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美“黄陈之争”看公司治理_第1页
从国美“黄陈之争”看公司治理_第2页
从国美“黄陈之争”看公司治理_第3页
从国美“黄陈之争”看公司治理_第4页
从国美“黄陈之争”看公司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国美“黄陈之争”看公司治理【摘要】 国美之争的本质在于控股股东和董事会的控制权之争。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不一致, 为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双方往往就会采取代表各自利益集团的对抗性行为。该事件中我们不应仅用道德的标准去评判黄陈之争的是非对错, 而应思索, 在现代企业中如何弱化大股东与董事会的矛盾。近年来, 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但离规范的公司治理还有很大差距,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任重而道远。本文着眼于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以及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透视我国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关键词】公司治理 代理冲突 控制权私有收益 大股东掏空 一、国美事件的由来国美电器是

2、黄光裕在1987 年创办起来的家电连锁销售企业, 于2004 年上市, 2006 年收购永乐并聘任永乐原董事长陈晓任国美总裁。2008 年11 月, 黄光裕以操纵股价罪被调查, 随后陈晓接替黄光裕出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从此, 陈晓开始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国美的发展, 与黄光裕家族的思路渐行渐远, 这为国美控制权之争埋下了隐患。2009 年中期, 为应对国美债务危机, 陈晓引进贝恩资本为国美注资。在该问题上陈晓和黄光裕分歧很大, 黄光裕在狱中对此投出反对票否决贝恩资本的3 名代表进入董事局, 陈晓却率董事会推翻股东大会结果, 重新委任贝恩资本的3 名董事加入国美电器董事局, 黄陈二人的矛盾由此公开

3、化。进入2010 年,国美电器召开股东周年大会, 黄光裕夫妇突然发难, 在12 项决议中连续投了5 项否决票, 导致委任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竺稼等3 名前任董事为非执行董事的议案未能通过, 但国美电器随后紧急召开董事局会议, 强行委任贝恩3 名高管加入董事局, 黄陈之间矛盾升温。2010 年9 月28 日, 备受关注的国美特别股东大会在香港举行, 根据国美股东大会的投票结果, 黄光裕提出的动议, 除了取消董事会增发授权得以通过外, 关于撤换董事等议案支持率均低于反对率3 个百分点, 董事局主席陈晓、董事及副总裁孙一丁均得以留任。两大利益集团的争斗不断演变, 直至2011 年3 月9 日, 陈晓从

4、国美离职, 张大中接替陈晓出任国美董事局主席, 持续数月之久的国美控制权之争终于落下帷幕。家族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 向现代公司制企业转型中必然要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样, 单个股东对公司决策机制的影响力必然会下降, 公司的经营运作实际由职业经理人掌控。委托代理理论认为, 由于两权分离伴随着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 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国美电器上市之后, 积极引进和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陈晓便是黄光裕引入的职业经理人。但是, 二者经营目标相悖。黄光裕认为公司的发展是股东的最大利益, 他坚持先扩张地盘, 增加市场占有率, 再谋求利润; 陈晓则认为资源的整合、管理

5、的规范、行为的规范才是最大的利益, 主张先争取当前利润, 再谋求市场扩张。加之国美内部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与约束机制, 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诚信机制等因素, 导致大股东与经理人的矛盾不可调和, 也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二、公司治理现代企业,尤其是公共公司,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通常并不重合,而经营者的利益经常和所有者并不一致,在两者利益相互冲突的情况下如何让经营者采取符合所有者利益的行为便成了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就是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其讨论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使企业的管理者在利用资本供给者提供的资产发挥资产用途的同时,承担起对资本供给者

