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论文_第1页
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论文_第2页
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论文_第3页
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论文_第4页
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活力绿城”合肥双凤经开区商务区城市设计作者:任杰 10111029 指导教师:朱萌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城市规划系摘要:本次规划有别于以往城市商务区“高强度、密开发、重经济、轻环境”的规划,其独特之处在于引用“城市呼吸”理论,依托现状天然水库及公园绿地优势,注重生态网络的建设,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融入于自然环境中,保证城市呼吸通畅,创建一个集商务办公、商业、居住、休闲公园等为一体的“活力绿城”。 关键词:城市呼吸 生态网络 活力绿城前言:商务区历来素有“城市名片”之称,它汇集了金融、贸易、创意研发及配套商业、酒店居住等功能,以往城市建设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开发、高强度”的开

2、发模式,使得商务区成为城市建设密集区,人口混杂、管理混乱、其生态环境品质得不到相应的保证,“城市名片”之称名不副实。相比较国外城市的建设,更加注重城市功能与所属环境的融合,强调建筑、人、环境三者合一 ,特别是对于城市商务区建设,更加注意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品质。本次规划在于探讨基于“城市呼吸”理论下,采取一系列规划策略和实施措施来建设合肥市双凤经开区商务区。正文1、 背景研究1.1项目起源与背景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简本。在新一轮的“1+3+3+1”城市空间战略规划中将构建多中

3、心城市空间体系,1个合肥主城区、3个副城市中心一个巢湖市区、3个产业新城,1个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发展定位,但又彼此联系,通过“城湖联动”,实现合肥的“转型创新” 合肥综合交通“1331”综合交通规划 合肥市规划局。该项目为合肥市北组团中心之一,是合肥中心城区与合肥北组团联系的枢纽,为了更好的配合合肥新一轮的空间发展战略要求,加强合肥北组团与中心城区的联系,该地块定位为城市片区级高端商务区,它涵盖商务、商业、行政、公园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另外,随着国家提出“海绵城市”、“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的提出,城市建设的生态性、多元性、集约性被愈发强调。特别是在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今天

4、,城市生态性被进一步提上革命日程。而现今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如城市交通拥挤,环境质量差,城市功能简单粗暴拼凑,公共活动少,人与人之间交流不够。而作为城市名片商务区,生态环境品质被愈发看中。1.2规划目的与意义本次规划目的有三:其一,打造合肥市商务区的城市名片形象,提升合肥市魅力;其二,构建地块生态网络,提升商务区的生态环境品质,使其成为活力和环境并重的宜居之城;其三,弥补地块功能缺失,增添商业、休闲旅游等功能,为周边居民提供便利。1.3上位规划解读根据上位规划要求,地段区位的主题空间特征:北部组团城市生活服务中心的城市空间发展起步区;对于蒙城北路与P线路相交处以西,没冲水库以东约10

5、公顷的居住用地改为城市公共绿地,提高城市的公共空间品质与品位。2.现状分析2.1区位与发展条件分析2.1.1区位分析合肥市域层面: 在合肥“1331”空间战略格局中,该项目位于合肥主城区,有着方便的地理位置和物质经济、人才、科技优势,并且与庐江、长丰、巢湖能通过较方便的铁路及公路联系。合肥市组团间层面:合肥主城分为四个组团,该项目属于北组团,在空间上是中心城区和北组团联系的纽带。由此可见该项目的规划建设对于树立城市形象,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合肥市组团内层面:规划所在地位于北组团西南边,是北组团的中心之一,在功能分配上,地块主要以商务办公、商业、居住为主。2.1.2 发展条件分析根据相关资

6、料搜集及现状调研,该地块发展优势有如下两点:1.便捷的交通条件,基地北边是沪蓉高速公路,空间距离为3.5公里;东边是淮南线铁路,空间距离不到1000米;地铁5号线(待建)由南至北贯穿基地。另外,基地四面均为城市干道,公路交通十分发达。2.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基地西侧为梅冲天然水库和公共绿地,规划时可以将天然景观引入地块,并构建地块生态网络,寓情于景,提升地块环境品质。另外,该地块发展挑战有如下两点:1.由于地块被蒙城北路(快速路)分割为东西两块,如何加强东部地块(商务办公、商业、酒店居住等)与西部地块(公共绿地)的联系将成为本次规划的重点;2.如何通过人流引导来加强地块内部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将

