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兽医学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88 (讲课:74,实验:14,上机:0,实习: 0,课外:0。)课程学分:5.5课程分类: 必修开课学期: 春开课单位:动物医学院 临床系 中兽医教研室适用专业:动物医学所需先修课:无 二 、课程内容简介(中英文对照)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骨干课程,主要包括中兽医基础理论以及中药和方剂两大部分内容。中兽医基础理论部分主要讲授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方法以及防治法则等内容;中药和方剂部分主要介绍中药的药性理论、炮制方法、方剂的组成
2、原则以及常用的中药和方剂。本课程在对中兽医学内容进行全面介绍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中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目的是使学生对中兽医学有较全面的了解。中兽医学是学习针灸以及中兽医治疗学等课程的必备前提。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is one of the main subjects for the students of veterinary medicine. It mainly includes the basic theories, herbology and formula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
3、eterinary medicine. The part of basic theories includes the theories of Yin-yang, Zang-fu, Qi Xue and body fluid, meridians,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diagnostic methods,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and principle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4、 The part of herbology and formulae introduces the naturals, properties and preparations of Chinese herbs, the principles to form a formula, as well as the commonly used Chinese herbs and formulae. On the basis of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this subject pu
5、t stres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theories,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The purpose is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comprehensively and master the cont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This subject is the precondition for the st
6、udy of veterinary acupuncture and therapeutics.三、各部分教学纲要(一)课堂讲授部分教学内容要点、基本要求及学时数等。绪论:2学时主要介绍中兽医学的概念、基本内容、中兽医学发展概况、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其中,重点是中兽医学发展概况和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时。 主要介绍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重点是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主要介绍阴阳的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重点是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含义,阴阳的属性。二、阴阳学说的基本
7、内容(一) 阴阳的交感相错(二) 阴阳的对立制约(三) 阴阳的互根互用(四) 阴阳的消长平衡(五) 阴阳的相互转化三、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一)生理方面 说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二)病理方面 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发展和转归。(三)诊断方面 分析症状和辨别证候的阴阳属性。(四)治疗方面 确定治疗原则、概括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五)预防方面 指导疾病的预防。第二节 五行学说主要介绍五行的概念、五行学说的内容以及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重点是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 五行的特性 木、火、土、金、水的特性。(二) 五行归类(三) 五行
8、的相互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和制化、五行的相乘相侮及母子相及。三、五行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一)生理方面 用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二)病理方面 用五行生克制化失调的观点,说明疾病的病理过程,包括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相乘为病和相侮为病。(三)在诊断方面 指导疾病的诊断病判断预后。(四)在治疗方面 根据五行学说制定治疗原则,指导疾病的防治。四、阴阳五行学说的关系第二章 脏腑:学时。 主要介绍脏腑的功能、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是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第一节 概述 主要介绍脏腑的概念和脏腑的分类。第二节 五脏 主要介绍心、肺、脾、肝、肾
