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专科常见病_第1页
脊柱专科常见病_第2页
脊柱专科常见病_第3页
脊柱专科常见病_第4页
脊柱专科常见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腰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它的形状象个压扁的算盘珠,由髓核、软骨板、纤维环三部分组成。当由于外伤、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后凸或断裂,髓核脱出,就称为腰间盘突出。由于脊髓由间盘的后方经过,当突出的间盘压迫脊神经或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麻痹或大小便失禁、甚至引起瘫

2、痪。腰椎间盘突出按突出程度基本可分为三种:1.腰椎间盘膨出;2.腰椎间盘突出;3.腰椎间盘脱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人群: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以往以重体力劳动者多见,现代生活工作模式改变,长期站立或伏案工作者、驾驶员等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一般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上看,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其活动度也最大,而位于这两个节段的后纵韧带却相对较窄(只有上部宽度的1/2),因而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是最容易受损的部位,临床上也是以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A 腰椎间盘突出是怎么引起的?(一)常见原因:(1)腰椎间盘的退

3、行性改变: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引起椎节失稳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综合因素造成腰椎节段的不稳定。(2)外力的作用: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害,日积月累地作用于腰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因素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就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从而造成髓核突出。(二)发病机制:1.主要病因由于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负荷与运动中承受强大的压应力,同时也与下列因素有关:(1)外伤:对临床病例的观察表明:外伤是椎间盘突出的重要

4、因素,特别是儿童与青少年的发病,与之密切相关。在脊柱轻度负荷和快速旋转时,可引起纤维环的水平破裂,而压应力主要使软骨终板破裂。亦有人认为,外伤只是引起椎间盘突出的诱因,原始病变在于无痛的髓核突入内层纤维环,而外伤使髓核进一步突出到外面有神经支配的外层纤维环,从而引起疼痛。(2)职业:职业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十分密切,如长期站立及伏案工作者、驾驶员、重体力劳动者和举重运动者等,可因过度负荷更易造成椎间盘退变。例如,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以致在驾驶汽车时,椎间盘内压力较高,可达0.5kPa/cm2,在踩离合器时压力可增加至1kPa/cm2,容易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在弯腰状态下,如

5、果提20kg的重物,椎间盘内的压力可增加到30kPa/cm2以上。(3)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在国内材料较少;此外,统计数字表明,印第安人、非洲黑种人和因纽特人的发病率较其他民族的发病率明显为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4)腰骶先天异常:腰骶段畸形可使发病率增高,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损伤的因素之一。2.诱发因素 本病除上述各种主要原因,即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所致外,各种诱发因素亦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某些稍许增加腹压的因素即可使髓核突出。其原因主要是,在椎间盘退

6、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致使呈游离状态的髓核穿过已变性、薄化的纤维环进入椎管前方或穿过椎板侵入椎体边缘处。此种诱发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1)增加腹压:临床上约有1/3的病例于发病前有明确的增加腹压的因素,诸如剧烈的咳嗽、喷嚏、屏气、用力排便动作等,即可使腹压升高而破坏椎节与椎管之间的平衡状态。(2)腰姿不正:无论是睡眠时还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3)突然负重:在未有充分准备时,如果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不仅有可能引起腰部扭伤,也易引起髓核突出。(4)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后纵韧带在松弛退变的基础上易

7、出现椎间盘膨出,多次妊娠发病率增高。调查研究表明妇腰背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5)腰部外伤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6)受寒与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破裂。B 腰椎间盘突出有什么表现?(1)腰部疼痛:多数患者有数周或数月的腰痛史,或有反复腰痛发作史。临床上以持续性腰部钝痛为多见,腰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喷嚏或大便时用力,均可使疼痛加剧,主要是由于变性髓核进入椎体内或后纵韧带处,对邻近组织造成机械性刺激与压迫;另一类疼痛为腰部痉挛样剧痛,不仅发病急骤突然,难以忍受,非卧床休息不可,主要是由于

8、缺血性神经根炎所致,即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致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呈现缺血、缺氧及水肿等一系列改变,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2)下肢放射痛:主要是由于突出组织对脊神经根造成机械性和(或)化学性刺激之故。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在腰痛消失或减轻时出现。疼痛由臀部开始,逐渐放射亚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有的可发展到足背外侧、足跟或足掌,影响站立和行走。凡增加腹压的因素均使放射痛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性,如果为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双侧性或交替性。(3)腰部活动障碍:腰部活动在各方面均受影响,尤以后伸障碍为明显。少数患者在前屈时明显受限。 (4)脊柱侧弯:多数患者有不同

9、程度的腰脊柱侧弯。侧凸的方向可以提示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经根的关系。 (5)肢体麻木感:其范围与部位取决于受累神经根数,多位于大、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或足掌。(6)下肢肌力下降及肌萎缩:视受损的神经根部位不同,若突出部位压迫时间较长,其所支配的肌肉可出现肌力减弱及局部肌肉萎缩。常见脚拇趾背伸动作障碍,甚则不能背伸。(7)肢体冷感及患肢温度下降 少数病例自觉肢体发凉、发冷感,主要是由于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之故。体查可见患肢温度较健侧降低;有的足背动脉搏动亦较弱,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须与栓塞性动脉炎相鉴别。(8)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髓核突(脱)出症者。其主要表现为