7、成为本次规划的难点。 2.2现状用地布局在基地范围内,东部属于有一定污染性质的二类工业用地,而其他地方则属于待开发用地,相比较而言,与基地相邻的东侧以南则为二类工业用地,东侧以北有教育科研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另外,基地南侧为商住混合用地。由此可见,基地内部用地性质相对单一,未能为周边居民提供商业、娱乐、休闲等服务功能,不能很好起到组团中心的作用。2.3现状要素分析2.3.1建筑:现状南部靠近工业大道分布工业厂房及服务性用房,层高12层,质量良好。然而地块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发,基本无建筑覆盖,在城市土地供应紧张的时代,容易造成地块不经济。2.3.2公共设施:地块内部基本无公共设施,地块周边公共服务

8、设施主要有学校、工厂、银行、酒店, 缺乏为周边居住服务的大型商业、休闲娱乐等服务性设施。2.3.3道路:地块南、东均为城市主干道,北边为城市次干道,蒙城北路(快速路)贯穿地块南北,可见,地块与外界交通联系便捷。而地块内部仅有南边联系工厂和城市道路的厂区小路,整个地块内部道路通达性较差。2.3.4绿化:地块西部和北部均为尚未开发和整治荒弃绿地,而基地西侧为天然水库,景观良好,但与基地东边地块缺乏联系,使得天然景观未得到最大利用。现状问题总结:1. 现存工厂分布散乱不集中,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噪音污染;2. 地块功能缺失,大面积换气绿地有待整治与改善;3. 现状绿化不成体系,利用率不高,与西边湖面

9、及公共绿地味形成良好呼应;4. 地块严重缺乏人气和活力,与上位规划定位严重不符合。3.总体策划3.1规划理念本次规划在认真分析与总结现状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城市呼吸理论下的“活力绿城”概念,城市犹如人类需要呼吸,以此来维持城市内部的新陈代谢。传统城市建设过分注重城市功能的发展,经济的提高,而忽视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提升,导致城市呼吸不畅,城市发展收到阻碍。而活力绿城则更加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如城市公共绿地、水面、公园等,一方面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达到疏通城市血脉,保持城市良好呼吸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城市功能区的纽带,催生新的活力点,创建宜居的生态之城、智慧之城、幸福之城。城市与人类呼吸类

10、比: 呼吸功能(人、建筑) 人和建筑呼出废气 维持城市 呼吸 条件 手段 物并吸收绿化所释 目的 城市运转 呼吸养分(城市绿化) 放的新鲜养分 呼吸功能(肺) 人体通过肺呼吸 维持人 呼吸 条件 手段 新鲜空气 目的 人体生活 呼吸养分(空气)活力绿城与传统城市的区别:发展理念发展特点功能性生态性空间尺度活力绿城生态性与经济性并重通过生态网络构建催生新的活力点有机复合良好的生态网络情景式空间(一处一景)传统城市只注重经济性,忽视生态性环境污染严重,人们生活质量差单一或过度混合散乱且不成体系空间拥挤杂乱3.2设计手法“城市呼吸”模式探讨3.2.1城市层面城市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其新陈代谢需

11、要依靠自身的呼吸作用,在呼吸过程中,此有机体通过呼吸功能不断呼出“废气”,同时不断吸收“新鲜空气”,而“新鲜空气”恰恰来源于城市周边山体、水体、绿化等。在以往城市建设中,单纯地将城市看成是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空间层面,为了满足人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城市向外围不断扩张,而为城市呼吸提供养料的绿化体不断锐减,久而久之,将会造成整个城市呼吸不畅,进而影响人们正常生活。故在城市呼吸层面,应该保护为城市提供“呼吸养料”的周边自然山体、水体等。3.2.2 片区层面城市分为多个片区,每个片区好比城市有机体的内部功能器官,各功能器官是否呼吸顺畅对有机体的正常运转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片区之间的绿化(大型公园、

12、水面、绿地)不仅起到调节城市气候的作用,更为片区的“呼吸”提供养分。由于城市各个片区人口规模、发展水平、工业密集度不同,故在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的“废气”量不同,对“养料”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片区层面,规划应充分利用、修缮片区级绿化,营造片区及绿化中心,构建片区及绿廊、绿带,另外,应适当调整用地结构,对绿化有污染威胁的工业应当迁移到相应位置。 组团层面片区内分为多个组团,在现今城市发展中,由于城市建设的增量式发展,往往导致组团内部高度密集,组团之间功能混合,缺乏过渡性绿化用地。在城市呼吸模式中,强调在组团间营造供组团呼吸的绿化带、景观视线廊道等,而在组团内部应专门设置公共绿地,为附近居民提供休闲

