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压水室形式对微型电泵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_第1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离心泵压水室形式对微型电泵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微型电泵是指输入功率小于1.1kW的泵。它具有流量小、扬程高、重量轻、结构简单、通用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农业、石油、化工等领域。微型电泵大多属于低比转数离心泵。由于叶片出口宽度较小,叶轮外径较大,轴面流道狭长,导致圆盘损失和水力损失较大,因此泵的效率很低。压水室是泵的主要过流部件之一,其形式主要有螺旋形压水室、环形压水室以及空间导叶。一般而言,螺旋形压水室符合流体出流的流动规律,流动状态较理想,水泵能够获得较好的水力性能,大多数离心泵采用螺旋形压水室。环形压水室主要用于渣浆泵,因为这种结构隔舌的间隙很大,不易造成杂质的堵塞,而且工艺方便

2、;多级泵的末级导叶也多采用环形压水室,因为这样结构对称,便于布置穿杠,且使热变形均匀。微型电泵大部分都是使用螺旋形压水室,但由于蜗壳的断面尺寸较小,流道不能机械加工,造成其形状尺寸、表面光洁度等直接靠铸造来保证,而且铸造难度高,流道表面的粗糙度较大,导致泵体中的水力损失很大。对于微型电泵而言,泵体内的水力损失仅次于叶轮圆盘摩擦损失,对泵的性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X在伦等1对蜗壳形状在高速部分流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指出采用矩形螺旋蜗壳能够提高关死点扬程,且同时提高泵的效率。郭鹏程等研究了不同断面形式的蜗壳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发现矩形和圆形螺旋蜗壳在大流

3、量工况下效率比马蹄形蜗壳稍高,而在设计工况点,比马蹄形稍低一些。曾提到比转速低于40时,由于环形压水室便于机械加工和打磨,泵效率可能高于不做加工处理的螺旋形压水室。本文以此为思想,在螺旋形压水室的基础上,根据环形压水室的设计理论以及机械加工的难易程度,设计了矩形断面的3种环形压水室,并将这4种压水室与同一叶轮组合进行三维定常数值模拟,通过与传统螺旋形压水室的微型电泵性能预测的比较以及内部流动的分析,为微型电泵性能优化提供了理1设计思路本文选取XX某企业生产的XCm158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相关参数为:叶轮的进口直径A= 38.5mm,出口直径D2=162mm,叶片数z=6,叶片

4、出口宽度2=2.2mm,叶片出口安放角择=26°蜗壳的基圆直径A= 164mm,第8断面面积Ai= 102.5mm2,蜗室的进口宽度63= 10.5mm;泵的额定流量CL=4m3/h,额定扬程Hi=速n =29.将其定义为1号泵。XCm158微型电泵使用的是螺旋形压水室,在此基础上将其改为矩形断面的环形压水室,并保证两者第8断面面积相等。另外在此环形压水室的基础上,再进行改进,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基圆直径不变;压水室的进口宽度不变;扩散段出口直径及相对位置不变。根据以上原则及环形压水室的设计理论,可得环形压水室的第8断面的面积102.5mm2.扩散段部分,出口尺寸采用标准公称直径2

5、4mm,定义其为2号泵,该环形压水室第8断面的轴面高度为9.7mm,在此模型基础上增加环形压水室断面的轴面高度,分别增加5、10mm作为对比模型3号和4号泵。压水室主要几何尺寸如表1所示。模型号基圆直径A3/mm第8断面高度8/mm进口宽度第8断面面积1号泵2号泵3号泵4号泵表1压水室的主要几何参数Tab. 2模型建立及算法2.1模型的建立通过PRO/E进行实体建模,然后导入ICEM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建模时,为了避免进口旋涡区对流场及流量的影Pfi,在叶轮进口段加一进口管,其长度为进口直径的3倍;考虑到出口边界条件对蜗壳出口流场以及收敛性的影响,在蜗壳出口段加一出口管,其长度为出口直径的5倍

