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单发商用驾驶员执照课程_第1页
79-单发商用驾驶员执照课程_第2页
79-单发商用驾驶员执照课程_第3页
79-单发商用驾驶员执照课程_第4页
79-单发商用驾驶员执照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A 单发商用驾驶员执照课程1、适用范围 本附件针对下列等级,规定了本规则要求的单发飞机商用驾驶员执照最低课程标准。 2、注册要求及权利(a)注册要求:在注册进入商用单发驾驶员执照课程前,应满足CCAR-61部有关学生驾驶员的要求。对于私用驾驶员执照或国际民航航空公约附件1颁发的私用驾驶员执照持有人,注册该课程前应当将所飞时间按照50记入本课程的飞行时间。(b)行使权力:行使单发飞机商用驾驶员执照的权利,按照目视飞行规则在商业非运输运行且不需要航空器型别等级的单发飞机上担任机长。3、航空知识训练 (a) 每门经批准课程应当至少包括本条(b)款对下列航空器类别和级别等级的航空知识方面规定的地面

2、训练。这些训练的时间至少要求如下: (1) 对于单发飞机类别等级,155小时;对于单发飞机及仪表等级,190小时;单发飞机等级对于已取得私用驾驶员执照的注册人,该航空知识训练应为100小时;单发飞机及仪表对于已取得私用驾驶员执照的注册人,该航空知识训练应为140小时。(2)航空知识训练应包括比例适当的课堂教学、互动式电视教学、练习器、基于计算机的训练和局方批准的其他手段教学。(b) 单发飞机地面训练应当包括下列航空知识内容: (1)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中有关商用驾驶员权利、限制和飞行运行等方面的内容; (2) 导航设备、机场灯光和目视助航设备、空域、空中交通管制及程序、应急程序、影响飞行安全的因

3、素、人的因素、航空图表等方面的适用部分; (3) 使用地标领航、推测领航和导航系统进行VFR航行所需的航图; (4) 无线电通信程序; (5) 在地面上和在空中对危险天气的识别,风切变避让,航空气象报告和预报的获得和使用; (6) 安全有效地操作航空器,包括防撞、尾流识别和避让; (7) 密度高度对起飞和爬升性能的影响; (8) 重量和平衡计算; (9) 空气动力学原理、动力装置和航空器各系统; (10) 对于飞机类别和滑翔机类别等级,失速识别、进入螺旋、螺旋和螺旋改出技术; (11) 航空决断和判断; (12) 飞行前准备工作,包括: (i) 如何获得计划使用机场的跑道长度信息,起飞和着陆距

4、离数据,天气报告和预报,燃料要求; (ii) 如不能完成计划的飞行或遇到延误,如何做备份计划。 (14)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中有关商用驾驶员权利、限制和飞行运行等方面的内容; (15) 基础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原理; (16) 气象,包括危险天气的识别,风切变的识别和避让,航空气象报告和预报的获得和使用; (17) 安全有效地操作航空器; (18) 重量和平衡计算; (19) 性能图表的使用; (20) 超过航空器性能限制的影响和后果; (21) 航图的使用和使用磁罗盘进行地标领航和推测领航; (22) 空中导航设施的使用; (23) 航空决断和判断; (24) 航空器系统的原理和功能; (25) 适

5、用于航空器的机动飞行、程序和应急操作; (26) 夜间和高空操作; (27) 关于空域的规定和空域中的运行程序; (28) 对于轻于空气航空器类别等级,飞行和地面训练程序; (29) 商用驾驶员相关的人的表现和限制。 (c)单发飞机及仪表地面训练课程除本条(b)款中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仪表航空知识内容: (1)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中有关仪表飞行规则操作方面的内容; (2) 导航设备、机场灯光和目视助航设备、空域、空中交通管制及程序、应急程序、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人的因素、航空图表等方面的适用部分; (3)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和仪表飞行操作程序; (4) 仪表飞行规则领航和使用导航系统的进近; (

6、5) 仪表飞行规则航路和仪表进近程序图的使用; (6) 航空气象报告和预报的获得和使用,以及基于这些信息和个人对天气的观察进行天气趋势预测的要点; (7) 按照仪表飞行规则在仪表气象条件下,安全有效地操作航空器; (8) 危险天气识别和风切变的避让; (9) 航空决断和判断; (10) 机组资源管理,包括机组交流与配合; (11) 仪表等级相关的人的表现和限制。 4、飞行训练 (a) 每门经批准的课程应当至少包括本条和本附件第5条中所规定的飞行训练。飞行训练应当包括本条(d)款中列出的、适用相应航空器类别和级别等级的经批准操作内容。对于单发飞机,训练的时间至少155小时(包括各阶段的实践考试)

7、; 对于单发飞机及仪表,训练的时间至少为190小时. (b) 每门经批准的课程中至少应当包括下列飞行训练: (1) 单发飞机课程。由持执照的飞行教员按本条(d)(1)款中的批准操作内容进行155小时的飞行训练,该训练至少包括: (i) 5小时单发飞机转场飞行训练; (ii) 5小时单发飞机夜间飞行训练,包括: (A) 一次总距离超过180千米(100海里)的转场飞行; (B) 在一个机场作10次起飞和10次全停着陆,且每次着陆应包含一次起落航线飞行。 (iii) 5小时单发飞机仪表飞行训练; (iv) 3小时在单发飞机上为准备实践考试进行的飞行训练,该训练应当在考试前60天内完成。 (v) 8

