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知识点49:世界人口增长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模式一原始阶段(高高低)、传统阶段(高低高)、现代阶段(低低低);目前世界主要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地区分布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人口的率、率、率三项指标构成的。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历了阶段(模式)、阶段模式、阶段(模式)三个发展阶段。就近代来说,又可以自传统阶段再进一步划分为“模式”、由“”向“”过渡模式和“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模式所处历史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人口增长模式主要特征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原始型原始、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
2、低下,生存条件恶劣,战争频繁,人口死亡率高,人口数量速度十分缓慢。传统型产业革命时期生存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导致死亡率以较快速度下降,但出生率没有同步下降,而是相对滞后。现代型现代社会时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政治、经济、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生率持续下降。知识点50:目前世界主要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地区分布“高低高”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主要分布在国家。不利之处: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给经济、教育、就业、医疗、住房、交通、资源、环境等带来问题,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影响人口质量的提高,同时也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 “三低”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
3、长率。主要分布在国家。不利之处: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劳动力不足、社会福利开支增加、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从“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教育水平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或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国家,如。经济不发达、人口教育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如。增长模式总趋势:从“”向“”过渡模式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51:人口迁移的含义知识点52:人口迁移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知识点5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迁移、迁移二战前世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路线主要有哪三
4、条及原因?线路: 迁移原因: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四个特点及原因?四个特点:迁移原因: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有哪三个方向及原因?迁移原因: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迁移分为哪三个阶段及原因?19508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到等地;开发。迁移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后:从地区向地区迁移。迁移原因:。 目前:人口向迁移。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政
5、治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 其他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的影响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课程标准: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知识点54:环境承载力的含义及影响的主要因素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等自然资源(其中和是最重要的因素);知识点55: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及影响的主要因素 合理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除了自然资源,还有地域、等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等因素。就人口数量而言,合理人口容量是的组成部分,其人口数
6、量(大、小)于环境承载力;就两者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而言,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多、少)于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课程标准: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知识点56:城市内部的主要功能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知识点57:不同功能区的空间组合形成城市的空间结构;知识点58: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历史、经济、社会、行政 知识点22: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城市空间结构是由城市中不同功能区有规律组合而成的;城市功能区分为。各种城市功能区的含义及基本特征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区
7、占用城市土地面积比区位要求特 征商业区占地面积相对较小 呈点状或条状;要求有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工业区一个城市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住宅区一般在40%60%最基本的功能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地价较低,污染较小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功能区无明显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最基本的功能区,而文化区、行政区等在中小城市里就不是那么明显,但这并不等于中小城市不提供这种职能,只是这种职能的用地较分散或占地面积较小
8、而已。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成因历史因素:城市形成初期,一些早期的功能分区延续下来,往往自然地发展成现代城市的某种功能区。有城心外依次形成区、区、区经济因素土地价格不同, 付租能力不同 商业活动:随距离变化最,直线最 工业活动:随距离变化, 直线最 居住则位于两者之间 距市中心的远近:市中心向外,地租呈趋势 地租交通通达度:通达度越好,租金越 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峰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峰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工业区;地租较低的其它地方形成住宅区 社会因素 收入:决定能力的大小,对住宅区分异的影响 种族或宗教团体:对住宅区分异的影响也知名度:除影响区的分
9、化外,还影响到区和区的发展变化行政因素:政府行为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功能取得形成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个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既有集聚作用,又有离散作用;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及其作用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城市空间结构也不断变化。课程标准: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知识点59: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功能区分化越明显;知识点60:城市功能区分化越明显,城市服务功能越强;知识点61:城市服务功能越强,服务范围越广城市规模与城市空间结构有密切了解;城市规模越,其结构分化越,表现为其内部的功能区明确且完善;小城镇内部尚没有形成明确的分工,其内部的各项功能分布;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
