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建设_第1页
创新团队建设_第2页
创新团队建设_第3页
创新团队建设_第4页
创新团队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新团队建设发布处室:重项办 发布日期:2009-12-01 点击数:8643 【字体: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省委“两创”战略和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迫切需要。本章采取问卷调查、会议座谈、集中研讨等形式,全面梳理宁波创新团队的发展脉络,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宁波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要求、总体思路、开发重点和对策措施。 一、基本概念和背景意义 创新主要分为思维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其中科技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它是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的基础,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关于创新团队的涵义,国内外

2、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从一般意义上讲,“创新团队”是为创新而组建的团队,由一群训练有素、充满创造力的人组成的主要进行复杂系统创新活动的群体,其价值在于“创新”,具有协作、团结、诚信、高效、互补、自信六大显著特征。创新团队就是以领军人才或团队带头人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有明确目标任务,依托一定平台和项目,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等持续创新创造的人才群体。从宁波实际来看,创新团队特指科技创新团队,主要分布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系统四大领域。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步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是推进自主创新、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

3、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同时,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以有影响力和实力的创新团队为载体,大幅增加科技投入,并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此,要审时度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利用创新团队的人才团队效应和科技引领作用,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高,经济发展方

4、式转变,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是适应科技发展态势、提升科技效能的重要举措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更多地走向综合化、大型化,其内在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融合、交叉和相互渗透,这种趋势不断衍生出一些新的学科、新的领域,而这些新的学科领域正是创新的前沿阵地,也是竞争最激烈、最能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往往需要多学科、跨学科合作,需要大兵团作战和合作攻关,激发科研灵感,启迪创新思维,拓宽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团队正是顺应这一发展态势的产物。根据对诺贝尔奖的统计,合作研究获奖所占比例由前25年的25%上升为近25年的79%。可见,个人独立研究正让位于合作研究,合作科研、团队攻关已成为现代社会

5、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内在要求。实践表明,创新团队是获取和整合资源的有效组织形式,是科技创新和科研攻关的重要载体,是优秀杰出人才的创业平台,也是科学技术研究转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三)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 作为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宁波全面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始终走在前列,为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有力支撑。同时,发展方式转变对创新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区域创新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宁波原有政策优势日渐弱化,创新人才开发工作更加富有挑战性和艰巨性。这就迫切要求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充分调动广大

6、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和凝聚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领军拔尖人才,努力建设一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创新团队集群,为构建创新型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二、创新团队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创新团队数量初具规模 随着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的提出和宁波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创新型人才开发步伐不断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创新团队建设进程。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有创新团队815个,其中企业共有各类创新团队571个,占总数的70%;高校共有各类创新团队149个,占总数的18.3%;科研院所共有各类创新团队34个,占

7、总数的4.2%;医疗卫生系统共有各类创新团队61个,占总数的7.5%。2.创新团队人才结构较为合理全市创新团队的人才结构处在较为有利的水平,一是团队带头人的综合素质普遍较高,有近五成以上的带头人具有正高职称和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留学归国人员日渐增多。二是团队成员素质高端化趋势明显,全市815个创新团队总人数达14720人,其中有8197人获得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占团队总人数的55.6%,有2391人获得了高级职称,占团队总人数的16.2%。三是团队成员年轻化特点明显,年龄在50岁及以下的达13879人、所占比重超过94.2%,其中30岁以下的达6257人,占成员总量42.5%,中青年创新型

8、人才已经成为创新活动的主力军。3.创新团队经费投入增长较快全市的创新经费投入快速增加。从数量来看,创新经费投入总量明显增加,2006、2007年全市分别投入研发经费69.74亿元、86.13亿元,增长了23.5%,其中企业投入研发经费所占比例分别为91.8%、89.1%,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占全市总经费的九成,且增长迅速,可见企业创新意愿较为明显;高校共获得研发经费2.73亿元和3.91亿元,科研院所共获得研发经费0.88亿元和1.72亿元,增长也非常迅速。从结构来看,从来源上来看,科研院所、医疗卫生系统仍主要靠单位自筹和政府资助,但高校的创新经费来源日趋多元,来自企业、事业单位的横向经费明显增

