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适用学科高中地理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适用区域人教版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知识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目的1.理解自然地理要素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关系及途径;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消费功能、平衡功能产生的原因和过程;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统一性;4.理解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5.理解各类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教学重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各类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教学建议】本节课作为高中地理必修1的最后一章,它在对前面所学的地理知识进展总结的同时,也利用之前的气候、地
2、形、土壤、水文、生物等知识对地理环境形成的原因进展了进一步的分析,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擅长利用旧知识启发学生考虑,以强化学生的地理思维。本章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两节内容一个从能量转化和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说明地球整体的循环过程,并呼吁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对地球环境进展保护;另一个那么从地球各部分的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差异性来分析地球环境的多变,进而引导学生掌握其变化的规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达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
3、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差异是绝对的,而统一是相对的。建立这个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能帮我们更加科学的分析地理问题。【知识导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建议】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前几章的根底之上,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学中应选取相应的图片或录像等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环境,使学消费生充分的感性认识。老师利用地球仪和电子地图让学生答复以下问题:地球上不同的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自然环境系统中包含哪些要素?这些要素间关系如何?通过这些问
4、题的引导,学生在知识回忆中理解到自然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而这些要素通过生态循环实现互相联络与制约。知识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性1. 地理要素间进展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展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络的整体。2. 地理要素间互相作用产生新功能1消费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才能消费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才能。大
5、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互相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3.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开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以下图所示: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以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功能失调的例子。3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不可防止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区域之间是互相联络、互相影响的,一个区域
6、自然环境的开展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开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示意如下:4.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互相关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络、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地进展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消费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开展变化。各地理要素间互相作用如下表所示:知识点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陆地自然带1成因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3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以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2.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
7、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展,特别要关注纬度位置的差异。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展,特别要关注海陆位置的差异。3在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展,要特别关注海拔高度的差异。4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3.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2详细表现三、例题精析二、知识讲解【教学建议】此处内容主要用于老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案和解析部分,老师有的放矢的进展讲授或与学生互动练习。例题1【题干】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8、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亲密相关,而与海拔根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3题。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亲密相关,而与海拔根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答案】1.C2.D3.C【解析】第1题,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的气流抬升,在一定的高度产生丰富的地形雨,故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先增后减;坡度越大的地区,降雪留存的难度越大,那么积雪厚度越小,但
9、在高山苔原带,积雪厚度与海拔根本无关,应选C;植被覆盖度与水分条件亲密相关,而水分条件与海拔亲密相关。第2题,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间隔 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强烈的西北风使山地的西北坡成为迎风坡,受大风影响,产生冻害。第3题,积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雪层以下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降低气温大幅下降所造成的灾害程度。根据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长白山地区的降雪期推后,使地面在初冬没有雪层保护下迅速降温,冻害加剧。例题2【题干】以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假设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答复12题。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
10、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答案】1.B2.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沿OF方向,由高山荒漠带山地荒漠带温带荒漠带依次递变,主要是热量发生变化,水分变化不明显;沿OE方向,由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依次递变,主要是水分发生变化,热量变化不明显,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可推出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温带草原带,故B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沿OF方向一样植被由高山类型逐渐过渡到温带类型,说明主导其变化的因素是热量,故A正确。例题3【题干】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以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