10、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阳痿(男性),以及双下肢坐骨神经受累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9)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当腰2、3、4神经根受累时,则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此种疼痛多为牵涉痛。(10)其他:视受压脊神经根的部位与受压程度、邻近组织的受累范围及其他因素不同,尚可能出现某些少见的症状,如肢体多汗、肿胀、骶尾部痛及膝部放射痛等多种症状。D 腰椎间盘突出怎么办?怎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该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和临床表现。手术和非手术疗法各有指征,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能经非手术疗法治愈

11、。对于骨科医生来说,要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通过X线、CT和MR等影像学检查,全面的了解病变性质,明确诊断,再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 视病变的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进程不同,其症状对机体的影响及转归亦不同,并以此来决定治疗方法的选择。但原则上,各组病例均应以非手术疗法为开端,此不仅使患者免受手术之苦,且可观察病程发展,以求获得修正诊治方案的依据。现将非手术疗法分述于后。(1)病例选择:首次发病者:原则上均应先行非手术疗法,除非有明显的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时。症状较轻者:其病程可能较长,但髓核多为膨出、突出,而非脱出,相对较易治疗。诊断不清者:常因多种疾患相混淆,难以早期

12、明确诊断,多需通过边非手术治疗、边观察、边采取相应的检查措施以明确诊断。全身或局部情况不适宜手术者:主要指年迈体弱的患者,或施术局部有其他病变者。其他:包括有手术或麻醉禁忌证,或拒绝手术者。(2)目的与具体措施:非手术疗法应根据其要求而选择相应的方法。休息:为任何伤病恢复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对患病椎节更为重要:尽量卧床休息,但不适宜直接睡卧于木板上,可垫上薄棉垫等;腰围制动:用于轻型或恢复期者,材质多样,现市面上已有附支撑条的腰围,但具体还需根据病情选择,须根据专科医师指引,切勿盲目购买佩戴。消除局部反应性水肿、止痛:根袖处水肿不仅是引起剧烈根性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且易继发局部组织粘连,应设法使其

13、早日消退。可通过静脉点滴、局部注射以及口服相关药物以达治疗目的;也可对局部进行针灸、推拿按摩按摩,使局部肌肉解痉及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根部水肿,以达止痛效果,但须谨慎对待重手法推拿;理疗或药物外敷也是常规治疗手段之一,作用与前者相似;卧床牵引常用于髓核突出者或在髓核脱出的急性发作期,但临床所见不适当的牵引亦可加重病情,需根据病情谨慎选择。同时谨记以上治疗手段要在正规医院进行系统治疗,避免不当治疗、操作加重病情。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法(1)手术适应证:对诊断明确,经正规非手术疗法无效并影响工作和生活者,应及早施术,以防继发粘连性蛛网膜炎。以马尾神经受累症状为主,病情严重,已影响基本生活者。症

14、状虽不严重,但久治无效,影响步行或剧烈活动,诊断明确者。有椎管探查手术适应证者,包括伴有椎管狭窄的病例等。其他,如某些职业需要其腰椎活动正常(运动员、舞蹈演员及野外工作者等)或有其他特殊情况者。E腰椎间盘突出症应该如何护理?(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的护理:(1)急性期应尽可能卧床休息,但不适宜直接睡卧于木板上,可垫上薄棉垫等;(2)避免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同时防止便秘。(3)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步进行背肌锻炼,并在腰围保护下,下地做适量活动。(4)饮食宜清淡,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等;同时饮食忌肥腻、辛辣以及烟酒等刺激性食品。(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

15、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治疗和休息后,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但该病的复发率相当高,原因为:(1)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髓核尚未还纳,只是压迫神经根程度有所缓解,对其刺激有所减轻,或者是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而己。(2)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情虽已稳定,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可使突出髓核再次压迫刺激神经,导致复发。(3)在寒冷、潮湿季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病的复发。(4)肝肾亏损未能及时补充。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盈满,则筋骨劲强、关节灵活。人到中老年,生理性机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久而

16、久之,容易发生骨关节病。(5) 单纯髓核摘除术后的病人虽然该节段髓核已摘除,但手术后该节段上、下的脊椎稳定性欠佳,故在手术节段上、下二节段的椎间盘易脱出,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的危害,注意事项,后遗症等 腰椎间盘突出吃什么好? 腰椎间盘突出应该如何预防?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2)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3)进行体育活动时需控制运动量,不适当的剧烈运动可对脊柱