9、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重点是生理功能。一、心 心主血脉,藏神;在液为汗,开窍于舌。二、肺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降,通调水道;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在液为涕,开窍于鼻。三、脾 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在液为涎,开窍于口。四、肝 肝藏血,主疏泄,主筋;在液为泪,开窍于目。五、肾 肾主藏精,主命门之火,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司二阴;在液为唾,开窍于耳。第三节 六腑 主要介绍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一、 胆 胆为清净之腑,主贮藏和排泄胆汁。二、 胃 胃为草谷之腑,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三、 小肠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分别清浊。四、 大肠 大肠为传送之腑,主
10、形成和排泄粪便。五、 膀胱 膀胱为津液之腑,主贮藏和排泄尿液。六、 三焦 上、中、下焦的部位和功能。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二、 腑于腑之间的关系三、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第三章 气血津液 学时主要介绍气血津液的生成、输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重点是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第一节 气一、 气的基本概念 二、 气的生成三、 气的运动四、 气的生理功能 包括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方面。五、 气的分类 主要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第二节 血一、 血的概念二、 血的生成三、 血的生理功能第三节 津液一、 津液的概念二、 津液的生成、输布
11、和排泄三、 津液的生理功能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一、气和血的关系(一)气能生血(二)气能行血(三)气能摄血(四) 血以载气二、气和津液的关系(一) 气能生津(二) 气能行津(三) 气能摄津(四) 津以载气三、血和津液的关系第四章 经络:学时。 主要介绍经络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重点是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组成及其作用。第一节 经络的基本概念和经络系统一、经络概念二、经络系统的组成(一) 经脉 主要包括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和奇经八脉(二) 络脉 包括十五大络、络脉、孙络浮络(三) 内属脏腑部分(四) 外连体表部分。第二节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一、十二经脉(一)十二经脉的命名(二)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
12、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二、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的构成和一般作用。第三节 经络的主要作用一、生理方面(一) 运行气血,温养全身(二) 协调脏腑,联系周身(三) 防卫体表,抗御外邪二、病理方面(一) 传导病邪(二) 反映病变四、 治疗方面(一) 传递药物的治疗作用(二) 感受和传导针灸的刺激作用。第五章 病因病机 学时。 主要介绍中兽医病因和病机学说,重点是病因,特别是外感致病因素。要求学生掌握外感六淫的性质和指标特性。第一节 病因病机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病因一、外感致病因素 包括六淫和疫疠。(一)六淫1风邪 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风性善行数变,风性主动。1 寒邪 寒性阴冷,易伤阳气;寒性凝滞,易致
13、疼痛;寒性收引。2 暑邪 暑性炎热,易致发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挟湿,易困脾胃。3 湿邪 湿为阴邪,阻遏阳气;湿性重浊,其性趋下;湿性粘滞,缠绵难退。4 燥邪 燥性干燥,易伤津液;燥易伤肺。5 火邪 火为热极,其性炎上;火邪易生风动血;火邪易伤津液;火邪易致疮痈。(二)疫疠 主要介绍疫疠的概念及其致病特性。二、内伤致病因素 包括饥饱劳役(逸)。三、其他致病因素 重点是痰饮、瘀血和七情所伤。第三节 病机一、正邪消长二、升降失常三、阴阳失调第六章 诊法 4学时。主要介绍望、闻、问、切四种中兽医常用的诊断方法,重点是极具中兽医特色的察口色和切脉,要求学生掌握察口色和切脉的临床意义。第一节 望诊
14、一、望全身二、望局部三、察口色 察口色的部位和方法,正色,病色,绝色,舌苔。重点是常见的各种病色和病苔及其主证。第二节 闻诊 包括闻声音,嗅气味两个方面。第三节 问诊 简单介绍问诊的方法和内容。第四节 切诊一、切脉 切脉的部位和方法,平脉,反脉,易脉。重点是各种反脉的特点及其主证。二、触诊 触诊的方法及其意义。第七章 辨证:学时。 主要介绍中兽医常用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等方法,重点是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第一节 八纲辨证一、表里二、寒热三、虚实四、阴阳五、八纲辨证与八证论第二节 脏腑辨证一、心与小肠辨证二、肺与大肠辨证三、脾与胃辨证四、肝与胆辨
15、证五、肾与膀胱辨证五、 脏腑兼病辨证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一、气病辨证 主要有气虚证、气陷证、气滞证和气逆证四种。二、血病辨证 主要有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和血寒证四种。三、津液病辨证 主要有津液不足黑夜水湿内停两种。第四节 六经辨证一、六经证治(一)太阳病 包括太阳伤寒、太阳中风。(二)阳明病 包括阳明经证、阳明腑证。(三)少阳病(四)太阴病(五)少阴病 包括少阴虚寒、少阴虚热。(五) 厥阴病 包括寒厥、热厥、蛔厥。二、六经病的传变与直中(一) 传变 包括循经传、越经传和表里传三种。(二) 直中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证一、卫气营血证治(一)卫分病(二)气分病 包括温热在肺,热入阳明,热结肠道。(三
16、) 营分病 包括热伤营阴、和入心包。(四) 血分病 包括血热妄行、气血两燔、肝热动风、血热伤阴。二、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第八章 防治法则 4学时。 主要介绍中兽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各项法则以及临床常用的各种治法,重点是治则和内治法(八法)。第一节 预防一、未病先防二、既病防变第二节 治则一、扶正与祛邪二、治病求本 包括治标与治本、正治与反治两个方面。三、同治与异治 包括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两个方面。四、三因制宜 包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畜制宜三个方面。五、治疗与护养第三节 治法一、内治法(一)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治疗方法的概念及其应用和注意事项。(二)八法并用三、外治法第九章
