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厂工艺设计管理制度_第1页
焦化厂工艺设计管理制度_第2页
焦化厂工艺设计管理制度_第3页
焦化厂工艺设计管理制度_第4页
焦化厂工艺设计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艺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焦化厂发布工艺管理制度范围目的本制度规定了工艺管理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考核及奖励等内容,进一步促进产品质量的稳定合格。2、 组织职责1 、全厂工艺管理由生技科负责,其它各部门配合,生技科主管主抓。2 、各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指标,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车间主任对车间工艺管理负责。3 、对生产中工艺异常问题,由生技科和车间共同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车间进行实施。鼓励车间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所进行的技改等活动。4 、生技科负责对全厂涉及生产技改工艺辅材采购计划进行审核。3、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1

2、 、本厂各车间、工段应严格执行生产工艺规程。2 、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厂负责人或生技科负责人组织编写试行稿,由生产管理部或技术质量部批准实施。3 、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规程的修改由安环科、生技科组织,车间负责人配合执行。4 、安环科、生技科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监控,对工序质量偏离控制范围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4、 工艺变更1 、工艺变更范围包括:生产能力变更、管线的改动、主要操作方法的改变、工艺参数改变、指标测试手段改变、阀门的增减、控制方案的改变以及化工设备、生产原料的改变等。2、工艺变更程序(1)进行工艺变更时需由车间负责人提出详细的工艺方案(必要时须有物料

3、衡算和工艺流程图),以书面形式报安环科、生技科。(2)安环科、生技科接到方案后组织车间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由安环科、生技科报技术质量部审批。(3)工艺变更后由安环科、生技科负责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4)对于重大工艺的变更,由安环科、生技科制定方案,并由公司各部门论证,报安全环保部、技术质量部、生产管理部和总经理,经批准后组织实施。五、生产过程管理1、 安环科、生技科为不合格品的归口管理部门。2、 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对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要有原因分析及记录,由安环科、生技科进行调查核实,生产车间进行跟踪落实。3、 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情况,车间应查明原因,并制定有效的纠正和

4、预防措施,安环科、生技科为纠正预防的管理部门。4、 关键过程的管理(1)关键过程是指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或产品质量不稳定的过程.(2)产品质量不稳定在必要时由安环科、生技科设置关键过程,由车间对工艺参数实行连续监控,车间定期对过程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安环科、生技科定期检查。(3)关键过程的能力达不到要求时,由安全、生产部和生产车间组织人员查明原因,及时建立纠正预防措施,提高过程能力。短期查不出原因的,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确保过程能力处于受控状态。(4)各车间关键过程如下:单位关键过程备煤车间皮带秤配煤炼焦车间加热制度的控制化广车间煤气温度、水、蒸汽量筛焦车间焦炭的分类堆放六、工艺事故管理

5、1、 工艺事故的分级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2、 事故处理应遵循“四不放过”原则,具体执行公司相关管理制度。3、 事故一旦发生,应立即电告公司有关部门领导,并组织控制4、 对已发生的重大工艺事故和质量事故,应在三天内写出事故报告并送交总公司相关部门领导。七、工艺质量记录管理(一)记录控制1、 工艺记录主要包括岗位操作记录、生产交接班记录、巡回检查(工艺、设备)记录等。2、 工艺质量记录要求(1)记录要真实、准确、及时、无超前和滞后记录现象。(2)原始记录必须字迹清晰、无涂改、用仿宋字体。(3)相关记录的填写人、审核人必须为本人签字,他人不得代签。(4)记录要保持清洁、完整,并按要求及时装订。(二)

