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民法课件第一编5_第1页
高教民法课件第一编5_第2页
高教民法课件第一编5_第3页
高教民法课件第一编5_第4页
高教民法课件第一编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法人导 语民法之“人”,除自然人外,还有法人。法人不同于自然人,其不同的原因何在?不同的表现何在?法人又是如何才能作为“人”而存在和进行活动的?有的人说:“公司董事长是法人。”此说法对否?法人虽不能如自然人一样生与死,但也有其成立和消灭,其存在期间也会发生变化,于此类情形下,其地位又将如何呢?这都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l第五节 法人的变更、终止l第四节 法人的机关l第三节 法人的民事能力l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l第一节 法人概述第一节 法人概述一、法人的概念和特点民法通则第36条第1款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这是法律对法人的定义

2、。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法人本不为“人”,但在法律上为“人”,故称为法人。与其他民事主体相比,法人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节 法人概述一、法人的概念和特点(一)法人是社会组织法人为社会组织,这是其与自然人的根本区别。社会组织是为实现一定的宗旨按照一定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团体,它既可以是自然人的集合体,也可以是财产的集合体。社会组织与建立社会组织的个人或者作为社会组织中成员的个人是不同的,社会组织以组织的名义在社会中存在和活动,而不是以自然人的名义而存在和活动。第一节 法人概述一、法人的概念和特点(二)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作为法人的社会组织,首先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

3、力。因为只有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才有资格享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才能成为民事主体;若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不能享有民事权利义务,则不能为民事主体。法人需要进行民事活动,换言之,只有在民事活动中法人才有意义,因此,法人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而不是其他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第一节 法人概述一、法人的概念和特点(三)法人是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能够以自己名义进行活动的社会组织未必就是法人,法人与其他可以组织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具有完全的独立性,独立享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法人的这一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节 法人概述一、法人的概念和特点(三)法人是依法

4、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第一,组织上的独立性。 法人有着独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它不因其成员或者执行事务的人的死亡(或破产)、退出而影响其存续,它不依赖于其他组织的存在而能够独立存在。第一节 法人概述一、法人的概念和特点(三)法人是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第二,财产上的独立性。法人有自己的独立财产,有自己独立的利益。法人的财产完全由法人自己支配,它与法人成员的财产,与其捐助人的其他财产,与其他组织的财产是完全分开的。第一节 法人概述一、法人的概念和特点(三)法人是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第三,责任的独立性。法人以自己的独立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

5、任。法人不以其财产为他人承担责任,他人也不以自己的财产为法人承担责任。法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法人的责任时,法人就会因破产而终止。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是以组织上的独立、财产独立为条件的,也是组织独立和财产独立的必然要求与结果。第一节 法人概述二、法人的条件依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成立所谓依法成立,是指法人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成立,不是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不能成为法人。首先要依法设立。依法设立是指其设立要有法律依据。第一节 法人概述二、法人的条件(一)依法成立在法人的设立上,对不同的法人实行不同的原则,主要有:(1)特许主义。即其设立须经法律特别许可。(2)许可主

6、义。即其设立须经行政许可。(3)准则主义。由法律规定设立的条件,只要符合该条件,即可设立。(4)强制主义。即依规定必须设立法人。如应当设立工会的,必须设立。第一节 法人概述二、法人的条件(一)依法成立其次要依法定程序成立。法人设立不等于法人的成立,法人设立后,一般还须登记才能成立。若法律规定应登记而虽设立却未登记的社会组织,不能成为法人。第一节 法人概述二、法人的条件(二)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是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物质条件和保障。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独立自主支配的财产和经费,该财产与他人包括投资人的财产是分开的;二是该财产和经费的数额要与法人

7、的设立宗旨、所需进行的民事活动的范围相适应,符合法律规定的其设立所需的最低财产限额。第一节 法人概述二、法人的条件(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法人需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必须有自己的名称。一个法人只能有一个名称,法人的名称可以转让,但须与其营业一并转让。法人的名称属于法人登记的事项。法人的组织机构是其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组织体的要素,是保障能够形成法人的统一意志,自主进行民事活动的必要条件。法人的场所是法人进行业务活动的处所。法人以它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第一节 法人概述二、法人的条件(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是指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

8、责任要求它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责任,能以自己的财产承担责任,有能力承担责任。因为法人既不为他人承担民事责任,他人也不为法人承担民事责任。第一节 法人概述三、法人的本质关于法人的本质,有不同的学说,主要有法人拟制说、法人否认说与法人实在说。法律对法人主体资格的确认是经历了漫长过程的。法人之为法律主体,根本原因在于这种组织形式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实体,已成为有着独立利益的经济关系的主体。民法是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反映。法律只有确认这种组织形式的主体资格,赋予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才是经济生活的真实反映,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第一节 法人概述三、法人的本质关于