17、造成损伤,加重病情;压腿弯腰等锻炼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4)提重物时不宜快速大幅度弯腰,应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减少弯腰幅度。二腰椎滑脱症A 什么是腰椎滑脱症?腰椎滑脱是指因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 导致椎管内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腰椎承受力变异,出现以腰痛或下肢麻痹、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腰椎滑脱好发于腰5 及腰4 椎体。其原因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性的,主要是由各种过度的机械应力导致。最常见的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由于腰椎各种结构老化而发生结构异常,通常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腰椎管狭窄。 B 腰

18、椎滑脱的病因是什么?腰椎滑脱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大量研究表明先天性发育缺陷和慢性劳损或应力性损伤是两个可能的重要原因,一般认为以后者为主。腰椎滑脱最多见的原因是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的退行性的腰椎滑脱又称假性滑脱;其次为由于已经运动损伤先天或不明原因但愿造成腰椎峡部崩裂而导致的腰椎滑脱又称真性滑脱;腰椎滑脱好发于腰45椎体间以及腰5骶1椎体之间 退行性腰椎滑脱是有用由于长时间持续的腰椎不稳定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水平另外椎间盘的退变使得椎骨之间的韧带连接变得松弛不稳定而逐渐发生腰椎滑脱此种疾患因椎体峡部保持完整性故又称假性滑脱多见于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多发生于腰4椎体向前滑脱其次是腰

19、椎体向前滑脱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程度一般较轻多为度以内滑脱由于腰椎峡部崩裂所引起的腰椎滑脱称为腰椎真性滑脱峡部崩裂的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并且可能与腰椎发育时峡部狭长薄弱有关。在此基础上峡部易于发生疲劳骨折而断裂之后骨折不愈合就形成了峡部崩裂;也可能是由于在青少年时期腰椎的外伤引起的,还有部分经常做腰部后伸动作的青少年运动员也易于出现腰椎峡部裂其知觉原因可能特需与峡部在腰椎后伸时反复受到损伤性刺激有关。峡部崩裂在早期也可以控制并不出现腰椎滑脱但峡部崩裂多年后表扬由于腰椎的稳定结构遭到破坏,可以逐渐出现腰椎滑脱随着时间暂时的推移,可导致严重腰椎滑脱腰椎峡部裂引起的腰椎真性滑脱好发于腰椎体间以及腰骶椎体之

20、间最常见于成人,儿童少见C 腰椎滑脱症的表现是什么?发生腰椎滑脱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相关症状,如腰痛、下肢疼痛、麻木、无力,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异常。滑脱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凹陷、腹部前凸,甚至躯干缩短、走路时出现摇摆。并非所有的滑脱都有临床症状,除了与脊柱周围结构的代偿能力有关外,还取决于继发损害的程度,如关节突增生、椎管狭窄、马尾及神经根的受压等。腰椎滑脱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腰骶疼痛:疼痛涉及到腰骶部,多为钝痛,极少数病人可发生严重的尾骨疼痛。疼痛可在劳累后逐渐出现,或于一次扭伤之后持续存在。站立、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 2 、坐骨神经受累:峡部断裂处的纤维结缔

21、组织或增生骨痂可压迫神经根,滑脱时腰5或骶1神经根受牵拉,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可出现在两侧,症状表现轻重不等,甚至只在单侧出现症状。 3 、间歇性跛行:若神经受压或合并腰椎管狭窄则常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 4、 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受压迫症状: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累可出现下肢乏力、鞍区麻木及大小便、性功能障碍等症状。腰部体格检查可见腰椎前凸增加,臀部后凸,也可因神经根受压而出现腰椎变直。腰椎活动受限,前屈时疼痛经常加重。患椎棘突处压痛,可触及上一个棘突前移,而致局部形成台阶感。坐骨神经受损的体征常不肯定,仔细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多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根受累体征,如拇趾背伸无力,足背痛觉下降,

22、跟腱反射减弱等。如滑脱严重,可因马尾神经受累而出现膀胱或直肠括约肌障碍。D 腰椎滑脱可行什么检查?1、X线表现对于腰椎滑脱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十分重要。凡疑诊本病者均应常规拍摄站立位的正侧位、斜位及动力位X线片。其中侧位片能清楚显示显示腰椎滑脱征象,并能测量滑脱分度及分级。国内常用的是Meyerding分级,即将下位椎体上缘分为4等份,根据椎体相对下位椎体向前滑移的程度分为IIV度。:指椎体向前滑动不超过椎体中部矢状径的1/4者。 :超过1/4,但不超过2/4者。 :超过2/4,但不超过3/4者。 :超过椎体矢状径的3/4者。 斜位片:可清晰显示峡部病变。在椎弓崩裂时,峡部可出现一带状裂隙,

23、称为苏格兰(Scotty)狗颈断裂征或长颈犬(Greyhound)征。动力位片:可判断滑移的活动性,对判断有无腰椎不稳价值较高。过屈时可使峡部分离,有助于诊断。 2、CT扫描、MRI及脊髓造影 CT对峡部病变的诊断率较高。另外,CT不仅能够观察椎体和椎间盘的异常,而且可以清楚显示椎体后部小关节结构和软组织异常。三维CT或矢状面多幅重建可以明确椎间孔变化及滑脱程度。核磁共振检查(MRI)可观察腰椎神经根受压情况及各椎间盘退变程度,有助于确定减压和融合范围。椎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对检出椎管内突出物价值较大。因滑脱中有极少数病例(0 %6 %)伴发椎间盘突出,故只在神经体征明显、不排除肿瘤或计划在

