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相片》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相片》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相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2. 学习用简洁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 方法。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 依据“由预习而提问由提问而入文随精读而深 化”的教学程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 幸福生活的渴望。【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提到的“相片”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意义,感受以 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第一课时 一、课题辨析,背景渗透。由“相片”做引线,展示抗战时期的一组图片,包括敌

2、人封锁中的村镇、炮火轰炸后的城市、遭受屠杀的民众、抗 击敌人的战士、支援抗战的民众等。学生谈观感。生:抗日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二、检查预习效果,了解学情。整体感知课文,交流质 疑。1初读课文,学生思考并交流:用上“我、年轻妇女、 信、相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生:一位年轻妇女让我给她的丈夫写一封信,信中加了 一张小小的照片。2小组交流预习中的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解决浅层次问题。归纳出不能自学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问题,相机归纳。师:有几个小组谈到了:崇高的心意的怎样的?这三个 小组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一个。1)崇高的心意是怎样的?为什么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与 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师:有一个组提

3、到了良民证,它代表了什么,人民为什 么如此恨它,要焚烧它?另一个组的问题和这个问题是相似 的。归纳:2)良民证代表了什么?人们为什么焚烧它? 师:有一个组提到为什么要给他们寄这样一张相片?为 什么以相片为题?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信封信纸用起来是如此不方便, 而又非用不可?最后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非要用这张相片? 师: 问题提出来了,要解决问题还要靠 生:读书解决。三、品读课文,具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本情 感。1以“这是一张 _的相片”为话题,“说话要有理有据”为发展语言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 容,并抓住重点句段,相机进行朗读的指导。本环节教学主要注意点:(1)要求学生给出一个

4、概括性的结论, 并“有理有据” 地依托文本谈出个性化的见解。(2)抓住“良民证”“验讫”等重点词语, 引导学生充 分联系时代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抓住重点的语段进行朗读练习,通过资料补充、边 读边想等方式,指导学生把文本“读明白”。预设点:多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的纸,亲手折叠、裁剪成的。可是她们看的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师:请同学们先想想:这是一封什么信?为什么要用特 别的信封信纸,还要加上一张特别的相片,表达特别的心意师:哪里写出了信封信纸的特别?生:在第一段。生读。师:还有哪里?生:第二段也有。生读。师:第一段中的抗属是什么?生:抗日战士的家属。师:哪一句具体

5、写了信封信纸?生:多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的纸,亲手折 叠、裁剪成的。可是她们看的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 可。师:为什么非用这个写不可?不用这种纸行不行?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生读师:为什么用这个不可啊?生:是因为她们看的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师:这个问题明白了?只有用这样的信圭寸信纸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意预设点:验讫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 的人,照出相来,竟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的不 像!那是敌人在的时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还顾得 笑!那时候,几千几万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拣不出 一个有笑模样的来!她这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

6、。敌人败退 了,老百姓焚烧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民证”,为了忌 讳,撕下了自己的照片。师:那天,我的一个远房的嫂子来让我写信。除了这样 的信纸信纸以外,还有一张小小的相片,这张相片是什么样 子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 3 至 5 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句 子。生默读。师:有的同学边勾画边在重点的地方加了标记。有的同 学还边勾画边做了批注。我们交流一下:生:我勾的第 3 自然段这。 师:请你读一读。生读,师:同学们,“讫”是什么意思? 生:讫就是说结束终了。师:“验讫”呢?生:检验结束了师:谁检验结束了?生:敌人检验结束了师:戳记是什么意思?生:印章。师:他们是怎样检验照片的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7、生读。师:还有勾其他句子的?生读:“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这样一个 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 片照的不像!”师:难怪我说这照片不像,比现在还老。从这里你还读 出了什么?生:我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本来挺年轻,可她宁愿给自 己的丈夫看自己老些的样子,就是因为她想让丈夫看看她被 战争折磨的样子,鼓励他能坚决地勇敢地去打仗,把敌人都 打退喽,以后才能过更好的生活。师:还有哪里写出了人物的表情?生:第六自然段师:请你读一读。生读:那是敌人在的时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明 B 里 还顾得笑!那时候,几千几万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 拣不出一个有笑模样的来!师:敌人在的