6、工艺指标控制厂部控制工艺指标按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进行控制1、厂部控制工艺指标所属单位项E控制范围备注筛焦车间水份w7.0炼焦车间抗碎强度Mk/%>82.0耐磨强度Mo/%V6.0反应性CRI/%V28反应后强度CSR/%>66灰份(%10.6-11挥发分(衿1-1.45硫份(%0.56-0.6空气过剩系数(a)1.15-1.35备煤车间水份(V11灰份(%V8.5挥发份(%)23-29硫份(%V6.5细度w3MM(%)90-95X28-45Y13-22G>60化广车间c3、p20C(g/cm)75C前锚出量(%w0.900w3.0180C前锚出量(%>91.0含氮

7、量(为>21.0水分(%w0.3游离酸(%)w0.052、车间控制工艺指标炼焦车间(1)各测调项目类别名称及检查部位测定检查周期要求备注1.温度制度a直行温度测量每班二次A遍6分钟测温工测量间隔4小时b炉头温度测量每月二次不低于1100C结焦时间24小时每周一次c横墙温度测量每月不少于三个循环K横>0.95d蓄热室顶部温度测量每月两次<1320C高温,下火及时处理e炉顶空间温度测量每月一次,每次不少于两炉800土30C结焦周期2/3时测,结焦时间改变1小时以上或配煤比变化大时加测g冷却校正值温度测量次度温测年准变半标改次按规程结焦时间变动,配煤比有大变化h小烟道温度测身里一月

8、一次按规程V450C2、压力制度a蓄热室顶部吸每月力测量与调节二次按规程b格子糖阻力测一年量一次按规程c五点压力测一年量一次按规程最少用三块压力表d看火眼压力测量每半年一次按规程在标准火道7i火孔处e炭化室底部压力测量一年二次(夏季和冬季)按规程在靠集气管出口处的炭化室内测量3砌体检查、a炭化室炉头、炉墙砌体检查-年一次每个炉室有记录b炉门框抹补检查两月一循环重点号及处理建帐c燃烧室全部_立火道及石专煤气道检查一年次半建帐有记录d蓄热室顶部斜道区检查母季度次建帐有记录e蓄热室封墙严密情况每季度一次有问题及时处理建帐有记录(续表)类别名称及检查部位测定检查周期要求备注f废气盘与砌体连接处严密情况

9、半年一次有问题及时处理建帐有记录g炉体漏气率测定一年一次建帐有记录4、护炉铁件a大弹簧负荷测量调节每季度一每季度一次上部12-15t,卜'部8-10t建帐有记录b钢柱曲度测量每月一次曲度过大及时矫正更换建帐有记录c炉长测量半年一次年伸长V建帐有记录类别名称及检查部位测定检查周期要求备注0.035%d小弹簧测量调节一年一次建帐有记录e炉门框检查和顶丝调节半年一次建帐有记录f炉顶拉条直径检查横拉条每年一次,纵拉条每半年一次小于设计2/3更换g上升管、桥管、阀体检查每月一次及时处理h大保护板弯曲度测量每年两次建帐有记录I炉柱与保护板间隙测量半年一次测量下横铁-5斜道部位大保护板倾斜度测量半年

10、一次建帐有记录k测线架校正每年一次建帐有记录5、交换装置检查及废气分析a交换行程、搬把调节日查一向行程一致开门要正b加减考克加油每月一次开启灵活,不漏气。c交换考克清洗每月一次开启灵活不漏气类别名称及检查部位测定检查周期要求备注d废气轮杆提起高度测调每月一次及时处理建帐有记录e进风开度测调每月一次及时处理建帐有记录f小烟道进风口清扫每季一次干净畅通g废气车它及风门严密检查每季一次不严密及时处理h煤气、废气四角轮加油每周一次油路畅通油杯干净i煤气、废气拉杆大链日查有隐患及时更换j焦油盒清扫每周二次畅通k集气管清扫每周不少于二次沉积物厚度V50mm(2)技术规JE:1)炉延长结焦时间,应遵守以下规

