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溪洛渡电站左岸古滑坡堆积体位移与治理兰艇雁 李杰(长江三峡发展公司溪洛渡监理部,云南永善657300 )摘要: 由二叠系宣威组底部软弱夹层作为古滑体界面的溪洛渡左岸巨型谷肩古滑坡堆积体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坡脚破坏,大气降水渗入, 滑坡体表层发生大面积蠕动变形,滑移距离达到180mm,古滑坡体内部沿深层滑动面滑移60mm,总体积约5000万m3。古滑坡的复活对滑坡体上部居民以及电站进水口造成严重威胁。 通过采取深层、 浅层排水, 压脚贴坡混凝土,框格梁加锚索固脚等工程措施,保证了古滑坡体的稳定。关键字: 古滑坡 位移 治理1 概述溪洛渡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云南省永善县与四川省雷波县相接壤的溪洛渡峡
2、谷之中,是金沙江下游河段规划开发的第三个梯级电站。 该工程以发电为主, 兼有防洪、 拦沙和改善 下游航运条件等综合功能。溪洛渡水电站枢纽由拦河大坝、 引水发电建筑物、 泄洪建筑物等组成。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最大坝高278.00m,坝顶高程610.0m,拱顶中心弧长 698.07m。发电厂房为地下式,分设在左、右两岸山体内,各装机 9台、单机容量为700MW勺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600MW电站主要供华东、华中地区兼顾川、滇两省用电需要,是金沙江“西电东送”距离最近的骨干电源之一,是我国第二大巨型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左岸谷肩堆积体位于坝址上游电站进水口的上方, 在治理过程中发现存在浅
3、部蠕动滑移以及深部古滑带位移, 有复活迹象, 如果失稳, 后果将十分严重。通过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目前达到了稳定的良好效果。 这种对古滑坡体进行综合治理的方法在国内十分罕见,尤其是土锚管在边坡加固中的应用在国内实属创新,故予以介绍。2 地质背景2.1 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雷波永善构造盆地中的永斜之西翼, 系一总体倾向南东由似层状玄武岩组成的单斜构造, 缓倾下游左岸, 顺流方向地层产状呈陡缓陡的平缓褶曲。 坝址区所在金沙江河谷呈“U”字型分布,谷底高程约350m左右,正常蓄水位600m时,河谷宽535m, 600m 高程以上为70。80。的玄武岩陡壁,740m高程以上为古滑坡堆积体。左岸古滑坡
4、堆积体 位于电站进水口及泄洪洞进水口的上方,原始坡面平缓,总体坡度15。20。左右,具体见图 1。图1左岸古滑坡堆积体处理分区示意图2.2 地质结构左岸古滑坡体的滑动面主要发生在玄武岩与宣威组铝土页岩之间,滑动面出口高程730858ml滑动面产状 N20° E/SE/5。8°。古滑坡堆积体由下至上,从老到新依次为二叠系宣威组沉积(P2X),冰川、冰水堆积体(fgl+glQ 21),洪积体(plQ3),其中以冰水堆积和洪坡积为主,见图 2。图2左岸谷肩古滑坡堆积体剖面示意图二叠系宣威组沉积(Bx)位于古滑坡底部,为海陆相沉积,岩性为灰黄色砂页岩互层, 底部存在较稳定的铝土质页
5、岩,残留厚度一般在2230m之间,顶板高程730800nl宣威组地层假整合于玄武岩之上。冰川、冰水堆积体(fgl+glQ 21)形成于中更新统早期,为河流相冲积物,厚度一般为 1079m,组成物质主要为玄武岩、砂岩、灰岩,钙质接触式胶结较紧密,具有成层性,局 部架空,偶有缺失,分布高程一般在730800m之间。洪积体(plQ3)厚度430m左右,主要由紫红色粘土组成,自上而下含石量逐渐增多, 厚度逐渐增大,覆盖于冰川、冰水堆积物之上。2.3 水文地质条件古滑坡体水源主要接受边坡后缘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面积约8000m2。就滑坡体组成物质而言,上部洪坡积物主要组成物质为红色粘土,相对隔水,对大气降
