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发展道路研究的最新成果 由陈德述研究员任主编、高云梧等同志任副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论诗歌发展道路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诗歌发展道路研究的最新成果,该成果是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于2008年12月在成都召开,纪念毛泽东1958年在成都会议上发表“中国诗的出路”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著名诗人、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原会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原部长贺敬之专门为之题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创造中国民族的、社会主义的新体诗歌”。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逄先知作序并题写书名,于2009年9月
2、付梓面世。该书在诗歌发展道路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 对“中国诗的出路”理论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是该书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从诗经开始有几千年的历史,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格律诗,是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也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世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直线上升的,律诗发展到了顶峰,也必然酝酿着如何改革、如何创新,以谋求新的发展。于是在清末黄遵宪等人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但是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的方向均不明确。“五四”运动,在外来诗歌文化的冲击下,西洋诗的大量涌入,古典诗词随即被打入“冷宫”。然而,没有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引进必然是盲目的,且与中国诗词传统也格格不入。
3、因此如何使现代诗歌民族化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先是吴芳吉等诗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后来闻一多等诗人提出新格律诗的理论,并在创作实践中摸索,但也是星星之火无燎原之势。自从毛泽东1927年的沁园春长沙到1936年的沁园春雪直至建国后一系列创作,激活了古典诗词,初现诗歌改革的方向。毛泽东在进行诗词创作的同时,也进行诗歌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1958年提出系统诗歌发展道路的理论,为中国诗歌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该书首先对“中国诗的出路”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何火任在中国诗歌的出路:从“新诗”到“新体诗歌”中,对“五四”时期的诗进行了反思,肯定了它的成绩,并论述了“新体诗”的探索历程,认为:
4、“新体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时代趋势。”陈德述毛泽东中国诗歌出路的理论为民族新体诗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文,对毛泽东关于中国诗歌出路的内涵、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在讲到民歌时,陈德述认为:“必须从民歌中去吸收民族的、时代的、人民心灵中的养分来创新和发展民族新体诗歌。中国的当代诗歌,只有朝着民族化、大众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在讲到古典诗词时,陈德述认为:“古典诗词中包含有极为丰富的美学内涵和文化信息,只有认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古典诗词,总结古典诗词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审美模式、表现手段以及古典诗歌产生的文化土壤等等,才能改革和发展民族新体诗歌。”在讲到毛泽东
5、关于“形式是民族的形式,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的理论时,陈德述认为:“诗歌应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如何才能“高于生活”呢?当然是通过意境的塑造,意境是对现实世界的审美浓缩和概括,是现实性和理想性结合,是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结合,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陈德述认为:“通过上面的分析,完全可以看出毛泽东中国诗歌出路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导向性”,为民族新体诗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胡国强也认为:“毛泽东的诗论为中国诗歌发展繁荣的道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余零针对2008年中国诗词第三期上发表的“新诗主体论”可以休矣一文,根据毛泽东中国诗歌发展道路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强
6、调毛泽东诗歌发展道路的理论“给中国诗歌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使中国诗歌的革新、创新与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从而深化了对毛泽东诗歌发展道路理论的理解。我国作为诗词大国,不但创作有丰富的诗篇,而且也有全面系统的诗论,古代叫做“诗话”。虽然它们从微观上对诗词的赏析、诗词的审美等方面颇有见地,但是从宏观上提出诗歌发展道路的理论还没有。毛泽东以他独有的思想,高屋建瓴地提出诗歌发展道路的理论,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是对中国诗论的丰富与发展。而该书对毛泽东诗歌发展道路的探讨,深刻地揭示了毛泽东“中国诗的出路”思想的理论内涵、理论价值和创作指导的意义,明确了中国诗歌发展道路的理论指导和发展方向,这是该书的学术价值和
7、贡献之所在。二、 把毛泽东诗词发展道路的理论与发展民族新体诗歌结合起来研究,是该书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二对毛泽东文艺思想、诗词理论及作品的赏析,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赏析而赏析,应该落实到如何发展民族新体诗歌上。什么是民族新体诗歌,学术界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未能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毛泽东的诗词是民族新体诗歌还是古典诗词,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毛泽东的诗词属古典诗,是旧瓶装新酒;但是有人认为,毛泽东诗词就是民族新体诗歌,是民族新体诗歌的样板和榜样。该书选编了张承源的毛泽东新体诗歌说管窥、张朝勇的谈毛泽东诗词的新体诗特征等文章。张朝勇认为,毛泽东的诗词无论从题材、语言、艺术风格、写作动机和目的
8、,以及从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传统的继承来看,“都凸显了新体诗的典型特征,为我国新体诗的创作实践指明了方向”。为了展示民族新体诗歌在体式上和风格上的多元性,还专门选编了一组论述新体诗歌的文章,旨在说明毛泽东诗歌发展道路理论所取得的成就。在丁毅的毛泽东对民族新体诗歌的期待与贺敬之的初步探讨和熊矩的贺敬之的新体诗两篇文章中,说明了贺敬之对民族新体诗歌的探索和所达到的成就。熊矩认为,贺敬之的诗是为工农兵服务的、内容贴近大众生活、语言大众化、个性鲜明的新体诗。丁毅通过对贺敬之诗歌的分析,对如何建立民族新体诗歌做出了回答:1.新体诗歌的创作者必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应当具有关切全人类命运的博大的胸怀,他应该是站在历史潮流的前面去感受诗意爆发诗情,用他的诗去提升广大人民的思想境界,激励人民奋斗前进;2.必须走新诗民族化、旧诗现代化之路;3.要欢迎诗歌形式的百花齐放。该书还选编了王琳从512的地震诗歌看新诗的走向和姜福远汶川地震诗现象及其启示等两篇文章。王琳从地震诗的大众的自发性、纪实性与现场感、吟诵性和节奏感、叙事与抒情并重、通俗性与大众化等特征来看新诗的走向,认为地震诗是一次新诗的突围。姜福远认为,从内容上看,地震诗以歌颂大爱,抚慰心灵;颂扬奉献,赞美英雄;歌颂党的领导,坚定抗震信心;悼念亡灵,寄托哀思;赞颂民族团结,弘扬爱国精神为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