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q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q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q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q_第4页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q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语文教学技能的涵义 语文教学能力与语文教学技能,其本质内涵是一致的,只是“语文教学技能”更强调语文教师在施教过程中的熟练程度,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语文教学技能的特点实践性实践性医生的成长在临床,教师的成长在课堂;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的历练,初步熟练地掌握各种各样的教学技能、技巧。师范生经过训练、见习、实习,到正式走上语文教坛,这个实践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生成性生成性语文教师对教学技能的掌握直到能“生巧”,是个积累渐进的过程,这就是“生成性”,与教师自身的整体综合素质密切相关;综合素质高的,教学技能的生成过程就快;因此,要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能恰当运用教学理论解释所看到的各种

2、教学行为、现象,善于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访问观察式学习法”能把隐性的教学实践知识显性化而得以学习、借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提高的方法)。多样性多样性语文教学技能是多种多样的,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师其教学技能也不一样,但都很有效。如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被称为“情感派”的于漪、钱梦龙、斯霞等,还有被称为“理智派”的魏书生、宁鸿彬等。可变性可变性语文教学技能是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的,是具有多样性的,是因人而异的,这同时也就说明了它是可变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创新的,是在探索、完善、创新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语文教学

3、技能的分类 一、语文能力与语文教学技能 语文能力:口语交际、阅读、写作 语文教师应具备上述三项施教技能 二、语文教学技能的类型 八大类:备课、教学设计、课堂教、说课、学法指导、教学检测、教学媒体运用、教学评价概念区分 一、教案 二、教学设计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环节 五、教学步骤一、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

4、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是分析教学需求与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和方案,通过评价和反馈来检验方案实施的效果,并修订完善方案,以优化教学的一种规划过程操作。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之上,加了一些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分析、设计的教学思想理念、课后说课反思等栏目。是讲

5、完课之后的东西,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不是平日课前的、只是为了提醒自己讲课的、提纲携领的思路方案。即:课时计划,或叫做“教案”。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阅读教学过程设计的历史经验阅读教学过程设计的历史经验一、国内阅读教学过程设计述评一、国内阅读教学过程设计述评1.1.中庸中庸五步读书过程五步读书过程 朱熹读书法朱熹读书法 古代私塾教学程式古代私塾教学程式 黎锦熙三段六步教学程式黎锦熙三段六步教学程式 朱自清四步教段朱自清四步教段 中

6、华国语学会中华国语学会中学国语教学法中学国语教学法三个步骤三个步骤 王森然王森然中学国文教学概要中学国文教学概要六步教学程序六步教学程序 袁哲袁哲国语读法教学原论国语读法教学原论全文法全文法 阮真阮真中学读文教学研究中学读文教学研究五步法五步法 叶圣陶朱自清叶圣陶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精读指导举隅精读指导精读指导1111解放后解放后“五大块五大块”教学模式教学模式1212解放后解放后“老八段老八段”教学模式教学模式1313上海育才中学的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八字教学法” 1414上海钱梦龙的上海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 1515辽宁魏书生的辽宁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六步法课

7、堂教学六步法”16.16.情境教学情境教学17.17.以名家名篇为主体组织阅读教学以名家名篇为主体组织阅读教学18.18.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19.19.尝试教学尝试教学20.20.主题教学主题教学21.21.高效导学课堂高效导学课堂二、国外阅读教学过程设计述评二、国外阅读教学过程设计述评 古罗马时代文学课教学程式古罗马时代文学课教学程式 世纪捷克夸美纽斯教学模式世纪捷克夸美纽斯教学模式 瑞士裴斯泰洛齐教学过程瑞士裴斯泰洛齐教学过程 德国赫尔巴特教学四个阶段德国赫尔巴特教学四个阶段 德国莱因五段教学德国莱因五段教学 美国莫礼生单元教学法美国莫礼生单元教学法 日本芦田七步教式日本

