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动机_第1页
激发学习动机_第2页
激发学习动机_第3页
激发学习动机_第4页
激发学习动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时期学生学情分析和解决方案学生的学习无动力,可从以下四方面分析原因。一、社会方面:竞争激烈、压力大、节奏快 , 受到不良社会风气 的影响。 不良社会风气和不良的媒体导向对孩子也产生一定影响。 如 “一切向钱看”的扭曲思想等,逐渐厌学。二、学校教育体制方面: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 估往往是以升学率为主要依据, 在这种形势下, 学校也只好以追求升 学率为主要目标。伴随着学习时间加长,考试次数增加, 作业量加大 等因素, 加剧了学生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 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新 的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三、家庭方面: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 忽视子女的教育, 孩子的 情感需求是得不到满足

2、的,或过高期待,使得孩子感到力不从心,都 会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的产生。家长有 1 、专制型:绝对权威、 包办 代替、棍棒出孝子。 2、放纵型:放任自流、金钱至上、树大自然直。 3、矛盾型:代际冲突、父母矛盾、两代不统一。 4、溺爱型:娇生惯 养、一切照办、孩子自家好。四、自身方面: 自身学习动机不强, 对学习的厌烦可能与原有知 识基础,学习能力,对学习价值的认识有关。学生出现: 价值观多元化,重视个人价值;传统美德约束力减弱; 信息吞吐量大, 负面信息影响也大;情感需要强烈;民主意识增强;生理发展提前, 心理成熟滞后;理想淡薄;责任意识淡薄,责任能力差;重物质、重 金钱倾向明显。作为学生来说,

3、前三个方面都是外部因素,第四个方面是内部因 素。作为老师来说,要改善学生的厌学状态,从学生内部因素入手要 显得相对容易且效果更明显些。基于这些原因,学生出现如下表现: 半成熟半幼稚;半独立半依赖;半服从半逆反;半开放半闭锁; 半自觉半自发。如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从学生本身出发, 解决他的 个体需求。需要是激发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是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来 源。学生有很多的需要,不同的时候有不同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论对教育具有特殊意义。 他把需求分为七种: 生理、 安全、归属与爱、 尊重、求知与理解、美、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将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的需要,这是我们生存所必需

4、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 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但是一旦得到了满足之后, 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 后三种需要是 成长需要, 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 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 是很重要的积极意义, 它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也就是说, 缺失 需要使我们得以生存, 成长需要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 较低级的需 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作为老师,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要了解一下学生的需要, 看看学生的 需要在哪一个层次, 然后根据学生的相应的需要进行适当的满足, 从 而激发学生更高一级的需要。 一辆车动力系统的好坏直接决定它的车 速和持久性。

5、 我们每天的学习也有这样的动力系统, 为我们的学习提 供动力,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对学习的态度, 也间接影响着我们的 学业成绩。 想象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有一个发动机, 一旦启动就会给 你的学习带来动力,它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带给你动力的程度, 由大到小罗列出来。 然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写的内容了解每一个 学生的需要。如学生写的是“学习的动力是不被父母打?”显然学生 的需要层次停留在“安全的需要”这一层面; 若写“学习的动力是获 得老师表扬和父母的奖励或同学的认可”这是“归属与爱的需要”; 若写“学习的动力是得到他人尊重或者提高自己的自尊感或地位” 这 是“自尊的需要”;若写“学习的动力是

6、学到新的知识或做出难题后 获得的巨大成就感”这是“求知的需要”;若写“学习的动力是实现 自我价值, 让自己生活得更有意义” 这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而且, 在老师们了解每一个学生需要的时候, 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大体集中在 哪个需要层次。 一般而言, 在学校中学生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归属与 爱和自尊。然后,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在集体层面做一些工作。 如老 师营造一个安全、包容、和谐的班级学习氛围,能让学生觉得安全自 在,自己的所作所为, 被人理解和接纳,不会因为自己出了差错而受 到嘲笑甚至惩罚,那么学生将更加渴望学习,乐于创造和冒险, 敢于 接受新观点, 就能成为自我指导的学习者, 也就是追求认知和

7、理解的 需要,即求知的需要。 在集体层面做些工作后,在根据个别学生的个 别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策略 1 :了解学生的需要层次,满足学生的相应需要,激发学 生求知欲望。二)成就需要和成就动机理论成就需要指克服障碍, 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内部动力 倾向。20 世纪四五十年代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成就动机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 个人的成就动机是激励个体乐于 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取得成功的内在驱动 力。成就动机理论的特征是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理论。其公式为:追求成功的动机二成就需要X成功可能性X成功诱因值在这个公式之中:( 1 )成就需要,是个体

8、争取成功的相对稳 定的倾向;( 2 )成功可能性代表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 的期望;( 3 )成功诱因值,是对成绩自豪的感情,一个困难任务 取得成功后体验到的自豪比一个容易任务成功后体验到的更大。阿特金森在一项经典实验 ,他在实验中把 80 个大学生分成四 组,每组 20 人,给他们一项相同的任务。对第一组学生说,只有成 绩最好者能得到奖励(成功可能性 =1 / 20 );对第二组学生说, 成绩前五名将会得到奖励(成功可能性 =1/ 4 );对第三组学生说,成绩前10名可以得到奖励(成功可能性 =1 / 2 );对第四 组学生说,成绩前十五名都能得到奖励(成功可能性 =3 / 4 )。