10、大,其内部的功能区逐渐明确;其服务功能逐渐增强;城市规模与城市的服务范围有密切了解;城市规模越,其各功能区的服务功能就越,其服务的范围也就越。城市等级服务种类服务质量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彼此距离服务功能城市作用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62:城市化的含义(过程)及标志;城市化三层含义:的过程;的过程;的过程。城市化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水平。知识点63: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特点;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两大突出特点:。世界各国城市化的总体特点:城市化进程:发达国家起步
11、 。发展中国家起步,发展 。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 明显:特大城市数量增长很快:发展中国家多于发达国家趋势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集中于特大城市的现象更加明显。超大城市发展速度更为惊人 形成城市群或都市带发达国家的 化、 化和化:逆城市化原因:a: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 迁移为主。原因: 。知识点6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空气污染、水污染、原有生态环境改变、地面沉降等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 的地方;在高度城市化过程中,人类的不当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各种废气排放与 污染,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与污染,
12、污染物排放、城市建设与 环境改变,水资源消耗、地下水过度开采与 等。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知识点65:地域文化的含义;知识点66:地域文化影响城市建筑的布局、结构、风格;知识点67:地域文化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服饰和习俗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不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地域文化有一定的差异;地域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是相对稳定的;城市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地域文化的含义: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13、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所创造的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文化影响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交通工具、交通道路、居民生活服饰和习俗等。我国南北方园林的异同比较项目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园林建筑特点(人文景观)规模色彩当地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园主的追求园林的共同特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城市建筑表现原因建筑布局美国城市美国发展历史短,虽然早期移民大量来自欧洲,但美国人接受了欧洲居民自由的精神传统,在后来的发展赞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欧洲城市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以及工商组合的事务所,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建筑(建筑与建筑融合),高层建筑大都建在的地区。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
14、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多取其历史建筑的风采。建筑结构中国建筑是主要景观,城有城墙,园有园,宅有宅墙,庙有庙墙;园林讲究,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原因:中西地域文化存在差异,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而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美国建筑绝少围墙;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建筑风格中国建筑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宫廷中的楼、台、殿、阁与西方宫廷中的、等明显不同;中国民居“四合院”与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明显不同。(对比北京故宫和巴黎凡尔赛宫)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国家城市建筑便显出教堂占优势地位。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
15、了解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知识点68: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有、(光热水)、等自然因素和、等社会经济因素;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变化不大,而社会经济条件是不断变化的;世界农业地域类型是在农业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异的基础上形成的;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由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气候:、有季节和地域变化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肥力程度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黑土、紫色土、冲积土肥力较高 平原(盆地、谷地):业 ,地平土厚,有利于实现农业的水利化和机械化 山地:业、业
16、(农业)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供过于求: 规模缩小;供不应求:规模扩大 交通:运费影响农业生产的,商品农业须布局在的地方。业、业等易腐烂变质的产品对交通迫切性要求强。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发展,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作物生产可以远离市场政策:是各国政府用来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技术:影响作物的单产和生产成本;影响产地与市场间的距离劳力:数量和经验、技术影响农业生产规模和经营 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条件,然后从中找出
17、主导区位因素。一般情况下,某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有12个;主要区位因素有多个。答题时一定看好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下面是部分地区农业的主导因素: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河西走廊的粮棉和南疆的棉花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城郊的乳牛、花卉、蔬菜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主要农业生产区位分析:小麦(粮食作物或棉花):; 乳牛场(奶牛场):; 养鸡场:;蔬菜:; 花卉:;果树:知识点69:传统旱作农业、现代混合农业的特点及主要区位因素原始迁移农业(又称“刀耕火种”)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传统旱作谷物农业是一
18、种自给自足式的农业;农民稳定居住形成村落,并在当地持续耕作;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区多为文明的起源地。现代混合农业重视规模效益;因地制宜发展混合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类型原始迁移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分布部分地区的某些原始部落,如刚果盆地、亚马孙河流域等主要分布在气候、不稳定的的东岸及亚热带地区。包括中国东部的东北、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和西部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尼罗河及两河流域等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经济状况经济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以经济发达国家较多,发展中国家较少生产对象热带作物以种植旱作谷类为主。粮食