9、加,达8704万元,占高校研发经费总量的49%。 表1-1 宁波市近三年科技经费投入情况表 单位:亿元2006年2007年2008年(预测数据)市科技经费投入69.7486.13100其中:政府投入9.7514.5715 企业投入6476.7080 高校投入2.733.915 科研院投入0.881.722.5医疗卫生系统投入0.06840.06410.08124.创新团队科研成果较为显著近两年全市创新团队共申请各类专利3551项,获得专利授权2812项,并有2238项专利投产产生效益;共获得各级各类奖励458项,其中省级奖励68项,国家级奖励12项,以我市创新团队为主所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0、和技术发明二等奖共5项,其中4项为企业创新团队所完成;完成新产品开发577项,产值达90.58亿元,销售额89.37亿元,利润12.49亿元;共发表学术论文7736篇、出版著作153部,其中被SCI、EI等重要索引收录的有926篇。(二)主要做法1.政策推动为创新团队的培育提供体制支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创新能力的建设问题,把推进创新团队建设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出台政策,形成良好的体制环境,为加快培育创新团队提供支持。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区域人才高地的决定、进一步加快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

11、培养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政策,把创新团队建设问题摆上重要议程,营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建立创新投入激励机制,健全经费保障体系,制定出台了科技研发投入资助计划实施办法,对各类符合条件的创新主体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科技经费补助,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落实了市本级财政科技经费以科技三项经费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为基数同步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2007年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比上年增长20%,2008年预算两项经费的增长率均为13%。这些政策的出台,降低了科技创新成本,促进了各类单位对创新团队建设的支持力度,迅速壮大了全市创新团队队伍。2.平台共享为创

12、新团队的成长提供技术支撑以政府投入为主,建成宁波市大型科学仪器共用网、科技文献检索服务中心、网上技术市场、软件评测中心、佰腾专利数据库服务中心、文教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生态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等公共平台。以企业投入为主,建成神化电镀表面处理技术服务平台、中欧环保技术服务中心、塑料模具创新服务中心、家用电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神化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塑料研究院创新公共服务中心、欧盟ROHS指令电器检测服务中心等平台。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系统投入为主,建成磁性材料分析测试研发平台(磁性材料开放实验室)、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SPF级动物实验室、金属零部件无损检测中心、空间信息技术公共服

13、务中心、多语信息公共服务等平台。3.项目引领为创新团队的发展提供载体支撑各级政府部门围绕产业布局和技术需求,积极组织有关企业联合有关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关键技术的攻关。经公开招标和择优委托,组织实施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共性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组织创新团队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对创新团队的科研活动给予有力的支持,引导他们组织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申报。组织开展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认定、评估工作,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和跟踪管理,对评估绩效优良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予以经费支持,对重点实验室与海外专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的科研项目予以开放基金项目补助。在医

14、疗卫生领域实施“双优计划”,重点建设若干个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和重点医疗技术中心,以此作为载体推动创新团队的快速发展。4.环境优化为创新团队的建设提供服务支撑加强科技合作交流,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创新团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精心组织宁波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浙江(宁波)科技成果展示会等重大合作交流活动,为创新成果的转化提供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网上技术市场平台,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的沟通和对接,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信息引导。创建留学生创业园、博士生创业园等园区,积极创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推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宁波国家新材料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成为首批建设的七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

15、产业基地之一,创建了宁波江北先进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鄞州汽车电子和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等。积极帮助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毕业生实习基地,加快创新型人才开发,精心打造高洽会、浙才会等各类引才育才平台,为创新团队集聚人才提供服务支撑。(三)主要问题1.创新基础难以支撑创新团队持续发展一是创新型人才不足。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我市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数量存在明显差距,集聚高层次的研发人才存在明显障碍,阻碍了创新团队层次的进一步提升。二是创新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绝大多数的创新团队的创新研发经费主要依靠单位自筹和政府拨款,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系很少,更少有单位主动尝试引进风

16、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造成研发经费不足,创新积极性下降。三是科研基础薄弱。我市科研机构数量较少,总体水平不高,15家高校中博士点和硕士点不多,目前尚无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也只有7家。2.创新能力难以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科技含量较高的创新成果不多。以专利授权为例,尽管我市的专利授权量在副省级城市中居于前列,但代表科技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比例仍然偏低。2007年我市授权发明专利占全部授权专利的比例仅为3.31%, 2008年这一比例达5.11%,提高了1.8个百分点,但远远低于全国10.59%的平均水平。此外,创新成果产业化效果不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高校和科研

