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1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2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2、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入则无法家拂士译文:(1 )可爱者甚蕃(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3两文都涉及环境,其用意有什么不同?表明了他们各自怎样的生活态度? (4分)答:【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3、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濯清涟而不妖(3 )环堵萧然2.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 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 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 柳先生传)(2)造饮辄尽(

4、4)香远益清译文:译文:3、莲花的品质和五柳先生的精神有什么相似之处?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是否需要这种精神?答:(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荆、益,

5、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 则霸业可成,汉 室可兴矣。”(隆中对)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池非不深也(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4)百姓孰敢不 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2 .翻译下列句子。(4分)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3. 按照诸葛亮的分析,刘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完成霸业,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四)甲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

6、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 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隆中对)【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2)先帝不以臣卑鄙(4)遂用猖獗(1)躬耕于南阳(3)凡三往2.翻译下列句子。(4分)受任于

7、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3.乙文中与甲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4阅读【甲】【乙】文段,说说分别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精神品质?这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 精神追求? ( 4分)(五)(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 1-4题。(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

8、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臣巨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一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选自

9、(诸葛亮出师表)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或置酒而招之(4)至于斟酌损益(1)亦不详其姓字(3)猥自枉屈2. 翻译下列句子。(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2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 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答:4. 五柳先生面对家贫“妟如也”,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来“许先 帝以驱驰”,两个人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你更欣赏哪一种人生态度,为什么?答:(六)(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 5-8题。(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

10、,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5.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衔觞赋

11、诗(4)无案牍之劳形(1)箪瓢屡空(3)惟吾德馨.6. 翻译下列句子。(1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7. 五柳先生表现出怎样的性格?他有怎样的人生志趣?8. (甲)文五柳先生居所“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能如此自得其乐?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乙)文作者身居“陋室”,他们怎么还(七)(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 9-12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

12、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 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 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 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 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

13、之知也。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2 )安求其能千里也(4)夫能不以游堕事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 )骈死于槽枥之间(3) 柔梢披风10. 翻译下列句子。(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11. (甲)文中“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在哪些方面?12. 韩愈和袁宏道面对官场和自己的仕途,分别表现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你结合两段选文 的主旨句分别加以说明。(一)参考答案:1. ( 1)多(2)亲近而不庄重(3)有所作为(4)通“弼”,辅佐

14、2. 用(这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尚未具备的才干。3. 爱莲说写莲花的生长环境突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从而表明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生活态度。生于忧患,死于字乐通过列举六个历史人物在艰苦环境中成就事业的事例,表明他们积极改变困境,改变社会现状的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二)参考答案:3.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表现出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五柳先生则不慕荣利, 安贫乐道。它们精神的相似之处就在于,都不贪慕荣华富贵,不会轻易为周遭污浊的环境所侵蚀,而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独特的性格。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是让人们丧失理智

15、地一味追名逐利,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更需要人们拥有一种独立的、高洁的品质,在拥有物质的同时能够营造宁静高贵的心灵世界。(三)参考答案:第一占有有利的地理形势,先占据荆州和益州; 第二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处理好关系,联吴抗曹,国家内部修好政治,使百姓休养生息。最后选择一个有利的时机出师北伐。这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希望通过君王的努力实现“得道者多助”,反映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生活态度。(四)参考答案:乙段表现了诸这体现了甲段表现了诸葛亮淡薄名利、清高自守、不得明君不出山的道家的仙风道骨,葛亮知恩图报、为辅佐明君完成统一大业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儒家的仁义风范, 诸葛亮兼收并蓄,兼取百家之长,终成

16、一家的精神追求。(五)1.详:知道或:有人。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损:革除2. ( 1)这句话说的大概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2 )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国中扬名显达。3.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 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 的性格的反映。4. 答:五柳先生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诸葛亮不求闻达,但是在遇到刘备的知遇之恩后,便效忠奔走二十一年,他是一个高下皆宜,收放自如的人,既能做到自在逍遥,又能做到自强坦荡,兼有道家和儒家的风范。我更欣赏诸葛亮的人生态度,做人便要拿得起放得下,工作时积极投入,休闲时自在逍遥。(六)5. (1 )屡:经常(2)觞:酒杯(3)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形:身形,身体。6. 翻译下列句子。(1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碗里和瓢里经常是空的。(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7. 五柳先生的性格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有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著文章。8. 答:刘禹锡和陶渊明两位作者虽然家境贫困, 道,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七)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