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学贵自得融会百家的全祖望的论文_第1页
2020年学贵自得融会百家的全祖望的论文_第2页
2020年学贵自得融会百家的全祖望的论文_第3页
2020年学贵自得融会百家的全祖望的论文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贵自得融会百家的全祖望的论文全祖望是清代学术由宋学转向汉学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治学兼擅经学、史学、词科,而尤以史学见长。其史学渊源上承黄宗羲、万斯同,下启章学诚、邵晋涵,在浙东学派和清代学术史 上都不愧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学者。全祖望一生著述宏富,各类作品不下 30 余种。而其学术人生中一以贯之的学贵自得、融会百家的治学思想, 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祖望生活的时代,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空疏不实的学风,清初稽古洽闻之士, 至康熙中叶凋零殆尽。 鉴于当时学人多从事帖括之业或词章之学的弊病,他发出“求其原原本本,确有所折衷而心得之者,未之有也”(鲒埼亭集 翰林

2、院编修赠学士长洲何公墓碑铭)的感叹。这一时期程朱理学占据学术主流,但那些自命为朱学的人,议论迂阔陈腐,只知“奉章句传注而墨守之,不敢一字出于其外”,结果形成“朱学反自此而晦” (鲒埼亭集外编 横溪南山书院记 ,以下书名省略)的局面。而社会上流行的陆王心学,则往往“高谈性命,直入禅障,束书不观,其稍平者则为学究, 皆无根之徒耳”(外编甬上证人书院记)。全祖望试图扭转这种学术风气,严厉批评宋元以来“门户之病,最足锢人”的弊端(外编杜洲六先生书院记),确立了学贵自得、融会百家的治学宗旨。全祖望学贵自得、融会百家的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堪称其一生的学术总结。他特别反对一味拾人牙慧、步人后尘,或墨守一家、

3、囿于成说,从而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品性和学术创新空间的做法,赞誉元代吴澄的学术兼收朱熹、张载、吕祖谦、陆九渊之长,治学不墨守一家,而是“以求自得,不随声依响以为苟同”(外编城北镜川书院记)。在他看来,自得之学当是汲取百家之所长,再经过自己悉心揣摩、加以融会,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真知。全祖望高度评价明代黄润玉的学术成就, 将其与明代大儒陈献章相提并论。清初黄宗羲曾评价陈献章的学术“要归于自得”(明儒学案师说)。在全祖望看来,黄润玉治学同样是“皆其心之所自得,而非浮虚剽袭之言”(外编黄南山先生传家集序)。黄润玉“所以为朱学之羽翼者,正不在苟同也”(外编横溪南山书院记)。全祖望还赞许宋代史蒙卿治学虽以程

4、朱理学为宗主,却能够“独探微言,正非墨守集传、章句、或问诸书以为苟同者”(外编甬东静清书院记)。可见自得之学、融会百家是全祖望治学所追求的一种很高的境界,其中闪耀着不立门户、不定一尊的思想光辉,充分表现出对前贤的尊重与继承。全祖望把自己所主张的自得之学与两种虚假的“自得之学”区别开来,并对它们进行了批判。 其一,脱离真知的 “自得”。他指出:“正献之言有曰:学贵自得,心明则本立。是其入门也。又曰:精思而得之,兢业以守之。是其全力也。槐堂弟子多守前说,以为究竟,是以稍有所见,即以为道在是,而一往蹈空,流于狂禅。”(外编城南书院记)这种“稍有所见,即以为道在是”的“自得”,实质是蹈虚空言,被全祖望

5、斥为游谈无根之学。他引宋元之际王柏之言,对这种“自得”的实质与危害作了深刻揭露,指出“孟子之所谓自得,欲自然得于深造之余,而无强探力索之病,非有脱落先儒之说,必有超然独立之见也。举世误认自得之意,纷纷新奇之论,为害不少”(宋元学案北山四先生学案)。其二,以他人之见矜为“自得”。宋代昆山卫湜荟萃百家,纂成礼记集说一百六十卷。是书采撷广泛,但作者不置一语于其中。对此,卫湜自己坦言:“他人著书,惟恐不出于己。予之此编,惟恐不出于人。”全祖望对这种诚实态度倍加赞许,认为是“至哉言乎!世之狗偷獭祭以成书,矜为自得,或墨守一家坚辟之学者,其亦可以已矣夫”(外编跋卫栎斋礼记集说),给那些以掠人之美为“自得”

6、的无耻之徒敲响了警钟。针对以上两种积弊,全祖望提出“躬行”实践的主张。他认为既然有蹈空虚说之存在, 则“论人之学,当观其行,不徒以其言”(外编碧止杨文元公书院记),强调不能仅据其人之言而论其学,应当在实践中对其学说进行考察。自得之学,必须验之于躬行,“苟非验之躬行,诚无以审其实得焉与否”(外编石坡书院记)。通过躬行实践,则狂禅之自得就不攻自破了。这种精神,渗透在全祖望一生的学术实践之中。他为黄宗羲辑补宋元学案,堪称是贯彻其学术宗旨的典范。全祖望对 宋元学案的续修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有所增补。宋元学案共有91 个学案,其中属于全祖望增补的共计32 个,凡 33 卷,约占全书所立案卷

7、的三分之一。经他增补之后, 宋元学术的主流与支流均得到充分反映,学术思想发展的面貌更为全面。二是对黄宗羲的原本加以“修定”、“次定”、“补定”,考订其中的失误。全祖望不为黄宗羲的失误隐讳,明确地指出原书中存在的不足, 在各学案中不存门户之见, 客观叙述各家各派学术利弊得失,达到了融会百家的目的。三是完善了学案体例。全祖望将史“表”运用到学案体裁之中,每一学案内先立学案表以揭明学术源流,这是一个创举;同时增订并精心撰写序录,概括评价各派学术。 他在对待各学派的态度上比黄宗羲更为开放,持论往往较黄宗羲更为博大平恕。经过全祖望续修的宋元学案,不仅成为中国学术史著作成熟的标志,而且反映出融会诸说、不定一尊、注重独创的治学精神,深为学者所推崇。除此之外,全祖望七校水经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