24、术中行复位者时应用。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不难诊断本病。E 如何治疗腰椎滑脱?(一)腰椎滑脱治疗的原则包括如下几条:1、不是所有的腰椎滑脱都需要治疗,实际上相当一部分腰椎滑脱患者终生无腰痛症状,未经治疗。2、伴有腰痛的腰椎滑脱并非都需要手术。对有腰痛症状的腰椎滑脱患者,首先应明确其疼痛的部位及性质,判断其疼痛是否与滑脱有关,如经保守治疗无效或确定其疼痛与滑脱有关时,再考虑手术治疗。3、根据滑脱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重要的是手术前对患者的年龄、滑脱类型、滑脱程度、椎间盘及椎管的状态作出综合评价,从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以期取得预想中的效果。4、滑脱椎体的

25、融合是手术治疗的最终目的。对腰椎滑脱患者来说,一个理想的手术应该包括受压神经组织的减压、滑脱椎体的复位及内固定、滑脱椎体与邻近椎体的融合。腰椎滑(二)脱的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病史短、症状轻、无明显滑脱的患者,单纯峡部裂患者及年龄大、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休息理疗、腰背肌锻炼、腰围或支具、对症处理等。经规范化保守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症状能够缓解。但对于长期保守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者,建议行手术治疗以尽早改善生活质量。(三) 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1) 无或有症状;滑脱大于50%;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 (2) 进行性滑脱者 (3) 非手术治疗无法矫正脊柱畸形和步态

26、明显异常者 (4) 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疼痛者 (5) 下肢出现神经症状或马尾压迫综合征者。 滑脱的手术原则为: 减压、复位、融合和稳定脊柱。手术目的是解除病人症状, 故术前要准确判断好症状来源的原因、部位和范围, 术中在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固定等几个步骤中有所侧重,须根据具体病情,再结合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手术方案。随着脊柱手术技术以及器械的发展, 对严重滑脱者的手术治疗已不是难题。 三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因原发或继发因素造成椎管结构异常,由于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水肿肥厚、侧隐窝狭窄等造成椎管腔内变窄,压迫了神经、脊髓后,出现以腰腿痛、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特征的

27、疾病。先天发育、脊椎退变、外伤等均可导致椎管内狭窄。腰椎椎管狭窄症常见于中老年,男多于女,患者主要症状是长期反复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腰前屈不受限制,后伸活动往往受限。少数病例因压迫马尾及神经根而影响大、小便功能;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下肢肌肉萎缩,甚至造成下肢不完全性瘫痪。A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 (1)发育性腰椎管狭窄:这种椎管狭窄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主要是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 (3)脊柱滑脱性腰椎管狭窄:由于腰椎峡部不连或退变而发生脊椎滑脱时,因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同时脊椎滑脱,可促进退行性变,更加重椎管狭窄。 (4)外伤性

28、椎管狭窄:脊柱受外伤时,特别是外伤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 (5)医源性椎管狭窄:除因为手术操作失误外,多由于脊柱融合术后引起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肥厚或植骨部椎板增厚,尤其是后路椎板减压后再于局部行植骨融合术,其结果使椎管变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引起腰椎管狭窄症。 (6)腰椎部的各种炎症:包括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椎管内或管壁上的新生物等均可引起椎管狭窄。各种畸形如老年性驼背、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氟骨症、Paget氏病及椎节松动均可引起椎管狭窄症。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先天肾气不足、肾气虚衰,以及劳役伤肾为发病的内在因素。若反复遭受外伤,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的侵袭为其发病的外在因

29、素。其病理机制是肾虚不固,风寒湿邪阻络,气滞血瘀,营卫不得宣通,以致腰腿痹阻疼痛。B 腰椎管狭窄症有何表现?腰椎椎管狭窄症常见于中年人以上者,男多于女,患者主要症状是长期反复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行走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稍许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行走,再行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跛行呈间歇性出现,故称为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腰椎管已有狭窄的病理基础上,患者体位由屈曲变为伸直时,椎体及神经根的压力负荷增大,狭窄处硬膜囊内

30、压力逐渐升高,造成对神经根的压迫;行走时下肢肌肉的舒缩活动进一步促使椎管内相应脊神经节的神经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继而出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炎性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对神经造成刺激,从而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当患者蹲下、坐下或平卧休息后,神经根的压力负荷降低,消除了肌肉活动时的刺激来源,脊髓及神经根缺血状态得以改善,因此症状也随之减轻、消失。行走、休息如此反复,交替出现,形成了间歇性跛行。它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临床特点之一。 腰腿痛的疼痛性质为酸痛或灼痛,有的可放射到大腿外侧或前方等处,多为双侧,可左、右腿交替出现症状。当站立和行走时,出现腰腿痛或麻木无力,疼痛

