社会工作诞生到今天,从来没有疑义,即使有一些其他的表述,无非都

6、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细分视角或演绎.我认为寻解视角为社工效劳/工程价值提供了解答路径.寻解视角是社会建构主义影响下的重要的社会工作实践理论,也称为寻解治疗.这一模式对以往社工实践模式的颠覆在于不再聚焦于问题的本身,而是更加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法.寻解取向视角不仅仅是某种技巧或干预,而是关于人是什么、治疗什么和改变如何出现的思考方式.既然我们认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改变是可以出现的,那么问题解决后的情况,改变后的状态,就是可以言说的,并非“隐秘的角落.在纷繁复杂、五彩斑斓的“成效、“成果当中,笔者一直认可的是“目标对象的正向改变是毫无疑问的价值靶心,而无论是机构团队的成长、工程的获奖、效劳对象的满意度、

7、利益相关方的治理成效等,都只是围绕价值靶心的周边附加.笔者曾经构建了“核心效劳成效和“广义效劳成效.核心服务成效是只管靶心,是单核式的,这种成效表达方式,可以构建成“资源投入一一效劳内容一一工程产出一一短期成效一一中期成效一一长远成效的逻辑模式.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效劳经验的社工容易把效劳成效的主体限制在效劳对象个人层面上,而忽略更大的主体一一组织、社区.没有从直接受益人跳出,去研判对于社区/社会有何影响?这是我们的成效经常得不到领导认同的主要原因.因此,即便是狭义的效劳成效,我们也要考虑“人在情境中一一个人生存于社区大环境中,居民个人的改变会影响社区的开展,而社区的改变也势必会影响个人的改变,

8、以更宽的思维去理解效劳成效,有利于从整体来开展工程效劳.广义的效劳成效,是在价值靶心根底上加了假设干个圈,笔者管它叫社会化的效劳成效.对于一项效劳或者一个工程的价值,在核心的、专业的效劳成效逻辑根底上,赋予效劳成效两项特别的使命,一是如何回应更广泛群众的认知,让我们的成效更接地气,二是如何回应利益相关方更为迫切的需求,由于我们很多的利益相关方,往往更为迫切的需求不是你目标的达至程度,而可能是对模式创新、对应时政、媒体报道等方面的苛求,因此真实的工程中不可能不往这些方面倾斜.这就让我们的效劳成效相对扩容了,更加广泛了.但是,无论是“核心效劳成效,还是“广义效劳成效都离不开价值靶心,忽略价值靶心,

9、就似忽略一个人的灵魂,秋后的蚂蚱,蹦跳不了几天.一切不能给目标对象带来正向改变的效劳,都是耍流氓.因而我们经常要问问自己,我们的目标对象到底是谁?多少人?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到底是什么?这项效劳/工程给目标对象带来的正向改变到底是什么?如果答复不了这些问题,不要轻易下手,你不想在耍流氓的道路上一直走到黑吧.二、敢做穷极假设,相信能改变,相信有效果,是水平,也是动力在讲具体如何界定效劳成效之前,我们先谈谈世界观.近来笔者见过很多社工,年轻的,年长的,专业出生的,半路出家的,年资长的,年资短的,形形色色,普遍存在两个大的意识问题,一个是极度地专业自卑.,二个是极度地缺乏社会学想象力.大礼堂,200多人

10、的场面,清一色的社工,我问他们,你们觉得社会工作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吗?答复是窸窸窣窣、零零星星.我再问,你们觉得社会工作能够推动社会变革吗?结果鸦雀无声.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很心痛,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成了一群“从事着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够创造社会价值的社工,我们在做自己都不相信会有好的结果的事情,想到这里,我忽然就心酸到无以复加.回想十几年前自己迈入社工行业,举手宣誓入职的那一天,我笃信社工是社会的工程师,我们从事的是助人自助、以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哪怕十几年后的今天,初心从未改变,内心涛声依旧.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相信是一种水平,相信能改变,就一定能增加改变的可能性.用心理学的吸引力法那么解释也好,

