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论文_第1页
通信原理论文_第2页
通信原理论文_第3页
通信原理论文_第4页
通信原理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HD Radio系统交织模块Matlab仿真摘要:现今模拟广播技术向数字广播技术转换,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FM HD Radio技术可实现模拟与数字节目同播,使模拟FM广播平滑过渡到数字广播。本文介绍了HD Radio系统物理层的加扰、信道编码、交织、OFDM调制等模块的原理,并对其混合模式的交织模块进行了MATLAB仿真。关键词:HD Radio,MATLAB,Interleaver一、背景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模拟广播技术向数字广播技术转换已成为必然趋势。HD Radio技术是用在AM和FM中的IBOC(带内同频道)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尤其是应用在FM波段的FM HD Radio技术系统

2、,可实现模拟与数字节目同播,可使模拟FM广播平滑过渡到数字广播,设备改造投资少。与传统的模拟AM 和FM 广播以及卫星数字声音广播相比,HD Radio 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在FM 频段广播可以达到接近CD 音质,在中波频段广播的音质可以达到或接近现有模拟FM 立体声音质;(2)采用的数字传输技术,可以有效地消除多径、多普勒频移以及突发噪声等其他干扰对接收质量的影响;(3)为更高级的数据和音频业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如环绕立体声节目、音频节目点播、音频节目的存储重放等;(4)在保持基础设施和频率划分不变、尽量不干扰现有模拟广播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模拟广播频道之间的空闲频率资源进行数字音频广播

3、,广播提供商和用户都可以平滑地过渡到数字广播。对于我国来说,HD Radio系统非常适合我国的国情需要,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个简单的分析:我国幅员广阔,城市距离较远,而在FM波段,电波直线传播,接收范围有限,每个FM电台基本仅能覆盖本地范围,距离靠近的电台彼此之间的频点距离相对较远,因而给HD Radio系统的可靠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且大量的空置的频点给实验测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国的频谱资源紧张,管理部门很难批准一个单独的频段给一个新兴的、市场尚不成熟的无线应用业务,这将给数字音频广播技术的实验、推广和普及带来很大阻力,而HD Radio系统不用占有新的频谱

4、资源,在政策层面上为数字音频广播的推广扫清了障碍。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国民的消费能力有限,而HD Radio系统相对低廉的接收机和对相对较小的电台改造成本为其发展注入了活力。HD Radio系统的可实现模拟广播到数字广播的平滑过渡的特点给电台、给听众、给市场包括给该技术本身以时间和机会去发展壮大成熟,使得该技术有着很顽强的生命力。二HD Radio系统介绍HD Radio的工作频率和当前分配给FM电台的频率是一样的。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数字技术,HD Radio将新的数字信号放置于现有FM边带中的任一个之上。本文主要是对混合模式下系统的物理层的几个功能模块的研究,如图1。对其他几个协议

5、层暂不作具体研究和讨论。以下是对物理层各个模块功能、原理的详细介绍:图1.HD Radio系统混合模式物理层各模块流程图1.加扰模块加扰也称为能量扩散处理(scramble or energy dispersion),目的是将各逻辑信道数据进行随机化处理,使信号频谱弥散。HD Radio系统加扰器如图2中所示,传输帧数据向量的各个输入比特与相应的随机序列进行模2加运算后,所得到的即是加扰传输帧(scrambled transfer frame)。模块中共有十一个完全相同的并行加扰器,分别对应十一个逻辑信道,系统根据不同的业务模式对逻辑信道的配置情况,相应地选择其中几个加扰器。基本过程是基于加扰

6、器的11个状态位和layer2的传输帧进行的两次异或运算,同时进行加扰器本身状态位的移位操作。这11个并行加扰器的初值分别赋为“01111111111”,各个逻辑信道的数在经过加扰之后,依然保持原来的形式,矩阵的行列数都没有发生改变,输出是和输入形式相同的矩阵。加扰传输帧(去信道编码)Layer2传输帧图2. HD Radio系统物理层加扰模块原理图2.信道编码模块因为存在信道损失,采用信道编码来增加数字信号的冗余度,从而提高可靠性。编码的纠错性能与编码率成反比。编码器的具体参数由业务模式决定。其中,主要的码率有四种,分别为1/3、2/5、1/2、2/7,每种码率都有对应的删除矩阵,经过加扰的