17、院所创新团队的一些研究活动与宁波主导产业的对接不力,产学研结合的紧密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品的市场效应没有很好体现。3.管理体制难以支撑创新团队全面发展一是政策体系尚不完善。围绕创新团队建设制定的政策的系统性和配套性相对不足,不同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未能形成一个有机政策体系,而且各部门对各项创新政策的理解有偏差,在贯彻落实中协调难度较大。二是外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对创新团队的管理过多地着眼于微观管理,引导、服务团队相对不足,在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政府与市场、企业关系还未理顺,创新团队的认定标准、评价办法、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内部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创新团队的人事管理制度、议事规则

18、制度、经费使用制度、考核激励制度、信息简报制度等还不完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仍有待健全 (四)主要原因 1.主要层面上,齐抓共管的合力尚未形成创新团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政府各个有关部门从思想观念上达成共识,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但是由于创新团队建设涉及组织、人事、科技、教育和卫生等多家单位,现行的块状管理模式导致各个部门的目标和绩效考核方式不尽相同,进而造成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工作呈现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力量分散、缺乏统筹规划和协调等问题,缺乏能从面上牵头抓总的统一领导,无法有效的整合和利用现有的资源。2.在机制层面上,竞相创新的活力尚待激发我市创新团队建设经费支持体系

19、还不完善,在现行的体制下,创新团队经费主要依靠所在单位和政府财政投入,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团队建设回报机制尚未建立,投入与回报的良性循环系统尚未形成。且政府对创新团队建设的财政投入更多的是强调数量的扩张,而未能很好地与财政投入结构优化、投入方式创新结合起来。政府对创新团队的扶持力度还不够,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多种经济手段的综合性扶持政策体系尚未形成,政府在公共采购、税收优惠、金融融资等方面给予创新团队建设的支持力度不足。同时,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尚未形成。从外部来看,创新团队的认定、评价、考核机制还不健全,责任追究和退出机制尚不完善;从内部来看,尚未引入股权激励机制,分配过程中“大锅饭”现象严重

20、,人才激励机制有待于进一步优化。3.在社会层面上,持续创新的动力尚显不足政府宏观调控、引导的力度不足,对创新团队建设的有效投入比较缺乏,研发人员待遇普遍不高,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企业的创新意识不足,我市经济带有相当程度的草根经济色彩,在原有生产经营方式和区位条件还存在一定的“增长红利”的情况下,有的企业经营者安于现状,对眼前利益关注强,长期发展的创新动力弱,缺乏敢冒风险的创新精神。同时,社会创新氛围不浓。社会对创新缺乏应有的理解和支持,容忍失败、鼓励创新、人人争先的氛围比较薄弱,这种状况阻碍了创新要素向宁波的快速集聚,遏制了宁波创新团队应有的发展潜力,成为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障碍

21、三、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及省委“两创”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企业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创新运作模式,构建平台载体,完善政策保障,着力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机制灵活、持续创新能力强、创新绩效明显的创新团队集群,为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导向。创新团队必须服务于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创新团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高端引领。充分发挥创新团队领军拔尖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激发创新活力,以

22、领军人才引领创新团队发展,以创新团队引领创新型城市建设。坚持优化整合。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人才资源合理配置,调动创新人才的创造性,提升创新团队效能,实现创新团队价值的最大化。(三)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2009年至2010年)。经过2年的发展,着力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机制灵活、持续创新能力强、创新绩效明显的创新团队集群,形成200个市级以上重点创新团队,其中企业创新团队120个,高等院校40个,科研院所20个,医疗卫生系统20个。建成40个省级以上重点创新团队。2.中长期目标(2011年至2015年)。再经过5年的发展,基本形成覆盖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重点领域的一批多层次、有特色、讲

23、协作、重创新的国内外知名创新团队。其中企业重点创新团队比例达到80%,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分别占10%、5%和5%。(四)培育重点创新团队建设必须突出重点,根据宁波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将以企业创新团队为重点,同时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系统创新团队建设。企业创新团队。以成果转化为重点,发挥应用实践平台集聚、创新载体多样、产学研平台融合等优势,主要从事新产品研发、新成果转化、新技术应用。高等院校创新团队。以知识创新为重点,发挥学科专业综合、实验室集群、人才资源集聚等优势,主要从事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科研院所创新团队。以研究开发为重点,发挥创新人才聚集、研发

