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学课例及评析_第1页
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学课例及评析_第2页
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学课例及评析_第3页
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学课例及评析_第4页
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学课例及评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学课例及评析?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理论中去体验;数学开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络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存在着亲密的联络,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历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表达生活。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求平均数?教学准备

2、1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后,小组成员分工调查,搜集数据。小组成员的体重,家庭近几个月用电、 费支出情况,一周气温变化情况、本组同学垒球成绩等2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椭圆形纸片代替盘子、小圆环代替桃子。教学目的1体悟“平均数的意义,构建“平均数的概念。2探究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感受“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化的统计与概率背景,能对数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4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才能。教学过程一、 体悟“平均数的意义,探求方法1、操作感知1盆花看到教室里的这些花,你们想到了什么?摆得不均匀怎

3、样才能使两边的花一样多呢?学生到前面来摆。从生活中的实物出发,让学生在观察周围环境中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初步感知“移多补少的方法,而且浸透了“平均、对称也是一种美。2桃子课件出示三盘桃子:分别放3、4、8个桃子师:平均每个盘子里能放几个桃子?学生操作学生到实物展台上用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两种方法操作,求出结果。3气球:四个小朋友分别手里拿着2、4、7、11个气球平均每个人手里有几个气球?为什么用24÷4呢?课件演示先合后分的过程操作由易到难,从生活中的寻常小事入手,在操作中不断地积累对“平均数的感知,初步感知求平均数的方法,老师不强求学生用一种

4、方法,也不要求一定要去操作,表达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老师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2、考虑讨论:在刚刚的操作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3、汇报交流生l:都是把不一样的数变成一样的数生2: 老师,我给他补充,应该是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生3:我们刚刚在分盆花、桃子的时候都是把多的分给少的一些。生4:还可以把它们都合起来,再平均分,也能使不一样的数变成一样的数。4、小结:像这样,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把几个不一样的数变成一样的数,这个一样的数就是原来这几个不一样数的什么数呢?对,平均数。如5就是3、4、8的平均数。试着用平均数说一句话。平均数是6表示每个人手里都有6个气球吗?在学生充分感知、合作交流的根底上,概念

5、提醒水到渠成。“平均数与“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概念,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量,而平均数只是一个表示中间状态的抽象数量,这里的分析比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平均数的实际意义5、探求方法想一想,刚刚我们是怎样求平均数的?你能试着概括一下吗?学生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并给方法取名“取多补少“先合后分。评析:在学生初步感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后,探求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用数学算式概括操作活动,这本身就是“数学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才能,而且因为有充分的活动根底,所以学生同样想到了“移多补少“先合后分两种方法,老师让学生自己命名,也是极好的鼓励手段。二、初步应用,内化拓展。1、师:刚刚

6、认识了平均数,还学会了求平均数,那平均数在生活中有用吗?学生列举平均数在生活中的用处,随着学生的列举老师展开教学2、身高问题生:体检后求全班同学平均身高需要用到平均数。根据本班几名同学的身高估计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师理解5名同学的身高并板书:128厘米最矮、145厘米、153厘米最高、132厘米、146厘米。请大家试着估计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学生尝试估计,老师设疑: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25厘米、154厘米?学生反对,并阐述理由。师:刘老师从安康老师那得知我们学校三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2厘米,根据这个数据,你们能知道些什么?你们还能预测出什么来?生:可以知道全区、全国三年级同学大约的身

7、高也是142厘米左右。老师随着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对班级同学平均身高的估计、预测,巧妙浸透了平均数的区间范围,使学生感受到“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化的统计与概率背景3、平均成绩生:考试后老师要算我们班同学的平均成绩。课件出示亮亮期末考试的成绩单亮亮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呢?帮他算一算。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亲密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进展观察、估计、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化了各种求平均数的方法。三、实际应用1应用一。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1 小组活动:拿出准备好的调查表,提出平均数问题并解答垒球成绩、身高,家里近几

8、个月的 费、电费,上周的气温情况等2交流反响。生1:我们组求出了我们三个人的平均垒球成绩,是27米。生2:我们组求出了上周的最高平均气温,把5天的温度加起来再除以5,平均最高温度是28摄氏度。评析: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数据,并求出平均数,使学生体会“平均数反映的是某段时间内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应用二。聘请小裁判: 红花给谁戴?课件演示,创设情境在非典放假期间,手工小组的两个组第一组6人,第二组7人同学为战斗在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们亲手制作了小纸鹤。学校要评选出优胜小组,请同学们当裁判,根据什么进展评选?学生意见不一,分别是按总数、第二组去掉一个人再求总数、平均数去评

9、选,学生经过讨论争辩后一致同意根据平均数去评选最公平。计算平均数,评选出优胜小组。在讨论评选方法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平均数独特的应用价值3应用三聘请小校长:解决学校用水问题课件演示:总务主任把这学期前四个的用水量统计出来了,三、四、五、六月的用水量要想使这五个月的平均用水量不超过400吨,七月份的用水量最多不能超过多少吨?学生解决问题。学生汇报各种不同的解题策略。师:要想把七月份的用水量控制在380吨以内,我们得怎么做呢?节约用水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考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化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用水问题既可以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开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逆向思维才能,

10、又进展了环保教育。四、总结、质疑,讨论深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吗?亮亮学了这节课后收获也不少,他说了这样两句话:他说的对吗?为什么?质疑讨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验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升了他们数学交流的才能学习了这节课,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拟,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程度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才能,课堂上,我特别重视老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上下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

11、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兴趣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才能,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才能,强化了记忆,又开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根底。师:一位大科学家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过多动脑、多提问,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老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

12、堂兴起,各科老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方书院、皇室,也称老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总评:数学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与生活实际亲密的、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而现行教材内容往往脱离学生实际,且呈现过于形式化。如本节课教材编排从新授到练习都是应用题形式,显得枯燥、重复,而且与第一课时简单的统计联络非常少。针对这一现状,我对教材进展了重组,呈现现实的并与学

13、生已有知识体系相联络的学习内容,如对本班同学身高的估计、计算平均成绩、评选优胜手工小组、解决学校用水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在课下自己搜集数据,课上提出并解决平均数问题,学生感到亲切、真实,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数,不仅可以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亲密的联络,而且学得生动、学得轻松、学得兴趣盎然。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