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_第1页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_第2页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_第3页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国内尚无确切的统计。研究进展: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损伤引起的心脏构造和功能变化,最终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低下,慢性心力衰竭存在一个逐渐发生开展的过程,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半个世纪以来,对心衰的发生、开展及 预后因素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改变:其根底病因从高血压、瓣膜病为主转为以缺血病性心肌病为主;对病理机制的认识从心脏的前后负荷加重致心脏过劳转为认识到心脏的重塑、神经内分泌交感神经和RAAS的过度激活是明显加重心肌损伤、心室重塑、促进心衰进程的启动因素,其激活程度也是影响预后和

2、死亡的主要因素。1 对心力衰竭病机及治疗的认识中医虽无心力衰竭病名,但早有一些与此相关的一些证候的详细记载,并将其证治分属于胸痹、心悸、痰饮、水肿等病证范畴。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医学界已认识到心力衰竭是一组综合征,有其固有的病理机制合临床特点,遂在中医整体观念学术思想的指导下展开了对其病因机制和辨证论治的研究,总结出辨证和方药运用规律。关于病因病机,认为心力衰竭发病之本在于正虚,心气心阳亏虚,终致气虚血瘀。瘀于心脉那么见心悸、怔忪、胸闷、胸痛;瘀于肺脏那么见短气喘促、呼吸困难、咳吐痰涎、不得卧;瘀于其它脏腑及周身那么见倦怠乏力、纳少腹胀、面唇紫绀等。心病日久,累及肺、脾、肾等致水饮痰浊内生

3、,可上凌心肺而致喘,外溢肌肤而为肿。根据以上认识,本着治病必求其本的治那么,益心气温心阳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首要大法。2 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现代认识及研究2.1 辨病与辩证相结合 心力衰竭是危重病症,现代中医必须采用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诊治方法,才能准确的对病情极其危险性作出判断,选择最为恰当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西医辨病,通过应用各种检测手段,准确查明心力衰竭的根本病变,明确病理性质,判断患者心脏功能状况,这是治疗和断定疗效的根本根据;中医辨证,那么在辨病的根底上,从整体着眼,审视心力衰竭时全身机能状况的改变,详查心脏病变与他脏的联络及互相影响。西医辨病治疗针对局部作用强,可较快缓解病症,阻

4、止疾病急变;中医辨证治疗将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融会贯穿,以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为指导思想,其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包括了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轻心肌损害、促进全身各脏器功能等。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大量临床理论说明,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中西医治疗心力衰竭,其疗效显著由于单纯的西医或中医治疗者。2.2 加强专病专方研究 治疗心力衰竭的中医药专方是根据根本病机研究,经长期临床理论探究而获得的经历总结。用专方治疗有利于临床用药、观察和进展科学研究。目前文献报道治疗心力衰竭的专方大多在传统方根底上加以重新组合、增减而成。专方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假设为煎剂,在是使用中可以随症加减,亦不失其灵敏

5、性。有的专方被制成口服液、浸膏、片剂、胶囊等剂型,那么服用更为方便。专病专方研究有利于与现代医学科研方法接轨,促进中西医结合诊治心力衰竭程度的进步,也便于临床推广应用。2.3 增强心肌收缩功能 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是心力衰竭的根本病理机制,故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增强心肌收缩力,进而增加心排血量应是治疗研究的努力方向之一。在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中,发现不少中药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如有类似强心苷作用的葶苈子、北五加皮等,类似非强心苷类的人参、黄岑、附子等,临床治疗中可灵敏选用,或辨证应用,或有针对性的选用,或配合西药运用。2.4 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缺血 心力衰竭均存在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

6、变,常常合并心肌缺血、脏器淤血、肝肾功能损害,使病情加重。因此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缺血对增强心脏功能和消除其它器官病理状态都具有重要意义。活血化瘀药如丹参、三七、川穹、当归等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供氧、促进组织损伤修复等作用,在治疗中应注意选用。2.5 利尿消肿 利尿治疗是心力衰竭的根底治疗,是缓解心力衰竭病症的有效方法。西药利尿剂虽作用迅速,但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因此对急性心力衰竭病症缓解后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考虑应用利尿中药,如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猪苓汤等,其作用虽缓,但利尿作用持久、温和,不易导致电解质紊乱。亦可根据辨证采用活血利水法。3 中医治疗心

7、力衰竭特点与优势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化开展,越来越多的成果说明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有其独到之处,其特点和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3.1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也是中医论治心力衰竭的指导思想。它从整体程度认识心力衰竭时患者的疾病状态,注意心脏病变与其它脏器的关联,治疗时强调直接针对病程中的证候表现,采用补偏救弊、扶正祛邪的多种措施,已恢复机体自身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抗病御邪才能为宗旨。3.2 丰富的临床经历和方药宝库 中医治疗心力衰竭所表现的喘息、心肌、痰饮、水肿等证候有丰富的经历,经过反复理论所确立的许多传世方药,至今仍显示着良好的疗效。3.3 中药的多靶点效应 与西药专一性药理机制相比,中药及其组成方剂的最大特点就是其药理作用的多靶点效应。中药的化学构造组成非常复杂,如人参的化学成分有人参皂苷类、脂肪酸、挥发酸、氨基酸、糖类、黄铜、挥发油、核苷及其碱基等,而人参皂苷又有20余种。已证实人参有涉及机体各系统的多方面药理作用,包括非强心苷性强心、抗休克、抗心肌缺血、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扩张血管、促进记忆、进步免疫功能、降血糖等。3.4 进展剂型改革 如今中医药工作者为了充分发挥治疗优势,进步中医药的疗效,进展了深化的中药剂型改革研究,一大批使用方便、作用快捷的新型中成药应用于临床,包括口服液、含服剂、雾化吸入剂、注射剂等,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