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买花》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1页
白居易《买花》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2页
白居易《买花》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3页
白居易《买花》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白居易买花阅读答案附赏析买花白居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本诗中的田舍翁低头”、长叹”的原因是什么?这两个词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答:此诗的最后两句揭示了田舍翁低头”、常叹”的原因。仅仅是为了买深色花,那些达官贵人,就要挥霍掉十户中等人家的税粮;他们卖花的钱到底是从哪来的?说穿了就是像那位看花的田舍翁们,那些达官贵人的衣食住行,有哪一样不是来自从老百姓身上榨取

2、的血汗。诗人借田舍翁低头”与长叹”反映出了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尖锐的矛盾。赏析:全诗分两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写京城贵游买花;以下六句,写田舍翁看买花。一开头用帝城”点地点,用春欲暮”点时间。春欲暮”之时,农村中青黄不接,农事又加倍繁忙,而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长安城中,却喧喧车马度”,忙于买花”。喧喧”,属于听觉:军马度”,属于视觉。以喧喧”状军马度”,其男颠女狂、笑语欢呼的情景与车马杂沓、填街咽巷的画面同时展现,真可谓声态并作。下面的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工是对喧喧”的补充描写。借车中马上人同声相告的喧喧”之声点题,用笔相当灵妙。这四句写买花去”的场面,为下面写以高价买花与精心移花作好了铺

3、垫。接着便是这些驱车走马的富贵闲人为买花、移花而挥金如土。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工一株开了百朵花的红牡丹,价值竟相当于二十五匹帛,其昂贵何等惊人!那么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工具珍惜无异珠宝,也就不言而喻了。以上只作客观描绘,直到人人迷不悟工才表露了作者的倾向性;然而那迷不悟”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仍有待于进一步点明。白居易的有些讽谕诗,往往在结尾抽象地讲道理、发议论。这首诗却避免了这种情况。当他目睹这些狂热的买花者挥金如土,发出人人迷不悟”的感慨之时,忽然发现了一位从啼饥号寒的农村偶来买花处”的田舍翁”,看见他在低头”,听见他在长叹”。这种极其鲜明、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

4、会生活的本质。诗人不失时机地摄下了低头独长叹”的特写镜头,并从低头”的表情与长叹”的声音中挖掘出全部潜台词:仅仅买一丛灼灼百朵红”的深色花,就要挥霍掉十户中等人家的税粮!这一警句使读者恍然大悟”:那位看买花的田舍翁”,倒是买花钱的实际负担者!推而广之,这些高贵”的买花者,衣食住行,不都来源于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赋税”!诗人借助田舍翁”的一声长叹”,尖锐地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敢用自己的诗歌创作谱写人民的心声,这是十分可贵的。通过描写驱车走马的富贵闲人为买花而挥金如土,不失时机地推出老农低头长叹的特写镜头,以极其鲜明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富贵闲人一束花,十户田家一年粮”的贫富差距,尖锐地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揭露深刻,讽刺辛辣,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牡丹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始于隋朝盛于唐朝。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以其国色天香赢得唐代人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咏牡丹的诗歌。但是唐代诗人们并没有完全陶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们透过牡丹繁盛的表面现象,敏锐地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