19、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谷子、高粱、玉米等豆类作物:大豆经济作物:棉花、烟草、亚麻、甜菜谷物和牲畜特点耕地不断迁移;耕作方式是、粗放经营;采用焚烧林木的方法为土地施肥;生产效益低,每隔两三年换一个地方,开辟新的土地;生产动力靠人力;生产技术耕地稳定、持续耕种;耕作方式是、;生产动力是;一般有饲养家畜的传统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是小麦绵羊业,其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在时间上的互补;现代混合农业的机械化程度高,与城市、及工业有密切的了解。生产目的对环境影响我国混合农业和发达国家间有很大差异。我国的珠江三角洲的混合农业:特有的“”模式,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农业和副业生产紧密了解,取得了、社会和等方
20、面效益的统一。说明发展农业生产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发展农业,农业土地的结果。课程标准: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知识点70: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和、,以及其他因素。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有所不同。工业部门类属名称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理由)代表部门原料指向型工业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等)接近运输指向型工业影响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程度,工业的原料和产品运输量大;在工业区位中,高效率的运输系统能使制造商从遥远的地方购买原料,使原料地对工业区位选
21、择的影响向减弱;新型运输工具的使用,能够降低成本、改变工业生产过分集中于原料地或消费区的现象,有利于原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运出,对工业有很强的吸引力。接近临海型工业、通过管道运输的石油、天然气工业;美国东部海岸带的钢铁工业;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加拿大的炼铝工业等市场指向型工业运输原料成本较高(重量、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市场往往位于交通便捷、人口集中的地区,的区域就是最佳的工业区位。(接近市场)劳动力技术指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应接近地区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瑞士精密手表工业、美国部分地区的印刷出版工业、日本的照相机工业等)廉价劳力指向型需要投入大量
22、劳动力应接近的地区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我国东南沿海的乡镇企业)动力指向型工业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接近地(动力基地)炼铝厂、电镀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我国西南地区的炼铝厂靠近水电站)正确判断某一类型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环境保护需要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工业部门污染类型区位选择水泥厂,酿造厂污染一种盛行风:工厂布局在盛行季风:工厂布局在最小风频:工厂布局在印染长,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污染污水排放口要化工厂,炼油厂污染综合以上两条发电厂,钢铁厂污染污染空气综合以上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要知识点71:工业了解使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工业了解包括的了解,的了解,的地域了解;工业了解形成了工
23、业在地域上的集聚;工业集聚可以节约运费,减少劳动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等,提高企业的效益;促使企业集聚的因素有、;工业的空间集聚形成了工业地域;工业地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形态各异;在一定条件下,工业地域是不断发展的;世界主要的工业地域多分布在的地区,尤其是;工业生产活动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我国工业企业集聚的主导因素集聚因素集聚地区集聚目的举例利用廉价劳动力廉价劳动力集中地区,或有传统工艺技能的地区,或科技人员密集的地区我国沿海地区一些多层建筑的标准厂房内,有服装、鞋帽、雨伞、箱包等多种工厂利用交通枢纽港口和铁路枢纽附近上海宝钢、日本港口附近的工业区利
24、用资源原料基地;同一地区内多种矿产资源形成组合优势的地区黄河上游的有色金属“长廊”利用能源廉价能源产地(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克拉玛依石油城知识点72:某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与发展特点列表比较四个工业地区形成的条件与发展特点工业区形成条件工业部门发展特点欧洲西部工业区纺织、钢铁、机械制造、石油、化学、电子等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钢铁、机械、有色金属、化学、核工业、宇航等北美工业区汽车、钢铁、化学、军事、石油、宇航、飞机、电子等中国、日本工业区钢铁、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子、纺织等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73: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原始迁移农业的生产规
25、模与土地恢复能力的关系,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森林退化引发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物种灭绝、全球变暖等。耕作强度过大,丘陵山区水土流失、气候干旱区土地荒漠化、低洼地区因灌溉不当引起土壤盐渍化。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现代农业技术的采用,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知识点74: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工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创造财富的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产生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工业发展在耗费大量资源,特别是非可再生资源时,也污染了自然环境。工业“三废”造成环境污染,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物的生存。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
26、了解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知识点75:地域了解在产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76:地域了解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讯、商业贸易地域了解的主要方式有、等;交通运输的五种方式 、各自的特点及作用;方式优点缺点备注铁路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占地多、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本高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公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水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水文和气象条件影响大历史最悠久航空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管道连续性强、损耗小
27、、安全方便、运量很大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每一种都是优劣并存、长短互补。根据运输的货物,注意选择最佳运输方式。现代运输方式运输线路运输工具运价运速运量水运河道船舶航海线海轮陆运铁路火车居中大大公路汽车居中居中小空运航空线飞机通讯分为通讯和通讯两部分;通讯的作用:促进地域之间的信息传播和了解,正快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对信息的获得、传递和处理能力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商业的含义:商业是专门从事的行业。商业也包括贸易。商业在社会经济中作用:是了解、的桥梁和纽带。商业与城市的关系:商业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以商业为。国际贸易包括商品的贸易、资本的国际投入、
28、劳动力和技术在国家间的流动等多种形式。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知识点77: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方式影响城市的 。城市多沿 而兴;在重要的河岸 、 处多形成城市;形态:沿河流带状发展,城市用地多沿河布置。航运的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木船时代依附 发展;轮船时代 延伸。(如武汉等)。城市多沿 、 轴线形成、发展;综合性的交通,使城市 扩展;交通不发达-城市是 状。交通技术的发展-城市从