11、用社工信念、价值观来解释也罢,只有我们相信专业能够创造价值,我们专业才可能创造价值,只有我们相信人具备改变的潜能,我们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改变他,成就他.何况社会工作在中西方实践数百年,哪怕你内心不相信,它的作用和价值也不是你可以抹杀掉的.所以这句话记下来:相信是一种水平,相信能改变,相信有效果,是水平,也是动力.第二个是社会学想象力缺乏的问题.我们很多社工都玩过这样的游戏,一张大白纸铺开,社工躺上去,描摹成人型,然后我们在上面划了一堆社工应该具备的水平一一腿脚要好,脑子要灵关,要有爱心、耐心,专业知识等等,唯独忘了我们最具竞争力的心智素质一一社会学想象力.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主张通过

12、个人置身于所处时代及社会中,才能理解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己的命运.这种品质可以帮助我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我们能看清世事,以及发生在我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楚全貌,理解自己所置身的时代对自身生活意味着什么,通过限制身后发生的结构性变迁的方式处理好个人的困扰.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之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明了自己的生活机遇.所以,无论是工业时代的迷茫者、政策变革的牺牲者,还是科技时代淘汰者,就都成为了我们特别关注的对象,比方贫苦劳工、失独家庭、不会用的老年人,不是么?从理论角度来看,我们借鉴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从实践角度来看,我们很多的手段,商业和政府都玩得比

13、我们溜,套路比我们多.所以很多社工感觉我们的专业在实践中毫无优势而言,而事实上基于社会视角、社会学想象力建构的问题解决方案,是无论政府,还是商业,都没有深耕的蓝海.举个例子,曾经有学校社工跟我抱怨,说学校里都不怎么让他们跟个案,只有心理老师没空跟的,或者问题不是很严重的,才交给社工来跟进,故而社工在学校连做个案都陷入打杂角色,何其悲哀!后来我告诉他们,你们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建构心理老师从未有过的领域,于是经过屡次筹谋,构建起了如果是社会环境导致的、家庭环境导致的,更多需要在社区进行调适的个案,由社工跟进,由于社工可以构建起学校跟社区、家庭的连接;如果偏向于心理问题的,通过自我认知和心理调和能够

14、起作用的,那么由心理老师跟进,如此几年下来,各自发挥专长为学生效劳,边界很明显,效果也很好.2021年到2021年,广东社工、东莞社工先后从不同领域的角度去梳理政策框架,为该领域的社工提供培训,其实就是一个建构具有政策视角解决问题的方案,既弥补了政府政策延伸和覆盖的最后一米,也防止了社工舍近求远寻求其他社会化的解决方案而浪费精力和资源.社会学想象力提供了我们看待社会问题的理性框架.比方三胎放开之后面临的社会问题可能会有哪些?高考顶替案里女主的谎话问题等.如果我们不能有理性、全面、独特的看法,那么无异于对问题的介入会有很大的偏颇.要想拉着大象跳舞,光靠盲人摸象,到时候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社工所针

15、对的大多是复杂的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还没有被解决,往往是由于过去的解决方案都有其缺乏之处.我们需要创新的方案,而方案的创新要从创新地理解问题开始.社工是专业人员,因此对该领域问题的理解,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独到性.我经常跟小伙伴提到“路人检验法一一如果你对所属领域的问题的分析,与路上行走的非专业人士的理解和分析是一样的,这很可能说明分析缺乏创新和独到性,还需要进一步深度解剖,要不然对行动往往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如果你具备了上面两种底层逻辑,那么恭喜,你成为了一个相信自己专业具备改变社会问题水平,有自己独特、理性看待问题和提供解决方案的专业社工,你不再是那个跟班,不再是那个打杂的伙计,你