6、水起到了屏障作用;中 部冰川、冰水堆积体为冲积层,结构架空,是相对透水层;下部宣威组岩层为相对隔水层。 地下水赋存于隔水层之上的冰川、冰水堆积物之中,含水量较少,向金沙江排泄。2.4 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洪积体(plQ3)干密度为1.75g/cm3,天然含水率为 15.5%,粘土塑性指数为 18.7,干 燥时坚硬且地表龟裂,遇水软化。冰川、冰水堆积体(fgl+glQ 21)干密度为1.95g/cm3,天然含水率为 5.95%。 3古滑坡成因分析根据该区滑坡体之上倾覆第四纪洪积物可推断滑坡体发生于200300万年的中更新统早期。当时金沙江河床高程约868m.河水补给两岸的二叠系宣威组地层,使其中的铝
7、土页岩和粉细砂岩等软弱岩层长期处于软化状态。由于边山卸荷作用,使其后缘的宣威组、飞仙观组以及铜街子组地层沿卸荷结构面发生错落,错落地层总厚度达423m。错落体基本保持了原始地层的顺序,中后部解体较弱,具有明显的错落特征。在错落岩层的重压下,加之宣威组软弱岩层处于软化状态,导致边坡在剪应力条件下产生沿宣威组软弱岩层的塑性变形和 剪切滑移。经勘测发现滑坡体后缘集中发育陡倾节理,产状为N30°50° W/SW: 65°80。,中部弧形滑面是经剪断宣威组中上部以及飞仙观组岩体发育而成,因此古滑坡是由于卸荷错落岩体的重力作用,岩体在蠕动变形过程中,经前缘滑移牵引,后缘拉裂,
8、中部剪切 下滑形成的。滑坡主滑方向均指向金沙江,略向下游倾斜。古滑坡形成后的岩体基本保持了原始的地层顺序, 到中更新统末期, 该区遭受了冰川河流冲击, 将古滑坡体前缘宣威组以上的飞仙观组和铜街子组潜蚀, 由河流相冰川、 冰水堆积物取而代之。到上更新统时期, 该区又经受一次洪水冲刷,使洪积物覆盖于冰积层之上,从而形成如今的地层结构特征。4 古滑坡稳定性分析4.1 古滑坡变形过程3古滑坡堆积物厚度 8.51m163m不等,体积约5700万m。2005年5月份以前,为保证 古滑坡下方电站进水口和泄洪洞进水口的安全, 对古滑体边坡进行了削坡处理。 在处理过程 中发现山区下游侧的坡脚部位发生蠕滑拉裂变形
9、,并逐渐发展为洪积物发生弧形浅表层滑 动。2005年5月至9月,山区上游侧中部的表层洪积物在前缘开口线附近出现明显的浅层 变形,变形范围约为长15m (顺江方向),宽10m (垂直金沙江方向)。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变形体前缘部位发生一定程度的向外鼓出,后缘出现深约3050cm的拉陷槽,后侧最大错位高度达1.2m。IV区顶部出现宽 510cm的拉裂缝,后侧发生高 3050cm的错台。2005 年 9 月以后,整个滑坡体变形进一步加剧,各区中部都不同程度的出现贯通性裂隙,不仅表层发生裂隙和鼓出,中部的冰川、冰水堆积物亦发生拉开裂缝。4.2 变形监测为了实时掌握滑坡体的变形情况,在高程813.9m和
10、 797.0m分别布置测斜管IN02-JDL 和 IN03-JDL , IN02-JDL 于 2006 年 6月 25 日取得基准值,观测时段为 06 年 06 月 25日06年07月25日;IN03-JDL于2006年7月13日取得基准值,观测时段为06年07月13日06年07月25日。它们的监测情况分别如下:IN02-JDL 测斜孔(1) 累计位移:在观测时段内 0.5m 深度测点累计位移量约75mm, 3.0m 深度测点累计位移量约22mm, 28.5m 深度测点累计位移量约10mm。(2) 变形速率: 06 年 7 月 1 日以前,变形速率较小, 0.5m 深度测点的平均变形速率为1.