8、5小时带飞,其中最多5小时是地面仪表时间;(vi) 70小时机长时间(Vii) 20小时担任机长的转场飞行,包含一次按照目视飞行规则飞行总距离不少于540公里(300海里)的转场飞行,且在两个不同于始发机场的机场做全停着陆;(viii) 5小时夜间飞行,其中包括3小时夜间带飞(包括一次转场至少1小时夜间转场)和5次夜间单飞的起飞全停着陆;(ix) 10小时仪表带飞,其中在训练器上的地面仪表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x) 5小时的飞行是在具有可变螺旋桨、可收放起落架的飞机上实施的;(xii) 5小时在审定为可以进行螺旋训练的飞机上进行螺旋进入、识别、保持和改出训练。(2) 单发飞机及仪表飞行训练课程

9、,除本条(b)(1)所列出的课程外,还应增加本条(d)(2)中至少35小时的仪表等级课程。 (c) 飞行模拟机和飞行训练器的使用 (1) 课程中可以包括在飞行模拟机或飞行训练器上进行的训练,但所用设备应当可以充当课程中所使用的航空器的替代物,符合本款要求,并且此类训练是由持执照的飞行教员实施的。 (2) 在符合本规则141.55(a)要求的飞行模拟机上进行的训练,其训练时间可以记入到经批准课程的总飞行训练时间中,但记入的时间数不得超过经批准课程的总飞行训练时间的20或本条规定的总飞行训练时间的20%,取最低值。 (3) 在符合本规则141.55(b)要求的飞行训练器上进行的训练,其训练时间可以

10、记入到经批准课程的总飞行训练时间中,但记入的时间数不得超过经批准课程的总飞行训练时间的15或本条规定的总飞行训练时间的15%,取最低值。 (4) 在按本条(c)(2)和(c)(3)款使用了飞行模拟机和飞行训练器两种设备进行飞行训练时,在两种设备上取得的训练时间可以记入到经批准课程的总飞行训练时间中,但记入的时间数不得超过经批准课程的总飞行训练时间的20或本条规定的总飞行训练时间的20%,取最低值。但在符合141.55(b)要求的飞行训练器上进行的训练折算的小时数不得超过本条(c)(3)款中规定的折算限制。 (d) 每门批准课程应当包括本款中列出的适合相应航空器类别和级别等级的操作内容的飞行训练

11、: (1)单发飞机课程 (i) 飞行前准备 (ii) 飞行前程序 (iii) 机场和水上飞机基地运行 (iv) 起飞、着陆、复飞 (v) 性能机动飞行(大坡度盘旋、急盘旋下降) (vi) 参照地标机动飞行 (vii) 领航 (viii) 小速度飞行和失速 (ix) 基本仪表飞行 (x) 应急操作 (xi) 夜间操作 (xii) 飞行后程序 (2)单发飞机上的仪表课程(i) 由带仪表等级的飞行教员执照的持有人按本条(d)款中的批准操作内容进行的仪表飞行训练,其中包括一次符合下列要求的转场飞行: (A) 在批准课程所用的类别和级别的飞机上按仪表飞行规则实施; (B) 沿航路或空中交通管制指引的航线

12、飞行至少470千米(250海里),其中的一个航段的起飞和着陆机场之间的直线距离至少为180千米(100海里); (C) 在每个机场完成仪表进近; (D) 使用导航系统完成三种不同方式的进近(VOR、ADF和ILS)。 (E)飞行前准备(F)飞行前程序(G)空中交通管制许可和程序(H)参照仪表进行的飞行(I)导航系统(J)仪表进近程序(K)应急操作(L)飞行后程序 5、单飞训练 每门批准课程应当至少包括下列单飞训练: 单发飞机课程:应当在单发飞机上按本附件第4条(d)(1)款中规定的操作内容进行10小时单飞训练,该训练至少包括: (1) 5小时转场单飞时间; (2) 1次在单发飞机上至少2小时昼

13、间目视总距离至少180千米(100海里)的转场单飞,在至少3个着陆点作全停着陆,其中一个航段的起飞和着陆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至少为90千米(50海里);1次在单发飞机上至少2小时夜间目视飞行规则总距离至少270千米(150海里)的转场单飞每次,在至少2个着陆点作全停着陆。 (3) 在具有飞行管制塔台的机场上进行3次起飞和3次全停着陆,且每次着陆应包含1次起落航线飞行。 单发飞机及仪表课程: 除单发飞机单飞课程外,应增加5小时的仪表单飞课程。 6、阶段检查和课程结束考试 (a) 注册于私用驾驶员课程的每位学生应当按照学校经批准的训练课程的要求完成阶段检查和课程结束考试,考试和检查应当包括本附件第4条

