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1页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2页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3页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4页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1、什么是化学?它有什么特征?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2、化学有什么用?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密切相关; 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是揭示从元素到生命奥秘的核心力量。3、为什么学习化学课程?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基本理念1. 以学生的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课程目标2. 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发

2、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课程结构3. 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课程内容4. 重视开展 “素养为本 ”的教学 课程学习5. 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课程评价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

3、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如何理解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

4、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5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具有

5、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学科特征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立场(二)课程目标2017年课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必修(4学分,18 X 4=7裸日t)-毕业要求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2 .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3 .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

6、;4 .简单的有机物及其应用;5 .化学与社会发展选择性必修(0、 6 学分) 高考要求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 2 学分)模块 2:物质结构与性质(2 学分)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 2 学分)选修( 0-4 学分; 0.5 学分为单位)完全校本,任意组合系列 1:化学实验(保留)( 2学分)系列 2:化学与社会(合并)( 2 学分)系列 3:发展中的化学科学(新增) ( 2 学分)课程开设的建议:1 . 必修化学可以以学年为单位进行整体安排;2 .必修化学可以进行分类分班教学;3 .合理安排选择性必修三个模块的学习顺序;4 .统筹安排时间完成选择性必修的修习;5 .每周固定时间平行开设丰富多样

7、的选修课程选择性必修内容修改思路:1 . 帮助学生建立认识化学的思路增加体验性认识和观念性认识2 .抓更具有解释力的概念? 分子中的电荷分布:电负性、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 反应方向与限度:降低对焓变、熵变的要求,加强平衡常数线索3 .加强对生命科学的支持(配合物、氢键、生物大分子)4 .列出学生必做实验5 .注重现代化的研究方法知道分子的结构可以通过原子光谱、分子光谱、X浦寸线衍射等技术进行测定物质结构。精简元素含量测定、弱化实验方法、强化仪器方法。6 .减少硬知识点,降低学习难度(弱化:焓变、熵变作为反应方向的判据;删减:晶格能、等电子原理、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7 .渗透现代化学的理论发展

8、(利用有关软件绘制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子轨道图形,模拟分子的各种谱图。)“化学反应原理”1.1 体系与能量认识化学能可以与热能、电能等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能量的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知道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影响。1.2 化学反应与热能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用焓变表示, 了解盖斯定律及其简单应用。增加内能、体系、 影响因素、条件等视角,但不做学业要求。【修订前】主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修订后】主题2: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2.1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2.2化学反应速率2.3化学反应的调控方向、限度

9、、速率、调控4 个角度,方向和限度前置降低对焓变、熵变的要求,加强平衡常数线索【修订前】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修订后】知道化学反应是有方向的,知道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和熵变有关。【修订前】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修订后】内容标准: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了解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进行方向间的联系。? 学业要求:能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能进行平衡常数、转化率的简单计算,能利用平衡常数和浓度商的关系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2.2 化学反应速

10、率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了解反应速率测定的简单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知道化学反应是有历程的,认识基元反应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3 化学反应的调控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历程,对调控反应速率具有重要意义。历程、基元反应、活化能和速率相互关联,不做学业要求“物质结构与性质”( 1)认识物质结构的不同尺度? 3.1 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过程,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了解从原子、分子、超分子等不同尺度认识物质结构的意义。【

11、学业要求】能举例说明物质在原子、分子、超分子、聚集态等不同尺度上的结构特点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举例说明结构研究对于发现、制备新物质的作用。物态( state of matter) ,学名聚集态,是一般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所处的相对稳定的状态,通常是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上述三种状态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除三种物态以外,还有等离子态、超固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当气体中分子运动更加剧烈,成为离子、电子的混合体时,称为等离子态;当压强超过百万大气压时,固体的原子结构被破坏,原子的电子壳层被挤压到原子核的范围,这种状态称为超固态;有些原子气体被冷却到纳开(10 9K)温度时,被称为气体原子

12、(玻色子)都进入能量最低的基态,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超分子化学: 什么是超分子?超分子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使它具有明确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性。超分子化学是基于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 换句话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超分子化学的核心。在超分子化学中,不同类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可以区分的,根据他们不同的强弱程度、取向以及对距离和角度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金属离子的配位键、氢键、万兀堆积作用、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等。(1987年法国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J. M. Lehn 首次提出了“超分子化

