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单缸柴油机曲轴的强度设计及刚度计算、疲劳强度校核 (声明,本设计中程序、计算都是自己编写,程序输入自己的参数后即可达到前四题的结果,希望对你有用)交作业序号:34图号:7-2数据号:-3班级:机械九班学号:41100904姓名:铭目录一、设计目的·························
2、83;···························2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3、;··························22.1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4、183;··················22.2 分析讨论及说明书部分的要求····························
5、183;·····32.3 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
6、33、 设计题目················································
7、3;····3四、设计内容············································
8、83;········54.1 画出曲轴的内力图·······································
9、183;····54.2 设计曲轴颈直径d和主轴颈D···································74.3 校核曲柄臂的强度·····&
10、#183;······································84.4 校核主轴颈H-H截面处的疲劳强度·······
11、3;······················104.5 用能量法计算A-A截面的转角························
12、183;··11五、分析讨论及必要说明···········································14六、设计的改进措施及方
13、法·········································14七、设计体会·······
14、83;·············································15八、参考文献···&
15、#183;·················································1
16、6九、附录·················································&
17、#183;·······17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系统学完材料力学课程之后,结合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利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的综合运用,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使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18、。具体有以下六项:1. 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2. 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3. 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课程设计可把材料力学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4. 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5. 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际中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6. 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二、设计任务和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并到处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机程序
19、,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2.1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设计计算说明书是该题目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结果的说明。要求书写工整,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明确,表达完整。具体内容应包括:(1) 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所求及零件图;(2) 画出构件的受力分析计算简图,按比例标明尺寸,载荷及支座等;(3) 静不定结构要画出所选择的基本静定系统及与之相应的全部求解过程;(4) 画出全部内力图,并标明可能的各危险截面;(5) 危险截面上各种应力的分布规律图及由此判定各危险点处应力状态图;(6) 各危险点的主应力大小及主平面位置;(7) 选择强度理论并建立强度条件;(8) 列出全部计算过程的
20、理论根据、公式推导过程以及必要的说明;(9) 对变形及刚度分析要写明所用的能量法计算过程及必要的内力图和单位力图;(10)疲劳强度计算部分要说明循环特征,的计算,所查各系数的依据,并列出疲劳强度校核过程及结果。2.2 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1.分析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并讨论其原因、改进措施。2.提出改进设计的初步方案及设想。3.提高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措施及建议。2.3 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1. 程序框图2. 计算机程序(含必要的语言说明及标识符说明)。3. 打印结果(数据结果要填写到设计计算说明书上)。三、设计题目7.2 单缸柴油机曲轴的强度设计及刚度计算、疲劳强度校核某柴油机曲轴可以简化为下
21、图所示的结构,材料为球墨铸铁(QT4505)弹性常数为E、,许用应力,G处输入传矩为 ,曲轴颈中点受切向力、径向力 的作用,且。曲柄臂简化为矩形截面,1.41.6 , 2.54 ,。已知固定数据和设计计算数据如下表(I-9):0.110.181500.271201800.050.7812.43000.050.06 题目要求:(1)画出曲轴的内力图。(2)设计曲轴颈直径d ,主轴颈直径D 。(3)校核曲柄臂的强度。 (4)校核主轴颈 H-H 截面处的疲劳强度,取疲劳强度系数n=2。键槽为端铣加工,主轴颈表面为车削加工。(5)用能量法计算A-A截面的转角 。四、设计内容4.1 画出曲轴的内力图4.