6、。进出口管采用结构化六面体网格;而叶轮和蜗壳流道形状复杂,采用非结构四面体自适应贴体网格。2.2数值计算方法数值模拟计算使用ANSYSCFX12.0求解雷诺时均方程,其中的雷诺应力项采用标准e湍流方程模型求解并封闭方程组。在ANSYSCFX12.0中,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方程组进行离散,离散过程中的对流项采用高分辨率格、设计点工况和大流量工况(1.4倍的工况)分析两种泵在不同工况下的静压云图。将两种泵的静压进行对比,由可知:在0.6(工况下,1号泵和3号泵出口静压基本相同,3号泵的环形压水室与叶轮内的静压变化较均匀,而1号泵的螺旋形压水室在靠近隔舌处压力梯度较大,同时叶轮在靠近隔舌叶片压力面出口处

7、有明显的高压区,这是由于1号泵在小流量下流动不均匀,速度矢量方向混乱,产生回流造成的。在1.0Qi工况下,环形压水室内的静压分布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原因可能为环形结构的压水室隔舌和叶轮间的间隙过大,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不同工况点下两种泵的静压云图些回流现象,在隔舌处部分流体重新进入压水室。但正是由于回流起分流作用,使压水室出口断面的流速大大降低,实现泵出口动能向压能的转换,这一结果和螺旋形压水室是不同的。在1.4(3,工况下,两者的出口静压有明显差异,环形压水室的出口静压明显高于螺旋形压水室。原因可能是在流量越大时,压水室的沿程摩擦损失占的比重越大,环形压水室内壁光滑的优势越突出。另外,两个

8、泵出口静压的差异与扬程曲线的差异具有致性。综合可知螺旋形压水室的压力及速度仅在泵的最高效率点均匀分布,在泵偏工况运行时,压力和速度分布都不均匀。而环形压水室怡好相反,泵的压力及速度分布在关死点时分布均匀,旦产生流量,这种平衡被破坏。在最高效率点环形压水室水力损失大于螺旋形压水室。而在微型电泵中,由于环形压水室流道表面可机械加工,能够获得更好的水力性能,超过了环形压水室带来的不稳定压力分布对泵的性能的影响。4径向力分析泵在运行时会受到流体沿叶轮径向的径向力,而径向力会使泵轴受到交变应力的作用产生定向挠度,其大小直接影响泵轴工作的稳定性;另外,径向力的作用会使轴封间隙变得不均匀,而轴封间隙过大是导

9、致某些泵泄露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设计泵时需要对径向力作适当的考虑。为数值模拟预测的1号泵和3号泵的径向力。两种泵的径向力分布由可以看出1号泵的径向力随着流量的增加先减小然后增大,在设计工况点附近达到最小值,但并不为0,其原因是由于泵体的非对称结构导致泵叶轮各流道内的流量、流速及叶轮出口压力分布出现非对称性;而3号泵其径向力在小流量时最小,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两种压水室的径向力分布规律与相符。另外,从小流量到泵的额定流量附近,3号泵的径向力小于1号泵;在大流量区域,3号泵的径向力略大于1号泵。这样,相较于1号泵,采用环形压水室的3号泵可在全流量X围内安全稳定地运行。5试验验证将1号泵与3号泵按

10、回转动力泵水力性(下转第88页)离心泵叶轮内部湍流动能及耗散率分析叶道星王洋将与相比较,可以看出湍流耗散率与湍流动能分布有十分相似的规律:在不同工况下,湍流耗散率随着半径的增加先增加,达到一个极大值后开始减小,接着在在一个极小值后又开始一直增加直到叶轮出口(除。6(工况下),在只= 60mm的区域里湍流耗散率达到最大值;设计工况下,湍流耗散率整体上是最小,除只=55mm到只=65mm区域外,湍流耗散率都在400m2/s3以下;。6Qd工况下,出现了与其他工况下截然相反的湍流耗散率分布,中间小两端大,而其他工况时中间大两端小的分布,同时可以看出在只=65mm到只= 85mm区间,湍流耗散率增长非常迅速,原因可能是在小流量工况下,这个区域中,叶轮流道内产生了轴向漩涡,造成湍流耗散率的急剧增加;。工况下,虽然湍流耗散率高于设计工况下,但是可以看出还是远远低于0.6(工况;整体上,设计工况下,湍流耗散率最小,大流量下,湍流耗散能量率略高于设计工况,小流量下,湍流耗散率最大。4结语本文采用e双方程湍流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分析了由数值计算与实验所测得XST标准离心泵扬程、效率、轴功率等数据之间存在差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