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_第1页
《简述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_第2页
《简述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_第3页
《简述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简述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摘 要: 经济学基础在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课程中居于重要地位, 但是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在此, 在分析多方面原因的基础之上, 提出了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的一系列观点。关键词: 高职高专; 经济学课程; 课程改革为契合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笔者结合实践, 对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一、学习经济学的意义在高职高专教育中, 经济学基础是对大学西方经济学内容的分析取舍、优化整合的一门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程, 经管类专业普遍在低年级开设这门课

2、程。学习经济学基础, 一是帮助学生了解所生活的世界为什么有些商品能够降价促销, 有些商品越贵买的人越多; 为什么社会有贫富之别, 如何衡量社会贫富差距, 等等, 这些正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是能使学生更加精明地参与社会经济, 懂得如何分配收入中消费和储蓄的比例, 如何衡量决策的机会成本, 选择什么行业创业; 三是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经济素养, 用经济眼光看待问题, 如为什么政府要对某些商品的价格进行干预, 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的最有效办法是什么, 银行降息为什么能刺激经济发展,等等。可见, 经济学原理的运用贯穿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学习经济学, 就象为学生打开了观察经济社会的窗口,

3、让他们在走上社会后更深刻地感悟经济和社会现象, 提高分析和解决工作、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无论学生将来做什么, 他都将从这门学科中受益。二、经济学基础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虽然学习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 学生在经济学基础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障碍, 感觉晦涩难懂、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学基础课程本身的原因经济学基础是从高等教育中西方经济学衍生而来的一门课程, 理论性强, 较为抽象、深奥、繁杂。此课程主要从概念、特征、作用、性质等方面阐释问题, 它的每一个理论都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形成的, 造成初

4、学者消化困难。此课程的微观经济学部分内在逻辑性强, 环环相扣、内容抽象,对于数学基础有一定要求;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前提假设非常多, 对同一个经济问题, 不同学派因为假设不同而观点、结论不同, 甚至相反。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尽管很多人也认识到这门课程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但是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初学者在学习时难以深入进去, 从而容易丧失兴趣。(二)教师教学上的不足首先体现在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把握不足。许多老师直接按照大学本科教育中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来开展教学, 理论讲得太多太深, 脱离了职业教育的实际。其次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由于课程本身的理论性强, 目前大多采

5、用老师讲, 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课堂上缺少沟通和互动, 对学生掌握的情况难以把握, 也调动不起课堂气氛。(三)高职学生自身的原因高职学生与普通本科学生相比, 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 而且学习迁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较为欠缺, 容易丧失信心, 失去学习动力。二是急功近利思想较重。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 大部分高职生认为高职毕业只要会动手、会操作就行了, 没有必要掌握理论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一开始对经济学基础这种理论课的学习便缺乏主动性。(四)教材、教学计划安排的限制经济学基础在国内还属于年轻学科, 国内成熟的与高职教育

6、吻合的经济学教材尚在开发当中, 来源于生活实践特别是我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案例素材在教材中很少见, 客观上给课程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同时受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的限制, 教学课时数较少,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也不利于学生理解消化。而且经济学基础课程通常安排在入校后第一学年, 学生刚刚经过中学埋头苦读阶段, 对现实经济活动缺乏感性认识, 对国家经济改革和经济政策缺乏了解, 从而导致对许多内容难以理解。三、经济学基础课程目标定位课程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是满足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以前我们对经济学基础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专业基础课, 即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打

7、基础, 这一定位固然没错, 但还是远远没有揭示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经济学基础课程目标应该定位于 职业素质培养!这一层面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又可以将课程目标细分为三个层次(见图1):1. 知识目标: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经济学内容庞杂、繁复, 初学者首先应该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才能培养自己的经济思维。2. 能力目标: 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学以致用是高职高专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和衡量标准, 经济学也不例外。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 分析各种经济现象, 解决实际问题, 符合就业

8、为导向的职业化教学定位。3. 拓展目标: 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经济素养。所有经济学教育的目的都可以总结为提高人的经济素养。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主导型社会, 所有的学生毕业以后都将卷入市场经济的大潮, 提高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经济素养是我们经济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四、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措施课程目标的定位, 还必须通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具体措施来实现。(一)课程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 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高职高专的经济学课程内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选择最基本和最必需的内容。作为经济学的入门课程, 经济学基础不要求学生掌握很深奥的理论推导, 因此教学内容应该尽量简单明了,