6、的责任,利用公司治理的结构和机制明确不同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力、责任和影响,建立委托代理人之间激励兼容的制度安排,以提高企业战略决策能力,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管理。公司治理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司控制权的配置与行使;二是对董事会、经理人和员工的监控以及对他们工作绩效的评价;三是如何涉及和实施激励机制。公司治理在股权集中与股权分散的情形下又有所不同。1. 股权分散情况下的公司治理 股权分散意味着相对增加了外部融资,便于大型的收购兼并重组。但由于没有大的控制力度的股东对管理者进行监督,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利益冲突愈加凸显,面临经营管理者的代理风险与道德风险,由此会产生内部控制人现象。2 股权集中情

7、况下的公司治理 股权集中制约经营管理层代理风险与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会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管,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但是集中的股权集中度也存在一定问题,大量财富聚集不利于投资风险的分散以及股权的流动性。三、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代理冲突一方面表现在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另一方面表现为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国美之争中,黄光裕为首的大股东提议罢免陈晓职位,极大地表现出其对职业经理人陈晓的不信任。这一事件同时影射了当前我国股东和职业经理人间的信任危机问题。而股东与经理人的信任危机又可进一步溯源到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问题。(一)代理冲突与信任危机在企业管

8、理中,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存在着代理关系。所谓代理关系,由某一当事人(委托人)聘用另一当事人(代理人)完成某项工作,并赋予其一定的决策权而产生。代理理论通常假定委托代理双方都是有限理性的社会人,追求的是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其中,股东追求的是企业财富最大化如企业经营成果的最大化等,而经理人员追求的是个人资本(知识、才能、社会地位等)的增值以及个人收入最大化。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客观存在的目标差异是代理冲突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一目标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1.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  指代理人依据私有信息采取有利于自己,不利于委托人的行为。理论上讲,经理人员的目

9、标应服从于股东的目标,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经理人员比股东更了解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更熟悉市场环境,因此经理人员可以利用这种信息优势谋取个人利益。   2.道德风险合同的不完全  指委托人与代理人对可采纳行动的秩序的偏好不同,但委托人又无法观察到代理人如何实际地安排行动秩序,也就是说经理人员和股东的目标不能够低成本地协调。通常情况下,为了协调代理冲突,限制经理人员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股东不得不负担代理成本。 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条件下,所有者和经理人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而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没有办法从业绩完全得知经理人是否采取了符合股东利益的经营行为。要促使委托人采取符合

10、代理人利益的行为就必须使得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一致,而在其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则会产生代理冲突。 我们认为信任危机根植于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双方的“信任”和“守信”两个层面,“即股东对职业经理人的信任与不信任状态,以及职业经理人的守信与不守信状态。”如此,常见的信任危机可以抽象为以下四种形态:第一,经理人的“不守信”和股东的“不信任”形态。此种情形下,股东与经理人之间毫无任何信任可言。这也是信任危机最严重的表现形态。第二,经理人的“不守信”和股东的“信任”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信任与信任危机并存。然而,随着这一形态的发展,经理人的“不守信”终将导致股东“信任”的瓦解,整个形态最终恶化为信任危机的第一

11、种形态。第三,经理人的“守信”与股东的“不信任”状态。这种形态与第二种形态类似,控制不好将向第一形态转化。第四种形态则是股东的“信任”和经理人的“守信”并存,此种组合下两者维系着较好的信任关系,有利于最终合作双赢局面的实现,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二)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信任危机解决方法 当前,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信任危机日益加剧,为了改变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职业经理人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 当制度出现疏漏,道德则成为约束的底线。从内因入手,我们认为,在专业素养方面,我国应该严格相关资格的获取条件,以减少能力欠缺造成的信任危机。同时在专业学习中还应该植入提高道德素养的部分,并逐渐将

12、道德素养量化,使其成为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此促使职业经理人自身素质的整体提高,以减少“不守信”现象的出现。2.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相关制度。我国现存职业经理人相关制度多是照搬成熟市场经济体系国家的经验,缺乏立足本国经验的产物,这就使得职业经理人应然的良性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我国当前的职业经理人激励机制并不完善,“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使经理人的收入水平与承受的风险、付出的劳动、取得的成果即使相关联,经理人的年薪也偏低,从而导致职业经理人工作动力不足,效率不高,忠诚度偏低。”基于以上两方面,立足我国国情,完善我国当前相关立法和制度,成为建立职业经理人与大股东间信任关系的外