8、时候,不是只有这一张相片啊,几千几万 人在照相啊,但却拣不出一个有笑容的,谁再来读一读。生读,师:是啊,所有的人都哭丧着一张脸啊,这相片是怎样 照出来的?生:照相的时候,敌人拿着刺刀在身后。师:读读这段好吗?生读。师:不照行不行?再来读一读生:不行师:读读这段生读。师:想象敌人拿着枪刺逼着的情景,自己再来读读这段生读。师: 同学们, 拿枪刺逼着照的相片用在了何处呢?你找 到了吗?哪段写了?生读: 这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 敌人 败退了,老百姓焚烧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民证”,为 了忌讳,撕下了自己的照片。师:良民证是什么,有了解的吗?生谈自己的看法师:如果不带良民证会怎样?生:

9、在抗日战争时期,良民证是一种进出的证件,像身 份证。师:不是身份证,还有补充吗?生:这是一个良好居民的证明师:谁发的?生:日本人。师:日本人定义什么样的人是良民?生:不反抗日本人,不心怀不轨的人。师:心怀不轨是贬义词,不能用到这里。出示良民证的图片:我们看看日本人颁发的良民证。看图片。师:良民证没有什么特别,可是姿势有特别的地方。这是什么姿势?生:举手投降的姿势,师:难怪文章的良民证加了引号,也难怪老百姓把良民 证统统都烧了。再读读这段生:自由读师:知道良民证代表了什么了吗, 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 到底是一张什么样的照片知道了吗?师总结照片的样子2围绕“为什么寄这样的一张相片”这一问题展开思

10、考,引导学生理解“相片”的代表意义,体会那位年轻妇女 的思想情感,也体会作者的情感。本环节教学应注意:(1)继续强化“说话要有理有据”的要求, 引导学生既 概括性地谈出相关的结论,又依托文本进行说明。( 2)注意文中体现人物情感的重点词语和段落,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中悟情。预设点:“就给他寄这个去!”她郑重地说,“叫他看一看,有 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的什么苦, 是什么样子! 你看这里! ”她走过来指着相片角上的一点白光: “这是敌人的刺刀, 我们哆哩哆嗦在那里照相,他们站在后面拿枪刺逼着哩!”叫他看看这个!”她退回身去,又抬高声音说,“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样受苦

11、受难的日子, 再也不要来了! 让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 去吧! ”师:她为什么把这张照片寄给远方打仗的丈夫?她是怎 么说的?赶紧看看书上的话吧。生:这个妇女是这样说的:“就给他寄这个去!”她郑 重地说,“叫他看一看,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的什么苦, 是什么样子!你看这里! ” 她走过来指着相片角上的一点白 光:“这是敌人的刺刀,我们哆哩哆嗦在那里照相,他们站 在后面拿枪刺逼着哩!”师: 听出来了, 我们在家里受的苦可是难以用语言来表 达的呀。她郑重地说,谁读一读生:读“叫他看一看,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的什么 苦,是什么样子!你看这里!”师:除了这段,还有哪段表达了青年妇女的心意? 生:第十一

12、自然段师:请你读一读。生读十一自然段 师:真是发自内心的呼喊哪。 这位妇女刚刚介绍照片的时候还是笑嘻嘻的,后来变得 庄重起来,现在又抬高了声音,谁再来读一读?生:叫他看看这个! ”她退回身去, 又抬高声音说, “叫 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样 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让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 下去吧!”师:知道青年妇女为什么要寄这样一张相片了吗? 青年妇女的心意到底是什么样的,谁来读一读。 生读:“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敌 人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让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师:这照片师千千万万照片中的一张,这心意也是几千 几

13、万老百姓的心意啊,“叫她看看这个,她退回身去,又抬 高了声音说一一生: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敌人的 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让自由幸福的 生活永远过下去吧!”师: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要寄这样的相片,那为什么以 相片为题呢?你来说一说。生: 她是想激励她在前线打仗的丈夫, 相片代表了她们 的心意,所以用相片作为文章的题目。师:用什么激励?生:用相片(略)生:我认为主要是将从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而且更 要表达了激励前方的战士们的心意还代表了那个艰难的时代。所以以相片为题。师:这张相片表达了青年妇女崇高的心意,为什么说这 和英雄气概相当?生:这种英雄气概就是不怕日本人