14、(d)款中列出的符合该课程的航空器类别和级别等级的操作内容。 (b) 在得到允许其操作航空器单飞的签字批准之前,每位学生应当展示令人满意的能力。 附件B 多发商用驾驶员执照课程1、适用范围 本附件针对下列等级,规定了本规则要求的单发商用驾驶员执照最低课目标准: 多发飞机2、注册要求及权利(a)注册要求:在注册进入商用多发驾驶员执照课程前,应满足CCAR-61部有关学生驾驶员的要求。对于私用驾驶员执照或国际民航航空公约附件1颁发的私用驾驶员执照持有人,注册该课程前应当将所飞时间按照50记入本课程的飞行时间。(b)行使权力:行使多发飞机商用驾驶员执照的权利,按照目视飞行规则或仪表飞行规则在商业非运

15、输运行且不需要航空器型别等级的单发飞机上担任机长。3、航空知识训练 (a) 每门经批准课程应当至少包括本条(b)款对下列航空器类别和级别等级的航空知识方面规定的地面训练。这些训练的时间至少要求如下: (1) 对于多发飞机等级,200小时;对于多发飞机及仪表等级300小时;对于已取得私用驾驶员执照的注册人,则该航空知识训练应为150小时。多发飞机及仪表对于已取得私用驾驶员执照的注册人,该航空知识训练应为200小时。(2) 航空知识训练应包括比例适当的课堂教学、互动式电视教学、练习器、基于计算机的训练和局方批准的其他手段教学。(b) 地面训练应当包括下列航空知识内容: (1)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中有

16、关私用驾驶员权利、限制和飞行运行等方面的内容; (2) 导航设备、机场灯光和目视助航设备、空域、空中交通管制及程序、应急程序、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人的因素、航空图表等方面的适用部分; (3) 使用地标领航、推测领航和导航系统进行VFR航行所需的航图; (4) 无线电通信程序; (5) 在地面上和在空中对危险天气的识别,风切变避让,航空气象报告和预报的获得和使用; (6) 安全有效地操作航空器,包括防撞、尾流识别和避让; (7) 密度高度对起飞和爬升性能的影响; (8) 重量和平衡计算; (9) 空气动力学原理、动力装置和航空器各系统; (10) 对于飞机类别和滑翔机类别等级,失速识别、进入螺旋

17、、螺旋和螺旋改出技术; (11) 航空决断和判断; (12) 飞行前准备工作,包括: (i) 如何获得计划使用机场的跑道长度信息,起飞和着陆距离数据,天气报告和预报,燃料要求; (ii) 如不能完成计划的飞行或遇到延误,如何做备份计划。 (14)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中有关商用驾驶员权利、限制和飞行运行等方面的内容; (15) 基础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原理; (16) 气象,包括危险天气的识别,风切变的识别和避让,航空气象报告和预报的获得和使用; (17) 安全有效地操作航空器; (18) 重量和平衡计算; (19) 性能图表的使用; (20) 超过航空器性能限制的影响和后果; (21) 航图的使用和使

18、用磁罗盘进行地标领航和推测领航; (22) 空中导航设施的使用; (23) 航空决断和判断; (24) 航空器系统的原理和功能; (25) 适用于航空器的机动飞行、程序和应急操作; (26) 夜间和高空操作; (27) 关于空域的规定和空域中的运行程序; (28) 对于轻于空气航空器类别等级,飞行和地面训练程序; (29) 商用驾驶员相关的人的表现和限制。 (c)多发飞机及仪表地面训练课程除本条(b)款中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仪表航空知识内容: (1)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中有关仪表飞行规则操作方面的内容; (2) 导航设备、机场灯光和目视助航设备、空域、空中交通管制及程序、应急程序、影响飞行安全

19、的因素、人的因素、航空图表等方面的适用部分; (3)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和仪表飞行操作程序; (4) 仪表飞行规则领航和使用导航系统的进近; (5) 仪表飞行规则航路和仪表进近程序图的使用; (6) 航空气象报告和预报的获得和使用,以及基于这些信息和个人对天气的观察进行天气趋势预测的要点; (7) 按照仪表飞行规则在仪表气象条件下,安全有效地操作航空器; (8) 危险天气识别和风切变的避让; (9) 航空决断和判断; (10) 机组资源管理,包括机组交流与配合; (11) 仪表等级相关的人的表现和限制。 4、飞行训练 (a) 每门经批准的课程应当至少包括本条和本附件第5条中所规定的飞行训练。飞行

20、训练应当包括本条(d)款中列出的、适用相应航空器类别和级别等级的经批准操作内容。对于多发飞机等级,训练的时间至少170小时,对于多发飞机及仪表等级,训练的时间至少205小时(以上训练都包括各阶段的实践考试); (b)每门经批准课程中至少应当包括下列飞行训练:(1)多发飞机课程。由持执照的飞行教员按照本条(d)(2)款中的批准操作内容进行170小时的飞行训练,该训练至少包括: (i) 5小时多发飞机转场飞行训练; (ii) 5小时多发飞机夜间飞行训练,包括: (A) 一次总距离超过240千米(150海里)的转场飞行; (B) 在一个机场作10次起飞和10次全停着陆,且每次着陆应包含一次起落航线飞

21、行。 (iii) 5小时多发飞机仪表飞行训练; (iv) 3小时在多发飞机上为准备实践考试进行的飞行训练,该训练应当在考试前60天内完成。 (v)10小时多发飞机单飞时间; (vi)85小时带飞,其中最多5小时是地面仪表时间;(vii) 70小时多发飞机机长时间(Viii) 20小时担任多发飞机机长的转场飞行,包含一次按照目视飞行规则飞行总距离不少于540公里(300海里)的转场飞行,且在两个不同于始发机场的机场做全停着陆;(ix) 5小时夜间飞行,其中包括3小时夜间带飞(包括一次转场至少1小时夜间转场)和5次夜间单飞的起飞全停着陆;(x) 10小时仪表带飞,其中在训练器上的地面仪表时间不得超