9、结果如图所示。 这个实验揭示,中等难度(即在个体看来成功概率约 为 50% )的任务对学生最具有挑战性。从图可以看到成功可能性适中的两个组成绩最好; 成功概率太高 或太低时成绩下降。 第一组学生大多都认为, 即便自己尽最大努力也 极少有可能成为第一名;而第四组学生一般都认为自己肯定在前 15 名之列,于是,这两组学生都认为没必要那么拼命了。 这一研究表明, 最佳的成功概率是 1 / 2 左右。因为大多数学生认为, 如果尽自己 努力,很有希望获得成功;如果不努力的话,也有可能会失败。需要提醒的是, 这一理论并不是在探讨学习任务本身的难易的问 题,而是涉及成功标准(如评分标准) 的问题。如果学生认

10、为不论怎 样努力也肯定会不及格时, 他的学习动机就会处于低级的水平。 因此, 这需要教师适当地掌握评分标准, 使学生感到, 要得到好成绩是可能 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策略 2 :教师适当地掌握评分标准, 最佳成功概率为 50% 左右。 这样使学生感到,要得到好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三)关系需要关系需要指渴望与他人建立密切的情感纽带和联系。与其相一 致,亲和需要强烈的人喜欢同他人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 喜欢成为一 个群体的成员。关系需要可以促进学习,如学生所在的集体是崇尚求知的氛围, 每个人都在追求真理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快乐和彼此认同, 那么要想融 入这个集体,就要成为这样的人。可以

11、说, 在这个集体中关系的需要 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关系需要也可能妨碍学习, 比如一个学生想与一 些学生保持亲密的关系, 可是这些学生的爱好非常广泛、 经常有一些 聚会,因而要想融入这些学生就要减少一些学习的时间而且参加他们 的各种聚会,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这个学生的学习。人是生活在各种关系之中的, 良好的、 积极向上的关系能够促进 人的成长; 不良的、消极负面的关系会影响人的成长。 作为学生来讲, 他们所关注的关系主要有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作为老师来说,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关系需要的层面可 以做如下工作:通过对学生充满爱、合理的期待、积极关注、公平、 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等方式

12、,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满足学 生对师生关系的期待; 通过多种集体教育的方式, 在班集体中建立良 好的班级氛围, 满足学生对同伴关系的期待;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 班会、心理课等途径, 进行亲子关系方面的教育和辅导, 尽可能满足 学生对良好亲子关系的期待。策略 3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协助学生建立良好同伴 关系及亲子关系。四)自主需要与自我决定理论自主需要指个体希望具有控制事情发生、发展及其结果的能力, 即希望能够更多地依赖自己而不是他人做出决定。 如果受到他人或外 部事件控制时,大多数的人会感到不愉快。根据德西和瑞安的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不仅是个体的一种能 力,还是个体

13、的一种需要。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 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 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 事感兴趣的、 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 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 了人类行为的内部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把动机分为无动机、 外部动机 和内部动机三种类型。1. 无动机无动机者认识不到自身的行为与行为结果之间的联系, 对所从事 的活动毫无兴趣, 没有任何外在的或内在的调节行为以确保活动的正 常进行。2. 外部动机外部动机者不是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 而是为了获得某种外在 的结果而去从事一项活动, 例如为了获得高分或避免受到惩罚等。 自 我决定理论根据个体对行为的自主程度由低到高, 把外

14、部动机分为四 种类型。 ( 1 )外在调节 ,个体完全遵循外部规则而行为,其目 的是为了满足外在要求或是为了获得附带的报酬。 ( 2 )内摄调节 , 个体吸收了外在规则, 但没有完全接纳为自己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 下,个体从事一项活动是为了避免焦虑或责怪, 或是为了展示自己的 能力(或避免失败)以维持价值感, 还没有体会到是自我的真正部分。 ( 3 )认同调节 ,个体对一个行为目标或规则进行有意识的评价, 如果发现这个行为是重要的, 就接纳为自我的一部分。 个体更多地体 验到自己是行为的主人, 感觉到更少的冲突。 它含有更多的自主或自 我决定的成分。 ( 4 )整合调节 ,个体将内化了的外在

15、价值观与 自我的其他方面整合为一体, 使自我处于和谐状态。在此阶段, 个体 仍是由于目标对其有益或者重要而产生行为动机, 个体并未对学习外 语发自内心的乐之好之。而内部动机特征是个体对行为本身感兴趣, 所以他们仍然有区别。3. 内部动机内部动机则是人类固有的一种追求新奇和挑战、 发展和锻炼自身 能力、勇于探索和学习的先天倾向。 它与个体内部因素如兴趣、 满足 感等密切相关, 是高度自主的动机类型,代表了自我决定的原型。此 时,个体发自内心想做某件事。在做的过程中感到幸福、 快乐并且享 受这一过程。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这些动机类型并非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处在一 个自我决定程度或自主性程度的连续体上,

