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方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_第1页
千古名方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_第2页
千古名方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_第3页
千古名方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_第4页
千古名方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千古名方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唐朝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孙思邈就是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其撰著的千金要方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后世医家在临床上运用千金方,诸如温胆汤、犀角地黄汤等,尤其是独活寄生汤,在治疗腰腿痛中作为首选方剂,疗效卓著。独活寄生汤来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原文如下: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组成】独

2、活三两(45g) 桑寄生 (30g) 杜仲 (30g) 牛膝(15g) 细辛 (10g) 秦艽 (12g) 茯苓 (15g) 肉桂心 (6g) 防风 (10g) 川芎 (10g) 人参 (10g) 甘草 (10g) 当归 (10g) 芍药 (10g) 干地黄 (15g)各二两。本方是治疗痹证的名方,也是治疗腰痛的效方。古人因没有现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等疾病的概念,故凡腰腿痛类证皆从宏观病机分析入手,采取有效方药治之,从而留下了独活寄生汤这首效方。凡是腰腿痛病证,皆用此方验之,并不断地从药量上,药味上体会用方之妙,最后终于形成了用独

3、活寄生汤治腰腿痛的专方。中医把上述现代疾病造成的腰腿痛大多归结于痹证一类。在内经中即有痹证的论述: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在此明确指出,痹证的成因是风、寒、湿三种邪气联合侵袭人体。湿邪的特点是重着、黏滞,其致病特点是缠绵难愈。大致是由于湿邪的这种致病特点,使痹证的治疗颇为棘手,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病程日久而不愈,特别是遇到即将天气变化时,病情加重或复发。一般认为病程日久的疾病大多出现两个方面的变证,一是久病多虚,一是久病多瘀。久病多虚。结合痹证来看,病程日久,其虚多在气血和脏腑。由于本病的日久,同时加上久服祛风散寒除

4、湿等温燥之品,大多出现气血的耗伤,从而导致气血两虚证,所以在治疗此类疾病时,要注意有无气血不足的情况。再者,病程日久,由痹证初期的病在“筋脉肉骨”累及“脏腑”。由于痹证属于筋骨病变,而“肾主骨” “肝主筋” ,其累及的脏腑必然是肝与肾。肝与肾同居下焦而同源,所以在治疗痹证日久时,若见肝肾不足者,必配伍补益肝肾之品。久病多瘀。这种理论来源于叶天士“久病入络”的观点。络即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久病入络而气血通道受阻,故见瘀血之象。通过对痹证日久的分析,再来看一下本方的组成:独活、桑寄生、细辛、秦艽、防风五药均能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桑寄生、杜仲、牛膝、肉桂心、干地黄五药均能补益肝肾:茯苓、人参、

5、甘草、川芎、当归、芍药、干地黄,即古方八珍汤去白术,能够补益气血;牛膝、川芎、当归三药均能活血。可见本方既能祛风散寒除湿,又能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并能活血。与上面分析痹证日久的病机相一致。所以本方主治的特点是: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经络瘀滞。其中,病程日久是最客观的指征。此类痹证的证候表现有腰膝疼痛, 关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或关节变形,畏寒喜温,或伴有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或细迟等。病症分析: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由于本方所含细辛,其止痛力强。独活、秦艽、杜仲、肉桂等均具有较

6、明显的止痛作用,所以本方止痛作用显著,对于痹证的疼痛具有较强的缓解作用,从而具有显著的近期疗效。此外,由于本方中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等药物的配伍,只要辨证准确,本方可长期服用,以求标本同治,而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方解】 : 方中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杜仲、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当归、芍药补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风湿;又佐以细辛以搜风治风痹,肉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风寒湿邪。各药合用,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为常用有效的方剂。古方基本药物组成:独活三钱( 9g

7、 ) 桑寄生杜仲 牛膝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二钱(各6g )功效: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临床应用:对痹证风寒湿痹痛日久体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海风藤、川乌、千年健等,以通筋络,逐寒湿,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重者,可减地黄、人参。 本方若去桑寄生,加黄芪、续断,也能治疗风寒湿痹,补气实表的力量较强。主治气血两亏,感受寒湿

8、而致的脊背疼痛、举动艰难等证。所以叫三痹汤,是一张古代的经验良方。【药理】君独活 长于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 防风、秦艽 祛风胜湿。 臣 肉桂 温里祛寒,通利血脉。细辛 辛温发散,祛寒止痛。 寄生、 牛膝、 杜仲 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佐 当归、芍药、地黄、川芎 养血活血。 人参、茯苓、甘草 补气健脾,扶助正气。使甘草 调和诸药。方歌: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风湿顽痹屈能伸。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此足少阳、厥阴药也。独活、细辛入少阴,通血脉,偕秦艽、防风疏经升阳以祛风;桑寄生益气血,祛风湿,偕杜仲、牛膝健骨强筋而固下;芎、归、芍、地所以活血而补阴;参、桂、苓、草所以益气而补阳。辛温以散之,甘温以补之,使血气足而风湿除,则肝肾强而痹痛愈矣。2.千金方衍义:风性上行,得湿沾滞,则留着于下,而为腰脚痹重,非独活、寄生无以疗之。辛、防、秦艽,独活之助,牛膝、杜仲,寄生之佐,桂、苓、参、甘以补其气,芎、 芍、 地以滋其血,血气旺而痹着开矣。3.成方便读:熟地、牛膝、杜仲、寄生补肝益肾,壮骨强筋;归、芍、川芎和营养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参、苓、甘草,益气扶脾,又所谓祛邪先补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