11、6mm/d; 06年7月1日06年7月11日期间,0.5m测点的平均变形速率为45 mm/d ;06 年 7 月 11 日以后, 0.5m 测点变形速率减小,平均变形速率约 1.0mm/d ; 3.0m 和 28.5m 深度测点具有相似规律,总体平均变形速率约 1.0mm/d 。IN03-JDL 测斜孔(1)累计位移:在观测时段内 0.5m 深度测点累计位移量约41mm, 3.0m 深度测点累计位移量约19mm 23m深度测点累计位移量约7mm( 2)变形速率:06 年 7 月 15 日以前,变形速率较小, 0.5m 深度测点的平均变形速率为2.75mm/d; 06年7月15日06年7月18日
12、期间,变形速率有所减小,0.5m测点的平均 变形速率为 0.5 mm/d ; 06 年 7 月 18 日以后,变形速率增大, 0.5m 测点的平均变形速率约4.6mm/d; 3.0m和23m深度测点具有相似规律,但量值较小。两测斜孔 06年07月25日向 河谷方向不同深度位移分布情况分别见图 3 、图4。从监测资料可以看出,在孔深5m左右存在变形差异点,上部各点的累积位移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孔深5m至冰川、冰水堆积物底部之间各点的累积位移趋于一致;冰川、冰水堆 积物底部处是另一变形差异点,该处出现位移巨变,上部累积位移12mm- 15mm左右,下部只有2mmr 3mm&右。该观测结果显示
13、,两点一个是浅层位移界面,位于洪积物与冰积物的 分界线上,另一个是深层界面,位于冰积物和下部宣威组的分界面上。4.3 原因分析左岸古滑坡体的稳定情况威胁电站进水口的安全,拟对古滑坡上部致滑段进行削坡处理,开挖坡比1: 1.51: 2.5,根据现场地形和土体特征分部位进行。在施工中,由于表层覆盖的相对隔水的粘土层被削减, 导致部分透水的冰积层裸露, 加之 2005 年雨水较丰富,大量雨水通过冰积层渗透到底部的宣威组,使其中的铝土页岩和粉细砂岩等软弱岩层软化,导致其抗剪强度降低,并且由于施工开挖造成滑坡前沿14层玄武岩高程680m- 740m位置的坡脚以上形成临空面, 因此使得古滑坡沿宣威组深层界
14、面发生位移。 而表层的洪积物粘土在干燥状态下其内摩擦角值可以达到 36°40° , 一旦浸水粘土层将达到夜限含水量,值降低至10。15。之间,由于其在表层植被破坏后接受大量降水补给达到饱和,因此产 生沿冰积层界面的浅层蠕滑。从以上分析说明, 该古滑坡已趋于复活, 整个左岸高边坡稳定性较差, 为确保下部电站进水口和上部居民安全必须彻底治理。5 古滑坡体治理左岸古滑坡堆积体处理范围长5303m,在高程740m-840m之间。针对溪洛渡水电站左岸古滑坡堆积体的复杂地质条件和浅层蠕滑以及深层位移的特征, 采用了中空注浆土锚管加拱形骨架砼梁对浅层滑移进行加固;采用砼固脚贴坡挡墙加上深
15、入完整玄武岩体的预应力锚索对坡脚进行加固。 为了解决古滑坡内的积水, 采取坡面排水、 地表排水以及在玄武岩中打 排水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排水。5.1 中空注浆土锚管固坡5.1.1 固坡作用原理中空注浆土锚管打入坡面后, 使坡面增加了钢管骨架, 并且其对周围的松软土体存在挤密作用,增加了边坡的抗滑能力,从而增加了边坡的稳定;当中空注浆土锚管注浆时, 水泥浆液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布置在管壁四周的出浆孔向周围土体及碎屑块石渗透, 使周围一定的渗透半径范围内的土体或碎屑块石胶结在一起,既提高抗拔能力又提高抗剪强度,使表层5m范围内的滑移面趋于稳定。5.1.2 参数的选择土锚管长6m,直径48mm壁厚3.