16、由低到高分别为无动机、 外部动机的各个子类和内部动机。从这种动机分类中可知, 自我决定属于内部动机的一种。 人在体 验到成就或效能的同时, 还必须感觉到行为是由自我决定的, 这种情 况下才能真正的对内部动机有促进作用。反之,在任务的完成中,诸 如威胁、 最终期限、指令、压力性评价或强制性目标等对于内在动机 有削弱作用。从这个理论中,可以启发我们通过让学生思考他们学习的原因, 这样一方面让学生从自我决定的角度了解了自己学习动机的状况, 另 一方面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动机转变和发展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 首先要肯定学生现有的学习动机, 它们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非常强劲 有力的动力,接着启发学生, 在原

17、有学习动机的基础上, 若有可能是 否可以提高学习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 以体会学习本身带给自己的快策略 4 :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看到学习 动机的发展空间。自我决定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 尤其重要。因为,孩子正处于成长的阶段,给他们自我决定的空间, 提高孩子对学习生活的控制能力,对于提高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 自尊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 让他们选择的机会 ,如他们可以选择作业的形式(写论文或现场呈 现)、与其合作的同伴、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去图书馆查文献,或 上网咨询)、呈现学习结果的方式等。同时 研究发现,那些具有

18、自主支持性的教师与具有控制性的教 师相比, 更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内部动机, 好奇心和迎接挑战的欲 望。 而接受控制性教育方式的学生不仅容易丧失学习主动性而且当 要进行概括性和创造性学习时,学习效果比预期的要差很多。策略 5 :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成为具有自主支持性的教师个体因素二:情绪状态(一)唤醒水平唤醒是指一个人警觉、 清醒及活跃的水平, 是对某一行为的生理 和心理的准备状态,是由包括脑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所引起 的。比如,马上要进行期末考试了,有的学生非常的焦虑,担心自己 考不好, 甚至睡不着觉,这个学生就处于较高的唤醒水平;有的学生 对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根本不在乎, 打不起精神来,

19、 对复习功课非常 的倦怠, 这个学生就处于较低的唤醒水平; 还有的学生对期末考试的 来临即紧张又兴奋, 这使他们精力比较充沛, 即不容易困倦也不会影 响睡眠,复习功课的效率也很高, 这样的学生就处于恰当的唤醒水平。有研究者发现, 对大多数的活动都有一个对应的合适的唤醒水平 (如图)。但是, 面对不同难度的任务,恰当的唤醒水平的程度也是 不一样的。总的来说, 对一个简单的任务, 比如说各科基本知识能力 的考试, 需要一个较高的唤醒水平; 对于较复杂的任务, 比如各种选 拔性的竞赛, 那么较低的唤醒水平更为有利。 这也被称作叶克斯和多 德森定律。这个研究对实践很有指导意义, 在面对不同难度的学习任

20、务的时 候,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生的唤醒水平。 对于难度较低的学习 任务,老师要提醒学生“不要轻敌”,细心做题、关注细节,以提高 学生的唤醒水平; 对于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 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任 务本身,轻任务结果,以降低学生的唤醒水平。当然, 每一个学生自己擅长的学习任务是不一样的, 更重要的是 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 根据自己的情况来 调节自己的唤醒水平,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策略 6 :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恰当调节学生的学习动机 的唤醒水平。(二)好奇心大约 40 年前,心理学家就发现,个体有寻求新异、复杂、令人 耳目一新的东西的本能倾向。 人有一种探索和认识外

21、界环境的内在需 要,这种需要将引发个体的好奇心, 并表现为求知欲。关于教学的研 究也发现, 变化教学的方法和任务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 这就是因为 这种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1. 制造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没有确定答案的假设上。 这样的学习任务能让学生在寻求挑战性的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得到 满足感。比如在上课之初,不要马上说出自己本节课的授课内容,而 是通过一个小活动(小故事、 小游戏、 小谜语等)引起学生对课堂的 好奇心,迫切关注本节课所要将的内容。2. 让学生猜测,教师提供反馈。老师介绍主题前先提出一些问 题,让学生猜测,问题要与重要知识有机结合

22、,且能引发多种回答, 以便大部分同学发现他们只回答对一部分 (鸟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有 羽毛,会飞,还是恒温动物)。如果学生的猜测错误,这将激发他对 正确知识的好奇心,促使更为执著的了解。3 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当学生具备 了大量该主题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故意提出一些难度更大的题 目,这种知识的再度空白会重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4 引起争议。教师让学生对有争议性的问题 (外星人是否存在) 提出自己的看法, 鼓励他们通过长期的讨论解决这些意见和分歧, 在 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查询各种资料,以获得足够的知识。5 制造矛盾。 在学生已获得相当知识,老师可以补充介绍与学 生结