22、过5小时;(xi) 10小时的飞行是在具有可变螺旋桨、可收放起落架的飞机上实施的;(xii) 5小时在审定为可以进行螺旋训练的多发飞机上进行螺旋进入、识别、保持和改出训练。(2) 多发飞机及仪表飞行训练课程,除本条(b)(1)所列出的课程外,还应增加本条(d)(2)中至少35小时的仪表等级课程。(c) 飞行模拟机和飞行训练器的使用 (1) 课程中可以包括在飞行模拟机或飞行训练器上进行的训练,但所用设备应当可以充当课程中所使用的航空器的替代物,符合本款要求,并且此类训练是由持执照的飞行教员实施的。 (2) 在符合本规则141.55(a)要求的飞行模拟机上进行的训练,其训练时间可以记入到经批准课程

23、的总飞行训练时间中,但记入的时间数不得超过经批准课程的总飞行训练时间的20或本条规定的总飞行训练时间的20%,取最低值。 (3) 在符合本规则141.55(b)要求的飞行训练器上进行的训练,其训练时间可以记入到经批准课程的总飞行训练时间中,但记入的时间数不得超过经批准课程的总飞行训练时间的15或本条规定的总飞行训练时间的15%,取最低值。 (4) 在按本条(c)(2)和(c)(3)款使用了飞行模拟机和飞行训练器两种设备进行飞行训练时,在两种设备上取得的训练时间可以记入到经批准课程的总飞行训练时间中,但记入的时间数不得超过经批准课程的总飞行训练时间的20或本条规定的总飞行训练时间的20%,取最低

24、值。但在符合141.55(b)要求的飞行训练器上进行的训练折算的小时数不得超过本条(c)(3)款中规定的折算限制。 (d)每门批准课程应当包括本款中列出的适合相应航空器类别和级别等级的操作内容和飞行训练:(1)多发飞机课程(i) 飞行前准备 (ii) 飞行前程序 (iii) 机场和水上飞机基地运行 (iv) 起飞、着陆、复飞 (v) 性能机动飞行(大坡度盘旋、急盘旋下降) (vi) 参照地标机动飞行 (vii) 领航 (viii) 小速度飞行和失速 (ix) 基本仪表飞行 (x) 应急操作 (xi) 夜间操作 (xii) 飞行后程序 (2)多发飞机上的仪表课程(i) 由带仪表等级的飞行教员执照

25、的持有人按本条(d)款中的批准操作内容进行的仪表飞行训练,其中包括一次符合下列要求的转场飞行: (A) 在批准课程所用的类别和级别的多发飞机上按仪表飞行规则实施; (B) 沿航路或空中交通管制指引的航线飞行至少540千米(300海里),其中的一个航段的起飞和着陆机场之间的直线距离至少为240千米(150海里); (C) 在每个机场完成仪表进近; (D) 使用导航系统完成三种不同方式的进近(VOR、ADF和ILS)。 (E)飞行前准备(F)飞行前程序(G)空中交通管制许可和程序(H)参照仪表进行的飞行(I)导航系统(J)仪表进近程序(K)应急操作(L)飞行后程序5、单飞训练 每门批准课程应当至少

26、包括下列单飞训练: 多发飞机课程:应当在单发飞机上按本附件第4条(d)(1)款中规定的操作内容进行10小时单飞训练,该训练至少包括: (1) 5小时转场单飞时间; (2) 1次在多发飞机上至少2小时昼间目视总距离至少180千米(100海里)的转场单飞,在至少3个着陆点作全停着陆,其中一个航段的起飞和着陆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至少为90千米(50海里);1次在单发飞机上至少2小时夜间目视飞行规则总距离至少270千米(150海里)的转场单飞每次,在至少2个着陆点作全停着陆。 (3) 在具有飞行管制塔台的机场上进行3次起飞和3次全停着陆,且每次着陆应包含1次起落航线飞行。 多发飞机及仪表课程: 除多发飞机

27、单飞课程外,应增加5小时的仪表单飞课程。6、阶段检查和课程结束考试 (a) 注册于商用多发或商用多发及仪表驾驶员课程的每位学生应当按照学校经批准的训练课程的要求完成阶段检查和课程结束考试,考试和检查应当包括本附件第4条(d)款中列出的符合该课程的航空器类别和级别等级的操作内容。 (b) 在得到允许其操作航空器单飞的签字批准之前,每位学生应当展示令人满意的能力。 附件C 商照多发及高性能课程1、适用范围 本附件针对下列等级,规定了本规则要求的多发飞机及仪表商用驾驶员执照最低课目标准,该类驾驶员应增加高性能飞机课程。 2、注册要求及权利(a)注册要求:在注册进入商用单发驾驶员执照课程前,应满足CC