11、定:原结焦时间每昼夜允许最大变动量26小时以上4小时22-26小时2小时22小时以下1小时2)全炉缩短结焦时间,应遵守以下规定原结焦时间每昼夜允许最大变动量26小时以上3小时22-26小时2小时20-22小时以下1小时20小时以下0.5小时3)编排推焦计划时,最短结焦时间不得短于周转时间15分钟,烧空炉时,结焦时间不得短于周转时间25分钟。4)每昼夜允许最大升温速度不得超过60C,横排最高温度与标准温度线相对应温度差不大于20C,且相邻火道温度也不大于20°Co5)立火道温度在交换后20秒时,不得超过1450C,不得低于1100C。6)硅砖蓄热室顶部温度不得超过1320°C

12、。7)小烟道温度不得超过450C,不得低于250C,分烟道温度不得超过350C。8)焦饼中心温保持在950-1050C,上下温差不大于50Co9)集气管温度应保持在80±3C之间。10)炉顶空间温度要低于850C,一般控制在800土30Co11)焦炉煤气加热时,煤气预热后温度夏季为45-50C,冬季为50-55Co12)炭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时应大于5Pa。13)集气管压力以吸气管下方炭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大于5Pa来决定、保持,一般保持120-140Pa。14)加热煤气主管压力不得低于500Pa,低于500Pa时,必须停止加热。15)看火眼压力保持0-5Pa,严禁负压。16)机

13、、焦侧烟道走廊,地下室空气Cg量不得超过30mg/mio17)用焦炉气体加热时,相当耗热量不应超过2220-2460kj/kg。18)炉体伸长量每年不应超过0.035%。19) 空气过剩系数保持1.2-1.25。20) )低压氨水压力不小于0.2Mpa。21) K头、K横、K均、E、K安大于0.90(3)除尘站工艺指标名称指标报警联锁鼓风机轴承温度V50C>75C>85C偶合器进油温度V50C>55C>65C偶合器出油温度4580C85C90C主电机定子温度V100C>155C>160C除尘器入口温度V110C>130C>130C压缩空气压力0.

14、6MPa0.3MPav0.2MPa偶合器冷却水量30t/h20t/h15t/h出焦偶合器转速994r/min装煤偶合器转速1500r/min油泵出口压力>0.4MPa净化后烟尘含量3v50mg/m偶合器出口油压0.2-0.6MPa0.6MPa0.65MPa偶合器进口油压0.2-0.5MPa主电机轴承温度60C85C90C风机轴承振动振幅4mm/s6.5mm/s9.5mm/s除尘器后管道烟气温度70C冷却器前管道烟气温度120C出焦主电机电流40A45A装煤主电机电流v29A装煤除尘器差压3.0KPa>4.0KPa出焦除尘器差压2.5KPa>2.2KPa化产车间:1、入塔煤气温

15、度27土1C2、入塔循环洗油量:1.5-1.8kg/Nm33、入塔贫油温度(冬季比煤气温度高4-7C,夏季高0-2C)4、入塔贫油含苯不大于0.5%5、富油含苯1.6-2.5%,含水应小于1%6、洗苯塔后煤气含苯不大于5g/Nm37、洗苯塔阻力w2000Pa8、洗苯塔后煤气压力不大于5000Pa9、洗油质量指标:指标名称新洗油循环洗油比重1.04-1.06>1.07230C前僻出量(容)V3>10300C前僻出量(容)>90<85酚含量(容)>0.5>0.5苯含量(重)>13>12粘度(&)>1.5>1.2水份(容)>1

16、>0.615C时结晶沉淀物无无10、管式炉富油出口温度(170-180)C11、终冷塔底部煤气温度(26-28)C12、贫油冷却器贫油温度(28-32)C13、脱苯塔顶部温度(92-98)C14、再生器顶部温度(165-185)C15、终冷塔阻力不超过2000Pa16、洗苯塔煤气含苯不超过5g/Nn17、进口硫化氢含量:4-6g/Nm318、出口硫化氢含量:200mg/Nm19、脱硫液中PH值:8-920、游离氨:6g/L21、PDS30-50mg/L22、悬浮硫:1.0g/L23、循环液中(NH)2s2Q和NHCNS总量w250mg/L24、脱硫工段处理后废水:NH-N含量v200mg