11、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1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消费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答案】1.A 2.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的海拔在4 300米左右;四川西部山地该海拔附近的自然带应为高山草甸带。第2题,该山坡海拔 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较少。由材料可知,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的磷累积量。由于该山坡海拔2 0003 000米处较磷高累积区的海拔低,因此气温较高,A选项错误;该山坡海拔2 00
12、03 000米处为森林植被,生物消费量较高,B选项错误;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那么土壤水分减少不利于磷累积,C选项正确;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的磷累积量,因此地表径流量小有利于磷累积,D选项错误。例题4【题干】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比照照片,拍摄于2019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那么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
13、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 B降水C光照 D土壤【答案】1B 2D 3A【解析】1由题中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的时候长出新叶,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独特的植被,我国无此气候分布;针叶林分布于较高
14、纬度,不合题意。2两侧用地类型一样,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欣赏功能,且种植植物一样,不存在居民的爱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一样,排除C。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3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景观植物的最大用处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缺乏,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例题5【题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
15、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以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程度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 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 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程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挪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挪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挪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答案】1D 2C 3A【解析】1结合图例可以判断,8月
16、份,在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那么说明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应选D。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密度逐渐增大,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才能强,所以流水携带的泥沙到河口地区沉积,泥沙中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应选C.3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才能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挪动,应选A。四 、课堂运用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
17、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1据图文信息判断,以下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延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根底稳定性变差【答案】D【解析】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的厚度增大,永冻层的上界下降,排除A、C;全球变暖,春季气温上升较快,春耕播种时间提早,B错误;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根底稳定性变差,D正确。应选D。从秦岭第二顶峰鳌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顶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知名。但其积雪多、
18、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称为“石海 一段的路段最难,根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 以下图示意“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以下各题。2从平安角度考虑,一年中最合适在鳌太线上徒步旅行的时期是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3推测“石海出现的位置在 A. 落叶阔叶林之下
19、 B. 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C. 针阔混交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 D. 高山灌丛草甸之上4与“石海形成过程关系最亲密的因素是 A. 气温的日变化 B. 气温的季节变化C. 降水的日变化 D. 降水的季节变化【答案】2C3D4A【解析】2.由材料可知,鳌太线旅游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于积雪,从平安性角度考虑,夏季气温高,积雪较薄,有利于徒步旅行,其
20、他季节积雪厚度大,且山顶气温低,气候寒冷,容易冻伤等,应选C。3.石海出如今穿越鳌太线过程中,其海拔高度在3475-3767米之间,对照太白山北坡植被垂直分布图,石海应当位于高山灌丛草甸之上,应选D。4.石海存在裂隙,在水分冻结膨胀情况下,岩石破裂成很多小块,或者因温度变化,组成岩石的矿物不均一,热胀冷缩,造成岩石破裂。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大量大小不等的棱角状岩块及岩屑,在地形平缓的条件下,大多岩屑在原地残留下来,形成碎石覆盖地面,这就是石海。所以石海的形成与气温的日变化有关,应选A。读我国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某山地北坡垂直自然带谱图左侧和该山地民族聚落分布比例与海拔的关系图。该山地以汉族以种植业
21、为主、藏族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 羌族畜牧业为主为主。完成以下问题。5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A. 气温 B. 降水 C. 坡度 D. 大气环流6汉族、藏族、羌族的主要分布地带依次是A. 甲、乙、丙 B. 乙、甲、丙C. 丙、甲、乙 D. 甲、丙、乙【答案】5A6A【解析】5读图可知,为常绿林、
22、为针叶林,是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自然带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不同,导致森林类型发生变化。应选A。6甲对应农田,应为汉族,乙位于河谷且较为干旱,畜牧业和种植业均有,为藏族;丙海拔高,不适宜开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为羌族。应选A。 巩固基础以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及周边略图和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以下问题。1图乙所示自然带符号图甲中的A. 阴山 B. 贺兰山 C. 吕梁山
23、0; D. 秦岭2水分对该区域山地的影响是A. 秦岭的北坡自然带比南坡简单 B. 吕梁山西坡的森林带下限高度比西坡高C. 贺兰山东坡森林带下限高度比西坡高 D. 阴山的阴坡自然带比阳坡复杂【答案】1.C2.A【解析】1根据乙图山地分东西坡、且东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那么该山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只有吕梁山符合,所以选C。2由乙图可知:吕梁山西坡有森林自然带,那么B错;贺兰山东坡比西坡水分条件好,东坡森林带分布的下限比西坡低,所以C错;
24、阴山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北坡光热条件不及南坡好,那么北坡阴坡植被自然带比南坡阳坡简单,即D错;同理,秦岭北坡阴坡因光热条件差,植被自然带少,带谱构造比南坡简单,所以选A。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到达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据此答复以下问题。3我国北方地区施行绿化客土法的最正确施工期是A. 12月 B. 36月 C. 79月
25、60;D. 11月次年1月4施行边坡绿化客土法之前,需要清理岩面的碎石、松散层等,对于光滑岩面还要通过挖掘横沟等措施进展加糙处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防止客土下滑 B. 利于客土和本地土壤的交融C. 进步草种的发芽率 D. 利于地表水下渗5该绿化方法宜选择的植物类型是 耐旱植物 耐盐碱植物 耐贫瘠植物 高大乔木A.