17、中草药总论 (3学时)第三节 性能介绍中药的性能,重点是药物的性味,要求学生掌握药物的性味所具有的临床指导意义。(1) 性味 四气和五味的含义,确定的依据,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2)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的含义,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3) 归经 归经的含义,确定的依据,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4) 毒性 毒性的概念,分级,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第四节 配伍禁忌(1) 配伍(七情) 配伍的含义、目的及药物“七情”含义,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2) 禁忌(十八反*、十九畏、胎娠禁忌) 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饮
18、食禁忌。第十一章 方剂总论(1学时)方剂的定义、方剂配伍的目的。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介绍方剂组成的原则,要求学生加以掌握。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运用特点,并举例说明。第二节 方剂的变化介绍方剂的加减化裁,要求学生对其原则加以掌握。(1) 方剂为什么要加减化裁?(2) 方剂组成变化的四种基本形式:药味加减、用量增损、方剂合并、剂型变化第十章·第一节 解表药(1.5学时)重点是常用解表药的性能、功效和应用。(1) 概述 解表药的含义、性能特点及分类 、适应症、使用注意等。(2) 辛温解表药 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紫苏、细辛、辛夷、苍耳子、生姜。(3)
19、 辛凉解表药 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柴胡、升麻、葛根、薄荷、蝉蜕、桑叶、菊花、牛蒡子。第十二章·第一节 解表方(0.5学时)重点是常用解表方的功效和应用。(1) 概述 解表方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2) 代表方 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散、银翘散。第十章·第二节 清热药(2学时)重点是常用清热药的性能、功效和应用。(1) 概述 清热药含义、性能特点及分类 、适应症、使用注意等。(2) 清热泻火药 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石膏、知母、栀子、芦根。(3) 清热凉血药 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水牛角、生地黄、玄参、牡丹皮、白头翁。(4) 清热燥湿药 含义、性能特点
20、、适应症;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5) 清热解毒药 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射干、山豆根、黄药子、白药子。(6) 清热解暑药 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香薷、绿豆、荷叶、西瓜皮。第十二章·第二节 清热方(1学时)重点是常用清热的功效和应用。(1) 概述 清热方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 代表方 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消黄散、苇茎汤、清肺散、郁金散、白头翁汤、茵陈蒿汤第十章·第三节 泻下药(1学时)重点是常用泻下药的性能、功效和主治。(1) 概述 泻下药的含义、功效、分类、适应范围、配伍方法、性能特点、和使
21、用注意。(2) 攻下药 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大黄、芒硝、番泻叶、巴豆。(3) 润下药 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郁李仁、火麻仁、蜂蜜、食用油。(4) 峻下逐水药 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牵牛子、续随子、大戟、甘遂、芫花。第十二章·第三节 泻下方(1学时)重点是常用泻下方功效和应用。(1) 概述 泻下方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 代表方: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当归苁蓉汤第十章·第四节 消导药(0.5学时)重点是常用消导药的性能、功效和应用。(1) 概述 消导药的概念、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2) 常用消导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莱菔子第十二章·
22、;第四节 消导方(0.5学时)重点是常用消导方功效和应用。(1) 概述 消导方的概念、适用范围、使用注意。(2) 代表方 曲蘖散、保和丸第十章·第五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2学时)重点是常用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功效和应用。(1) 概述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概念、适应证、主要功能、分类、配伍及使用注意。(2) 温化寒痰药 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半夏、南星、旋覆花、白前(3) 清化热痰药 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贝母、瓜蒌、天花粉、桔梗、前胡(4) 止咳平喘药 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杏仁、百部、紫菀、款冬花、苏子、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洋金花、麻黄第十二章·第六节
23、 化痰止咳平喘方(0.5学时)重点是常用化痰止咳平喘方的功效和应用。(1) 概述 化痰止咳平喘方的概念、适用范围及使用注意。(2) 代表方:二陈汤、止嗽散、麻杏甘石汤、理肺散第十章·第六节 温里药(1学时)重点是常用温里药的性能、功效和应用。(1) 概述 温里药的概念、适应证、分类、配伍及使用注意。(2) 温中回阳药 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附子、肉桂、干姜(3) 温中散寒药 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小茴香、高良姜、吴茱萸、艾叶、花椒第十二章·第七节 温里方(0.5学时)重点是常用温里方功效和应用。(1) 概述 温里方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 代表方 茴香散