16、5mm,入口端加工成锥形导向头,沿轴线方向每10cm布置4个6mm勺出浆孔,出浆孔采用三角体角钢倒刺保护,共设置3m,其余3m不设出浆孔。土锚管夯入坡面5.85m,外露15cm,间排距1.5m x 1.5m,梅花形布置,锚管下倾15°。土锚管灌注 M20的水泥净浆,水灰比 0.8 : 1,注浆压力控制在 0.3MPa以内。5.1.3 中空土锚管施工在脚手架搭设完成后,按照中空注浆土锚管布置间排距逐一放线标注孔位,采用 QC150 型夯管机夯进中空注浆土锚管;紧接着在土锚管验收合格后进行灌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3MPa 以内。当孔口返浆,或边坡往外串浆,即可结束灌浆;孔口未返浆,但灌浆
17、压力已达到0.3MPa,且浆液无明显下降时亦可结束灌浆。整个坡面共布置土锚管20460根。5.2 拱形骨架梁护坡土锚管完成后在坡面上设置常规碎拱形骨架,间距 3.6m,主骨架宽0.6m,拱形支骨架宽0.5m,每3根主骨架设置一道沉降缝,并用沥青麻丝填塞。混凝土拱形骨架嵌入边坡坡 面, 拱形支骨架与主骨架相交位置结合土锚管位置布置, 保证混凝土骨架钢筋与土锚管焊接牢固。5.3 混凝土贴坡挡墙加预应力锚索加固根据左岸故滑坡体的地质结构和坡脚破坏的实际情况, 为确保古滑体坡脚的抗滑力, 保 证边坡整体稳定,故采用混凝土贴坡挡墙加预应力锚索对滑坡下部阻滑部分进行加固。坡脚混凝土贴坡挡墙基础座落在14层
18、玄武岩的顶面,基础块采用C25混凝土,厚度为1.5m,贴坡混凝土坡长长度一般为6s在14层玄武岩混凝土基础面上,设置 。32, L=6m基础锚筋,间排距1.5mX1.5m交错布置,外露50cm,并与混凝土内的钢筋焊接。斜坡段混 凝土基础布置(f)32, L=6m的中空自进式锚杆,间排距1.5mX 1.5m交错布置,外露50cm,与贴坡混凝土内钢筋焊接。为加强坡脚混凝土贴坡挡墙对坡脚的加固效果,在 6m 长的贴坡混凝土中部布置一排1500KN级预应力锚索,设计孔深30m预应力锚索需要穿过冰川冰水堆积层、古滑坡堆积层和宣威组砂岩,最终锚固于稳定的 14 层玄武岩内。整个加固过程共完成预应力锚索93
19、 束,混凝土6269m3。5.4 排水5.4.1 地表排水左岸滑坡堆积体汇水面积约8000n2,坡度约10°30。,雨后往往汇成较大的地表径流,坡面存在两条冲沟对坡面进行冲刷, 造成垮塌破坏; 并且坡面以上有梯田,农田灌溉时灌溉用水时常顺坡面上的冲沟下泻, 对坡面亦造成较大的冲刷。 为了控制地表径流对坡面的冲刷以及入渗对滑体的不利影响, 沿堆积体上部开挖边界线外侧和马道分别布置截水沟, 径 流通过纵向排水沟排入碎截水沟后汇入下游河谷。排水沟过水断面为1.5 x 0.5m,设置为跌坎式排水沟。5.4.2 坡面排水左岸地下水位在宣威组顶部高程处波动,因此在宣威组砂岩范围内布置6排100m
20、mW排水孔,间距2.0 x 2.0m;在洪积物较厚的IV区布置()50mmt勺排水孔,间排距 4.0m x 4.0m。排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仰角5° ,钢管管壁间隔 10cm钻设孔径为810mmW小孔,采用梅花形布置。排水管外包反滤土工织物,管长12mo通过采用偏心跟管钻进法造孔,然后送入排水花管并拔出套管。整个坡面共完成100mmjE水管10820m,50mn#水管5804mb5.4.3 深层排水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滑坡体的地下水位, 在滑坡面下部的玄武岩地层中设置了永久排水 平洞,排水平洞分为一条排水主洞和1号、2号两条排水支洞。排水平洞宽2.7m,高3.4m,为城门洞型,总长 1129.0m。主洞K0+000K0+080范围及1号支洞和2号支洞内不设排水 孔,其余洞段在顶部设置排水孔,孔径 90mm孔距3.0m,梅花形布置,孔轴方向垂直于开 挖面;局部破碎岩石的孔轴方向与可能滑动面的倾向相反,其与滑动面的交角应大于45°,排水孔深入覆盖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创意产业用房买卖合同范本
- 音乐节小吃摊租赁协议
- 临时展览摊位租赁协议
- 锅炉酸洗合同范例
- 建房免房租合同范例
- 高档酒店客房租赁合同三篇
- 钻石及珠宝运输合同三篇
- 土耳其 定期 合同 类型
- 工业园区 保险合作协议书
- 集体合同履约报告
- 医院患者诊疗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XX医院患者诊疗信息安全风险应急预案
- 科技论文写作PPTPPT通用课件
- 漆洪波教授解读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高血压疾病指南2013版”
- 《刘姥姥进大观园》课本剧剧本3篇
- 标准OBD-II故障码
- 连铸机维护及维修标准
- 低压配电室安全操作规程
- 广东省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首次备案工作指南
- 大学英语议论文写作模板
- 安川机器人远程控制总结 机器人端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和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