29、 到 、从 到 发展。一个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的城市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浙江嘉兴城市沿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说明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京杭运河沿河城市(因运河淤塞、海运、铁路运输的发展而发展缓慢),说明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知识点78: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条件是商业活动的必要基础;商业多形成于交通运输条件的地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影响商业中心的兴衰;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城市郊区化发展,使商业网点布局在城市的,使商业区出现了衰落。传统中心商业衰落的原因:城市中心商业区建筑密集、道路狭窄、汽车通行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30、;城市中心商业区用地紧张,缺少必要的停车场。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商业网点要求 原则,在 形成商业区。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山区的商业网点密度,平原的商业网点密度。交通、地形状况居民点、商店分布特点商店密度大小平原地势平坦,运输的线路较多,运输方式复杂沿 分布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方式单一,沿 分布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程标准: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知识点79:人类文明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主要特点知识点80: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的历史演变 课程标准: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知识点8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
31、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知识点82:全球性环境问题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 知识点30: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近100年,尤其是近20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增加,全球气温明显上升,未来地球将进一步变暖;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对全球变暖有加剧作用已成共识;全球变暖的直接后果是。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大量吸收,保护地球上的生命物质;近年来全球臭氧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以南极上空最为明显;被破坏人文原因是制冷剂、分散剂、清洗剂等排放氟氯烃升至平流层,臭氧层破坏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危害。大气污染与酸雨: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大气污
32、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与水结合能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酸雨的主要危害是对危害很大,可以;世界的三大酸雨分布区是;大气污染可以引发水体污染,土壤的污染与退化等其他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全球变暖:减少CO2 等气体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 禁止滥伐森林,大力植树努力加强国际间合作。臭氧层破坏: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消耗臭氧层 的物质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积极参加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酸雨: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有效措施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我国采取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
33、术等控制酸雨。知识点3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了解“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人地关系历史演进的三个不同阶段及其人地关系的主要特点: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发展阶段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特点后果史前文明崇拜自然环境问题不严重农业文明改造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趋于恶化工业文明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课程标准:了解“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知识点8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知识点8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知识点85: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树立
34、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消费观);调整社会行为(政府、市场、公众);加强国际合作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四方面的主要内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发展要有限度,要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从伦理的角度提出了带雨带之间的公平概念;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公平,及代内公平,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可持续发展的三项基本原则及其内涵:可持续发展三个基本原则: 公平性: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国家之间 持续性经济社会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共同性许多环境问题的解决,不是单靠某一个国家就能得到很好解决的,而是需要国际合作,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获得解决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舒兰市一中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生物高三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送东阳马生序课件
- 2025届浙江宁波市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云南省施甸县第三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上海宝山同洲模范学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金陵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三明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宁县二中2025届数学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心得体会
- TCHAS 10-4-10-2022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4-10部分:医疗管理病案管理
-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驾驶员技能比武方案
-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正式版)课件
- 合同的权益和权力转移
-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研究现状
- 2023水利系统职称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药调剂员知识竞赛考试题库(附答案)
- LY/T 3354-2023土地退化类型与分级规范
- 北京市商业地产市场细分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