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2013年中考文言文试题_第1页
八年级上册2013年中考文言文试题_第2页
八年级上册2013年中考文言文试题_第3页
八年级上册2013年中考文言文试题_第4页
八年级上册2013年中考文言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上册2013年株洲市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16分,其中第25小题4分,其余每小题2分)(一)陋室铭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斯是陋室 谈笑有鸿儒 20翻译下面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1有人说:“既然斯是陋室,不管怎么说,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呢?”如果你是刘禹锡,如何回答他? (二)仆幼年曾闻人说一笑话云:昔一人苦贫特甚,而生平虔奉吕祖(指吕洞宾)。

2、感其至心,忽降其家,见其赤贫,不胜悯之。念当有以济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粲然化为黄金,曰:汝欲之乎?其人再拜曰:不欲也。吕祖大喜,谓:子诚如此,便可授子大道。其人曰:不然,我心欲汝此指头耳。仆当时私谓此固戏论耳,若真是吕祖,必当便以指头与之。今此西厢记,便是吕祖指头,得之者处处遍指,皆作黄金。(选自金圣叹读第六才子书法,金圣叹全集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念当有以济之 必当便以指头与之 23翻译下面的句子。其人曰:不然,我心欲汝此指头耳。 24上文中的人“心欲汝此指头”,如果我们要批评他,可以说他 ,如果我们要赞扬他,可以说他 。 2013年株洲市三、文言

3、诗文阅读(共16分,每小题2分)(一)19这 大20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体)(或使身体劳累)。21参考示例:物质方面的确比较简陋,但“何陋之有”是说我志趣方面并不鄙陋,高雅绝俗。(理解“陋室不陋”主旨即可)(二)22帮助,救济 把,将23这个人说:不是这样,我心里想要你的这个手指头罢了。24贪婪;(1分)研究(希望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关键)。(1分) 郑重说明:主观题意思对即可;有一定道理,酌情给分八年级上册2013年安徽省 三 (15分)三 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4、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略无阙处 阙: (2)沿溯阻绝 溯: (3)则素湍绿潭 素: (4)属引凄异 属 (5)故渔者歌曰 故: 解析:(1)阙:通“缺”,中断 (2)溯:逆流而上 (3)素:白色 (4)属:连接 (5)故:所以。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解析:(1)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着迅疾的风,也没有它快。(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17. 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和形成照应。(每格限填一字)(2分)解析:“凄”和“哀”。18. 第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4分)解析:山: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水: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八年级上册2013年北京市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

6、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 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

7、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2解释下列语句中词的意思。(2分)(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2)其两膝相比者 比:【答案】(1)高高的 (2)靠近【解析】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平时应注意积累。【点评】本题在初三强化提高班专题讲座的文言文复习中有相应的讲解,并在专题讲座的阅读复习中略有涉及。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翻译:【答案】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平时应注意积累,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点评】本题在初三强化提高班专题讲座的文言文复习中有相应的讲解,并在专题讲座的阅读复习

8、中略有涉及。14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核舟简介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 。【答案】长不盈寸 各具情态 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船舱) 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只要理解了全文的意思,本题较容易答出。【点评】本题在初三强化提高班专题讲座的文言文复习中有相应的讲解,并在专题讲座的阅读复习中略

9、有涉及,在对应的专题测试、综合测试中有所训练。八年级上册2013年河南省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10、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涩:不通畅。曳:拖,拉。白蛇

11、: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陇:通“垄”。牧竖:牧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异 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B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C去 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8语段(一)寄托了整理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19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2013年河南省三、古诗文阅读(共l4分)16C(2分)17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

12、(不要)说魏朝和晋朝。(翻译出大意,1分;“无论”译对,1分。共2分)18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2分) 19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自然环境优美,田同风光如画。 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多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意思对即可。每对一处1分,共4分) 八年级上册2013年湖北省黄石市阅读桃花源记,按要求回答问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

13、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

14、之(异: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C处处志之(志:记住) D寻病终(寻:不久)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 其人端视容寂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犹鱼之有水也C不复出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D乃不知有汉 乃重修岳阳楼10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C整理既描绘了桃

15、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整理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2分)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分) 2013年湖北省黄石市8.C (通“讠志”,做标记)9.A (A.指示代词,那B. 前者代词,这;后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前者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助词,表疑问语气D.前者副词,竟;后者连词,于是)10.B (“山中方一日,世上

16、已千年的韶光易逝”错误。)11. 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0.5分,共2分)村里人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人的祖先”,“妻子”、“绝境”、“焉”, 每点0.5分,共2分)八年级上册 2013年湖北省襄阳市(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7、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18、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虽乘奔御风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属引凄异 忠之属也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宋无罪而攻之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5.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是 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乙文写景采用的是 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

19、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2分)16.甲、乙两文整理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2分)2013年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上册 2013年沈阳市(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乙】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

20、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o),字季常。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敬仰。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矍(ju)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遂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过岐亭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适