28、AR-61部有关学生驾驶员的要求。对于私用驾驶员执照或国际民航航空公约附件1颁发的私用驾驶员执照持有人,注册该课程前应当将所飞时间按照50记入本课程的飞行时间。(b)行使权力:行使多发飞机及仪表商用驾驶员执照的权利,按照仪表飞行规则在运输航空承运人担任副驾驶或机长。3、理论学习 (a) 每门经批准课程应当至少包括本条(b)款对下列航空器类别和级别等级的航空知识方面规定的地面训练。这些训练的时间至少要求如下: (1)对于多发仪表飞机及高性能等级350小时;多发仪表飞机及高性能对于已取得私用驾驶员执照的注册人,该航空知识训练应为220小时。(2)航空知识训练应包括比例适当的课堂教学、互动式电视教学

29、、练习器、基于计算机的训练和局方批准的其他手段教学。 (b)每门经批准课程中至少应当包括下列飞行训练: (1)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中有关私用驾驶员权利、限制和飞行运行等方面的内容; (2) 导航设备、机场灯光和目视助航设备、空域、空中交通管制及程序、应急程序、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人的因素、航空图表等方面的适用部分; (3) 使用地标领航、推测领航和导航系统进行VFR航行所需的航图; (4) 无线电通信程序; (5) 在地面上和在空中对危险天气的识别,风切变避让,航空气象报告和预报的获得和使用; (6) 安全有效地操作航空器,包括防撞、尾流识别和避让; (7) 密度高度对起飞和爬升性能的影响; (

30、8) 重量和平衡计算; (9) 空气动力学原理、动力装置和航空器各系统; (10) 对于飞机类别和滑翔机类别等级,失速识别、进入螺旋、螺旋和螺旋改出技术; (11) 航空决断和判断; (12) 飞行前准备工作,包括: (i) 如何获得计划使用机场的跑道长度信息,起飞和着陆距离数据,天气报告和预报,燃料要求; (ii) 如不能完成计划的飞行或遇到延误,如何做备份计划。 (14)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中有关商用驾驶员权利、限制和飞行运行等方面的内容; (15) 基础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原理; (16) 气象,包括危险天气的识别,风切变的识别和避让,航空气象报告和预报的获得和使用; (17) 安全有效地操作航

31、空器; (18) 重量和平衡计算; (19) 性能图表的使用; (20) 超过航空器性能限制的影响和后果; (21) 航图的使用和使用磁罗盘进行地标领航和推测领航; (22) 空中导航设施的使用; (23) 航空决断和判断; (24) 航空器系统的原理和功能; (25) 适用于航空器的机动飞行、程序和应急操作; (26) 夜间和高空操作; (27) 关于空域的规定和空域中的运行程序; (28) 对于轻于空气航空器类别等级,飞行和地面训练程序; (29) 商用驾驶员相关的人的表现和限制。 (c)多发飞机仪表及高性能地面训练课程除本条(b)款中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仪表航空知识内容: (1) 中国

32、民用航空规章中有关仪表飞行规则操作方面的内容; (2) 导航设备、机场灯光和目视助航设备、空域、空中交通管制及程序、应急程序、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人的因素、航空图表等方面的适用部分; (3)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和仪表飞行操作程序; (4) 仪表飞行规则领航和使用导航系统的进近; (5) 仪表飞行规则航路和仪表进近程序图的使用; (6) 航空气象报告和预报的获得和使用,以及基于这些信息和个人对天气的观察进行天气趋势预测的要点; (7) 按照仪表飞行规则在仪表气象条件下,安全有效地操作航空器; (8) 危险天气识别和风切变的避让; (9) 航空决断和判断; (10) 机组资源管理,包括机组交流与配合

33、; (11) 仪表等级相关的人的表现和限制。 (d)多发飞机仪表及高性能地面训练课程除本条(b)、(c)款中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高性能飞机航空知识内容:(1)航空公司的运行 (i)航空公司的运行培训不得少于20小时 (ii)CCAR-121规章(或培训所在国相应的运行规章) (iii)航空公司基本运行程序介绍 (iv)国际航线运行知识 (2)高空飞行知识 (i)高空飞行知识培训不得少于20小时 (ii)高空飞行环境 (iii)高空天气 (iv)飞行计划和航行 (v)高空生理知识 (vi)高空系统和组件 (vii)高空空气动力和性能因素 (viii)高空空应急程序 (3)高性能多发飞机机型理论

34、 (i)高性能多发飞机机型理论培训课程不得少于64小时 (ii)一般运行科目 (iii)飞机和运行限制介绍 (iv)重量与平衡 (v)不利天气下的常规做法 (vi)空气动力特性、性能和最低设备清单 (vii)飞机系统和部件 (viii)燃油和滑油系统 (ix)动力装置 (x)电源系统 (xi)液压系统 (xii)起落架和刹车 (xiii)气源系统 (xiv)环境系统 (iw)飞行操纵 (w)防雨防冰 (wi)防火和防过热 (wii)飞行仪表 (wiii)导航设备和显示系统 (wiv)自动飞行系统 (iy)通讯设备 (y)航空器特定的应急训练 (yi)应急设备 (yii)非正常和应急程序 (yi