31、和跛行逐渐加重,甚至不能继续行走,休息后症状好转,骑自行车无妨碍。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尿急或排尿困难。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肌肉萎缩,以胫前肌及伸 肌最明显,肢体痛觉减退,膝或跟腱反射迟钝,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也有部分患者主诉多,没有任何阳性体征。 C 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有何区别?应行什么检查?腰椎管狭窄症应根据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方法, X线平片、CT、磁共振等常规检查一般可做出精确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大区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不具备间歇性跛行,主诉与客观检查不符及腰部后伸受限等表现。1、体查可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屈颈试验和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而腰椎管狭窄

32、则为阴性或只有中度牵拉痛。少数病人下肢肌肉萎缩,跟腱反射有时减弱或消失。2。、腰椎管狭窄症在影像学上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明显的区别,即腰椎管狭窄症在CT、核磁共振、脊髓造影等检查时均显示椎管矢状征小于正常,椎管内狭窄,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则无。3、二者是单独的两种疾病,但同时还有一定联系,可以相伴发生,而且伴发比例相当高,这也是人们易将二者混淆的原因。因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期,由于相应的小关节发生滑膜炎性渗出反应、关节软骨磨损及碎裂,导致在椎体侧后缘及关节突处出现增生的骨赘,以及黄韧带肥厚等椎管内软组织增生,则继发腰椎管狭窄症。在两病同时发生时,患者可同时表现两者的症状及体征,结合X线平片、CT、

33、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椎管内情况,可明确诊断。其中磁共振检查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横切位影像,可以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D 腰椎管狭窄症如何治疗?1、非手术治疗 以往,对有症状的腰椎管狭窄多主张行早期手术治疗,认为该病是进行性发展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先行一阶段保守治疗后再确定是否需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用药、理疗、体育锻炼、改变活动方式等等。现阶段尚未有药物能完全控制腰椎管狭窄的发展,可通过相关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局部进行针灸、推拿按摩按摩,使局部肌肉解痉及促进血液循环,以达

34、止痛效果,但须谨慎对待重手法推拿;理疗或药物外敷也是常规治疗手段之一,作用与前者相似,理疗的方法较多,包括:热疗、冰疗、超声、按摩、电刺激和牵引等方法,虽较常用,可延迟手术治疗,对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腰背肌功能锻练可加强腰背部肌肉的肌力锻炼,使腰椎的稳定性增加,从而推迟腰椎关节退变演变的速度,也可改善病人全身情况,即使不减轻症状,也有利于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但谨记以上治疗手段要在正规医院进行系统治疗,需根据病情谨慎选择,避免不当治疗、操作加重病情。2、手术治疗经上述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指征是: (1)活动后腰痛及双下肢痹痛,肌肉萎缩,影响生活工作,经保守治

35、疗不愈者。 (2)间歇性跛行加重,或站立时间渐缩短者。 (3)出现明显神经功能损害者。 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神经组织和血管在椎管内、神经根管内或椎间孔内所受的压迫,减轻下肢适应症状,而非治愈。根据不同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术式,常用的手术方式为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等等,内固定的目的是:纠正脊柱畸形;稳定脊柱;保护神经组织;降低融合失败或提高融合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四强直性脊柱炎A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结缔组织病主要累及脊柱及髋关节逐渐引起脊柱骨性强直和纤维化不仅骨关节及其周围韧带肌肉滑囊受到侵犯而且小血管及内脏浆膜均可被累及,引起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

36、病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关节除脊柱胸廓骨盆关节外髋关节被同时累及者占多为双侧性;膝踝及手足小关节也偶可被累及以青壮年多见,起病多为1530岁的男性,男女之比为2131。儿童及40岁以上者少见。B 强直性脊柱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遗传、感染、免疫环境因素等有关。创伤、内分泌、代谢障碍和变态反应等亦被疑为发病因素。目前其病因尚未明确,很可能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的受环境因素(包括感染)等多方面的影响而致病。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研究表明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 的关系及为密切,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HLA-B27有直接关系。HLA-B2

37、7抗原是在免疫系统中主要负责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和诱导免疫反应,调节免疫应答的功能。其阳性者中约80并不发生强直性脊柱炎,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有约10为HLA-B27阴性。故HLA-B27阳性不一定发生强直性脊柱炎,HLA-B27阴性也不一定不发生强直性脊柱炎,更不能认为HLA-B27阳性就是强直性脊柱炎。因此HLA-B27在强直性脊柱炎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遗传因素,但并不是影响本病的唯一因素。因此遗传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除遗传因素外尚存在其他致病因素。临床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人体自身的免疫失调有密切关系,在免疫学检查中发现,患者免疫球蛋白、Cf反应蛋白、C 、C 均有不同程