13、在保障。3.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制度。张维迎老师在谈到职业经理人的信任机制时提到三种信任机制“第一种是合同机制,第二种是感情机制,第三种是信誉机制。”三种机制各有利弊,但无疑第三种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最具意义。“信誉机制的基础源于重复博弈,并且博弈中当事人考虑的是长期收益,而非一次性收益。”我们认为可以建立一套职业经理人的评价体系,并为其建立起相应的信誉档案,从而根据经理人累积的信誉,股东可以选择信誉良好的职业经理人,从而重建股东与职业经理人间的信任。国美控权之争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引起了我们对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信任危机问题的重视。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信用体制的建立、法律法规的完善等措施显得

14、十分必要。(3) 陈晓的善与恶陈晓走了,挥别了他服务了近4年的国美电器这个曾深深打上“陈氏烙印”但最终还是他人的企业。2011年3月9日晚,就在国美电器发布他辞职消息的同时,陈晓便踏上了告别北京的飞机,落寞而决然。他的身后,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的位置已经被“老冤家”大中电器创始人张大中取代,国美,正掉头回归黄光裕的掌心。这当然是个值得额手相庆的时刻,对于黄氏阵营,以及所有黄氏阵营的拥趸。在经历了7个月公开化的“黄陈战争”后,资本的力量再次显露出它所向披靡的刀锋,连强人如陈晓者也不过尔尔。而陈晓的张扬以及狂妄,其激进式的“去黄化”革命,其“鱼会死,网不会破”的斗争宣言,反为这刀锋抹上了迷人的口红,

15、在“做人不能太陈晓,请人不能请陈晓”的群情激怒中,陈晓不但最终败下阵来,甚至连喊冤的机会都没有。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命运“杯具”,在此抵达巅峰。陈晓的出局,早在意料之中。当他临危受命,带领国美成功摆脱“黄光裕危机”后,“飞鸟尽,良弓藏”的中国式宿命已经在等待着他;当他仅凭1.2%的股权与大股东公然决裂、针锋相对时,他的出局已经注定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在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彻底分歧和失信中,走向永远。但他此时的离开,又那样出人意外他没有败在公然投票的“9·28”特别股东大会上,而是败在资本力量的幕后操控与妥协下;他不是被大股东黄光裕成功罢免,而是被自己一手引入的“战略同盟”贝恩资本变相抛弃;他的

16、位置,也没有被公众看好的国美总裁王俊洲接任,而是交给了已退隐江湖多年,昔日的“仇家”张大中。这一切,就像一个彻底的反讽,在为陈晓的命运平添了戏剧色彩外,更陡增了冷酷与嘲弄。在许多人眼里,清瘦、斯文的陈晓面带阴柔、狠辣之气,其阔步主导的国美“去黄化”已背离了一个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底线,其以答应苛刻条件为代价引入贝恩资本,并以期权激励捆绑国美团队的做法,不仅带着浓厚的权谋色彩,更有“贱卖主人财产”的嫌疑。但剥离道德因素,在国美遭遇创始人危机的生死存亡关头,驱动公司与创始人切割,不但是最好的拯救之道,也是无奈的选择。何况,当时的国美,平稳渡过危机就是最大的“公司政治”。从这个意义上说,黄光裕及所有的国

