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徐小学智慧校园创建汇报稿_第1页
南徐小学智慧校园创建汇报稿_第2页
南徐小学智慧校园创建汇报稿_第3页
南徐小学智慧校园创建汇报稿_第4页
南徐小学智慧校园创建汇报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点亮智慧之火,闪耀智慧光芒-南徐小学“智慧校园” 创建工作汇报镇江市润州区南徐小学(原镇江市七里甸中心小学)是一所具有6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随着镇江城市发展的需要,学校于2010年进行异地重建,并更名为镇江市润州区南徐小学,2012年9月建成。新校园坐落在与镇江市政府所在地毗邻的新城市中心,背倚跑马山公园,面临城际高铁交通大动脉。主体建筑有七座,三栋教学楼,一栋艺术楼、一栋体育馆、一栋食堂报告厅和一座行政办公楼,基础建设投资近1.2亿元。学校功能配备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6轨一类标准配备,由润州区教育局投资800多万元。现有36个教学班,1379名学生,校园占地

2、面积3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22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建筑古朴典雅、端庄大气,环境整洁优美、温馨雅致,是师生进德修业的理想之所。近年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完成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确定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结合镇江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扎实有序地推进了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现汇报如下:一. 智慧环境1.校园网络。2012年9月我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址,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一类标准。学校网络千兆接入;无线AP校园全覆盖,完全满足了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2.数字终端。

3、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1379名学生,85位教师。所有班级都配备86寸交互式电子白板。学校现有学生电脑201台,生机比达6.9:1;教师办公电脑85台,师机比为1:1。我校在教学公共区域安装了两台信息发布一体机,与校园网站互联互通,实现了相关信息发布、交互功能,并实现了远程智能化管理。3.自动录播教室和数字化学习实验室。学校建有录播教室,可实现现场录制、网络现场直播、现场编辑等功能。并能提供远程教研、视频会议功能。录播教室的使用,为教师的一师一优课、校内教研课、家长会等提供了方便。学校建有包括50台PAD、全套数字课程、管理软件的数字化学习体验中心1个,能满足最大班额的学生使用,并与校园电视台

4、合二为一,实现网络现场直播。4.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学校建有智能网络广播系统,控制系统功能强大,支持编程自动播放、循环播放、临时广播,支持任意分区控制和点对点地广播。5.特色环境建设。建设有智慧教室;校园电视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物候研究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有消防体验中心。二. 智慧学习6.学校建有数字学习体验中心。数字学习体验中心,能实现以课程为中心,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围绕在线课程,为教师提供资源、选用资源库资源和搜寻网络资源提供便捷工具,使学习资源进行有序组织。数字化学习体验中心能实现教与学过程大数据收集、整理、分类,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时精准反馈,从而服务于个性

5、化、智能化的学习。师生能充分应用镇江市教育云平台开展网上教研、公共科目研修、共享教学资源等教学活动。7.学习空间。学校每个师、生都在镇江教育云上建立了实名制网络空间,教师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目前,95%以上的学生,100%的教师空间处于活跃状态,空间得以有效应用。8.学习资源建设。学校通过培训,100%的教师掌握了资源建设及上传共享的方法。通过镇江教育云、学校资源库等建成了一大批课程资源,内容包括教学案、优质课堂实录、媒体课件、评价资源、一师一优课、微课等,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全学科资源体系。在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学校制订了资源建设与管理制度,鼓励

6、教师原创资源、创优资源,共享资源,将资源建设与运用,尤其是云平台的使用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使资源建设进入良性循环。9.智慧阅读。学校建有电子图书系统,积极开展智慧阅读。充分利用电子屏、黑板报、读书走廊,介绍读书方法,推荐阅读书目,推广古今中外的名人的读书经验等。10.学生应用能力。学生利用信息课这个主阵地,学习了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各种学习资源的方法,基本适应了“智慧校园”环境。班会课、午会、综合实践活动、信息课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法律知识、个人安全防范、个人空间建设、参加科学素养大赛等已是常态化工作。此外,通过镇江教育云平台、学校网站等获取教育资源,将自己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自