38、度的改变。同时强直性脊柱炎还与全身炎症有关,其可累及多个脏腑器官以及全身骨骼关节,所以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的免疫性的多学科疾病,在治疗上要从自身免疫调节入手,早期控制病情,降低强直性脊柱炎的致残率。C 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何不同?过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同一疾病的两种类型但目前认为两者在临床帮助及病理上有我们许多不同点这表现在: 强直性脊柱炎多发于男性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于女性;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年龄以岁左右多见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高峰在岁左右; 强直性脊柱炎最常累及骶髂关节及脊柱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更常累及手足小关节; 强直性脊柱炎以韧带骨化为主而类风湿性关节炎以

39、软骨破坏为主; 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低于而类风湿性关节炎超过; 强直性脊柱炎HLA-B阳性率高于而类风湿性关节炎为阴性两者虽有许多不同点但也有相似处如血沉均较快滑膜均被累及且均以关节强直而告终也有少数患者开始发病时同时具两种表现此即过去所谓混合型但随病程的发展症状逐渐朝一个方面突出D 强直性脊柱炎有何表现?多数病人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为上背部、臀部及髋部呈间歇性钝痛,有僵硬感或坐骨神经痛。开始疼痛为间歇性,而且较轻。随着病情发展,在数月或数年之后可出现持续性疼痛,甚至为较严重的疼痛。有时疼痛可发生于背部较高部位、肩关节及其周围,但不久就可出现下背部症状。病人常感晨起时和工作劳累后症状较重

40、,其他时间则较轻。天气寒冷和潮湿时症状加重,经服水杨酸制剂和局部热敷后又可缓解。还有些病人首先出现原因不明的虹膜炎,数年或数月后才出现强直性脊柱炎的典型表现,此种起病方式儿童多于成人。偶尔也可,以掌筋膜炎或跟腱炎引起的足跟痛为早期症状。全身症状有疲劳、不适、厌食、体重减轻和低热。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系统性疾病,既有关节病变表现,也有关节外表现。1.关节炎表现 可累及任何关节,但以脊柱关节受累为多。(1)骶髂关节炎多数病人首先出现骶髂关节受累症状,个别病人也可首先出现较高位脊柱关节炎症状,表现为下背部强直和疼痛,常放射到一侧或两侧臀部,偶尔放射到大腿,进一步可发展至膝关节背侧,甚至可扩展至膝关节以

41、下。 (2)腰椎关节炎:虽然骶髂关节和腰椎关节同时受累,但多数病人背部疼痛不适和运动功能障碍是由腰椎关节病变所引起的。开始背部出现弥漫性疼痛,以后则逐渐集中于腰部。有时可出现严重腰部强直,而使病人害怕弯腰、直立和转身,因为这些动作可以引起严重疼痛。患者腰部脊柱变直,运动受限,腰部正常生理弯曲消失。(3)胸部关节炎脊柱炎进行性上行性发展,胸椎关节也可受累。此时病人有上背部疼痛、胸痛及胸廓扩张运动受限感。这些症状有的病人可在病程早期就出现,但多数病人是在起病6年之后才出现。胸痛一般于吸气时出现。由于胸锁关节受累而引起,胸廓扩张受限可致呼吸困难,尤其在运动时更易出现。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明显脊柱后凸

42、、胸廓活动受限。(4)颈椎关节炎:少数病人可仅以颈椎关节炎为早期表现,病情进行性发展,可出现严重的颈椎后凸或侧凸,最后头部可呈,固定性前屈位、后屈、旋转和侧屈时,可部分或完全受限,空间视野范围明显变小。颈椎病变所致的疼痛可仅限于颈部,也可沿颈旁结构放射到头部,颈部肌群开始严重痉挛,最后可发生萎缩、根性疼痛而牵涉到头和手臂。(5)周围关节炎:约1/3以上的病人可有肩关节、髋关节受累,这样就进一步加重了病人的致残后果。关节疼痛往往较轻,而关节运动受限却很明显,例如不能梳头或下蹲困难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发生软骨变性、关节周围结构纤维化,最后形成关节强直。病程早期,关节运动受限主要是由于关节周围肌肉

43、痉挛所造成。髋关节挛缩,膝关节代偿性屈曲,可使病人,呈前躬腰屈曲姿势,而出现鸭步状态。由于脊柱关节广泛性病变,还可造成扁平胸和严重驼背。强直性脊柱炎晚期,由于炎症已基本消失,所以关节无疼痛,而以脊柱固定和强直为主要表现。颈椎固定性前倾,脊柱后凸,胸廓常固定在呼气状态,腰椎生理弯曲丧失,髋关节和膝关节严重屈曲挛缩,站立时双目凝视地面,身体重心前移。个别病人可严重致残,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2.关节外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还可出现许多关节外表现,这些表现可以是原发性的,但多数为继发性。少数病人也可发生于脊柱炎之前数月到数年。有些病例关节外表现可与其他疾病相互重叠。(1)心血管病变:尸体解剖发现,约1