14、的进攻,保护老百姓师: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意,同学们想一想,青年妇女是 在积极鼓励丈夫,前方的战士积极得打仗,保护着人民的生活,所以,我觉得生: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为人民的战士的英 雄气概相当。师:请大家再读一次。 读:我觉得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为人民的战 士的英雄气概相当。四、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布置第二课时学习任务。1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思考: 这位年轻妇女会在信中对她 的丈夫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追忆往事、表达心愿、殷切鼓 励、细致问候等角度思考。2布置作业,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准备。( 1)推荐阅读孙犁的 荷花淀、采蒲台的苇 等文章(2)阅读有关抗日题材的作品,或采访年长的人士,了

15、解抗日战争时期,处于敌占区的老百姓的生活情况。(3)回忆信件的格式,了解家信的特点,有条件的可以 找一封家信读读。第二课时一、回味全文,延展情感。1学生诵读全文,再次感受本课语言的魅力,感受文章 深沉的情感。2读后交流:用年轻妇女的口吻来简要复述这件事。二、交流资料,准备“写信”。检查第一课时作业完成的情况,组织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交流:1交流抗战时期敌占区老百姓的生活情况。2交流信件的基本知识,了解家信的特点。3进一步进行想象练习, 说说这封信中可能会谈到什么三、代写书信,交流评改。1学生代写书信,教师个别指导。2师生评议,修改,选出佳作进行展览。1、学习积累生字新词“抗属,良民证,验讫,呆板

16、,戳、+ ”讳”2、了解照片的来历和用途,感受劳动人民痛恨侵略,渴望幸福与自由的思想感情及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3、学习用简洁的对话来开展情节、 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说教学过程:、导入距保定七十公里处有一个享誉全国的 5A 级旅游景区。 这 里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簇簇荷叶随波荡漾,密密的芦苇随 风摇曳。美丽的白洋淀孕育了一个如荷花般清新美丽的文学 流派这就是“荷花淀派”,而她的代表人物就是生于此长于 此文坛巨匠孙犁先生。记,忌今天我们就跟随孙犁先生的美文相 片,走进六十多年前的白洋淀,了解那时的事。认识那里的 二、看标题,猜内容(提前预想,提高兴趣) 三、自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勾画生字新词,利

17、用工具书和上下文理解其意义,并 整理在积累本上。2、概括回答本文的主要人物及其事件3、说说本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力求从文中找出依据) 补充资料:四、探究相片,品味人物1、从文中找出有关相片的信息:相片的来历,相片中的 人是谁 怎样的神态 照相时的心情照相时的情形,相片的最 初用途,相片的反映了什么?相片的最后用途是什么,这表 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与性格。2、读了课文我们只知道青年妇女要“我”代写信件,却不知最终怎样写的, 请你为她代写出来。 (注意书信的格式细 致问候,追忆往事,表达心愿,殷切鼓励) (写作基于阅读, 从阅读延伸开去,把写信作为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及检验学 生的学习效果,有能培

18、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升华学生的情感 体验。)五、赏析语言 学习写法 引:本文情节的展开、人物的刻画都运用的是什么描写呢? 探究语言描写的方法1、人物语言有什么特点?(句式长短上,所选取的语言 的表现力上)2、“某某说”的位置3、对“说”的修饰语六、归纳总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生字新词 2、你思想上有什么收获3、你学到哪些写作方法七、检测题1、解释:验讫 注首 哆嗦 忌讳 看拼首写汉字 chu o 记()2、本文主要的事件是什么?用一两句话来概括。3、远房嫂子为什么要将良民证上的照片寄给前方打仗的 丈夫?4、本文描写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倒数第二段 抬高声音说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教学反思 在授课进我以“文中是怎样的一张相片?这张相片的来 历是怎样的?那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青年妇女为什么要 在信中夹寄这样一张相片?”为中心话题。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阅读进行批注,然后同桌,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做出引导, 师生共同感悟课文,教学中我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