23、论相反的信息,让学生意识到, 问题比他们想象的更为复杂,促 使其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 例如,有位语文教师在讲 祝福一课时, 先让大家通读一遍课文,然后提出:“祝福讲的是一个妇女被封 建礼教吃掉的故事,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作者为什么用祝福 ' 这样 吉祥的词汇做标题呢?”这富有启发性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 浪”,使得学生议论纷纷,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策略 7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三)兴趣在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中, 情感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学生 会更多地注意、 学习、记忆和运用那些能引起他们积极情绪反应的事 件和活动或者说感兴趣的事情。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

24、常趋向于认识、 掌 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关于兴趣, 我们还需要知道的是它分为三个层次, 即:有趣、乐 趣、志趣。在“有趣”层次, 兴趣产生通常跟我们的好奇心相关,即只要是 新异的、 有意思的事物就能引发我们的兴趣, 但是这种兴趣是不稳定 的,很容易产生,也很快消失。比如:还有些同学见到他人制作 Flash ,觉得很有趣, 就也学着做, 但是一段时间就可能又觉得打架 子鼓更有趣,不再学习 Flash 而转学架子鼓了。在“乐趣”层次,兴趣相对聚焦, 可能相对集中在某一类事物上, 付出相对多的精力, 比较深入地进行了探索, 但是也可能沉迷其中不 做他想。 比如

25、有些同学非常喜欢阅读推理小说, 在面对一部充满悬念 的推理小说的时候爱不释手, 甚至为了能够一口气读完而在课上藏在 课桌内偷偷看,可以说废寝忘食,但却缺乏对于人生更加长久的思考。在“志趣”层次,兴趣与天赋才华同行,激发自我潜能,这样的 兴趣发展很有可能成为同学们的生涯发展目标, 激发人生的梦想。 比 如有些同学从很小开始就喜爱绘画, 不断参加各种培训班、 画展等等, 付出很多精力, 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结识了很多同道中人,从此立志 成为画家。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但缺乏兴趣却是目前学生遭遇的普遍困 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 但在激发学生兴趣时 r ; 、I . 要注意:策略

26、 8 :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稳定, 比较笼统、模糊,易对学习过程的 形式感兴趣并从中得到满足, 任何新颖的、 形象的、具体的事物都会 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因此,小学课堂教学更应注意教学方式灵活多 样、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以及教具的新颖具体。随着年级的增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明显分化并趋向稳定, 其 学习兴趣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表现为对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的兴趣增 强,开始注重学习内容。 他们的学习兴趣已减少了与学习形式的直接 联系,而逐渐被学习的内容所左右。 即对复杂的疑难问题、对较高的 智力活动产生兴趣。所以,在对年级较高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就不 能仅仅

27、满足于教学方法的生动活泼,而应注意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深 度,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处于积极开动脑筋的智力活跃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 习保持持久的兴趣。此外, 教师还应对严重偏爱某一学科的学生给予恰当引导, 一方 面使其在对某一门学科兴趣的基础上培养起对其他学科的兴趣; 另一 方面还应以此为中心兴趣, 指导学生涉猎更广泛的知识, 从而培养学 生以此为自己的志趣甚至是一生的事业。策略 9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校中, 几乎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学习成绩优秀、 知识基础 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 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

28、 习兴趣,就必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具体地说:( 1 )教师应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使其 认识到,只要付出努力,同样可以获得好成绩,从而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师还应鼓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参加各种 课外活动, 为他们推荐有价值的课外书籍, 对他们的各种能力进行锻 炼,从而发现特长,加以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策略 10 : 让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感受兴趣带给自己意义和 力量。对于狭义的学习来说, 除了学习兴趣外, 学生对很多其他方面的 内容感兴趣。 让学生广泛地探索一下自己的兴趣, 对学习动机的激发 也是非常有利的。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兴趣六宫格”游戏探索一下 自己

29、的兴趣。兴趣:同学们的兴趣是多方面的, 你可能同时对许多东西感兴趣。 兴趣:是指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该倾向 是与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感受、资源和力量:同学们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 内心会产生愉 快的情感,这种体验也是兴趣维持的保证。比如说:快乐、幸福、平 静、忘我、沉浸、投入这些情感体验会带给生活积极的力量,也 是我们积极生活的资源。俄罗斯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 “愉快 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次跳动, 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 无论 身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 身体健康。”当我 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从事感兴趣的事情带给我们的感 受

30、、资源和力量是我们最需要的,它能够调节我们的心态、给我们的 信注入力量,让我们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兴趣与未来:许多同学认为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能够带给自己自 信的资本, 能够让自己从事喜欢的工作。 同学们已经慢慢将自己的兴 趣未来发展的目标、理想联系在一起。当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有一个清晰地了解之后, 不但给自己注入了 积极的力量, 还初步明确了未来的发展目标, 从而激发了自己的学习 动机,让自己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四)心流人对学习充满内部动机后,就能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在滑冰、 下棋时,我们可能如此地专心致志, 忘记了周围,也忘记了自我,以 至于结束时不禁感慨: 时间流逝得这么快! 对这种与内部动