44、/4的病人有升主动脉根部异常。强直性脊柱炎除可并发主动脉炎之外,还可合并心包炎、心肌炎及结节性多动脉炎。主动脉炎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发生心绞痛,病程后期还可以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2)肺部病变:由于膈肌运动可以代偿呼吸功能,故虽然吸气时胸廓扩张受限,但是很少出现呼吸困难,有些病人也可在出现关节症状之后几年而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咯血等症状。肺部摄片可见两肺上野有点片状致密阴影,部分病人可出现纤维化,还有一部分病人出现空洞,并有曲霉菌寄生。痰培养可培养出曲霉菌,可伴有霉菌瘤形成。晚期病人胸廓扩张受限,肺活量明显下降。(3) 眼部病变:约l/4的病人可有反复发作性虹膜炎,而且病程越长越易发生。虹

45、膜炎为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一般为单侧性。眼部病变与脊柱炎的严重度及病情活动性有关,多见于有周围关节炎或以前有尿路感染史者,若不经治疗,可引起青光眼或失明。个别病人眼部症状可发生在关节症状出现之前。(4)神经系统病变:强直性脊柱炎神经系统的病变多由于脊柱强直和严重的骨质疏松,即使轻度外伤也易招致脊柱骨折和颈椎脱位而引起的脊髓压迫,造成不同程度的截瘫、根性疼痛或知觉减退,以及运动障碍等,尤以颈椎骨折,是死亡率最高的并发症;发生在腰椎,则可压迫马尾神经,可成为慢性进行性马尾综合征。因脊柱椎间盘纤维环骨化,黄韧带、后纵韧带的骨化可造成椎管狭窄,部分病人的初发症状即表现为下肢疼痛而误诊为坐骨神经痛和椎

46、间盘突出症。(5)泌尿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肾淀粉样变性和IgA肾病,其发生率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可以出现蛋白尿。少数病人可因尿毒症而死亡。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也较普通人群高。(6)全身症状: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微,少数人有低热、疲劳和体重下降,个别病人可出现贫血、少数急性发病者也可有高热,四肢关节受累较重者,很快即可卧床不起。这时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可升高。(7)耳部病变:据文献记载,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中约有29%发生慢性中耳炎,为正常人的4倍,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慢性中耳炎的病人多见于合并有其它关节外病变的病人。E 强直性脊柱炎如何诊断? 1.病史特点:(1)腰背部不适隐约性出现。(2)年龄<40

47、岁。(3)持续3个月以上。(4)清晨时僵硬。(5)活动后症状有所改善。(6)家族病史。2.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稍加,少数病人有轻度贫血(正细胞低色素性),血沉可增快,但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性不大,而C反应蛋白则较有意义。血清类风湿因子可呈阴性。虽然90%95%以上病人HLA-B27阳性,但一般不依靠HLA-B27来诊断。诊断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证据。 X线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约98%100%病例早期即有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是本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如出现腰僵、腰痛、胸痛、腰椎及胸廓活动受限,休息后不能缓解,需及时拍摄

48、高质量的骨盆正位X线片。早期X线表现为骶髂关节炎,病变一般在骶髂关节的中下部开始,为两侧性。开始多侵犯髂骨侧,进而侵犯骶骨侧。可见斑点状或块状骨侧明显。继而可侵犯整个关节,边缘呈锯齿状,软骨下有骨硬化,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最后关节间隙消失,发生骨性强直。骶髂关节炎X线按纽约诊断标准分5级:0级为正常骶髂关节,级为可疑骶髂关节两侧炎;级为骶髂关节边缘模糊,略有硬化和微小侵蚀病变,关节腔轻度变窄;级为骶髂关节两侧硬化,关节边缘模糊不清,有侵蚀病变伴关节腔消失;级为关节完全融合或强直伴或不伴残存的硬化。 脊柱病变的X线表现,早期为普遍性骨质疏松,椎小关节及椎体骨小梁模糊(脱钙),由于椎间盘纤维环

49、附带部椎骨上角和下的破坏性侵蚀,椎体呈“方形椎”,腰椎的正常前弧度消失而变直,可引起一个或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病变发展至胸椎和颈椎椎间小关节,间盘间隙发生钙化,纤维环和前纵行韧带钙化、骨化、韧带骨赘形成,使相邻椎体连合,形成椎体间骨桥,呈最有特征的“竹节样脊柱”。需及时拍摄高质量的骨盆正位X线片。F 强直性脊柱炎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由于病因不明了,尚缺乏要治的方法,亦无阻止本病进展的有效疗法。所幸许多病人经系统治疗后不再继续发展,仅少数人可进展至完全性关节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目的的在于控制炎症,减轻或缓解症状,维持正常姿势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要达到上述目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50、早期治疗,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1.运动治疗:体育功能锻炼对强直性脊柱炎十分重要,进行体育功能锻炼的前提是有专科医师的指导。其保持脊柱的生理弯曲,防止畸形;保持胸廓活动度,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保持骨密度和强度,防止骨质疏松和肢体废用性肌肉萎缩等,病人可根据个人情况采取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开始运动时可能出现肌肉关节酸痛或不适,但运动后经短时间休息即可恢复。如新的疼痛持续2h以上不能恢复,则表明运动过度,应适当减少运动量或调整运动方式。2物理治疗:理疗一般可用热疗,如热水浴、水盆浴或淋浴,矿泉温泉浴等,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放松,减轻疼痛,有利于关节活动,保持正常功能,防止畸形。 3.药物

