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非药物治疗操作规程_第1页
中医非药物治疗操作规程_第2页
中医非药物治疗操作规程_第3页
中医非药物治疗操作规程_第4页
中医非药物治疗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针操作标准电针是在针刺腌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适用于治疗各种痛证、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外伤性瘫痪、脏器功能失调以及针刺麻醉等.?一、用物准备:治疗盘、电针仪、无菌针盒各型毫针、无菌干棉球及棉签、2%碘酊、75%酒精棉球、弯盆、脉枕、浴巾、屏风等.?二、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穴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根据所选穴位安置适当体位,嘱病人排尽小便;2.选好腌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是否有酸、痛感觉,以校准穴位;3.局部皮肤用2%碘酊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4.按毫针刺法进针;5.病人有酸、麻、胀、重等感觉后,调节电

2、针仪的输出电位器至“零,再将电针仪的两根输出导线分别连接J1,f,r-yi!*I在同侧肢体的两根毫针针柄上;6.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选择适当波型,慢慢旋转电位器由小至大逐渐调节输出电流到所需量值,通电过程中应视察病人的忍受程度,切勿忽然增强,引起肌肉痉挛,造成弯针、折针意外;7.颈项、脊柱两侧及心前部位,针刺时,不能横贯穿电,预防电流回路通过脊髓和心脏;8.经温灸过的毫针,针柄因烧黑氧化而不导电,应将针输出导线接在针体上;9.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5-20分钟.10.电针完毕,将电位器拨回至“零位,iI关闭电源,撤除输出导线,将针慢提至皮下,迅速拔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3、11.操作完毕,协助病人衣着,安置适当体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12.记录穴位、通电参数、病人反响、治疗效果等.拔罐操作标准?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月中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一、禁忌症: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患者:皮肤溃疡、水月中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腰躺部均不宜拔罐.二、物品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三、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根据部位不同,选用适宜

4、火罐,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4.用止血钳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段绕l一2圈后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退出,立即将罐扣在所选部位,将酒精棉球放小口瓶灭火,留罐10分钟.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6.起罐时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去.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待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7.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四、考前须知: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

5、.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预防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四、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刮痕法操作标准,二X.二/刮瘾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到达疏通媵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一、评估:当前主要病症、临床表现及既往史,体质及刮疲部位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二、目标: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症;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三、禁忌证: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精心整理四

6、、告知:刮瘾部位出现红紫色疫点或瘀斑,数日前方可消失;刮疲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五、操作程序: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核部位,注意保暖;遵医嘱确定刮核部位,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刮治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核部位从上至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疫点为宜.;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节手法力度;刮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六、护理及考前须知: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刮瘾过程中要随时

7、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刮瘾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小针刀治疗操作标准?r1一、适应症:1.?因软组织损伤、炎症而引起的顽固性痛点;2.?滑膜炎;3.?各种腱鞘炎、韧带炎引起的痛麻和功能障碍;4.?脊柱的某些病变;5.?四肢关节的退行性损伤性病变;6.?神经卡压综合征;7.?缺血性骨坏死;8.?某些有体表反响点的内脏疾患;9.?骨干骨折的畸形愈合等.,二X二尸二、禁忌症:1.?发热全身感染;2.?施术部位和周围有感染灶;3.?严重内脏疾病发作期;4.?施术部位有难以避开的重要血管神经或内脏;5.?出血倾向,凝

8、血功能不全;6.?定性定位诊断不明确;7.?体质虚弱、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慎用.?三、操作方法:分两部程序,即针刀刺入和针刀运行.1.?针刀刺入:分四个步骤.?定点:认真仔细检查,准确找到病变的体表投影,痛性结节或条索,或感应很强的穴位,用龙胆紫标记;定向根据欲进针处的层次解剖确定进针刀的方向,原那么是与深层血管,神经,肌纤维的走向平行;加压别离;?刺入.2.?针刀运行:根据选用的不同效应,采取不同的运行方法;?#刺效应的运行:按针灸精心整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操作;手术效应的运行:按手术的原那么进行操作.局麻后进针刀刺到达病变层次.根据不同病变和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1)?纵行剥离法2)