26、0; B. C. D. 【答案】3B4A5C【解析】此题主要考察水土保持工作,要求我们掌握水土保持的方法,熟悉我国各地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进展水土保持工作。3我国北方地区36月正值绿草发芽生长季节,此时施行绿化客土法,有利于种子发芽,为最正确施工期,选择B。4清理岩面的碎石、松散层,对于光滑岩面进展加糙处理,主要防止防止客土下滑,选择A。5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春季多干旱的天气,选择植物应该以耐旱植物为主,工程坡面土壤肥力低
27、,应该选择耐贫瘠植物;坡面盐堿不会太大,考虑耐盐碱植物可以少一些,坡面不适宜种植高大乔木,选择C。拔高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19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异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
28、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根据。6分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19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根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
29、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互相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解析】1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在苔原带底部地区,由于少数植物获得竞争优势,随着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增加,到了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读图可知,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生物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领先增加后减少,阳坡2019-2300米之间,植物多样性少,而在2300米以上,根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所以在2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强,2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30、2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的多样性多于阳坡。3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异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4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互相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
31、异减小。2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 2019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材料二图14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12019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_。这种景观带的变化表达了地理环境的_分异规律。3分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_4分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
32、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_。3分4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温哥华属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4分【答案】1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干湿度经度,从沿海到内陆2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3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4温带海洋性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解析】1根据图中经度值,可以判断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是从加拿大东部地区往西到西部内陆落基山山地地区,莱斯布里奇位于太平洋的背风坡
33、,降水量少,所以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这种景观带的变化表达了地理环境的从沿海到内陆分异规律。2根据两地气候资料图,与温尼伯相比,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莱斯布里奇位于落基山东麓地区,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气温较高,降水量少。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随着海拔升高,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依次是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带和冰雪带。4温哥华位于50°N太平洋沿岸地区、大陆西岸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沿岸受到暖流增湿作用,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所以降水量大。以下图为我国某山
34、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3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A. 由南向北倾斜 B.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C. 由东向西倾斜 D.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4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A. 南岭 B. 太行山 C. 天山 D. 大兴安岭5该自然保护区易发的自然灾害有A. 沙尘暴
35、 B. 洪涝 C. 雪崩 D. 泥石流【答案】3B4A5D【解析】此题组考察区域地理及地理综合才能。通过山地植被的分布及变化可以推测山地的倾斜状况;根底自然带与当地纬度保持一致;南方低山丘陵区夏秋季节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3图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西北方向为山地灌丛,东南方向为常绿林,因此该地的地势特征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4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应位于中国南方亚热带气候区,选项中只有南岭符合,太行山、天山
36、60;、大兴安岭均在北方,无亚热带植被,选A。5该自然保护区位于南方山区,受夏季暴雨的影响,假如地表植被书破坏,极易发的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选D。课堂小结【教学建议】此处内容主要用于老师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进展总结,一方面是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的回忆,更重要的是针对这节课学生出现的问题再次进展复习提问等,以到达让学生课上掌握的目的,同时可以对下节课内容进展简单的铺垫,以表达出本节课内容与下节课内容之间的关系。1、如何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1所谓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络。它有两种表现: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环境中的各要素互相联络,互相浸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
37、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开展变化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整体性还表如今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2所谓地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由于环境要素不同,分化成不同的地域单位。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外表不均匀,形成与纬线大体平行的热量带。受大气环流和行星风系、海陆分布、地面起伏等因素影响,不同的地域单位分别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在地球外表形成有一定宽度的、呈条带状分布的自然带,显示出地理环境的地域特征。各地的地理环境有相似的,而绝没有一样的。2、如何认识自然带分布的规律课后作业 基础 以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互相关联图,读以下图完成以下各题