9、法人的本质,有不同的学说,主要有法人拟制说、法人否认说与法人实在说。法人拟制说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注释法学派,认为民事权利义务主体仅以有自由意思的自然人为限,团体不能成为权利义务主体,法人之所以为民事主体,全因法律所拟制。法人否认说不承认法人为民事权利义务主体,认为不存在团体性的人格。此说又分为目的财产说(认为法人并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只不过是为了特定目的而存在的“目的财产”)、受益人主体说(认为法人仅仅为形式上的权利义务的归属者,真正的权利义务主体不是法人而是受益人)、管理人主体说(认为法人的人格实为管理财产的自然人,而非法人,只有管理财产的自然人,才是权利义务的真正主体)。法人实在说认为法人是客

10、观存在的民事主体。又分为有机体说与组织体说。前者认为,法人也有其团体意思,为社会有机体,法律赋予该有机体独立的法律人格,使之成为法人。后者认为,法人并非社会有机体,而是具有区别于其成员的个体意思和利益的组织体。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一、学理上的法人分类在学理上,法人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公法人与私法人根据法人设立的法律依据,法人可分为公法人与私法人。通说认为,依据公法设立的法人为公法人,如国家机关。依据私法设立的法人为私法人,如公司。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一、学理上的法人分类(二)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根据法人设立的基础,法人可分为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通说认为,社团法人是以社员权为基础的人的集合体,

11、其以有一定的社员(成员)为成立条件,故又称为人的组合。财团法人是为一定目的的财产的集合体,以捐助的一定财产为基础,故又称为财产组合。财团法人只能从事公益事业。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一、学理上的法人分类(三)营利法人与公益法人根据法人的设立目的,社团法人又可分为营利法人与公益法人。营利法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并将其所得利益分配给社员的法人。因此,营利法人的设立人是以取得投资回报为目的的。公益法人是指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有的社团法人既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也不是以公益为目的的,学者称之为中间法人。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一、学理上的法人分类(四)本国法人与外国法人根据法人的国籍,法人可分为本

12、国法人与外国法人。本国法人是指根据本国法律设立,具有本国国籍的法人。外国法人是指依据外国法设立的,不具有本国国籍的法人。在我国,凡依照中国法律设立的法人,都为中国法人。而在国外,依据外国法设立的法人则为外国法人。外国法人可以依法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二、立法上的法人分类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一)企业法人企业法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企业法人属于学理上所说的营利法人。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二、立法上的法人分类(一)企业法人企业法人有以下特点:第一,以营利为目的。企业法人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它须进行

13、生产经营活动,有自己的营业。民法通则第42条规定:“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的营业范围内从事经营。”这是对企业法人营业活动的要求。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二、立法上的法人分类(一)企业法人第二,企业法人须有自己的独立财产。企业的财产,一为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财产;一为企业生产经营所得的财产。民法通则第48条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以国家授予它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人以企业所有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人和外资企业法人以企业所有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规定,以企业法人的所有制性质划分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的财产范围,显属不妥。实际

14、上,任何企业法人都是以其所有的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二、立法上的法人分类(一)企业法人第三,企业法人须经登记成立,虽设立而未经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不能成立。第四,企业法人的名称可以随企业或者企业的一部分一并转让。企业法人的名称须符合法律规定,一个企业只准使用一个名称,经登记注册后方可使用并在规定范围内享有专用权。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二、立法上的法人分类(一)企业法人企业法人根据其组织形式,又可分为公司法人和非公司法人。公司法人是按照公司法规定,依公司形式成立的企业法人。非公司法人是指依其他有关企业法的规定不是以公司形式成立的企业法人。公司法人是最主

15、要的企业法人。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二、立法上的法人分类(一)企业法人依公司法规定,公司又分为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二、立法上的法人分类(二)机关法人机关法人是指依法从事国家管理活动,并因行使职权需要而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国家机关。机关法人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机关法人只有在从事民事活动时才为法人,不是进行民事活动而是行使国家管理职权时,不为民事主体。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二、立法上的法人

16、分类(二)机关法人第二,机关法人所能从事的民事活动仅限于为完成管理职能所必需的范围内,而不能从事营利性活动。第三,机关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用以承担债务的财产来自国家各级财政的拨款,其行使管理职能收取的费用也须上交财政。第四,机关法人依国家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命令设立机关而成立,不须经核准登记程序。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二、立法上的法人分类(三)事业单位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是指从事非营利性的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法人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为目的。事业单位法人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但不等于说事业单位不能从事有收益的活动。一般来说,事业单位法人从事活动所得收益只能用于其目

17、的事业,但在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下,投资人或兴办人也可以从中取得一定的投资回收。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二、立法上的法人分类(三)事业单位法人 第二,事业单位法人的必要财产和经费既有国家财政拨款,也有由投资人的投资形成的。第三,依国家法律和命令设立的,无须经核准登记即取得法人资格;依行政许可设立的,只有经依法办理法人登记,方能取得法人资格。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二、立法上的法人分类(四)社会团体法人社会团体,有的简称为社团,但与“社团法人”中的“社团”不是同一概念。在我国法上,社会团体法人包括社会团体法人与基金会法人两类。社会团体是指自然人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18、。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可以作为单位会员加入社会团体。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二、立法上的法人分类(四)社会团体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社会团体为自愿设立,经法定程序成立。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依照规定进行登记。第二,社会团体的成立须具备法定条件。如须有符合规定的会员;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有固定的住所;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等。第三,社会团体法人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二、立法上的法人分类(四)社会团体法人基金会是指对国内外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自愿捐赠的资金进行管理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由国家拨款建立的资助科学研究的基金会和其他各种专项基

