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_第1页
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_第2页
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_第3页
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_第4页
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 题 小石潭记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李霞执教者李霞上课时间2015.4.22目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义,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2 、学习游记散文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的特点,寓情于景的写法。3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教学难点2 、学习游记散文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的特点,寓情于景的写法。3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教学重点2 、学习游记散文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的特点,寓情于景的写法。3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解读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创设法,提问法,归纳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教 学 过 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

2、旅游吗?师:一次畅快的旅游能让你们收获到什么呢?师:的确,风和日丽时,与好友结伴而行,遍访祖国名山大川,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今天我们就和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先生去小石潭游览一番吧。让学生从自身旅游经历谈起,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创设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形成阅读期待。合作讨论一、叩响生字之门 跟着古人游名胜,有两道门槛我们必须迈过去。那就是读准字音和疏通文意。 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或首要方法就是朗读。朗读是有一定讲究的。小组合作要求:自由朗读全文。组内同学互相纠正字音。 小组展示要求:请三个小组的同学展示朗读成果,另外三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评价。朗读要求/评价维度: 1、

3、读准字音; 2、读好节奏; 3、读出情味。通过自读、互读、范读、评价、齐读多种读的形式,创设浓厚的阅读古文的氛围,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这一环节,也让学生初步领会到自主互助学习的乐趣。合作讨论二、叩响词句之门 在组员的帮助下,我们已经成功迈过了第一道门槛,相信这第二道门槛也不在话下。 【A类】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隔篁竹 (3)水尤清冽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日光下澈 (6)影布石上 (7)斗折蛇行 (8)悄怆幽邃 (9)佁然不动 (10)以其境过清 (11)不可久居 (12)凄神寒骨 【A类】2、翻译下列句子: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

4、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梳理行程 现在老师将课文范读一遍,同学们在听读的过程中,把自己手中的笔想象成一部DVD,而你自己就是一位摄影师,请把握好你的镜头,理清柳宗元带领我们游览的路线。(引导学生回答)柳宗元带着我们从“隔篁竹,闻水声”的竹林中“伐竹取道”时发现小石潭,然后将远镜头逐渐地拉近到潭底,让我们看到了潭底的全石,近岸旁如坻、如屿、如堪、如岩的卷石。又让我们欣赏了覆盖缠绕摇动连接随风飘荡的青树翠蔓。

5、他又渐渐走近到潭中,对潭中的鱼儿进行了特写,然后又把我们带到潭水的西南方向去探寻源头,他并没有在此过多停留,反而将我们带到了四面竹树环合的潭上,他想小憩片刻,没想到这里不容他久留,他“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看来,柳宗元先生为了让我们更全面的欣赏到小石潭的美景,他不是停留在一点上,而是移动自己的脚步,向前走去,引领我们欣赏到不同的景点,他在无形中已经交给了我们游记散文的一种写法“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四、驻足欣赏这种走马观花的欣赏大家对小石潭的印象一定不很深刻,那就让我们放慢我们的脚步,根据自己的喜好,尽情欣赏小石潭。请调动你的感官,找出你最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最能触你展开想象的景物,用散文

6、的语言将你看到的景色描绘出来。学生展示,老师适时介绍柳宗元当时的处境:柳宗元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满腹才华,并想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朝廷出力,因此他积极参与政治改革,但不幸的是,改革失败,一纸调令将他发配到了偏远的永州地区,并让他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司马。没想到祸不单行,此时他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但他不想把自己蜷缩在悲痛和无助中,他逸逸而行,漫漫而游,他把自己流放到了永州的山水中。所幸的是,永州的山水接纳了他,也读懂了他的快乐与悲哀,更可幸的是,他在永州的小石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秀丽奇特的地方,却无人问津,这难道不是自己的写照吗?难怪有人说,读小石潭记就如同品一杯淡淡的苦丁茶,清香在前,仔

7、细品味却有一种悲苦在后。(板书忧) 请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及文言归纳本翻译全文,用笔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 小组合作,解决译文中的疑难。译文要求: 1、忠实于原文; 2、表述要准确; 3、语句要通畅。 师范读课文,生梳理行程。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热烈讨论)小组合作:将自己欣赏的景物写下来,小组同伴间互相欣赏,然后组内推选一个写得最好的,一起润色、加工,再在全班朗读。 生分小组活动,或说或写,老师随堂指导。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文言归纳本理解基本内容。发挥小组合作这一大优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质疑、释疑中再次体会到互助合作学习的乐趣,也在很大程

8、度上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文言文翻译的三个基本原则上“信”、“达”、“雅”。对于中学生来说,能做到“信”、“达”就可以了。不必过多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此环节完成学习目标一。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适时点播,让学生轻松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与文本有一次更为亲密的接触,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想象来描绘欣赏到的美景,很细腻,很生动。这里作者、读者、文本之间有了一种深层的交融,学生在品味中走进了小石潭,走进了柳宗元的内心。顺势展示写作背景,突破学习目标二和三。教学反思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山水游

9、记,作者柳宗元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的情感。在教此文之前,我反复阅读文本,并认真研读对文本进行解读的其他资料,也认真研究了新课程标准对初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些要求,最终将本课的学习重点确定下来。在授课模式上,我努力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悟能力。从整体上看,我认为我所设计的教学思路是非常清晰的。首先,从学生自身旅游的经历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引导学生在自读互读中扫清字词障碍,接着又让学生在自译互译中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老师顺势范读,让学生理清作

10、者的写作思路,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接着让学生品读文本,欣赏美景,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接着,设计了一个写作练习,让学生写最让自己心神向往的景物,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坐在潭边环顾四周时所见景物的特点,进而领悟作者这时的凄凉悲苦心境。这次教学虽说经过精心的准备,力求有所突破,有一些优点,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发现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些不足,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学生的互助学习决不能仅仅流于形式,学生在合作探讨中不仅仅是几个人簇拥在一起,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学生也应该在倾听,在交流,在反思,在纠正,在质疑,这样的互助才是更有效的。自己应该在小组互助的有效性上做进一步的规范和指导。第二:学生的自主也绝不是放任自流,课堂也不应该是天马行空,老师适时的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活动始终有一条主线牵制,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