31、机相关的 情感体验状态, 就是心流。 心流是指个体将自己的精神力量完全投注 在某项活动中的感觉,伴有高度的幸福感与充实感。心流体验大多具有两组共同特点。 第一,这些活动不是随机的而 是有目的的活动, 需要某种能量和技能, 且挑战与技能之间要达到最 佳的匹配。 第二,参与者专心致志,自我意识丧失、忧虑感消失乃至 时间感消失。塞利格曼 真实的幸福一书中提到,心理学工作者做过相关的 研究:对有些人来说, 心流是常有的体验,但对另一些人来说, 则很 少体验或从来没有过体验。 在这个研究中, 心理学工作者追踪了 250 名高心流和 250 名低心流的青少年,那些低心流的青少年大多是在 大卖场闲逛的孩子,

32、 他们每天看很多电视; 而高心流的孩子都有自己 的爱好,他们打球,花很多时间做功课。在幸福测验的每一个子测验 上(如自我评价、敬业投入状况等),高心流的青少年的得分都比较 好,除了一项: 高心流的人认为低心流的人生活比较有趣,他们也希 望每天下了课就去逛大卖场或看电视, 而不是做功课。 不过他们虽然 认为眼前所作的并不是 “享受”,但他们相信将来会享受到现在辛苦 的回报。 高心流的青少年日后上大学的比率高, 有良好的社会人际关 系,未来的生活也比较成功。 因此,当我们体验心流时, 我们在建构 未来的心理资本。忘我、无意识与时间的停止的“心流”状态,在告 诉我们:我们正在为未来储备资源。心流理论

33、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比如学生在课 堂上要自主地从事一些对他们有意义的活动, 学生为了达到目标需要 付出能量, 这些活动的挑战性要略高于他们的技能水平, 当他们应付 挑战之后技能水平得到相应提高。 他们的活动还要得到反馈。 他们在 完成这些活动时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 不会因为犯错而被指责、 被嘲 讽或丢面子。帮助学生过得更有意义、更满足不仅是教育的目标,当 下的幸福和快乐本身就是目标。策略 11 :教师通过恰当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心流体验五)焦虑焦虑, 即一种普遍的不自在和紧张的感觉, 它包含了部分害怕的 情绪。关于焦虑的研究证明, 焦虑和学生成就具有某种程度的负相关。 焦虑可能

34、是导致失败的原因, 也可能是失败造成的结果。 一个学生开 始成绩不佳,因为在考试中他过于焦虑, 成绩不好又导致他更加焦虑、 紧张。 焦虑可以是一种特质也可以是一种状态。 有些学生在大多数情 况下都非常焦虑 (焦虑特质) ,但有些学生只是在某些特定情景下感 到焦虑(焦虑状态)。焦虑包含认知和情感两个成分。认知成分包含忧虑和消极思维, 例如认定事情失败后情况会非常糟糕, 并感知自己必然失败。 情感方 面则包括生理和情绪的反应,例如出汗、胃疼、心跳加速和恐惧等。 焦虑主要通过影响以下三个方面影响学业成绩: 注意力集中情况, 学 习和考试。当学生在学习之中出现焦虑的情绪状况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时候, 老师

35、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环节焦虑。 下面,与老师们分享一 下缓解焦虑的方法。方法 1 :接纳焦虑焦虑虽说影响了学习, 但是从正面的角度来说, 焦虑的出现也是 学生想学好的愿望地体现,想学好的愿望是积极的,是值得肯定的。 而且, 若是在重要考试前焦虑, 这是也是人处于重大事件前的应激反 应,是正常的表现。从这个这样一来,就把焦虑 正常化、合理化 , 让学生不要“为焦虑而焦虑”。方法 2 :调整注意力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并不一定是世界原本的样子, 而是我们觉得世 界的样子。心理实验: 疤痕实验介绍 (我们心中所关注的将影响我们对世界 的解读)在一次心理科学实验活动中,心理学家们征集了 10 位志愿者

36、, 请他们参加一个名为“疤痕实验”的心理研究活动。 10 名志愿者被 分别安排在 10 个没有任何镜子的房间里, 并被详细告知了此次研究 的方法: 他们将通过以假乱真的化妆, 变成一个面部有疤痕的丑陋的 人,然后在指定的地方观察和感受不同的陌生人对自己产生怎样的反 应。心理学家们请电影化妆师在每位志愿者左脸颊上精心地涂抹上 逼真的鲜血和令人生厌的疤痕。 然后用随身携带的小镜子使每位志愿 者都看到自己脸上的疤痕。 当志愿者们在心中记下自己可怕的 “尊容” 后,心理学家收走了镜子。之后,心理学家告诉每一位志愿者, 为了 让疤痕更逼真、 更持久,他们需要在疤痕上再涂抹一些粉末。 事实上, 心理学家并