7、码流进入信道编码模块,经过Tailbiting卷积编码后再经过删除矩阵,实现对于不同码率的要求。3.交织模块输入的数据:交织模块的输入数据就是之前信道编码模块输出的各个逻辑信道的矩阵。经过交织计算出映射位置后,在把输入值一一赋给对应位置的输出值。输出的数据:交织模块的输出是比较特殊的,具体说来,针对主业务模式,它有三种输出:PM、PX1、PX2。这三种输出矩阵的行列计算方式也有所差异,根据如下公式进行初始化:若是经过交织器I、II、III,则输出PM: PM = zeros(B*32,J*C)-交织器I、II、III (1)若是经过交织器IV,则输出PX1或者PX2:PX1/PX2 = zer

8、os(B*32*b/N,J*C)-交织器IV (2)在MP1业务模式下,PM IP的输出矩阵中就包含1个P1和16个PIDS逻辑信道的数据。这就意味着在本次交织的程序中,需要将PIDS逻辑信道的数据完成16倍的扩展后进行输出。4.系统控制处理模块在上层的引导下,系统的控制处理模块聚集处理并进行差分编码使字符串(系统控制数据序列)去往不同的参考子载波。系统控制处理通过系统控制信道(SCCH)从配置管理接收输入。利用系统的控制输入,系统控制数据序列进行系统控制汇编送去61个参考副载波。这个32行、61列的矩阵r是系统的控制数据序列。然后差分编码器对每个比特序列及时地完成差分编码。5.OFDM模块正

9、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方法,即传送的信号不是对单一的载波进行调制,而是对频谱彼此相毗邻且成正交关系的一系列载波进行调制。其基本原理就是将高速数据流通过串/并变换,变换为传输速率相对较低的并行数据,然后将这些并行数据分配到大量彼此正交的子载波上进行传输。这样,每个子载波上的数据持续时间相对增加,因此可以减轻由于无线信道的多径时延扩展所产生的时间弥散性对系统的影响。三Matlab 仿真本章将对HD Radio系统混合模式加扰模块、信道编码模块、交织模块进行Matlab仿真。仿真的输入数据是以标准为基础给出的随机二进制序列,在matlab中就是一个一行N列的矩阵。MP1模式下P1信道

10、输入数据是1行146176列的矩阵,PIDS信道是1行80列的矩阵。经过前面对于整个FM HD Radio系统的原理分析和仿真,我们得出了MP1 模式下FM HD Radio系统的频谱图:图3.不加成型滤波和循环前缀的频谱图图4. 加成型滤波和循环前缀的频谱图把最后输出的频谱图和标准中的频谱图做比较,在不加成型滤波和循环前缀的情况下,输出的频谱图和标准中的一致,数字边带的实现理想。在加上成型滤波和循环前缀之后,得到的是接近实际情况的频谱图。五结论本文对HD Radio系统进行了介绍,针对其物理层的各个模块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完成了其交织模块的Matlab仿真,并得到了与实际情况相近的频谱图。我

11、国是世界上FM调频广播应用最广泛,拥有最多听众的国家,如此巨大的听众资源,有必要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广播标准,掌握核心技术,打破技术垄断。真诚期待我国能有拥有自主产权的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标准出台,使人们能早日享受数字化广播带来的高品质服务。参考文献1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徐亚冲 谈数字音频广播的优势J-科技信息(科技教育版)2006(10)3谈黎红 我国数字音频广播和数字多媒体广播的发展J- 广播与电视技术2006,33(10)4陈功林 全球主流数字广播技术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1)5董礼 IBOC数字无线广播系统特性和播出业务M- 第四届京、津、沪、

12、渝及全国城市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48-526盛国芳 FM HD Radio系统研究及覆盖干扰分析J-广播电视技术2010,37(1)7于云华 带内同频道数字音频广播关键技术进展J电子信息学报2003(11)7、刘志彬 高清数字广播HDradio技术及试验结果J广播电视信息2009(11)8吴志勇 HD Radio技术在FM频段的应用分析J广播电视技术2008(11)9樊昌信, 曹丽娜通信原理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7.10NRSC一5A Inbandonchannel digital radio broadcasting standard2005911IBiquity Digit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