16、是跟律师、医生、老师一样的专业人士,你的名字叫社工.我们言归正传,谈谈专业人士该干的事情.医生说,治好病人是我该干事情;律师说,为当事人赢得官司是我该干的事情;那么社工呢,解决社会问题是我们该干的事情.任何专业人士,在面对自己客户时,都要做到极致是最好,那社工在解决社会问题的结果上,也要敢于做“穷极假设.社工的效劳/工程,目标要高,成效要显,这就是我们的穷极假设.比方逐步提升程度15%-85%,覆盖的效劳范围要广.很多人说一个工程就一年,好似做不了什么,改变不了多少,自然目标不敢设太高,成效没有太突出.这种自我否认的心态要不得,正如前文所说,做社工就是“相信人都有改变的潜能",这里强

17、调两点,一是相信,相信是一种水平,我们要相信“相信的力量,连自己都否认的人,是不可能或者说很难成功的,第二点是潜能,我们是否有让目标高、成效好的潜能,有的,一定有的,之所以你会说没有,多半是你做得不够,做得不好,或者说你根本没打算做够,没打算做好,一个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了目标轻而易举能到达的,给自己留了后路的工程,能是一个让人惊艳,富有价值的工程么?三、反向操作,变革是有维度的,成效是可以量化的笔者在督导时,会跟不少团队梳理工程/效劳的成效,我经常会用1+2的框架模型,1指的是价值靶心,即是给目标对象带来什么正向改变?继而形成一连串的逻辑思考,你的目标对象是谁?多少人?有什么问题和需求需要你处

18、理?现在他们怎么样了?2的话我会要求大家以“最字来总结他们工程的价值,比方媒体报道最多,我就会问到底有多少?他们说连中央电视台,连学习强国都报道了,我说那很棒.诸如此类,还有就是整合资源最多、最先介入拆迁安置、最快表达乡村振兴、参与度最高、满意度最高、制度实施环节最完善、接触到社会最底层人员等等.在这里,最有价值的是靶心,最难表达的,往往也是靶心.我频频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工程结项的那一天,我们的社工还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对象具体是谁?这是很让人悲伤的事情.改变是有维度的,成效是可以量化的.这两句话说起来挺容易,掷地有声斩钉截铁,但是操作起来确实有很多的难度,要不然大家也不会常常简简单单用产出直接替

19、代成效了.目标对象在其接受社会效劳方案的过程中或接受效劳方案后,所产生的正向改变程度,即是我们的成效.既然表达的是程度,那就可以量化.能够量化的直接量化,不能量化的,创造条件把它量化.包含面向哪些对象,多少人,在多长时间内,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需要防止只用形容词的成效描述误区,如一份“新型社区邻里创熟主题的工程书,“我们的活动使居民生活变得更丰富了,居民更文明了.这样的成效展示没法量化,毫无说服力.换种方式成效展示,如要体现小区居民信任度提升:“1.社工开展活动后,小区有70%的人了解了自己邻居的职业;2.小区15%的邻里可以约在一起去旅游了;3.1作繁忙时,10%的人信任并把小孩寄放在邻居家.这些量化的成效指标,真的是太棒了,连我妈都看得懂,连我二姨都不禁为我的工作点赞.由成效指标开始,构建起来一套成效测评工具,而成效工具的使用,贯穿工程始终,就是工程的成效治理体系.而目标对象的改变,主要包括目标对象在行为、技能、知识、态度、价值观、状态或其他面向的改变.具体来说:1、行为变化:如环保行为的增加,关心弱势群体行为的增加;2、技能变化:如电脑使用技能提升,就业技能提升;3、知识变化:如老年健康知识的学习,防诈骗知识的增加;4、态度变化:如居民从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冷漠到关心的态度变化;5、价值观变化:如只关注自己利益最大到看重团体的利益的观念变化;6、状态变化:如通过效劳,效劳对象从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