37、没有在疤痕上涂抹任何粉末, 而是用湿棉纱把化妆出来的 假疤痕和血迹彻底擦干净了。 然而,每一位志愿者却依然相信, 在自 己的脸上有一大块望而生厌的伤疤。志愿者们被分别带到了各大医院的候诊室, 装扮成急切等待医生 治疗面部疤痕的患者。 候诊室里,人来人往,全都是素昧平生的陌生 人,志愿者们在这里可以充分观察和感受人们的种种反应。 实验结束 后,志愿者们各自向心理学家陈述了感受。他们的感受出奇地一致。志愿者 A 说:“候诊室里那个胖女人 最讨厌,一进门就对我露出鄙夷的目光。 她都没看看她自己, 那么胖, 那么丑!”志愿者 B 说:“现在的人真是缺乏同情心。本来有一个 中年男子和我坐在同一个沙发上的

38、, 没一会,他就赶紧拍屁股走开了。 我脸上不就是有一块疤吗?至于像躲避瘟神一样躲着我吗?这样的 人,可恶得很!”志愿者 C 说:“我见到的陌生人中,有两个年轻 女人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她们穿着非常讲究,像个有知识、有修养的 白领,可是我却发现, 她们俩一直在私下嘲笑我! 如果换成两个小伙 子,我一定将他们痛揍一顿!” 志愿者们滔滔不绝,义愤填膺地诉说 了诸多令自己愤慨的感受。他们普遍认为, 众多的陌生人,对面目可 憎的自己都非常厌恶、 缺乏善意, 而且眼睛总是很无礼地盯着自己的 伤疤。这一实验结果, 使得早有准备的心理学家们也吃惊不小: 人们关 于自身错误的、 片面的认识, 竟然如此深刻地影响和

39、改变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如我们所知,他们的脸上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丝毫的疤痕。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他们将“疤痕”牢牢地装在了心里。 正是由于心中的“疤痕”在频频作怪, 才使得他们自己的言行、 对陌 生人的感受与以往大为迥异。因此, 平时要引导学生善于自己的注意力, 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 在积 极向上的一面,要想着自己怎样做才能够更好或改善,而不是 想着怎样做会不好。方法 3 :适当锻炼锻炼是最简单和最有效的缓解因压力而引起的焦虑的办法之一。 它是类似于打斗或逃跑的能量释放的一个自然出路。 锻炼后, 机体恢 复平衡状态,人觉得放松、振奋。当面人焦虑时, 人体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这时候人体需要

40、更多 氧气,心跳加快,肌肉紧缩,血压增高。因为人体要准备做出逃跑或 打斗的反应,所以才会出现这些变化。锻炼的目的在于改善和发展人体应对紧迫事件的能力。有规则 的、足够的锻炼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忍耐力和弹性,而且可以减轻 慢性的肌肉紧张。 锻炼为压力提供了一个安全阀, 可以帮助人体减去 不需要的重量,促进新陈代谢并且还能治疗失眠症。方法 4 :想象放松训练焦虑时, 思维或者迅如烈马, 四野狂奔却不能集中思考问题;或 者慢如蜗牛,各念头掺杂一起,无法解决任何问题。让自己失眠、痛 苦。想象放松就是给处于放纵状态中的头脑一个清净,让你静下心, 活在此时此地。比如在应对一场数学考试之前, 学生可以回忆起

41、自己考试最成功 的情景和那时愉快的心情。或者想象自己来到一个景色怡人的地方, 比如蓝蓝的大海边, 青青的草原上、茂密的森林里。 在家进行放松时, 可配放舒缓的轻音乐以帮助你进入放松的境界中。我静静地俯卧在海滩上,周围没有其他人, 清风轻轻地吹着,我 感受到了阳光温暖的照射, 触到了身下海滩上的沙子, 沙子很细很白, 我全身感到无比的舒适, 微风带来一丝丝海腥味, 海涛在有节奏地唱 着自己的歌,我静静地、静静地聆听着这永恒的波涛声, 海涛的声音 是那么心旷神怡以至于我把心里挂念的事情都放下了我看着潮起潮落 大海是一片美丽的暗蓝色,蓝得那么纯 净,蓝得那么轻柔。海边停着一艘小船。我坐上了小船, 在

42、平静的水 面上慢慢荡漾,小船轻轻地摇呀,摇呀,它有节奏地、缓缓地向我梦 想的最美丽的地方飘去,我的呼吸渐渐慢而深,和着小船的节奏,在 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我尽情的享受着。天上的白云倒映在镜子一样的水面上, 不知哪儿是水面, 哪儿是 天空。几只飞来的海鸥贴近水面掠过,翅膀几乎触到水面,一会儿它 们又飞向蓝天, 尽情地玩弄着它们的飞行技巧, 非常轻巧,潇洒自如, 正如我一度有过的进入最佳状态时的表现, 一切变得那么投入, 工作、 学习、生活都在我的控制之中,我发挥得很好 策略 12 :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焦虑, 以更好的情绪状态面对学习。个体因素三:动机信念(一)学生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

43、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 判断, 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 不同自我效能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见自我效能主要受四个因素影响 :( 1 )直接经验。 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的影响是最大的。 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 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要想让学生保持高的自我效能感, 老师不仅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经 验的机会, 还要能够唤起学生回忆自己以往的成功经验 (特别是低自 我效能感的学生)。比如让学生回忆让自己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并 思考自己的哪些品质使这件事情有成就感。( 2 )替代性经验。 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 接经验对于自我效能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 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