21、见焉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D问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俯 而 不 答仰 而 笑 呼余宿 其 家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2013年沈阳市(一)(17分)9.(1)遂:于是,就(2)相与:一同,共同 (3)故:缘故,原因10B11(1) (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

22、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 (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12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13苏轼:被贬官;方山子:“不遇”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八年级上册 2013年重庆市A卷二、古诗文阅读(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5分)【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23、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斯是陋室 ( ) (2)可以调素琴(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1.甲文整理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 12.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4分) 2013年重庆市A卷八年级上册 2013年重庆市(B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5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24、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整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 2013年重庆市(B卷)(

25、二)(15分)9.(4分)(1)沾染(污秽) (2)美丽而不端庄 (3)耸立的样子(“高高的样子”亦可) (4)认为(每小题1分)10.(4分)(1)水中陆地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是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每小题2分)11.(3分)示例: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12.(4分)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2分);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2分)八年级上册 2013年湖北省襄阳市(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0

26、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

27、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虽乘奔御风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属引凄异 忠之属也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宋无罪而攻之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5.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是 的

28、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乙文写景采用的是 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2分)16.甲、乙两文整理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2分)2013年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上册 2013年宁波市 (三)(8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9、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所恶有甚于死者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17.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2分) (四)(8分)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

30、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18.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2分) 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1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殊无意味(很,非常) B或议就近觅饮者(寻找) C择柳阴下团坐(围坐在

31、一起) D各已陶然(熏陶)20.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你眼前所呈现的画面。(2分) 21.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2分) 2013年宁波市(三)(8分)14(1)以为亲(赡养) (2)憎恶(2分,每小题1分) 15. B(2分)16.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分,“行”与“修”各0.5分)17.要点: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四)(8分)18.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2分,对三处2分,两处1分,一

32、处不得分)19D(2分)20.【示例】这是一个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油菜花一片金黄,蝴蝶蜜蜂到处飞,男男女女穿着漂亮衣服,纷纷出来游玩赏春。面对美好春光,人们深深陶醉。(2分,表达流畅,意思符合即可)21.热爱自然,喜欢和朋友相处,自由自在,闲适快乐(2分,答出两点即可)八年级上册 2013年柳州市四、文言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其

33、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止,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选自梁书.吕僧珍传)注释从父兄:堂兄。既止:回故乡做官 。常分:固定的职业。叨越:非分占有。肆:店铺。督邮廨(xi):督邮办公的屋子。12.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斯是陋室 (斯:这) B 可以调素琴(调:调整)C 平心率下,不私亲戚(私:对偏心)D 但当速反葱肆耳(反:通“返”,返回)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

34、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A.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C. 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D.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14.下面对【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整理用自然环境的清新来烘托陋室不陋,用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高雅来衬托陋室不陋。B.【乙】文中,乡亲们劝吕僧珍把官衙搬走来扩大自己的住宅,他没有接受,表现了吕僧珍清正廉洁的品质。C.【甲】文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并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漏。D.【乙】文讲述吕僧珍做官不为亲属开后门,不以权谋私的故事,他的品质在封建社

35、会中是难能可贵的。15、 把“文言文阅读”文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1)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 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 2013年柳州市12.B、13.D、14.C、15.(1)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2)我享受国家厚重的恩惠,没有什么来报效朝廷。八年级上册2013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1-14题。(共10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

36、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解】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

37、的处所。太、华、衡、庐:泰山、华山、横山、庐山。:遮盖,这里指云。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疾: (2)谒: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然十一二峰者不可悉见。13请写出甲、乙两段文字所抒发的共同的思想感情。(2分)2013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2013年盐城市(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013照。(15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38、,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挐:撑(船)。毳(cu)衣:毛皮的衣服。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ng dng ):天上的白气

39、。芥:比喻细微,微小。白:酒杯。10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上下一白 (4)及下船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13填空和简答。(5分)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整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 (3)甲乙两文画线

40、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2分) 2013年盐城市(二)(15分)10.(4分)(1)比高 (2)看到 (3)全,部(4)到,等到 每空1分。11.(2分)A 12(4分)(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2分,每小句1分)(2)潮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2分)“焉”1分,解释为“哪里”也算对;语义连贯1分。13(5分)(1)厌弃尘俗,向往自然。(2分) “向往自然”写成“寄情山水”也算对。(2)示例:湖山夜雪(1分) 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3)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2分)每点

41、l分。甲文写成“以动衬静”也算对。八年级上册 2013年荆门市三、(每题3分,共9分)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2、且焉置土石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濯清涟而不妖 水落而石出者12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整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整理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整理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13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43、焉。(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分) ?2013年荆门市10D 11C 12D13.(1)(2分)只能站在远处欣赏,不能以轻浮的态度走近去抚摸。(2)(2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八年级上册 2013年眉山市 A卷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念(思念、想念)无与为乐者水尤清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