24、、理中汤、桂心散、四逆汤第十章·第七节 祛湿药(1.3学时)重点是常用祛湿药的性能、功效和应用。(1) 概述 祛湿药的定义、以及湿邪所致外湿和内湿概述、祛湿药分类。(2) 祛风湿药 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羌活、独活、威灵仙、宣木瓜、五加皮、桑寄生、秦艽、防己、藁本、马钱子(3) 利湿药 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木通、通草、萹蓄、瞿麦、海金沙、金钱草、石苇、滑石、薏苡仁、地肤子(4) 芳香化湿药 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藿香、佩兰、苍术、白豆蔻、草豆蔻第十二章·第八节 祛湿方(0.7学时)重点是常用袪湿方的功效和应用。(1) 概述 祛湿方的概念、适
25、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 代表方 独活散、独活寄生汤、五苓散、滑石散、八正散、平胃散、胃苓汤第十章·第八节 理气药(1.5学时)重点是常用理气药的性能、功效和应用。(1) 概述 理气药的概念、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2) 常用理气药:陈皮、砂仁、厚朴、木香、青皮、乌药、槟榔、枳实、枳壳、香附、丁香、大腹皮、青皮、香附、苏子第十二章·第九节 理气方(0.5学时)重点是常用理气方功效和应用。(1) 概述 理气方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 代表方 桔皮散、越鞠丸第十章·第九节 理血药(2学时)重点是常用理血药的性能、功效和应用。(1) 概述 理血药
26、的概念、分类、主要功能、适应证。(2) 活血祛瘀药 概念、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赤芍、川芎、丹参、益母草、红花、桃仁、乳香、没药、地鳖虫、自然铜、三棱、莪术、延胡索、郁金、穿山甲、王不留行、牛膝(3) 止血药 概念、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血竭、三七、蒲黄、大蓟、小蓟、茜草、白茅根、地榆、槐花、侧柏叶、血余炭、乌贼骨、白及、仙鹤草、棕榈、藕节第十二章·第十节 理血方(1学时)重点是常用理血防的功效和应用。(1) 概述 理血方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 代表方 定痛散、红花散、血府逐瘀汤、生化汤、小蓟饮子、槐花散第十章·第十节 收涩药(1学时)重点
27、是常用收涩药的性能、功效和应用。(1) 概述 收涩药的概念、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2) 涩肠止泻药 主要功能、适应症;乌梅、诃子、五倍子、肉豆蔻、石榴皮(3) 敛汗涩精药 主要功能、适应症;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龙骨、牡蛎、金樱子、桑螵蛸、芡实第十二章·第十一节 收涩方(1学时)重点是常用收涩方功效和应用。(1) 概述 收涩方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 代表方 乌梅散、牡蛎散、玉屏风散第十章·第十一节 补虚药(3学时)重点是常用补虚药的性能、功效和应用。(1) 概述 补虚药的概述、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2) 补气药 主要功能、特点、适应证;
28、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3) 补血药 主要功能、特点、适应证;当归、熟地黄、白芍、何首乌、阿胶(4) 助阳药 主要功能、特点、适应证;肉苁蓉、锁阳、杜仲、续断、巴戟天、胡芦巴、骨碎补、狗脊、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益智仁、蛤蚧(5) 滋阴药 主要功能、特点、适应证;沙参、天门冬、麦门冬、百合、石斛、玉竹、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龟板、鳖甲第十二章·第十二节 补虚方(1.5学时)重点是常用补虚方的功效和应用。(1) 概述 补虚方的概念、立法原则、分类、适应范围。(2) 代表方 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归芪益母汤、生脉散、六味地黄汤、百合固金汤、肾气丸第十章
29、83;第十二节 平肝药(1学时)重点是常用平肝药的性能、功效和应用。(1) 概述 平肝药的概念、分类、主要功能、适应证。(2) 平肝明目药 主要功能、适应症;石决明、决明子、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木贼草、白蒺藜、夜明砂(3) 平肝息风药 主要功能、适应症;天麻、钩藤、全蝎、蜈蚣、僵蚕、地龙第十二章·第十三节 祛风方(0.5学时)重点是常用平肝方功效和应用。(1) 概述 祛风方的概念、适用范围。(2) 代表方 决明散、千金散第十章·第十三节 安神开窍药(0.5学时)重点是常用安神开窍药的性能、功效和应用。(1) 概述安神开窍药的概念、分类。(2) 安神药 主要功能、适应证;
30、朱砂、酸枣仁、柏子仁、远志(3) 开窍药:主要功能、适应证;石菖蒲、皂角、蟾酥、牛黄、麝香第十二章·第十四节 安神与开窍方(0.5学时)重点是常用安神开窍方的功效和应用。(1) 概述 安神与开窍方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2) 代表方 朱砂散、通关散第十章·第十五节 外用药(1学时)重点是常用外用药的性能、功效和应用。(1) 概述 外用药的概念、主要功能与适应范围。(2) 常用药 冰片、雄黄、硫黄、木鳖子、炉甘石、石灰、白矾、儿茶、瑙砂、硼砂、斑蝥、铅丹、轻粉第十二章·第十六节 外用方(0.5学时)重点是常用外用方的功效和应用。(1) 概述 外用方的概念、适应范围。(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废弃物再生利用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建造阳光房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寻呼服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医用眼罩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自动人行道产品供应链分析
- 机械式标志产品供应链分析
- 废水处理工程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蒸化机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头发护理研究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球囊导管用充气装置项目营销计划书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及战略意义》
- 酒店住宿水单01
- GB∕T 12691-2021 空气压缩机油
- 标准日本语初级单词(上册)
- 初中美术6.静物之美-课件-(2)ppt课件
- 完整版软件工程网上购物系统
- 地理说题范例(课堂PPT)
- 表土剥离施工方案
- (高清正版)GB∕T2059-2017铜及铜合金带材
-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复习总
- 论隧道施工对周围桩基的影响与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