22、1.1 画出分析图4.1.2 外力分析画出曲轴的计算简图(上图),计算外力偶矩。 计算反力:在XOY平面内: 在XOZ平面内: 4.1.3 内力分析(1)由图7-2得出,主轴颈的EF左端(1-1)截面为最危险截面,受扭转和两向弯曲。 (2)曲柄臂DE段下端(2-2)为危险截面,受扭转、两向弯曲和压缩 (3)曲柄劲CD段中间截面(3-3)为危险截面,受扭转和两向弯曲 4.1.4 作曲轴内力图 单位:力F/(N) 力矩M/(N·m) 注:不计内力弯曲切应力,弯矩图画在受压侧。4.2设计曲轴颈直径d和主轴颈D(1)主轴颈的危险截面为EF段的最左端1-1截面,受扭转和两向弯曲,根据主轴颈的受
23、力状态,可用第三强度理论计算: 结果得:,实际取。(2)曲柄颈CD属于圆轴弯扭组合变形,由第三强度理论,在危险截面3-3中 结果得: ,实际取。4.3 校核曲柄臂的强度 具体求解过程通过C语言程序运行可得。 由程序得h,b的最佳值为h=57.09mm,. 查材料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P70页表3-1并由插入法可得,。(1)曲柄臂的强度计算曲柄臂的危险截面为矩形截面,且受扭转、两向弯曲及轴力作用(不计剪力的作用),曲柄臂上的危险截面2-2应力分布图与下图所示: 根据应力分布图可以判定出可能的危险点为D1,D2,D3。 此时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 所以点满足强度要求。 此时点处于二向应力状态,受扭转
24、切应力作用: 点的正应力为轴向力和绕Z轴的弯矩共同引起的,故: 由第三强度理论: 因为,符合强度要求。点满足强度条件。 点处于二向应力状态: 根据第三强度理论:所以点满足强度理论条件。综上所述:曲柄臂满足强度条件。4.4校核主轴颈H-H截面处的疲劳强度 查询QT450-5材料的强度极限为:。 查询材料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课本P355图13-10及表13-3得:端铣加工得键槽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当表面为车削时表面质量系数。 已知: 尺寸系数 敏感系数。 FH 处只受扭转作用: 所以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 安全系数:综上所述,H-H截面的疲劳强度符合强度要求。4.5 用能量法计算A-A截面的转角。
25、 采用图乘法分别求解截面的转角。(1)求:在截面A加一单位力偶矩。并作出单位力偶矩作用下的弯矩图与外载荷作用下的弯矩图如下(画在受弯的一侧,计算过程如下):由平衡方程得:B点的弯矩为: E点的弯矩为: 查材料力学附表得。·.杆件的抗扭刚度由公式计算得:(2)求:在截面A加一单位力偶矩。并作出单位力偶矩作用下的弯矩图与外载荷作用下的弯矩图如下(画在受弯的一侧): 同理得:B点的弯矩为:E点的弯矩为:由公式得: 五、分析讨论及计算说明在我的设计中,特做以下几点说明:(1)在外力分析时,在设定未知力的时候,由于已知条件中没有X方向的外力,故不考虑(2)在画内力图时,不考虑弯曲切应力对设计的
26、影响,故未画剪力图。(3)在强度计算方面,由于材料是球墨铸铁,其物理性质与钢相近,所以采用第三强度理论而不用第一或第二强度理论。(4)在校核曲柄臂画内力分布时,把曲柄臂的危险截面简化成矩形,忽略圆孔对其的影响。(5)在校核H-H截面疲劳强度时,忽略键槽对的影响。六、本次设计的不足及改进措施6.1 提高曲轴的弯曲强度及刚度 通过合理安排曲轴的受力情况及设计合理的截面,可以有效的提升曲轴的强度。本设计中的曲轴可以采用合理安排受力情况。在机械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将集中载荷适当分散或将集中力尽量靠近支座的受力情况。对于曲轴弯曲刚度,可以通过改善机构结构形式,减少弯矩的大小,选择合理的截面及合理选材
27、等方法提高其刚度。对于本例中可改善曲轴结构形式,减少弯矩的大小及合理选材来达到曲轴刚度的要求。6.2 提高曲轴的疲劳强度 提高疲劳强度的主要措施有减缓应力集中及提高曲轴的表面强度等。为了消除和缓解应力集中,在设计曲轴时,应尽量避免出现方形直角或带有尖角的孔和槽,即在主轴颈和曲柄臂相连处应采用半径较大的过度圆角;提高曲轴表面的强度可通过两方面实现,一是从加工入手,提高表面加工质量,可采用精细加工降低表面粗糙度,这在将材料改为高强度钢时尤其重要;二是增强表面强度,对曲轴中应力集中的部位如键槽处应采取表面热处理或化学处理等工艺措施,如表面高频淬火、渗碳、滚压、喷丸等冷加工的方法。七、设计体会 通过这
28、次的课程设计,我对材料力学的相关知识应用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材料力学是一门被各个工程广泛应用的学科,是通过理论与实验来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的研究。在保证安全、可靠、经济节省的前提下,为构件选择适当的材料,确定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提供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这些在此次设计过程中我有了切身的体会。 此外,我深深的感到仅仅掌握课本中的理论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工程实际设计中的问题要比想象的复杂的多。短暂的一个零件设计过程,就运用到了众多的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由此我更加增强了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并由衷的感到要把材料力学知识学懂悟透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严谨务实的科学研究精神。当然,实