17、25、脱硫工段处理后废水PH值:7-1026、软化水水质:总硬度小于0.0327 、焦油水分小于4%(按销售装车化验为准)。28 、粗苯75C前僻出量W3%180C前僻出量91%硫铉游离酸w0.05%;水份w0.5%;含氮量>21%29 、初冷器煤气入口温度控制在75-82°C。30 、初冷器阻力不大于1.5Kpa。31 、初冷器下段进水温度不大于16°C。32 、初冷器下段回水温度不大于23Co33 、初冷器下段供水压力不超过0.5Mpa分。34 、初冷器上段进水温度不大于32Co35 、初冷器上段回水温度不大于45Co36 、初冷器上段供水压力0.5Mpa。37

18、、初冷器后煤气集合温度夏季不大于25C,冬季18-22°C。38 、初冷器上段喷洒流量每台要求25-35m3/h。39 、煤气集合温度不大于2CO40 、鼓风机机前吸力不大于-5Kpao41 、鼓风机后压力不大于20Kpa。42 、鼓风机油压不小于0.05Mpa。43 、运转鼓风机机体温度不高于90°C。44 、电机温升不超过65°C。45 、推力瓦温度不高于65Co46 、鼓风机工作电流不超过68.3A。47 、鼓风机机体振动不大于0.07mm48 、鼓风机油箱液位不低于350mm不高于630mm49 、鼓风机偶合器油压不低于0.05Mpa。50 、转子轴向位移

19、不超过0.5mm51 、电捕焦油器阻力不大于0.6Kpa。52 、煤气含氧量不超过1%53 、电捕焦油器绝缘箱温度控制在80-110Co54 、电捕焦油器后煤气含焦油小于50mg/n3。55 、电捕焦油器电压不小于25KV56 、锅炉给水悬浮物w5mg/L。57、 锅炉给水总硬度w0.03mmol/L。58、锅炉给水PH值)7。59、锅炉锅炉水总碱度6-24mmol/L。60、母液酸度:4.0-6.0%。61、预热器后煤气温度:60-70C。62、饱和器母液温度:45-55°C。63 、饱和器阻力:1.5-2KPa。64 、预热器阻力:w50m怵柱0.5KPa。65 、大加酸时,酸度

20、提高到18-23%,加完酸后加水,使酸度恢复正66 、饱和器后煤气含氨:w0.03g/Nm。67 、生化出水挥发酚w0.5mg/L。68 、总氤化物w0.5mg/L。69 、硫化物w1mg/L。70 、PH值6-9。71 、CO庄100mg/L。72 、氨氮w15mg/L。73 、脱硫塔阻力:w2Kpa。74 、溶液循环泵出口压力:w0.8Mpa。75、入再生塔空气压力:0.4Mpa。76 、脱硫液温度:比煤气温度高3C-5Co77 、进入脱硫塔煤气温度:W40Co78 、煤气入口温度低于溶液:3-5°C。79 、熔硫釜上部温度:70-100C,熔硫釜中部温度:130-150C80

21、、熔硫釜下部温度:140-150C,恒温3-4小时放硫。81 、泡沫槽加热温度:45-55Co82、 塔顶温度:101-108°C,塔底温度:103-110°C。83、换热后废水温度v40Co84、粗苯冷凝冷却器富油出口温度:55C-70Co85、 油油换热器富油出口温度:100C-130Co86、 粗苯管式加热炉富油出口温度:170C-180Co87、脱苯塔底贫油温度:165°C。88、 脱苯塔顶部粗苯油汽温度:92C-98C°。89、 油油换热器后贫油温度:80C-120Co90、 、贫油冷却器后贫油温度:V(30土2)C(必须高于煤气温度2C-4C)。91、过热蒸汽温度:350°C-550C。92、脱苯塔底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