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文言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7_第1页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文言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7_第2页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文言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7_第3页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文言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7_第4页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文言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8文言文二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形、释义。2. 根据文中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发音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 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人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素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古人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素养。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囊萤夜读)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人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人们“嗜学”的故事有许许多多,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有的人家境贫寒,却能借助外物的力量学到知识;有的人在遇到困难时,却能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等等。你能讲述一例关于古人“嗜学”的事例与大家分享吗?(学生举手回答)今天,我们学习的两篇文章也是讲古人是如何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的,并且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让我们来领略其中的韵味,学习车胤、李白爱学习的优良品格。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 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前鼻音“勤、贫、焉”,后鼻音“囊、萤、恭、逢”。2. 学

3、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 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囊、萤、卒”等字时,可以用图片学习法; 学习“博、逢”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形近字对比示例:博(博士)傅(师傅)搏(搏击)薄(厚薄)膊(胳膊)逢(相逢)缝(缝补)峰(山峰)蜂(蜜蜂)锋(锋利)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萤”上部将下部盖住,下部“虫”勿忘最后一“丶”。“贫”上部撇捺舒展,下部“贝”最后一点下压。“逢”外低内高,平捺一波三折。“卒”字形对称,横画微倾。易错提示:“囊”中部两个“口”大小相同,稍微扁平,下部三横,右部勿忘撇画。“恭”撇捺舒展,右下部两点

4、不能写成一点。“勤”左高右低,左部横画微倾,最后一笔提不可写成横,右部折勾内收。“博”左部横交于竖中上部,右部不可忘记两点。“焉”上部是“正”,下部不可写成“与”,四点书写均匀。(3) 重点词语释义。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恭:谦逊有礼。 通:通晓,明白。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以夜继日: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学习),日夜不停。世传:世世代代相传。成:完成。去:离开。逢:碰上。媪:妇女的统称。方:正在。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欲:想要。感:被感动。还:回去。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卒业:完成学业。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根据注释,

5、尝试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主要讲述了东晋人车胤年幼家境贫寒,勤奋好学,因买不起油灯,就用白纱布装下萤火虫,代替油灯勤学苦读的故事。2. 用现代汉语说说课文大意。明确:晋朝人车胤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 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3. 朗读指导。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4. 从第一句话中,可以读出来车胤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车胤是一个勤奋攻读,博览群书,孜孜不倦的人

6、。5. 年少时车胤的家庭条件是怎样的?明确:家境非常贫寒,经常不能得到灯油;而且白天要耕田,夜晚又因为没有灯油而无法读书。6. 面对夜晚不能读书的困难,车胤是怎么克服的?明确:在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纱布做的透明袋子,装下十几只萤火虫照着书本读书。这就启示人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应该勤奋苦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并且要学会利用周边的事物,将困难转变为快乐。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疏通了课文的字词,从整体上理解了第一则文言文的内容,了解了年少时的车胤因家境贫寒,善于利用周边事物克服夜晚不能读书的困难的事,体现了车胤的勤奋好学,以及善于观察的智慧。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

7、练。第二课时(铁杵成针)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听写词语:囊萤恭敬勤奋贫穷铁杵相逢卒业2.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车胤少时利用周围事物克服了学习上遇到的困难。那么,一代大文豪李白少时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呢?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铁杵成针。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 根据注释,尝试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主要讲述了李白少时求学,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时,在溪边遇见一位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老婆婆,有所感悟,便回去坚持读书,取得成就的故事。2. 用现代汉语说说课文大意。明确: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

8、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3. 朗读指导。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 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 观察字形,说说“曰”字字形的特点。明确:外框是个“口”,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2) 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明确:文中称呼李白为“李太白、太白”,其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体现了文言文表达更简洁的特点。(3)

9、联系语句,说说“其”“之”在文中指谁?明确:“其”和“之”都指老媪,即文中的老婆婆。4. 年少时的李白面对学习时是怎样的态度?明确:面对长期的读书,没有坚持下去,便放弃了。5. 李白经过磨针溪时,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明确:李白遇见了正在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老婆婆,并从老婆婆的话中受到了启发:做一件事情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夫,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否则就会半途而废。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同学们,关于古人勤奋学习的有趣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战国时期刺股的苏秦, 东汉时悬梁的孙敬,西汉时凿壁借光的匡衡等。这些孩子长大后都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才,每一个人的形象都深深刻烙在我们的心中,作为我们学习过程中的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