29、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理论学习工程中不断进行工程问题的实践设计和论证,从而获得大量的宝贵经验,才能以最经济的过程、最合理的方法解决遇到的设计难题。此次课程设计让我受益匪浅,当然设计中也还有很多不足,恳请老师批评指正。八、参考文献1聂毓琴,孟广伟,材料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2聂毓琴等,材料力学实验与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3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九、附录9.1 程序流程图9.2 C语言程序#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define Pi 3.1415926#d
30、efine G 1000#define R 120main()float L1,L2,L3,E,u,Si,Sib,Tao,Fai,Ep; /定义已知量float P,n,r; /定义输入的可变量float Me,Ft,Fr,FAy,FAz,FFy,FFz,M1x,M1y,M1z,M2x,M2y,M2z,M3x,M3y,M3z,FN2; /定义设计过程中各力矩及力的符号float Sir1,Sir2,B,D,d;float h,b,h1,b1,Sigma1,Sigma2,Sigma3,Sigmar2,Sigmar3,alfa,gama,tao1,tao2;/定义计算过程中常数及转换量float
31、W,taomax,Ktao,Bata,ntao;float Z1,Z2,Z3,Q2,Q3,Y2,Y3, a,s,m=1.6*D*0.4*1.6*D;L1=0.11,L2=0.18,E=150e9,u=0.27,Si=120e6,Sib=450e6,Tao=180e6,Fai=0.05,Ep=0.78;printf("L1=%f,L2=%f,E=%f,u=%f,Si=%f,Sib=%f,Tao=%f,Fai=%f,Ep=%fn", L1,L2,E,u,Si,Sib,Tao,Fai,Ep);/定义及输出已知量printf("Please input date:P,n,
32、rn");scanf("%f,%f,%f",&P,&n,&r); /输入可变量L3=1.2*r;Me=9549*P/n;Ft=Me/r;Fr=Ft/2; /求解外力偶矩及外力FAy=Fr*L2/(L1+L2);FAz=Ft*L2/(L1+L2);FFy=Fr*L1/(L1+L2);FFz=Ft*L1/(L1+L2);M1x=Me;M1y=FFz*(L2-L3/2);M1z=FFy*(L2-L3/2);/求解各方向弯矩M2x=Me;M2y=FFz*(L2-L3/2);M2z=FFy*(L2-L3/2);FN2=FFy;M3x=FAz*r;M3
33、y=FAz*L1;M3z=FAy*L1;printf("M1x=%.2f,M1y=%.2f,M1z=%.2f,M2x=%.2f,M2y=%.2f,M2z=%.2f,M3x=%.2f,M3y=%.2f,M3z=%.2f,FN2=%.2fn",M1x,M1y,M1z,M2x,M2y,M2z,M3x,M3y,M3z,FN2);Sir1=sqrt(M1x*M1x+M1y*M1y+M1z*M1z);B=32*Sir1/Pi/Si;D=pow(B,1.0/3.0); /利用pow函数求解主颈轴直径DSir2=sqrt(M3x*M3x+M3y*M3y+M3z*M3z);B=32*Sir2
34、/Pi/Si;d=pow(B,1.0/3.0); printf("D=%.3f,d=%.3fn",D,d); for(h=1.4*D*G;h<=1.6*D*G;h=h+0.01)/利用插入法找出h,bfor(b=0.25*h;b<=0.4*h;b=b+0.01)if(h/b>=2.5&&h/b<=3)a=0.258+0.018*(h/b-2.5);r=0.767-0.028*(h/b-2.5);if(h/b>=3&&h/b<=4)a=0.267+0.015*(h/b-3);r=0.753-0.008*(h/
35、b-3);Z1=FN2/(b*h)+6*G*M1z/(b*b*h)+6*G*M1x/(b*h*h); /在2-2截面利用第三强度理论求出最优h,b解Z2=FN2/(b*h)+6*G*M1z/(b*b*h);Z3=FN2/(b*h)+6*G*M1x/(b*h*h);Q2=G*M1y/(b*b*h*a);Q3=r*Q2;Y2=sqrt(Z2*Z2+4*Q2*Q2);Y3=sqrt(Z3*Z3+4*Q3*Q3);if(Z1<=R&&(Y2-R)/R<0.05&&(Y3-R)/R<0.05)s=h*b;if(s<m)m=s;h1=h;b1=b; printf("h=%5.2fmmnb=%5.2fmmnm=%7.2fmmn",h=h1,b=b1,m); /输出所得最优h,b解 Sigma1=FFy/(h*b)+M2x*6*G/(b*h*h)+M2z*6*G/(b*b*h);if(Sigma1<=(1.05*Si)pri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