51、治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可分为三类:控制病情活动,影响病程进展的药物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等。适用于病情活动的强直性脊柱炎,伴外周关节炎的强直性脊柱炎和新近发现的强直性脊柱炎。非甾体抗炎药 适用于夜间严重疼痛及僵硬病人,可在睡前服用。镇痛药与肌松药,常用于长期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无效者。 4.手术治疗:已发生关节畸形并达半年以上者,可根据具体情况手术治疗:肌腱松解术:对关节尚能活动,畸形是由于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造成的患者,常用肌腱切断术和肌腱延长术,必要时可再加用关节囊切除术及其他软组织松解术。骨关节手术:对关节强直是畸形造成的患者,可施行切骨矫形术、关节融合术及关节成形术等。5.其他系统

52、病变:对肺部病变主要是对症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心脏病变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严重,可行主动脉瓣手术,对严重传导阻滞者可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眼部病变在对症治疗同时也为了预防虹膜炎发展为青光眼或造成失明。G 如何进行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护理?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解除或缓解患者的疼痛,保持或恢复肌肉及关节的功能,防止或矫正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该病治疗从教育病人和家属着手,使其了解疾病的性质、大致病程、可能采用的措施以及将来的预后,以增强抗病的信心和耐心,取得他们的理解和密切配合。 2、注意日常生活中要维持正常姿势和活动能力,如行走、坐

53、位和站立时应挻胸收腹睡觉时不用枕或用薄枕,睡硬木板床(垫放薄棉垫),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每天早晚各俯卧半小时;参与所能及的劳动和体育活动;工作时注意姿势,防止脊柱弯曲畸形等。 3、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的心理;戒烟酒;按时作息,参加医疗体育锻炼。 4、了解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学会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及处理药物副作用,以利配合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颈椎病A 什么是颈椎病?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

54、,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B颈椎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颈椎、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如前、后纵韧带)的退行性改变。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导致相邻颈椎之间的稳定性若小而出现椎骨间不稳,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骨赘),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增生物连同膨出椎间盘组织,后纵韧带和由于创伤反应

55、所引起的水肿或纤维疤痕组织,在相当于形成一个突向椎管内的混合物,就可能对脊神经或脊髓产生压迫作用。钩椎关节的骨赘可从前向后突入椎间孔压迫神经根及椎动脉。颈椎动脉血流受阻,从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后,开始时仅为功能上的改变,如不及时减轻压力,逐渐会产生不可逆的变化。因此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颈椎介于频繁活动和重量较大的头颅与缺少活动而比较稳定的胸椎之间,其活动度很大,负重也多,在解剖上又相对比较薄弱,四周缺乏其他骨性保护,易受外力直接打击,尤其是下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容易发生劳损性病变。 1、劳损:长期使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如长时间低头工作,易发生颈椎

56、病。小于30岁的颈椎病人,多从事低头工种,如服装工、老师、学生、司机及电脑爱好者。不适当的体育锻炼:超过颈部耐量的运动造成外伤,所以头颈部的锻炼要注意,不能蛮练,颈椎已有退行性变不提倡锻炼。2、头颈部外伤:50%髓型颈椎病与颈部外伤有关。一些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使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颈部外伤常诱发症状的产生。 3、不良姿势: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卧车上睡觉,睡着时肌肉保护作用差,刹车时易出现颈部损伤。不良的睡眠体位如高枕,睡觉姿势不正确,颈椎长时间慢性劳损就会引发颈椎病。工作姿势不当如长期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

57、的劳损。另外屈颈情况下,椎间盘的内压大大增高,使髓核后移而出现退变。也是引起颈椎病的原因之一。4、慢性感染:主要是咽喉炎,其次为龋齿、牙周炎、中耳炎等。这些部位的炎症刺激颈部软组织或通过丰富淋巴系统引起颈枕部软组织病变。有人认为,慢性咽喉部感染是颈椎病重要发病因素,这可能与软组织慢性劳损炎症相互影响而加重病情之故。5、风寒湿因素: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继之产生无菌性炎症。因此,风寒湿因素不仅是诱因,也可作为病因引起病变产生症状。 6、颈椎结构的发育不良:先天性小椎管、颈椎退变等是一些颈椎病发病基础。国外统计4050岁有退变者占25%,55岁以上有退变者占85.5%。颈椎中央椎管、神经根管狭小者颈椎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1倍。 7、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是一个最主要的内因。颈椎病实质上是一种老年性疾病,现在看来,还不尽然,人虽未老但颈椎出现过早老化。有文献报道,颈椎病是一种隐匿性疾病,它的临床表现相对于病理改变有一个延迟性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