13、、散步之处。3.2.4 单体建筑单体建筑是城市最小组成单元,由于建筑类型各异(比如工业建筑、商业建筑、居住建筑等),则在呼吸过程中会为城市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气体,在“城市呼吸”体系中,应引进“呼吸式”建筑,通过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手段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合于一体。3.3规划策略3.3.1生态网络的构建第一步:注入绿心,根据上位规划,依托地块西边天然水库的景观优势,沿水库打造为地块内部乃至周边区域提供“养料”的的“绿心”公园绿地;第二步:构建绿廊,以绿心为基点,地块内部道路为骨架,构建地块东西走向绿廊,并催生联系南北地块景观视廊;第三步:联动生面,以绿心为点,以景观绿廊为线,联动生成整个地块生态网

14、络体系。3.3.2 功能的有机复合针对基地现状功能缺失的问题,规划时,应遵循紧凑复合的原则,首先应该选取地块核心功能;其次应当在考虑交通条件、周边用地性质的基础上对其他功能进行合理选址;最后采取一定措施联系核心功能区和其他功能区,如运用人流引导各个功能区空间的的对接的理念,采取一系列步行景观轴线加以联系。如此,既保证各功能区既相互独立,又使得它们彼此联系。3.3.3活力点的再生与复兴地块现状用地性质单一,基础设施配置较为落后,使得地块活力值较低,缺乏人气。规划时应先植入活力核心,它应该是地块人气聚集点所在,然后,依靠人流引导,空间的穿插互动,催生新的活力点,最后各个活力点与活力核心通过联系纽带

15、融合成活力网络。4.方案设计4.1总平面介绍本次方案为合肥双凤金开区商务区设计,在基于“城市呼吸”理论前提下提出活力绿城的主题,规划着眼于构建生态性与经济性并重的生态、活力、宜居之城,基地西侧为片区级公园绿地,可供居民休闲、旅游之用,北侧为行政办公组团,与之相对的南面则是商务+会展组团,是地块的核心功能地区,东侧为不行街区,包含娱乐、购物、餐饮、休闲等功能,南侧为酒店式公寓。4.2规划要素分析4.2.1路径地块现状道路有蒙城北路、P线路、双凤大道、金杭大道,工业大道。其中蒙城北路为城市快速路,P线路为贯穿地块东西的景观大道,其余为城市主干道,规划时,在距离P线路以北250米路开辟一条连通双凤大

16、道和蒙城北路的东西向的城市次干道,作为规划地块与北边居住区的分界线,在蒙城北路以东270米处开辟一条由南至北连通工业大道和P线路的地块主要车行道,由此,构成一个网格状的车行路网。界面地块界面分为三类:1.开敞界面,包括公园绿地与天然水库所构成的景观开敞界面,公园绿地与城市道路的分割而成的开敞界面,以及会展中心与四周道路广场所构成的开敞界面;2.半开敞界面,包括地块北部行政组团及中部商务组团分别与景观大道所构成的半开敞界面,东部商业组团与周边道路所构成的半开敞界面,以及南部酒店式公寓组团与四周道路广场所组成的半开敞界面。3.围合界面,包括地块北部行政组团院落式围合界面,南部科研办公区院落式围合界

17、面。4.2.3分区 规划分为4个功能区:1.行政办公区,位于地块北部,南与景观大道毗邻,北与城市次干道对接,西接蒙城北路,东靠双凤大道。2.商务区,其北邻景观大道,东与南接商业区,西靠蒙城北路,该功能区分为3块小组团,分别为商务办公组团、会展组团、科研办公组团,他们在功能上相互联系。3.商业区,位于地块东南部,设置为步行街形式,车行入口位于商业区与商务区之间车行道路上,人行主入口位于地块东南角,人行次入口位于景观大道东侧,通过“L型”的步行空间与商务区联系。4.公园绿地区,位于地块西侧,西紧靠天然水库,东临蒙城北路,其与商务区、行政办公区通环形天桥联系。空间节点 规划节点分为三个层次:1.一级

18、空间,既管委大楼(含前广场)、会展中心(含周围广场)及公园入口广场所围合成中心节点。2.二级空间,主要是商务、商业入口广场,公园临水广场等,二级节点是人流主要疏散空间。3.三级空间,办公区、商业区的院落式空间,比如南端“U型”酒店式公寓所围合的空间,步行商业街节点空间等。4.2.5景观通廊 由于规划策略之一是建立地块良好的生态网络,地块西侧靠近水库的公园绿地为整个地块的景观核心,故以此为基点,除了现状本身存在的P线路景观大道和蒙城北路,另外还设置了多条与之垂直或平行的景观通廊,如东西走向的步行商业街商务区 公园绿地景观通廊、南北走向的行政办公商务区商业景观通廊。5.实施策略5.1区域协调策略5

