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课件】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课件】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课件】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课件】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旅游,这里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旅游,这里被称为被称为“天空之镜天空之镜”,湖水清澈、,湖水清澈、大气透明。大气透明。 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 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并不矛盾。“天空之

2、境天空之境”问题探讨问题探讨截止截止2021年年01月月15日,全球日,全球 230 个国家人口总数为个国家人口总数为7,585,204,179人人 。在生物圈中,在生物圈中,_和发展存在紧密而复杂的相互联系;人口的持续增和发展存在紧密而复杂的相互联系;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长,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人口、资源、环境人口、资源、环境资料:资料:思考思考:人类人类生活和生产会消耗地球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物,生活和生产会消耗地球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物,每个人的生存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和资源。每个人的生存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和资源。为什么人口快速增

3、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为什么人口快速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1. 概念 生态生态足迹足迹: : 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所需的生产资源源和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也叫。也叫生态占用生态占用。2. 举例换算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 _一个人所排放的一个人所排放的COCO2 2总量可以转换成:总量可以转换成: _ _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

4、面积。吸收这些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一生态足迹生态足迹3. 内容碳足迹碳足迹表示表示扣除海洋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放的CO2所需的所需的森林面积森林面积。建设用地建设用地表示人类表示人类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所占用的土地面积。渔业用地渔业用地表示支持表示支持水产品生水产品生产所需产所需的水域面积。的水域面积。林地林地表示生产表示生产林木产品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所需的林地面积。草地草地表示表示生产畜牧产品生产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所需的草地面积。耕地耕地表示表示

5、种植农产品种植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所需的农田面积。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_生态足迹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的值生态足迹的值越大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响就越大越大。(4)特点:)特点: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因此,为了减小生态压力,应因此,为了减小生态压力,应_生态足迹的值生态足迹的值减小减小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_生态足迹。为什么?生态足迹。为什么?增大增大增大增大例如:例如: 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

6、包括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 提示:提示: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就越多,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思考讨论资料资料1 1:1818世纪世纪5050年代以来的世界人口增长情年代以来的世界人口增长情况,以及未来几十年的预测情况如右况,以及未来几十年的预测情况如右上图所示。上图所示。资料资料2 2:有研究显示,有研

7、究显示,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以来,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1961年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长了约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长了约2 2倍,而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倍,而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总量只提高了供资源的能力)总量只提高了30%30%(右下图)。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右下图)。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载的状态。二我国的人口现状及发展措施我国的人口现状及发展措施资料资料3 3、4 4见见P85P851 1.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

8、小呢?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2 2. .研究表明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1961年增长的约年增长的约30%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保护耕地;开发新能源,通过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保护耕地;开发新能源,通过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

9、费体系;等等。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等。3 3.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我们该怎么做?,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我们该怎么做? 整体思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整体思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讨论:1. 1. 我国的人口现状我国的人口现状2. 2. 实施措施实施措施 实施计划生育等基本国策实施计划生育等基本国策 (出生率和增长率明显下降)(出生率和增长率明显下降) 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 (例如植树种草,(例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推进

10、生态农业,建立自然保护区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推进生态农业,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足迹量生态足迹量大于大于生态承载量出现生态承载量出现生态赤字生态赤字,因而,因而生态超载。生态超载。人口基数大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人均资源少城市化和老齡化加速城市化和老齡化加速生态足迹大生态足迹大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三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温室

11、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危害:危害: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秸秆还田率。提高秸秆还田率。全球气候变暖12.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可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少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少, 人口剧增

12、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 源短缺的危机源短缺的危机。 危害:危害: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节约用水节约用水。2021.04 日月潭内日月潭内近日也已多处干涸近日也已多处干涸见底,湖内用来测见底,湖内用来测水位的水位的“九蛙九蛙”已已全部露出全部露出风景秀丽的日月潭风景秀丽的日月潭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危害:危害: 防防治治措施:措施: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物的生

13、存造成极大危害。减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烃、哈龙等物质。减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烃、哈龙等物质。臭氧层破坏3形成原因:形成原因:危害:危害:防防治治措施:措施:植被的破坏(草原开垦,过度放牧)。植被的破坏(草原开垦,过度放牧)。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气候恶化,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沙尘暴肆虐。保护草地、植树造林。保护草地、植树造林。土地荒漠化4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危害:危害: 防防治治措施:措施:生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保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保护生物

14、及其生存环境,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物多样性丧失5 类型类型: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危害危害: 防防治治措施:措施: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导致雾霾、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等频发。导致雾霾、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等频发。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过多。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过多。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生物多样性丧失6(1) 上述环境问题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习惯与环境上述环境问题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习惯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呢?问题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呢?对环境问

15、题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可结合自身的体会来讨论,如生活对环境问题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可结合自身的体会来讨论,如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雾、沙尘暴、酸雨等。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息中可能遇到的雾、沙尘暴、酸雨等。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例如,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绿色出行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息相关,例如,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绿色出行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可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形成节能减排的绿色生活方式,排放等。可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形成节能减排的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宣传环保理念的角度来谈。积极宣传环保理念的角度来谈。(2) 绿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绿

16、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不浪费食物,节约用水、用电,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不浪费食物,节约用水、用电,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等。消费等。思考思考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个人生活将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作为基本国策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人的需要。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概概念念我国我国国家节水标志

17、国家节水标志建设生态文明,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节能环保,广为宣传。建设生态文明,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节能环保,广为宣传。采用采用“素食、低碳素食、低碳”的生活方式的生活方式, 减小个人的生态足迹减小个人的生态足迹, 提高生态承载力。提高生态承载力。7.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几年前几年前,某地建起一家金属冶炼厂,此后,工厂周边的水稻产量,某地建起一家金属冶炼厂,此后,工厂周边的水稻产量明显下降。农民认为冶炼厂排放的废气导致了农作物减产。环境工作明显下降。农民认为冶炼厂排放的废气导致了农作物减产。环境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冶炼厂周围的大气透明度明显下降。者的研究表明,冶炼厂周围的大气透明度明显下降。冶炼冶炼厂方面认为,水稻产量下降的责任不在他们,因为他们排放厂方面认为,水稻产量下降的责任不在他们,因为他们排放的废气是经过处理的,检验报告显示,这些废气不会毒害人体,更没的废气是经过处理的,检验报告显示,这些废气不会毒害人体,更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排放的废气对水稻有毒害作用。有证据表明他们排放的废气对水稻有毒害作用。 使农作物减产不一定要使农作物减产不一定要“毒害毒害”农作物,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也农作物,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也可引起农作物减产;不毒害可引起农作物减产;不毒害“人体人体”的废气不一定也不危害水稻。的废气不一定也不危害水稻。思维训练: 辨别“偷换概念”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