9、 结合实际应用。笔者认为, 应当对传统的经济学教学内容分析取舍, 适度调整, 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 注重基础。具体做法是, 制定授课计划前将各章基本内容筛选一遍, 根据课程目标定位、学生未来工作需要以及他们的接受能力, 重点阐述现象原理、原理运用和实际意义分析, 删减过于深奥、复杂的理论推导。2. 把握两条主线, 对课程内容分模块组合。经济学基础分为微观和宏观两大部分, 微观部分可以分为供求均衡理论、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行为分析、市场分析和微观经济政策等小模块, 而所有这些模块可以用一条主线把它串联起来如何使资源的配置最有效率。宏观经济学可以分为国民收入的决定、失业、通货膨胀、经

10、济周期、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模块, 国家为什么干预经济、如何干预经济则是贯穿这些知识结构的主线。3. 紧密联系实际, 积累国内的案例素材。经济学的实用性是无庸置疑的, 但是学生却普遍认为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理论空洞、晦涩难懂, 学习这门课没什么用。究其原因, 是我们的经济学教学没有与我国经济社会实际联系所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紧密联系实际, 大量地使用现实经济生活案例, 有助于学生克服消极心理。如用太湖蓝藻污染来解释市场失灵, 借助现实中各种打折促销帮助学生理解消费者剩余的应用, 通过胡润大陆富豪榜和中国贫困人口的对比来说明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最终学生会发现, 经济学的学习过程, 就

11、是枯燥的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不断 对接!的过程, 经济学为他们打开了观察经济社会的窗口, 经济学是非常实用的,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1. 综合运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经济学基础的教学需要积累贴近生活且具代表性的案例, 提出一些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课后训练,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以房价为线索, 分析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供给; 价格弹性的内容非常抽象, 可以结合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国家实行农产品保护价这一案例来理解缺乏弹性的商品; 通过分析讨论徐工并购案、娃哈哈与达能之争、汇源

12、收购案等几个外资并购案, 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结构理论; 通过太湖蓝藻的案例讨论分析市场失灵; 结合我国当前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的改革分析公共物品的供给; 结合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问题来分析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这些案例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既能理解, 又能分析, 提高了对于经济社会的认识。2. 实验教学内容展开到课外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目标设计项目, 通过各种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基本经济素养。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社会观察、调查、分析, 并且用所学知识分析讨论调查结果, 例如对校园小超市的需求和供给调查、成本调查, 面临的竞争环境分析, 消费者行为分析。最后形成书面报告或者小组

13、讨论稿作为作业上交, 定期拿出课堂时间组织一至二个小组进行展示, 而且将这些平时作业和发言重点纳入到最后的课程考核中。这样既能改变一成不变的课堂形式, 调动学习气氛, 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 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现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各类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笔者认为, 经济学教学在注重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学不能丢。经济学涉及的公式推导、图形分析较多, 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无疑可以节省板书时间、提高图形的准确度, 提高课堂效率,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但同时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更加

14、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有助于开展启发式而不是注入式教育, 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所以, 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通过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互补来提高经济学基础的教学效果。课堂以外, 也可以尝试充分利用网络化的普及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学教育, 如老师可以把自己的课件等资源挂到校园网上, 推荐一些好的经济学网站和书籍给学生, 延伸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三)课程评价体系改革考试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被认为是教学的 指挥棒!。在整个经济学基础的课程改革中, 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居于特殊地位, 它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保障和动力。学生普遍存在 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现象

15、,对于经济学基础这样的理论性课程而言, 由终结性考核向过程性考核转变显得尤其重要。课程的考核侧重测试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两大部分:1. 课堂成绩, 由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课堂讨论发言情况组成, 每一次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应该占有一定的比重,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积极发言。2. 实践成绩, 即以小组形式组织的社会调查和分析。要求学生在一定的选题范围内确定所选课题, 这些课题一般是能够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 对所选课题的计划完成情况和完成目标事先进行安排, 并上缴课题计划书, 然后按照计划进行调查, 可以是校内的, 也可以是校外的, 或者是网络的, 最后要求学生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和解释所选课题的经济学意义。重点考察学生的完成态度、分析的专业性和团队协作, 以小组的形式评定成绩。总之, 经济学基础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应该是形式灵活多样的, 有开卷有闭卷; 内容应该是全面的, 有理论考试也有实践考核; 由多次考核综合形成的。以此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保障我们的教学改革取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