19、.1.1承接产业转移 转移现状污染性工业企业,如酒厂、玻璃厂等,大力发展创新型服务产业,一方面规划区域性企业总部基地、商务办公、科研办公等;另一方面提升区域性商业品质,引进品牌商业、娱乐、餐饮等;最后,创建适宜休闲、旅游的滨水公园。最终打造生态之城、宜居之城、活力之城。5.1.1发挥交通优势发挥陆路交通优势,积极吸收合肥市中心城区及北组团其他中心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规划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贸易中心,同时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强化物流的服务职能,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大型商业卖场等。5.1.2完善区域功能 积极分担合肥北组团中心功能,建设片区级商务办公、行政办公中心,区域性滨水公园、区域

20、性商业街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建设未来合肥标杆性的商务区。5.2空间生成策略 5.2.1轴向延展“一轴三心” “一轴”指P线路作为地块东西向主要空间轴线,“三心”自西向东分为公园滨水广场空间,管委大楼(含前广场)、会展中心(含周围广场)及公园入口广场所围合成中心空间,以及地块东部商业街区入口空间。5.2.2聚焦发散“一心两圈” “一心”即公园绿地、行政办公区、会展中心三者所围合而成的中心节点,“两圈”分别为商务办公及科研办公及行政办公东北部所围成的“U型”圈层,商业街区形成的“L型”圈层。5.2.3节点空间情景式空间 在空间构思方面,遵循情景式空间原则,即围合空间应与建筑群性质、历史环境相对

21、应。比如行政办公楼前广场应注重庄严氛围,空间尽可能规整;商业街区空间应讲求活泼、连续、流通性强;酒店式公寓楼前空间,应半开敞半封闭,这样既能满足居民隐私安全的需要,又能彰显对外开放的需求。5.3交通策略5.3.1公共交通引导开发 以培育客流为着眼点,以提高土地价值为核心目的,在公交停靠站附近布置地块的核心功能办公、会展,并伴随着商业、居住的开发,适当提高地块容积率,更注重生态环境品质的营造,提升商务区的品牌形象,同时在宏观上兼顾引导空间序列增长,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的作用。 宁波市江北姚江新区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 匡晓明(同济大学教授) 5.4生态网络策略5.4.1点节点控制根据规划策略,在生态网

22、络建设时,应遵循点、线、面三者合一,首先应打造生态节点,其中核心生态节点即公园绿地、行政办公区、会展中心三者所围合而成的中心生态节点,该节点在在规划实施中应注意地块之间的联系通道环形天桥的建设;其次,每个功能区应布置1-2个次要生态节点,并注意硬质铺装和绿化的比例。5.4.2线环线打造生态环线打造应与步行空间相结合,利用人流引导生态环线建设,着重打造以下两条环线:1.贯穿行政办公、商务、商业的步行景观环线;2.链接地块东西的生态环线。5.4.3面联动生面 在生态节点和生态环线建设的基础上,把握点与点之间,点与线之间的联系,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多层次、多功能(观光休闲与改善环境)、系统化的生

23、态网络。结束语: 在城市规划转型期,以往重经济、轻环境的“增量式”的规划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人类建设美好城市的脚步,新时期的今天,规划应逐步转向“存量式”规划模式,讲求生态与经济并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本次规划立足于生态与经济并重的角度,以城市商务区为标本,积极探索其开发模式、空间构想等,希望能为规划事业尽绵薄之力。参考文献1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简本2合肥综合交通“1331”3 匡晓明. 宁波市江北余姚新区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4 凯文林奇. 城市意向. 华夏出版社 5 史晶晶. 城市的呼吸读设计结合自然之想. 2012.116黄春梅. 会呼吸的城市边缘. 四川美术学院. 201

24、17续光会. 关于建设呼吸型城市绿地的探讨. 山西建筑. 2011.158Smith,DanielS.andHellmund,PaulC.,1993.EcologyofGreenways,UniversityofMinnesotaPress,Minneapolis.9Steiner,F.Young,G.andZube,E.,1987.Ecologicalplanning:retrospectandprospect.andscapeJournal.Vigor greentown - the urban design of the business open district in hefei shuangfenggraduate:renjie advisor:Meng Zhu(The Urban planning department,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hui Agriculture University)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