35、ii)系统综合训练 (yiv)驾驶舱熟悉和检查单使用 (iz)飞行动作和显示系统 (z)飞行运行和自动飞行系统的使用 (zi)应急程序 (zii)导航系统的使用正常和非正常飞行运行 (zii)正常和非正常飞行运行 (4)多机组成员协作理论知识 (i)多机组成员协作理论培训课程不得少于25小时。多机组成员协作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应包括:理论知识培训,下述内容的实践及反馈: (A)界面 因为软件,硬件,环境和人等因素搭配不当的实际例子 (B)领导能力/“服从能力”和威信 管理和监督的技能 过分自信 隔阂 文化的影响PF和PNF的角色 职业道德 团队责任 (c) 个性、态度和动机 倾听 冲突的解决 调

36、解 讲评(飞行前的分析和计划,正在进行的评估,飞行后的评估) 团队组合 (D)飞行期间有效、清楚的沟通 监听 反馈 标准用语 武断 合作 (E)机组成员协作程序 飞行技术和驾驶舱程序 驾驶舱次序 相互监督、沟通和支持 4、飞行训练 (a) 每门经批准的课程应当至少包括本条和本附件第5条中所规定的飞行训练。飞行训练应当包括本条(d)款中列出的、适用相应航空器类别和级别等级的经批准操作内容。对于拟进入按照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运行的航空营运人担任中型飞机副驾驶的飞行员,训练的时间至少230小时,无须进行高性能飞机训练,CCAR-61部第27条(d)款所要求的

37、高空增压训练由航空运营人负责完成。对于拟进入大型飞机担任副驾驶的驾驶员必须在局方认可的高性能多发飞机上进行20小时的飞行训练。对于拟进入重型飞机担任副驾驶的驾驶员必须在局方认可的高性能多发飞机上进行50小时的飞行训练。(b)每门经批准课程中至少应当包括下列飞行训练:(1)多发飞机课程。由持执照的飞行教员按照本条(d)(2)款中的批准操作内容进行170小时的飞行训练,该训练至少包括: (i) 5小时多发飞机转场飞行训练; (ii) 5小时多发飞机夜间飞行训练,包括: (A) 一次总距离超过240千米(150海里)的转场飞行; (B) 在一个机场作10次起飞和10次全停着陆,且每次着陆应包含一次起

38、落航线飞行。 (iii) 5小时多发飞机仪表飞行训练; (iv) 3小时在多发飞机上为准备实践考试进行的飞行训练,该训练应当在考试前60天内完成。 (v)10小时多发飞机单飞时间; (vi)85小时带飞,其中最多5小时是地面仪表时间;(vii) 70小时多发飞机机长时间(Viii) 20小时担任多发飞机机长的转场飞行,包含一次按照目视飞行规则飞行总距离不少于540公里(300海里)的转场飞行,且在两个不同于始发机场的机场做全停着陆;(ix) 5小时夜间飞行,其中包括3小时夜间带飞(包括一次转场至少1小时夜间转场)和5次夜间单飞的起飞全停着陆;(x) 10小时仪表带飞,其中在训练器上的地面仪表时

39、间不得超过5小时;(xi) 10小时的飞行是在具有可变螺旋桨、可收放起落架的飞机上实施的;(xii) 5小时在审定为可以进行螺旋训练的多发飞机上进行螺旋进入、识别、保持和改出训练。(3) 多发飞机及仪表飞行训练课程,除本条(b)(1)所列出的课程外,还应增加本条(d)(2)中至少35小时的仪表等级课程。(4) 多发仪表飞机及高性能等级(i)对于拟进入大型飞机担任副驾驶的驾驶员必须在局方认可的高性能多发飞机上进行20小时的飞行训练(可以包括不超过10小时的飞行模拟机飞行训练时间),包括在仪表航路转场中履行机长职责飞行至少2个航段。在该训练中,应当包括必要的转机型地面和飞行训练,机组资源管理和高性

40、能飞机操作技术的训练。 (ii)对于拟进入重型飞机担任副驾驶的驾驶员必须在局方认可的高性能多发飞机上进行50小时的飞行训练(可以包括不超过25小时的飞行模拟机飞行训练时间),包括在仪表航路转场中履行机长职责飞行至少4个航段,本场作为机长至少飞行5小时。在该训练中,应当包括必要的转机型地面和飞行训练,机组资源管理和高性能飞机操作技术的训练。(c) 飞行模拟机和飞行训练器的使用 (1) 课程中可以包括在飞行模拟机或飞行训练器上进行的训练,但所用设备应当可以充当课程中所使用的航空器的替代物,符合本款要求,并且此类训练是由持执照的飞行教员实施的。 (2) 在符合本规则141.55(a)要求的飞行模拟机

41、上进行的训练,其训练时间可以记入到经批准课程的总飞行训练时间中,但记入的时间数不得超过经批准课程的总飞行训练时间的20或本条规定的总飞行训练时间的20%,取最低值。 (3) 在符合本规则141.55(b)要求的飞行训练器上进行的训练,其训练时间可以记入到经批准课程的总飞行训练时间中,但记入的时间数不得超过经批准课程的总飞行训练时间的15或本条规定的总飞行训练时间的15%,取最低值。 (4)在本条所要求的高性能训练过程中所使用的模拟机应该使用与过渡训练所使用的高性能多发飞机相同级别,至少经局方审定合格在“C”级以上的飞行模拟机。(5)在按本条(c)(2)、(c)(3)和(c)(4)款使用了飞行模