17、美投资者,都应该感谢陈晓,而不是“过河拆桥”。即使不感谢,也可以去翻翻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大败局及大败局,那里面充满了因为创始人变故而将公司拖入万劫不复之境地的“前车之鉴”。成功驾驭国美驰过惊涛骇浪后,陈晓继续在“去黄化”的路上狂奔,试图让国美彻底远离家族企业的束缚,步入现代企业治理的行业。在公司制度的层面,这更无不妥。经过多次股权释稀,黄光裕早已不再一股独大。推动国美对所有股东负责,而不仅仅是对大股东负责,本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最本质的使命。但此时的陈晓,却因为过度的自信与强势,暴露出欲牢牢掌控国美命运,打造“陈氏国美”的“野心”。其为国美注入个性权力色彩的“大手笔”,成了自掘的“道德坟墓”。在中

18、国,一个完全属于职业经理人的时代,毕竟远没有来临。陈晓幼年患病,落下腿部残疾;少年丧父,遍尝生活艰辛;中年丧妻,再次经受了命运的严厉打击。而为妻子治病欠下的40万元债务,成了其后来缔建永乐最直接、最原始的财富动力。陈晓当年收购大中,连定金都付了,可暗地里却与黄光裕密谋合作,这让张大中为此反目。陈晓当年与竺稼“对赌”,并惨遭失败,但在国美,他引进的又是竺稼。这个自幼命运多桀的上海人,对商业实用主义哲学早已熟谙于心。他当然明白道德的魅力,但他更相信,利益的争夺从来都是实力的厮杀,而非道德的较量。于是,当黄光裕欲从他手中重新夺走国美控制权时,公然的决斗便成了最直接的选择。“杯具”恰恰就出在这里。陈晓

19、纵然有一千个理由把控国美,但他不该那么决然地撕裂温情脉脉的面纱,让“黄陈之争”从幕后走到台面,让决堤的口水直奔自己而来;陈晓纵然有一万个理由相信自己的能力,但他不该忽略黄光裕手中的国美非上市门店、商标权及大股东的身份这些足以让竺稼“倒戈”的香喷喷的“萝卜”。陈晓如果低调些,谦卑些,甚至虚伪些,表面上把黄光裕供在“神位”,私下里却干些“偷鸡摸狗”的活儿,也许没有人说他的不是。陈晓如果淡然些,在黄光裕要求卷土重来时,要个好价钱走人,也可以既得实利又得美誉。但那样的陈晓,还是个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吗?一个拯救了公司危机的职业经理人,没有倒在引领公司前进的战场上,却倒在了道德争锋的口水里,倒在了资本勾兑的

20、暗箱中。这是陈晓的悲歌,也是中国商业生态的警钟。在向现代企业迈进的道路上,中国职业经理人的价值撤退,陈晓一小步,行业一大步!4、 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尽管有研究表明, 一定程度的股权集中是降低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代理成本的有效途径, 但股权集中又导致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出现严重的代理问题!大股东在能够对公司实施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利用其优势地位,侵占小股东利益,无偿占用上市公司资源。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中,这种大股东侵害行为最为常见。(1) 什么是控制权私有收益 控制权私有收益来源于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它是通过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投票权和经营权的控制来实现的。控制权私有

21、收益是指大股东获得控制权后, 利用公司内部信息使大股东关联公司获取的超额利润,或者通过侵占公司财产、以低价将中小股东驱逐以及利用大股东的声望等其他方式为大股东获取的其他股东无法享有的额外收益(二)大股东如何实现控制权私有收益1.大股东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拖欠不还,而作为债权人的诸多上市公司,也对大股东的欠款逆来顺受,在讨债方面不积极。尽管监管部门出台各种措施大力清欠,通过对2005年巨亏公司年报的分析不难发现,大股东上市巨额资金久拖不还,是导致上市公司出现巨亏的首要原因。2.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资产由于一股独大股权结构的普遍存在,上市公司与母公司的关联交易问题是中国上