24、设施齐全、科学技术领先等优势,主要从事原始创新、系统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医疗卫生创新团队。以临床应用为重点,发挥学科门类齐全、专家临床经验丰富等优势,主要从事医学领域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科学研究、公共卫生研究。四、加快创新团队建设的对策措施从创新团队建设实际出发,遵循创新团队建设的自身规律,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作用,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改进方法,不断探索创新团队建设的新路子.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新格局 1.加强对创新团队建设的领导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机制,形成创新团队建设整体合力。把

25、创新团队建设纳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列入科技发展和人才发展规划,出台创新团队建设的政策意见,完善认定标准、评价办法、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不断推进创新团队发展。2.完善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创新团队建设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和联络员制度等,通过联席会议、日常联系、专项报告等途径和方式,及时了解和通报各地各部门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事项、重大活动、重点工作进展等情况。建立督促检查制度,采取定期和专项督促检查的方式,重点对各地、各部门贯彻上级和本级党委、政府关于创新团队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情况,以及落实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部署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二)

26、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形成有利于创新成果涌现的新导向1.明确财政投入导向确立创新投入是战略投资的观念,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县(市、区)的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占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要达到4%。建立完善以创新团队所在单位为主、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为辅、社会化多渠道的创新团队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对创新团队承担的科研课题、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建设在科研经费、人才经费、企业技改经费等安排上实行重点倾斜;市财政给予市级及其以上重点创新团队在人才培养、引进、项目研发等方面连续稳定的资助;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团队建设投资回报机制,促

27、进投入与回报的良性循环。2.确定政策扶持方式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多种经济手段,加大对创新团队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市政府对县(市、区)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在土地指标分配、重点项目立项、财政转移支付上逐步与县(市、区)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挂钩;在政府采购项目中优先购买创新团队自主创新的产品;落实国家有关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税收杠杆作用;企业为引进人才所支付的相关费用,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的,凭合法凭证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积极创造条件,为创新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创新团队建设和创新成果产业化。3.实施激励重奖制度市级及其以上重点创新团队可优先承

28、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优先获得市级科研项目资助,并根据成果贡献,推荐骨干人才为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劳动模范、特级专家等的候选人。把创新团队建设作为科技立项、项目评估、科技奖励评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评审、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的重要条件,鼓励支持联合攻关和创新。成果运用单位对创新团队除依法支付报酬外,可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股权、期权激励。大力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团队,市里定期命名表彰一批“宁波市优秀创新团队”,并对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团队实行重奖。(三)完善创新支撑系统,形成创新团队建设保障的新体系1.建立健全人才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大人才尤其是创新型

29、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力度,广泛吸引世界优秀科技人才,积极分享全球科技成果。出台激励政策,推动创新团队围绕宁波优势产业凝聚重点学科方向,构筑学科梯队。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创新团队的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绩效评价、职称评定和薪酬分配制度,完善以技术股份、奖励股份、期权股份为主的新型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研发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2.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支撑体系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评估,规范技术成果定价的方法,正确评估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深入推进“技术专利标准”战略,制定我市知识产权发展战略,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团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将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转化为技术标准。完善市专利信息平台

30、及应用服务系统和专利预警、维权援助机制,防范和应对国际技术壁垒。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专利扶持政策。3.建立健全市场支撑体系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孵化器建设,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创办孵化器,探索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区分建立专业孵化器,拓展和提升孵化器服务范围、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使孵化器从“粗放散养”走向“精耕细作”。加快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引进和培育各类风险投资公司、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为创新团队建设提供金融服务;大力发展能创新团队国内外最新技术和市场动态信息以及信息分析的战略性信息服务机构,以及各类技术交易、中介、咨询、评估中介机构。推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创新团队建设面向产业服务的公共实验室、检测检验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和技术设计中心,鼓励研发人员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短期流动,相互参与对方的相关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整合宁波现有的工业攻关科研计划、科技合作计划等相关计划项目,建立协同创新基金,专项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项目合作,推动产学研的无缝链接。(四)优化发展环境,营造有利于创新团队建设的新氛围1.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