42、拟机和飞行训练器两种设备进行飞行训练时,在两种设备上取得的训练时间可以记入到经批准课程的总飞行训练时间中,但记入的时间数不得超过经批准课程的总飞行训练时间的20或本条规定的总飞行训练时间的20%,取最低值。但在符合141.55(b)要求的飞行训练器上进行的训练折算的小时数不得超过本条(c)(3)款中规定的折算限制。 (d)每门批准课程应当包括本款中列出的适合相应航空器类别和级别等级的操作内容和飞行训练:(1)多发飞机课程(i) 飞行前准备 (ii) 飞行前程序 (iii) 机场和水上飞机基地运行 (iv) 起飞、着陆、复飞 (v) 性能机动飞行(大坡度盘旋、急盘旋下降) (vi) 参照地标机动

43、飞行 (vii) 领航 (viii) 小速度飞行和失速 (ix) 基本仪表飞行 (x) 应急操作 (xi) 夜间操作 (xii) 飞行后程序 (2)多发飞机上的仪表课程由带仪表等级的飞行教员执照的持有人按本条(d)款中的批准操作内容进行的仪表飞行训练,其中包括一次符合下列要求的转场飞行: (i) 在批准课程所用的类别和级别的多发飞机上按仪表飞行规则实施; (ii) 沿航路或空中交通管制指引的航线飞行至少540千米(300海里),其中的一个航段的起飞和着陆机场之间的直线距离至少为240千米(150海里); (iii) 在每个机场完成仪表进近; (v) 使用导航系统完成三种不同方式的进近(VOR、

44、ADF和ILS)。 (vi)飞行前准备(vii)飞行前程序(viii)空中交通管制许可和程序(ix)参照仪表进行的飞行(x)导航系统(xi)仪表进近程序(xii)应急操作(xiii)飞行后程序(3) 高性能飞机上的训练(i)飞行前准备:包括文件和起飞性能数据的计算; (ii)飞行前检查:包括无线电和导航设备的检查与设置; (iii)起飞前检查:包括动力装置检查和由PF做的飞行简令; (iv)以不同襟翼设置的正常起飞,PF和PNF的任务,标准喊话; (v)中断起飞;侧风起飞;最大起飞重量下起飞;V1后发动机失效; (vi)航空器系统的正常和不正常操作,检查单的使用; (vii)应急程序,包括发动

45、机失效和火警,烟雾的控制和排除,起飞和着陆期间的风切变,(viii)紧急下降,飞行机组成员失能。 (ix)在不同的航空器构形下,对接近失速的早期识别和反应。 (x)仪表飞行程序包括等待程序;使用原始导航数据的精密进近,飞行指引仪和自动驾驶仪,(xi)模拟单发失效进近,非精密进近和盘旋进近,PF的进近简令,导航设备的设置,进近期间的标准喊话程序,进近和着陆数据的计算。 (xii)复飞:正常和模拟单发失效,在到达决断高度或最低下降高/高度时从仪表转换到目视飞行; (xiii)着陆:正常、侧风和模拟单发失效,在到达决断高度或最低下降高/高度时从仪表飞行转换到目视飞行。 (4)多机组成员协作训练 (i

46、)多机组成员协作训练的目标是使受训者在整个飞行阶段,括在正常、非正常和紧急情况下,具备最佳的决策制定、交流、任务分工、检查单使用、相互监督、团队协作和支持等能力,以在各种情况下能够安全地操纵多人制机组的多发飞机。 (ii)多机组成员协作训练的目的是熟悉多机组成员协作,教授学生理解机组成员是作为一个团队在运行,而不只是技术胜任的个人的简单组合。 (iii)多机组成员协作训练的要求包括:教员应具有人为因素和机组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人为因素训练和CRM技巧最新的发展;要求学生在训练中以PF或PNF身份担任机组人员,向学生提供成为高效率团队领导者或成员所必备技能的实践机会。 (iv)多机组成员协作

47、训练应遵循以下原则:无论机长是PF还是PNF,都应履行其管理和作决定的职责;PF和PNF的任务应按照合适的方式被明确指定和分配,以使PF能够将他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航空器的操纵和控制上;机组协作所达到的目的是不管在正常,非正常或遇到紧急情况时,都能有条不紊地操作飞机;使用检查单对有序安全地实施飞行特别重要;在飞行期间,机组之间要确保互相监督,互相沟通并互相支持;操纵航空器的任何行动都应在相互监督下完成。当发现重大的偏差时,应告知负责具体行动或任务的驾驶员;标准喊话程序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起飞和进近期间,用来指明飞行进程、系统状态等;航空器系统的操作、无线电设备和导航设备的设置等,这些操作在没有PF

48、要求或没有通知PF并得到确认时不得执行。5、单飞训练 每门批准课程应当至少包括下列单飞训练: (1)多发飞机课程:应当在单发飞机上按本附件第4条(d)(1)款中规定的操作内容进行10小时单飞训练,该训练至少包括: (i) 5小时转场单飞时间; (ii) 1次在多发飞机上至少2小时昼间目视总距离至少180千米(100海里)的转场单飞,在至少3个着陆点作全停着陆,其中一个航段的起飞和着陆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至少为90千米(50海里);1次在单发飞机上至少2小时夜间目视飞行规则总距离至少270千米(150海里)的转场单飞每次,在至少2个着陆点作全停着陆。 (iii) 在具有飞行管制塔台的机场上进行3次起