7、我测评等成果通过自制的PPT、个人空间与大家分享,形成了智慧学习的新常态。三智慧管理11.学校网站。学校建设了主网站、综合管理平台。校园网内容丰富,板块设置合理,信息发布更新及时,综合管理平台实行统一用户管理与认证;能将网络办公、资产管理、学籍管理、网络研修等进行无缝集成。校内各网络空间、各应用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镇江教育云平台更是为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提供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大大地提高了网络信息的个性化与安全性、快捷性。12.管理平台。利用镇江教育云OA办公系统,实现事务处理、数字校园、常规工作、行政办公等,实现了办公自动化。13.教师空间。100%的教师在镇江教育云上建立实名制网络空间,并已利

8、用空间发布信息、答疑等。能将教研活动、培训学习、教学规划、教学评价、相互交流等活动内容、资源通过空间有效地管理与分享。14. 管理者及教师应用水平。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门的信息化培训,包括云平台的管理与作用、空间建设、学生空间管理、网络安全培训等。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召开专项会议。管理者100%能熟练运用OA等各种网络平台,实现教学与管理,利用各种系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学校专门组织教师学习了镇江市智慧校园创建的要求,理解了智慧教育的理念,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能在实际工作中善用技术教学,并用技术支持自身专业发展,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与管理效益。四智

9、慧服务。15.教学服务系统。学校利用镇江教育云平台资源、学校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了专题性素材;利用网络教研、微课等系统为知识点学习与探究提供了工具;利用网上备课系统为教师提供了备课支撑环境。这些系统教师的参与率均达到了100%,均能实现上传、浏览共享、统计评价功能。网络教研、资源库、云平台、研修网等的高效使用,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开展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等多种教学互动活动的软环境;数字化学习体验中心提供了硬环境支撑,真正使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智慧化教育成为了可能。16.管理服务系统。学校建有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和评估指标体系,利用镇江教育云及学校综合评价管理系统,及时动态提供学校建设

10、和发展的现状数据,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动态数据支撑的平台。17. 研训服务系统。学校利用镇江研修网,科学高效地提供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与审批、过程管理、动态查询、成果管理与共享等全过程管理功能。学校还有效利用镇江教育云教师研修平台,开展互动教研和校本培训。学校教师100%参与公需科目学习,100%考核合格。18.安保服务系统。建有一套智能校园网络安防系统,安装有高清摄像头83个,录像储存不小于30天。安防系统结合校园千兆网对校园进行了无死角监控、实现一键报警等功能, 19.家校互通。学校利用镇江教育云提供的微家校APP实现了智能手机的免费接收信息,进行有效的家校互通,内容包括作业传

11、送、学生出勤、当天学习及在校表现等反馈,使家校联系真正实现了零收费,高效率。此外,学校还通过微家校、学校主站等平台,提供校内外科学、文化、艺术、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信息发布功能。定期开展科学、文化、艺术、社会等课外活动,并发表相关报道或文章。五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20.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孙文生校长担任组长,各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行政人员及相关教师参与。各项职能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服务与保障队伍。21.规划科研。学校把“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并制订了专门的建设方案,时序安排清晰,措施切实可行。以信息化创新课堂促进小学生

12、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行动研究已立项为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22.制度保障。学校有镇江市润州区南徐小学智慧校园创建方案,南徐小学资源库建设与管理制度、校园网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中心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将建设与应用纳入南徐小学教师工作考核细则,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智慧校园建设。23.资金投入。“智慧校园”建设设施、设备由教育局统一配备建设。学校保障“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运维的经费纳入学校预算,保证专款专用,并且按照“三重一大”决策要求,规范严格执行,保证了可持续的经费投入。24.机制创新。学校积极探索“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创新机制,以保障“智慧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我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将教育教学与智慧校园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创建工作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有突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