8、芦田七步教式前苏联中学文学教学程序前苏联中学文学教学程序前苏联凯洛夫五环节教学程序前苏联凯洛夫五环节教学程序1010美国布鲁纳发现法教学过程美国布鲁纳发现法教学过程1111前苏联达尼洛夫问题讨论法教学过程前苏联达尼洛夫问题讨论法教学过程1212法国自然阅读法教学过程法国自然阅读法教学过程1313保加利亚暗示法教学过程保加利亚暗示法教学过程1414日本四步课文教学过程日本四步课文教学过程1515目标教学目标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论教学过程 儒家一般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在教师循序引导下,学生学习知识和修养道德的统一过程。 孔丘有时从唯心论的先验论出发,肯定“生而知之”,但居于主导的思想是主张“学而知之”,

9、并把“学”、“思”、“习”、“行”四者相结合。 孟轲发展了“生而知之”的学说,认为人皆具有先验的良知、“良能”,提倡“自得”、“自求”的内心反省,所谓:求则得之,求在我者也,认为认识源于主观良知的自我发现, 而不是对于客观世界的探求。 荀况则发展了孔子学而知之的主张,从朴素唯物论的认识论出发,把学习看作是 闻、见、 知、“行”的统一过程:“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他主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知和行的统一。不过他所说的“行”限于个人德行的实践,而不是指社会历史实践。 (见大学、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中国古

10、代儒家对学习过程的概括。 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和朱熹等人,继承和发挥孟子“自得”和“自求在我”的唯心论的认识论,否认认识有赖于实践,提倡闭门读书、“修心养性”。 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又说,“书读千遍,其义自见”,达于天理良心的发现。这种唯心论的认识论和教学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的教学实践影响很大。但朱熹等人提出的为学之道、读书之法”、“教人有序”以及“严立课程”等命题,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明代王廷相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论认识论传统,批判程朱理学家的教学思想,主张知识是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结合:“圣贤之所以为知者,不过思与见闻之会(结合)而已。”而

11、且只有这样才能发展认识能力;“夫心固虚灵(原是空虚而能反映事物),而应者必借视听聪明会于(理解)人事,而后灵能长焉(心灵得以长进)。 他把荀子学至于行而止的观点推进一步,认为“行”中出真知:“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反对“不于实践处用功”的教学过程。 王夫之进一步指出:“力行而后知之真也”;同时又主张博学深思,学愈博则思愈远”,认识领域越是扩展,思考能力越是深入。 清初颜元继承了上述朴素唯物论的传统,他强调“习行”,唯重实学。 他说:“今之言致知者,不过读书、讲问、思辨已耳,不知致吾知者,皆不在此,而在于亲手下一番实践功夫,甚至认为“读书愈多愈惑”。 这种观点用来批判

12、理学,有可取之处,而作为一般教学思想则过于片面强调经验的作用,是不全面的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教学过程理论 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教学过程一般经过以下4个阶段: 引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作业 检查和巩固知识四、教学环节与教学步骤 所谓教学环节,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的教育活动。 注意: 通常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环节是把教学过程分成几个环节,而教学步骤相较于教学环节更加细化教学过程。 一、一般来说,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环节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1、巧妙导入 2、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合作探究 4、拓展延伸 5、归

13、纳评价另外是:一、读:感受语文的味二、品:咀嚼语文的意三、说:品评人物的魂四、演:走进心灵深处 或者是:一静心听读 二自由朗读三美点赏读 四深情美读五探究解读六迁移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环节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环节三:精读感悟,读写训练环节四:加强积累,拓展运用思考题 请分析课文桂林山水并设计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1、生字词(字形、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2、朗读指导(啊变调、重音、停顿、音量)、朗读方式(引读、比读等) 3、语言表达特点及方法(比较的作用、排比、比喻、形容的作用及运用) 4、背诵(填空式、提纲式) 5、总分总的文章结构语言运用 检查自学。 (1)填空: 这段话先写 ( ) 的泰山和 ( )的香山,再写桂林的山 ( ) 、( ) 、( ) 的特点来展开具体的描述。 (2)仿照课文,写句子。 如:桂林的水真 ( ) 啊, ( ) 得( )。 真( )啊,( )得( )。 用“像像”写一句话。 用“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连绵不断”等词语写一段话。 七绝过漓江 一橹渔歌一橹春,天光云影了无尘。 漓江千载清如许,只洗青山不洗人。 一带山河,举世无双,少年努力,万古流芳代阳朔代理知县王元仁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