38、。1以下描绘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 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 B. 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 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 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 B. C. D. 【答案】1.A2.D【解析】1表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淮
39、河、松花江所处的气候区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喀斯特地貌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的侵蚀造成的,黑土退化主要是不当的耕作造成的。2沙丘景观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属于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所以D正确。读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植物生长量四要素随纬度分布变化示意图,答复以下各题。3图中代号与各要素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 蒸发量 B. 降水量 C. 植物生长量 D. 气温4影响曲线在纬度20°附近发
40、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 热量 B. 水分 C. 植被 D. 土壤【答案】3D4B【解析】3读图分析,在赤道附近数值最大,根据最大值判断,假设是温度曲线,那么气温接近50°C,所以不可能是温度,该纬度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在2019mm以上,所以应是降水量,不是蒸发量A错。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植物生长量大,纬度升高,植被减少,植物生长量少,是植物生长量,不是降水量,B错。曲线在20°-30
41、76;纬线附近数值最大,这里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旺盛,赤道附近因降水多,阴天多蒸发较少,所以应是蒸发量,C错。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读图可以判断,是气温曲线,D对。应选D。4曲线是植物生长量,在纬度20°附近数值最小,主要是因为气候干旱,水分少,形成了沙漠气候区,以荒漠植被为主,所以生物量小,B对。曲线两侧地区或热量多,或热量少,生物量都比该地大,所以A错。植被小的原因是气候干旱,水分少,C错。土壤是影响因素,不是决定因素,D错。应选B。考点: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植物生长量与纬度的关系以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一样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
42、图答复以下各题。5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 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C. 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 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6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A. 蒸发 B. 下渗 C. 蒸腾 D. 地下径流【答案】5D6B【解析】森林火灾后,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43、一样降雨条件下,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两次径流过程中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下渗。5森林火灾后,地表植被覆盖率低,一样降雨条件下,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两次径流过程中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B对。第6年时,植被已经恢复很多,流量峰值较小,A错。植被恢复,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小,C错。缺少植被阻挡,第1年的流速峰值大,D错。6火灾后,植被覆盖率低,修养水源才能弱,降水下渗的少,地表径流量大。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下渗,B对。蒸发、蒸腾对地表径流影响小,C错。地下径流也受下渗环节影响,D错。巩固读“世界部分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完成以下各题。1造成乙区域沙尘扩
44、散的主要因素是A. 副热带高压 B. 信风 C. 西风 D. 季风2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3图示沙尘扩散,可能造成的影响是A. 墨西哥湾沿岸诸国年降水量减少B.
45、亚马孙河含沙量剧增C. 美国东南部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D. 巴西高原干旱程度加剧【答案】1.B2.C3.C【解析】1读图分析,沙尘来自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向南北美洲扩散根据撒哈拉沙漠的纬度位置来看,其处于北半球低纬度,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在东北风的作用下,沙尘向西和西南方向的北美和南美地区扩散A选项中副热带高压盛行下沉气流,不会将沙尘带往其他地区,C和D中的西风和季风都不是北非地区的盛行风向。应选B。2东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挪动而挪动,7月位置偏北,1月位置偏南。读图分析可知,撒哈拉地区盛行东北信风,会吹向美国和巴西,那么信风带北移的时候吹向美国,南移的时候吹向巴西,当南
46、半球是冬季的时候信风带位置最靠北也就是7月,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所以选C。3该题主要考察沙尘暴的影响,根据图示沙尘挪动途径可知,沙尘可影响到美国的东南部,所以美国东南部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选C。以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答复以下各题。4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A. 光照强 B. 气温年较差大C. 土壤肥沃 D. 地形平坦5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 热量充足 B. 水
47、源充足C. 降水丰富 D. 光照充足6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A. 全部种树 B. 种草、种树C. 种树、种草 D. 种树、种草【答案】4.A5.B6.C【解析】4西北地区,夏季昼长夜短,光照强。A项正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大,但是冬季向日葵不能生长。B项错误中。从图中看,沙漠地区面积广,土壤贫瘠。C项错误。图示区域地形平坦,但与向日葵品质高无关。D项错误。应选A。5图示区域为西北,水源缺乏是开展的限制性因素。A项、D项错误。地降水少,但草类茂盛。B项正确。C项错误。6地降水量大于400毫米可以种树,降水量大于200毫米可以种草,降水量小于200毫米不能植树种草。C项正确。应选C拔高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20年为基数,2019-2019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进步生物量降低植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课件
- 某隧道病害整治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开题报告:知识、社团与话语权:美国进步时代教师职业化路径研究
- 开题报告: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
- 开题报告: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高校生涯教育创新研究
- 开题报告:新时代基础教育财政体制与结构研究
- 城市道路雨水排水设计教学课件
- 2024年室内精装修工程承包合同
- 国际音标发音模版课件
- 中考地理总复习专题20 中国的自然资源(梯级进阶练)(解析版)
- 《汽车营销方案》课件
- 化工企业冬季安全生产检查表格
- 2024年工程劳务分包联合协议
- 蜜雪冰城员工合同模板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GB/T 18916.66-2024工业用水定额第66部分:石材
- 餐饮服务电子教案 学习任务4 摆台技能(3)-西餐零点餐台摆台
- 海鸥课件教学课件
- 人工智能语言与伦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胡蜂蛰伤规范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航空与航天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