49、飞和3次全停着陆,且每次着陆应包含1次起落航线飞行。 (2)多发飞机及仪表课程: 除多发飞机单飞课程外,应增加5小时的仪表单飞课程。(3)高性能飞机单飞课程:除以上课程外,对于拟进入大型飞机担任副驾驶的驾驶员必须在局方认可的高性能多发飞机上进行5小时的单飞训练。对于拟进入重型飞机担任副驾驶的驾驶员必须在局方认可的高性能多发飞机上进行10小时的单飞训练。6、阶段检查和课程结束考试 (a) 注册于商用多发或商用多发及仪表驾驶员课程的每位学生应当按照学校经批准的训练课程的要求完成阶段检查和课程结束考试,考试和检查应当包括本附件第4条(d)款中列出的符合该课程的航空器类别和级别等级的操作内容。 (b)

50、 在得到允许其操作航空器单飞的签字批准之前,每位学生应当展示令人满意的能力。 附件D 商照直升机课程(包括直升机商照;直升机商照及仪表)1、适用范围 本附件针对下列等级,规定了本规则要求的私用驾驶员执照课程的最低课目标准: 直升机 2、注册要求及权利(a)注册要求:在注册进入商用多发驾驶员执照课程前,应满足CCAR-61部有关学生驾驶员的要求。对于私用驾驶员执照或国际民航航空公约附件1颁发的私用驾驶员执照持有人,注册该课程前应当将所飞时间按照50记入本课程的飞行时间。(b)行使权力:行使直升机商用驾驶员执照的权利,按照目视飞行规则或仪表飞行规则在商业非运输运行直升机上担任机长或副驾驶;具有直升

51、机私照权力。3、理论学习 (a) 每门经批准课程应当至少包括本条(b)款对下列航空器类别和级别等级的航空知识方面规定的地面训练。这些训练的时间至少要求如下: (1)对于直升机等级150小时;直升机仪表飞机200小时。(2)航空知识训练应包括比例适当的课堂教学、互动式电视教学、练习器、基于计算机的训练和局方批准的其他手段教学。(b)每门经批准课程中至少应当包括下列飞行训练:(1)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中有关商用驾驶员权利、限制和飞行运行等方面的内容; (2) 导航设备、机场灯光和目视助航设备、空域、空中交通管制及程序、应急程序、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人的因素、航空图表等方面的适用部分; (3) 使用地

52、标领航、推测领航和导航系统进行VFR航行所需的航图; (4) 无线电通信程序; (5) 在地面上和在空中对危险天气的识别,风切变避让,航空气象报告和预报的获得和使用; (6) 安全有效地操作航空器,包括防撞、尾流识别和避让; (7) 密度高度对起飞和爬升性能的影响; (8) 重量和平衡计算; (9) 空气动力学原理、动力装置和航空器各系统; (10) 对于飞机类别和滑翔机类别等级,失速识别、进入螺旋、螺旋和螺旋改出技术; (11) 航空决断和判断; (12) 飞行前准备工作,包括: (i) 如何获得计划使用机场的跑道长度信息,起飞和着陆距离数据,天气报告和预报,燃料要求; (ii) 如不能完成

53、计划的飞行或遇到延误,如何做备份计划。 (14)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中有关商用驾驶员权利、限制和飞行运行等方面的内容; (15) 基础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原理; (16) 气象,包括危险天气的识别,风切变的识别和避让,航空气象报告和预报的获得和使用; (17) 安全有效地操作航空器; (18) 重量和平衡计算; (19) 性能图表的使用; (20) 超过航空器性能限制的影响和后果; (21) 航图的使用和使用磁罗盘进行地标领航和推测领航; (22) 空中导航设施的使用; (23) 航空决断和判断; (24) 航空器系统的原理和功能; (25) 适用于航空器的机动飞行、程序和应急操作; (26) 夜间和

54、高空操作; (27) 关于空域的规定和空域中的运行程序; (28) 对于轻于空气航空器类别等级,飞行和地面训练程序; (29) 商用驾驶员相关的人的表现和限制。 (c)直升机及仪表地面训练课程除本条(b)款中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仪表航空知识内容: (1)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中有关仪表飞行规则操作方面的内容; (2) 导航设备、机场灯光和目视助航设备、空域、空中交通管制及程序、应急程序、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人的因素、航空图表等方面的适用部分; (3)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和仪表飞行操作程序; (4) 仪表飞行规则领航和使用导航系统的进近; (5) 仪表飞行规则航路和仪表进近程序图的使用; (6) 航空气象报告和预报的获得和使用,以及基于这些信息和个人对天气的观察进行天气趋势预测的要点; (7) 按照仪表飞行规则在仪表气象条件下,安全有效地操作航空器; (8) 危险天气识别和风切变的避让; (9) 航空决断和判断; (10) 机组资源管理,包括机组交流与配合; (11) 仪表等级相关的人的表现和限制。 4、飞行训练 (a) 每门经批准的课程应当至少包括本条和本附件第5条中所规定的飞行训练。飞行训练应当包括本条(d)款中列出的、适用相应航空器类别和级别等级的经批准操作内容。对于直升机商照等级,训练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