13、学”这一概念 )超分子形成的因素: (能量、熵、分子识别)相互作用(降低能量):(非共价键)静电作用,氢键,金属原子和配位体间的配位键,疏水相互作用,冗-冗堆叠作用, 范德华力分子识别 (客体和主体,给体和受体,锁和钥匙)局部的弱相互作用加和、协同,形成锁和钥匙间强的分子间作用力,生成稳定的、具有特定结构的超分子。分子识别是构筑有序超分子结构所必需的。聚集状态化学反应原理:1.1体系与能量?认识化学能可以与热能、电能等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能量的转化遵 循能量守恒定律。知道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 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影响。?物质结构与性质:2.4晶体和聚集状态?知道在

14、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聚集状态随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微粒间相互作 用、微粒的聚集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知道物质的聚集状态会影响物质的性 质,通过改变物质的聚集状态可能获得特殊的材料。(2)认识物质结构的基本角度:构成微粒作用一一空间排布(3)认识物质结构的基本思路:推测一一验证一一解释宥机化学”1)认识分子?分子结构、官能团、化学键三个层次更为鲜明?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1.1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1.2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1.3有机化合物中的 化学键(2)制造分子:合成的思路与方法? 2.3有机反应类型与有机合成?认识加成、取代、消去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了解有机反应类型

15、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特点的关系。认识有机合成的关键是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了解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一般方法。体会有机合成在创造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及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 要贡献选择性必修学生必做实验1.简单的电镀实验;2.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3.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4.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5.盐类水解的应用;6.简单配合物的制备;7.乙酸乙 酯的制备与性质;8.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糖类五 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总体刻画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之

16、间的关系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程的重要载体。学业质量标准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建立,是由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后制定的,是学科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六 实施建议(一)教学与评价教师应如何实施以“素养为本”的教学?(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核心素养之间的本质联系(2) 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过程与方法目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思维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2、加深化学学科理解是以“素养为本”的教学的基础新课标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开展基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对化

17、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进一步增进化学学科理解。化学学科理解是指教师对化学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和方法的一种本原性、结构化的认识,它不仅仅只是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包括对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理解。学科素养的形成,不是依赖单纯的课堂讲授,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不是依赖记忆与理解,而是依赖感悟与思维;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因此,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3、以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是“素养为本”的教学

18、的保证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由学科教学向素养教学的转变,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能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和关键能力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不失时机的让学生感悟化学的学科价值和化学的美,使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得以真正的落实。(五)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1、加强化学课程实施的规划如周学时?什么时候开设什么内容的选修课?选择性必修三个模块开设顺序?2、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加强开发校本课程:1、选修 3个系列;2、当地资源;3、校际间交流3、加强化学实验室和化学学科专用教室的建设1、实验员;2、仪器设备;3、专用教室;4

19、、化学药品等4、加强化学教研组建设5、加强校内外化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文本资源2、信息技术资源3、生成性资源4、自然与生活环境资源5、社会教育资源以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有那些特点?1 .注重创设真实而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2 .注重基于“学习任务”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3 .注重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和显性化。4 .注重“教、学、评”的一体化。5 .注重化学实验的独特价值,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6 .注重化学史的教育功能,合理使用化学史。金属与水反应教学设计(例)1 .教学与评价目标:1 .教学目标通过钠与水、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现象的比较整体认识金属与水的反应通过对“滴水生火”现象的分析,预测

20、与水反应的产物及现象,初步体会探 究物质性质时预测的重要性。通过铁片到还原铁粉,冷水、热水、水蒸气的系列反应探究,体会由简单到 复杂递进式实验研究的思想通过对有活泼金属的火灾现场不能用水灭火和钢铁厂的安全警示“熔融金属 入模,必须采取防水步骤”的原因的解释,感受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 学科知识的价值。2 .评价目标通过对钠与水及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探究实验的设计、观察及原因的讨论 说明,检验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通过铁能否与水反应的讨论,检验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水平。通过对两个探究实验和镁条与水反应实验的总结,并与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对比,得到结论,检验并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通过对有活泼金属的火灾现场不能用水灭火和钢铁厂的安全警示“熔融金属 入模,必须采取防水步骤”的原因的解释,检验金属与水反应的认识水平。2 .教学与评价思路 出解决问题知识应用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检验对金属与水反应 的认识水平。I宏观现象 两个探究实验验证 金属与水的反应 实验探究与创新思维 诊断实验探究水平n微观解释 与水能反应且不同 金属反应程度不同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诊断并发展高阶思维3 .教学流程【学习任务11猜测滴水生火的原因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评价任务11诊断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