9、?横行剥离法3)?切开剥离法4)?硬结切碎法5)?肌纤维切割法6)?骨髓腔减压术7)?铲削磨平法8)?骨痂凿开法9)?椎间孔扩大术10)?椎间孔松解术11)?脊神经后支松解术.针刺手术综合效应的运行:有些病例可进行针刺手术的联合效应,要先按针刺效应的方法运行,再按手术效应的方法运行,顺序不能颠倒.四、考前须知:1.?必须明确诊断;2.?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3.?必须具备娴熟的解剖知识;4.?必须严格无菌操作;5.?预防折针和弯针;6.?预防病人晕针;7.?预防术后重新粘连;?8.?适当配合应用其他治疗方法.%厂小牵引疗法操作标准?牵引疗法是通过机械牵引的方式,被动扩大椎间隙、椎间孔,减

10、轻神经根压迫刺激,利于水月中-_I,J.*消除,或可松解局部粘连,并调整脊椎内外平衡,甚至增加负压,以利于髓核的回纳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颈椎病、腰腿痛引起的颈肩腰背酸痛、头晕眼花、手脚麻木等.一、操作程序:(,二X二尸1、颈椎牵引:多采用枕颌带牵引.患者取坐位,颈肩部放松,下巴微内收;将四头带套好,调整松紧度,以患者舒适为度;牵引角度采用略前倾10-15角;牵引采用间歇牵引,重量宜在3-10kg;采用持续牵引的,重量宜在2-5kg,以患者忍受程度及不出现不良反响为原那么.牵引时间为20-30分钟,一般10-15天为一个疗程;牵引结束后放开牵引带,轻柔按摩放松颈部肌肉.2、腰椎牵引:将腰椎牵引

11、带两片分开,分别与牵引床两头的带子连接固定;患者平躺在床上,将两片牵引带分别系牢固定在腰部(包裹骨盆,上缘卡于骼前上棘以上)、胸部以下(包裹腰腹部,上缘卡在精心整理肋下缘以下,向两头将牵引带拉紧;牵引体位以平躺为主,如有必要,可适当腰部微前屈用枕垫置于小腿部,保持牌膝关节于微屈曲位;牵引以间歇牵引为主,重量一般在自身体重的一半左右为宜,初次牵引者或年老体弱的患者适当减轻,以患者忍受程度及不出现不良反响为原那么.牵引时间为20-30分钟,一般10-15天为一个疗程;牵引结束后,松解牵引带,嘱患者卧床休息5-10分钟,以保证牵引效果.牵引后假设有酸困不适、疼痛等感觉,待卧床休息病症缓解后方可起身.

12、二、考前须知:1、孕妇、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禁用牵引;2、牵引时间不宜过长,重量不宜过重,以患者忍受程度及不出现不良反响为原那么;3、如牵引部位有创口或皮炎等皮肤反响,不宜进行牵引;4、如牵引后病症加重,不宜继续牵引;5、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者,牵引可能会使疼痛加重;对中央型髓核突出较大或游离型髓核突出者,不宜采用牵引疗法.艾灸操作标准灸法就是用艾绒做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患处熏灸,借助温热性和药物作用,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燥湿祛寒,回阳救逆,消月中散结,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的有艾条灸、艾柱,二X二尸灸及隔姜灸,隔蒜灸等.?一、操作方法灸盒放

13、在应灸穴位的部位,加盖后可使其自行燃1、艾条灸:点燃艾条一端,燃端距应灸穴位或局部24cm处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以不感烧灼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使局部皮肤红润、灼热;中途艾绒烧灰较多时,应将绒灰置于弯盘中,预防脱落在病人身上;腹部、背部较平坦处行艾灸时,可用艾灸盒.即病人取平卧或俯卧位,将点燃之艾条放于盒内纱隔层上,烧艾条,到达艾灸的目的精心整理2、艾柱炎操作方法:?热将艾绒放入艾柱器内,根据病情,制成大小适宜之艾柱;将艾柱置于应灸穴位上,点燃艾柱顶端;等艾柱燃至病人感发烫时,即用银子取下放入弯盘,另换一艾柱,继续点燃;一般每次灸35壮每个艾柱谓一壮.?3、隔姜灸、隔蒜灸操作方法:暴露应灸部位;取鲜姜片或蒜片或蒜泥,放于穴位,上置艾柱;点燃后待病人感灼热时即更换艾柱,连灸35壮;脐部也可敷食盐后,置艾柱炎之,称隔盐灸,或在穴位放其它药物如附子片等,统称间接灸法.?二、艾灸护理与考前须知?1行艾灸时,须注意病人保持舒适体位,以免病人自行移动时,艾灰脱落或艾柱倾倒而发生烫伤或烧坏衣被;2艾条炎时,要注意燃点的距离,太近那么易烫伤,太远那么疗效不佳,应随时询问病人温热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