22、市公司一直无法根治的病症。由于关联交易最容易造成非公允价格定价,而关联交易又极其隐蔽,某些控股股东便利用其控制地位,在重大关联交易中以牺牲上市公司及广大中小股东的正当利益,以不合理的高价将其产品或劣质资产出售或置换给上市公司,换取上市公司的现金或优良资产,或者以不合理的低价从上市公司购买产品或资产,甚至不支付价款,致使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不断增加、资产被长期占用,直接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而有的大股东则干脆将关联交易的一方作为一个中介,间接的将上市公司资产转移出来。3. 大股东恶意融资 大股东在股权融资行为中,还会采取一系列的不当行为。来争取实现待攫取收益的最大化。首先,大股东偏好上市公司股

23、权融资而不认购股权。其次,大股东偏好代上市公司进行先期固定资产投资。再次,上市公司重融资、轻使用。4.大股东利润操纵 中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过程,多数是通过与大股东间的各种形式的关联交易来进行的,因此其反映的更多是大股东的愿望,而非公司管理层的愿望。(3) 黄光裕掏空国美例子 黄光裕的国美电器2004 年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实现在港挂牌交易,而黄本人也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使自己的身价大幅增长,稳坐中国内地首富的交椅。黄光裕的资本运作按照时间顺序大致可分为买壳、上市、套现三大步骤,而最终实现将0493 这支“仙股”转为国美电器的上市公司。纵观黄光裕的资本运作过程,他不断使用如下技巧:·尽量

24、使用可换股票据或代价股进行收购,其实质是为自己低价增发股本作为注入个人资产的回报,并为日后套现做准备。·低价入股,高价套现。·“左手倒右手”,人为制造市值泡沫。·充分运用资本市场,灵活控制控股比例,减持套现。 结果显示,黄光裕成功利用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快速融资,支持其电器零售业务规模的爆炸性扩大,从2004 年6 月到2005 年6 月的一年间,国美电器上市目标集团的门市店由94 家增至169 家,增加了75 家;非上市目标集团的门市店更由37 家增至112 家,增加了75 家;整个集团一年间合计增幅为150 家之多。利用资本市场的魔力,黄光裕通过减持套现的方法迅

25、速为自己的财富增值,不仅使其本人稳坐中国首富的位置,也使得国美电器获得充裕的资金实现快速扩张。而地产与电器零售相结合的方式可谓是黄光裕商业帝国的一个重要杀手锏。黄光裕在2004 年底分别向公众进行了3 次国美电器股票的配售,总计40 亿港元。黄光裕将套现的这些现金基本全部用在了他的房地产投资上。在2005 年初,黄光裕为了扩大其地产投资,在原有鹏润地产的基础上,于2005 年初分别成立了明天房地产、国美房地产和尊爵房地产。目前房地产公司中的鹏润房地产主要经营鹏润大厦、北京大康鞋城、国美第一城等。总结黄氏资本运作路径,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资本运作循环圈:买入资产买入壳资源把经过包装的资产注入壳资源增

26、值后套现用套得的现金继续买资产、买壳资源、包装资产、注入套现。应该说,黄光裕的成功得益于市场的繁荣,他也曾把进一步的资本运作建立在市场会继续繁荣的假定前提下。但今天资本市场的危机却使高处的国美不胜寒冬。如今国美形成巨大泡沫,一旦泡沫破裂,损失最大的唯有中小股东。(4) 控制权私有收益与公司治理关系 控制权私有收益来源于股权集中背景下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 其实质上是掌握公司剩余控制权的利益群体以行使剩余控制权的方式谋求直至实现自身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制约利益侵占行为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公司外部和内部的制度, 安排和限制剩余控制权的滥用。 公司治理正是这样制度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内外