44、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 就会增强自我效能; 反之就会降低 自我效能。比如,班中要竞选班干部,有个学生不敢参与竞选,但是他发现 平时学习成绩、 表现不如自己的学生都能够成功竞选为小队长, 于是 增加了他的自我效能感,下次他会积极主动地参加竞选。( 3 )言语说服。 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 解释和 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的一种方法。然而,依靠这种方法形 成的自我效能不易持久, 一旦面临令人困惑或难于处理的情境时, 会 迅速消失。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缺乏体验基础的言语说服,在形成自 我效能方面的效果是脆弱的, 人们在说服者的意见是否接受, 往往要 以说服者的身份和可信度为转移。

45、因此,通过说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方式若是结合学 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效果可能会更好。( 4 )情绪的唤起。 学生在面临难度较大任务或挑战的时候, 情绪唤起易于过高而产生焦虑的状态, 从而降低对成功的预期, 也就 是低的自我效能感。耶克斯 - 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面临难度越大 的任务,较低的情绪唤醒,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 面临难度较大的任务, 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调整较低的情 绪唤醒状态,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策略 13 :教师要在根据实际情况有效运用多种方式, 提高学生 的自我效能感。(二)学生的能力观对于能力,人们一般有两类基本的理解。一种为能力实体观,持 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能

46、力是稳定的、不可改变的特质。另一种为能力增长观则认为能力是不稳定, 是可以控制的, 可以 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而加强。通过努力工作、学习和练习, 知识能够得到增长,能力也将提高。显然,能力的增长观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的。策略 14 :教师自身不但要建立能力增长观, 还要引导学生树立 能力增长的观念。(三)归因倾向归因理论可看作最具有认知性的一派理论。 其基本假设是: 寻求 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韦纳在前人的基础上, 对归因理论进行系统的探讨,他提出,个 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大多数解释都有三个特征: 第一,原因是内部的还 是外部的; 第二,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第三,原因是可控还 是

47、不可控。见下表。韦纳认为, 归因的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归因对学 习动机的影响具体表现于以下方面:( 1 )对成功和失败的情感反应,如果将成功归为内部因素, 个体才感到自豪和满意, 如果成功是源于他人或外部力量, 学生感到 的是感激而不是自豪。 相反, 如果将失败归因内部因素, 学生会感到 自责、内疚和羞愧。如果归因外部因素,则会感到生气和愤怒。( 2 )对成功和失败的期望。学生将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时, 对未来结果的期待和目前的结果一致, 即成功者预期以后的成功, 失 败者看到的是以后的失败。 但如果归因为不稳定因素, 则对以后的成 败预期影响较小。( 3 )所投入的努力。如果学生认为

48、失败是因为不努力导致, 他在以后有可能更加努力, 遇到困难也能坚持。 若将失败归因缺少能 力,即努力也无法取得成功,那他就很容易放弃。归因的理论看似比较容易解读, 可是若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是会产 生非常复杂的局面, 处理不当就会形成归因理论的传授课, 对学生实 践的知道意义不大。 要想达到理想的状态, 一定要从学生的个体需要 出发,灵活运用归因理论与学生实践结合 , 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 的积极的归因方式。策略 15 :从学生的个体需要出发, 灵活运用归因理论与学生实 践结合 , 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积极的归因方式。(四)目标取向目标是个体从事某项工作想要完成的事情。具有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其学

49、习是为了个人的成长, 他不在乎在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犯很多的错误或者遭遇众多尴尬。 所以他们敢于接 受挑战并且当他们遇到困难时, 更能坚持到底。 有这类目标取向的学 生被称为 “任务卷入的学习者” , 因为他们关心的是能否掌握任务, 而不是和他人相比, 不是关心他们的表现是否出众。 这类学习者会更 多的寻求帮助,使用较高水平的认知策略,运用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具有表现目标的学生更关心的是能否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通俗的说,就是做给别人看。他们更多的关注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在比赛中获胜, 在竞争中超越他人。 他们常常会使用一些投机取巧的 方法来证明自我。例如,选择读比较容易的书,以成为读书最

50、多的同 学。他们被称为“自我卷入的学习者” , 因为他们关注的是自己。对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 教师应该使学生相 信学习不是为了分数。 教师应该强调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意义, 淡化分 数和其他奖励。例如,老师可以说: “今天我们学习分数的性质,因 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将一个东西平分的问题。 ”而不说:“我 们今天要学习分数的性质, 大家注意听, 因为明天我们要就此进行测 试。”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也并非不可兼容,一个人想完成某件事情 可以既因为他喜欢也因为他希望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就类似外 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的关系可以组合成四类一样。还有一类学生,他们既不想学习,也不想被人

51、看做聪明的学生。 他们只是想逃避一切工作, 这些学生匆匆完成所有的学业任务, 不想 再多费一点时间和精力再钻研一会。 尼克尔斯把他们的目标称作回避 工作目标,如果可以不用认真学习,他们就觉得达到目的了。此外,有一类学习者, 他们的目标为社会目标。 随着年龄的增长, 当学生的社会网络关系逐渐丰富完善,具有这类目标的学生会增多。 社会目标包含很多方面的需要, 有些有助于学习, 有些则可能阻碍学 习。比如在一个小组中,为了维持和同伴的良好关系,学生可能不好 意思公开指出朋友的错误。从取向上可以分成以上四类,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学生的学习目 标是多样的、混合的。 但是,无论何种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对学

52、生的 学习动机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拥有学习目标的学生, 学习动 力十足,不怕困难和挫折,学习效果也不错。对学生的目标辅导案例第一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小故事: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 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 驴子在屋里推磨。 贞观 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 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17 年后, 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 它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 老马谈起这次旅 途的经历: 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 浩瀚无边的沙漠, 高入云霄的 山岭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 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啊! 那么遥远的道路, 我连想

53、都不敢想。 ”“其实,” 老马说,“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行的时候, 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 我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 按照 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 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 而你被蒙住 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 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故事中的驴子和马的差别就在于,当马始终如一地向西天前进 时,驴子只是围着磨盘打转。 尽管驴子一生所跨出的步子与老马相差 无几,可因为缺乏目标,它的一生始终走不出那个狭隘的天地。毫无疑问,大家都想成为故事中的马,让自己生活在广阔的、多 姿多彩的世界里。一个人是否有目标,他的生活状态是迥然不同的。 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

54、说, 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 平庸的他 们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不断在没有目标的人生之路上转着圈 子。然而,当我们在心中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时, 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篇章。第二步: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小故事: 1984 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 名不见经传的 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 马拉松邀请赛中他又一次获得了冠军。 是什么使他两次夺冠呢?后来 他在自传中揭开了谜底: 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 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 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 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

55、 一直画 到赛程终点。 比赛开始后, 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 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 就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就这样, 40 多公里的赛程,就被分成多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从山田本一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呢?如果目标太远大, 我们 会因为苦苦追求却无法得到而气馁。 因此,将一个大目标科学地分解 为若干个小目标,落实到每天、每周的任务上,是实现目标的最好方 法。一定要记得你的计划得包含今天你可以做的, 千万不要好高鹜远。 这样,从每天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 慢慢积累,一步一步朝着自己 心中的目标靠近。第三步:保证目标的科学性为了让我们能够顺利到达目标, 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一

56、下我们确定 的目标的科学性。( 1 )能带给我强大动力想到你心中的“灯塔” ,它能刺激你不断追求吗?会促使你行动 吗?你愿意为它贡献精力吗?若答案是肯定的, 铭记在心, 为之奋斗2 )属于我自己首先, 你制定的目标应该是自己真正想去做的事情, 而不是别人 强加给你的。再有,实现目标的人应该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因为, 我们能够左右我们自己,却不能控制别人。( 3 )能促进我成长 你的目标应该是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 同时对他人也无伤害。 比 如,若以牺牲自己健康或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的目标是不道德的。( 4 )什么时候实现 任何一个目标的设定都应该考虑时间的限定, 有实现时限的才可 能叫目标,没时限

57、的只能叫梦想。( 5 )我要取得的结果要确定目标要取得的结果, 也就是将目标变得可以衡量。 任何一 个目标都应有衡量标准, 你的目标愈明确, 就能提供给你愈多的指引。( 6 )难度适合我 一个不断激励我们前进的目标应该是我们可以达到的, 过易和过 难的目标都不会促进我们前进。 我们应该设立一个自己跳一跳够得着 的目标。第四步:确保目标实现的条件( 1 )限定中长期目标的数量 你是否设定了太多的目标, 并且天真地希望自己全部都能一一实 现。过多的目标意味着精力的分散, 特别是当你拥有太多的长期和中 期目标时更是如此。2 )把目标写下来将目标写下来, 可以梳理你含糊不清的想法, 明确的目标才能保

58、证你的成功。让自己每天都看到目标也很重要你可以把自己的目标放 在每天可以看到的地方,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 3 )定期回顾、修正自己的目标定期回顾使你确定自己是否朝着目标前进, 有没有取得预期的成 功。若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往定的目标有一些不符合现实的发展,那 么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调整和修正, 以便更加符合实际需( 4 )将目标告诉别人将你的目标告诉别人, 因为你需要一点压力。 你很可能会感到变 扭,那就告诉亲人和朋友。 保证一定要完成目标, 并且让他们监督你。 虽然目标是自己的, 需要自己努力奋斗去实现, 但在实现目标的路程 中你并不是一个独行侠。你还需要家人、朋友的支持。因此,向你周 围的人谈谈你的目标, 寻求他们给你提供支持, 对你的目标地的实现 都是非常有帮助的。策略 16 :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和有效的实施计划(五)学生的自我价值导向自我价值理论认为人类将自我接受作为最优先的追求。 这种保护 和防御以建立一个正面自我形象的倾向就是自我价值动机。在学校, 学生的价值通常来自于他们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能力。 换句话说, 学 校中的成功应被理解为:保持积极的、有关能力的自我形象,尤其是 在遭遇竞争失败时。 学生的自我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