27、部两类机制的总和。内部公司治理机制主要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股权结构与控制权私有有益密切相关。控股股东常常通过对投票权的控制, 通过有利于自身的议案, 实现控制权私有收益。从理论上说,董事会是确保股东利益的重要机构,股东可以通过董事会对公司管理层施加影响。但是在实践中,控股股东通过派出其代表参加董事会, 或者让其代表人出任总经理,从而实现对上市公司投票权和经营权的控制。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投票权和经营权的双重控制,使得它可以通过制定有利于自身的经营策略,转移上市公司资源等手段损害上市公司的价值。因此,董事会的结构与控制权私有收益有着一定的关系。当控股股东控制了上市公司的经

28、营权以后,为了向外部人隐瞒控制权收益和公司的真实业绩,便通过操纵上市公司的会计报告来掠夺中小股东。因此,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相关。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包括法律基础、产品市场竞争的激励程度等。公司所在国的法律环境是影响私有收益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股东的利益得到较好保护的国家,控制性股东侵蚀小股东利益的难度较大。产品市场的竞争是解决各种代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机制。激烈的竞争程度会降低管理层的懈怠、并且可能有助于限制低效率的行为,进而抑制了控股股权的私有收益。因此,控制权私有收益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 保证股东、管理层等利益各方发挥各自积极作用,并较好地协调各

29、方利益,对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反过来说,有缺陷的公司治理将会导致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畸形,而成为滋生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等行为的温床。(5) 市场该如何应对大股东掏空 根据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理论,股权相对集中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这是因为当外部法律保护不足时, 投资者会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减少股权融资, 导致大宗股权集中在公司创业者手中, 股权集中现象的消除也就不可能完全实现。因此,在股权相对集中、法律保护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对大股东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抑制更应该依靠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完善。1.转变监管思路在西方成熟市场上, 监管对象一般只限于上市公司和证券经营机

30、构, 很少涉及到对他们的控股股东的监管。事实证明这一制度移植对普遍拥有控股股东的资本市场来说,效果并不显著。就中国具体情况而言, 有必要从以下两方面拓展监管视野:一是将监管边界从上市公司、证券机构延伸到他们的最终控股股东。在中国资本市场上, 从股权分置时代的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到正在到来的全流通时代的内幕操纵股价, 控股股东始终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随着股指期货等衍生工具的推出, 控股股东和大机构可利用的工具更多,操纵股价的动机更强,危险性也越大。因此,必须把控股股东纳入重点监管对象之列。二是将事后监管提前到事中、甚至事先监管。现在证监会往往是问题发生以后才去调查监管,监管缺陷日益突出。应该运用现代

31、信息技术发挥交易所一线监管的作用,发现股价异常即可自动启动监管程序。借鉴英美法系的思想,如果在重大信息披露之前股价出现明显的异常波动,就可根据该事实“推定”为内幕交易而启动查处程序。2.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在股权分置制度下,作为非流通股股东, 因控制权的流通受限, 一方面使控制权正常的资本增值和活力途径受阻,另一方面则使控制权很难由于敌意收购而转移,前者弱化了非流通股的逐利性,后者弱化了非流通股的控制权属性,这两者都会激励掌握控制权的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其他方式侵占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因此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是解决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遗留问题的措施,也是解决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一条重要途径。值得注意的

32、是,在解决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要注意对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保护,防止产生对流通股股东的又一次利益侵占。3.强化董事会的独立性 董事会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董事会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它的独立程度。如果公司董事会由公司大股东控制,则会大大增加大股东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可能。因此,为了强化董事会的独立性,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首先,相关法律应该对独立董事的注意义务和职责作出更加详细的规定,当其不能独立、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或者没有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 给股东和公司利益利益造成损失时,应当承担责任;同时,要明确独立的董事的权利,使之权责匹配。其次,强化实施关联董事回避关联交易投票制度;增加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并由独立董事控制董事会中的关键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再次,加强公司董事自律教育、建立公司董事声誉档案。最后,还应当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 防止董事会被大股东和经理层所控制。4.信息披露方面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进入全流通时代,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幕后交易和操纵股价的现象将会日益突出。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和透明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首先,应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和信息披露规则,以高质量的准则规范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如在披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