19、金管理组织,不在此列。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二、立法上的法人分类(四)社会团体法人基金会属于财团法人,其特点主要是:第一,基金会的宗旨是通过资金资助推进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和其他公益事业的发展。基金会的基金应当用于符合其宗旨的活动和事业,不得挪作他用;基金会不得经营管理企业。第二,基金会的财产来自社会捐赠。基金会是由捐赠财产组成的,也可以向国内外热心于其活动宗旨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募捐以筹集资金,但必须出于捐赠者的自愿,严禁摊派。第二节 法人的种类二、立法上的法人分类(四)社会团体法人第三,基金会法人没有成员。捐赠财产组成基金会的人和向基金会捐赠财产的人,都不是基金会

20、的成员。作为财团法人,基金会法人没有社员,而只有工作人员。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用,在基金利息等收入中开支。第四,基金会须经登记方具有法人资格,方可进行业务活动。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人能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或能力。因民事权利能力是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必要条件,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作为民事主体的法人,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样都是法律赋予的一种资格。但因法人为组织,具有团体性,其民事权利能力有不同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点。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

21、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法人成立,终于法人终止因法人为组织,不存在出生与死亡,只有成立与终止的现象。民法通则第36条第2款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法人自然属性的限制因法人具有团体性,非是与自然人一样的生命体,因而,法人不具有自然人基于自然属性所得享有的权利的能力。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法人宗旨的限制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法人宗旨的限制,而自然人不会受此限制。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相互间并无原则差

22、异;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虽也是平等的,但不同性质的法人之间的权利能力有原则上的不同。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法人民事权利能力是法人成为民事主体的必要条件,而法人民事行为能力是法人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基于法人的团体性,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也呈现出与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同时产生,同时终止因法人的意思能力是一种团体的意思能力,不存在受年龄和智力发育状态的影响,所以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法人的民

23、事权利能力在存续时间上具有一致性,它也自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在范围上具有一致性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法人设立目的的限制,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同样也受法人目的的限制,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是一致的。合同法第50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依此规定,超越权限的行为只有在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情形下才为无效。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应当属于超越权限的行为。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二、法人的民事行

24、为能力(三)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通过法定代表人或其他人员来实现的民事行为能力是以意思能力为基础的,但法人为社会组织,其意思是一种团体意思,而团体意思只能通过一定的形式由自然人的意思来形成和表现。法人的机关就是形成和执行法人团体意思的组织机构,因此,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由法人机关或其他代表人来实现的。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又称法人的不法行为能力,是指法人以自己的名义对其不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或资格。关于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有否定说与肯定说两种观点。否定说为法人拟制说的观点,认为法人无民事责任能力;肯定说为法人实在说的观点,认为法人具有民事责任能力。依我国

25、现行法规定,我国采法人实在说,认定法人具有民事责任能力。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具有以下特点:(一)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与其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消灭法人自成立时起即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也具有民事责任能力;自法人终止时,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消灭,民事责任能力也消灭。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二)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是法人对其自己的不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法人只对自己的不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对他人的行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因法人的行为是通过自然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因而在何种行为才为法人的行为上有不同的

26、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学说: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其一为经营活动说。 此说以民法通则第43条“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为依据。 认为只要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就属于法人的行为,法人就应承担民事责任。但这种观点未注意到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也可以属于其个人的行为。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其二为法人名义说。 该说注意到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同时具有不同的身份,其行为也可能属于个人的行为,因而强调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只有以法人名义实施的行为才为法人的行为,由法人承担民事

27、责任。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民法通则的意见中就采此观点,该意见第55条规定:“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的名义从事的经营活动,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法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56条中规定:“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名义进行业务活动,给他人造成损失的,比照民法通则第43条规定,由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承担民事责任。”这种观点未能注意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员是否有权以法人的名义进行活动。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其三为执行职务说。此说认为,只有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以法人名义实施的行为

28、,才为法人的行为。此说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诉法的意见)第42条的规定:法人或其他工作人员因职务行为或者授权行为发生的诉讼,该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当事人。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是法人以其财产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如前所述,法人财产上的独立性是法人责任独立性的基础。法人具有民事责任能力,但也仅以法人自己的财产对自己的不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而不以其他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法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则该法人也只能破产。第四节 法人的机关一、法人机关的概念与特点 法人机关是指根据法律、章程或条例的规

29、定,于法人成立时就产生的不需特别授权就能够以法人的名义对内管理法人的事务,对外代表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集体或者个人。第四节 法人的机关一、法人机关的概念与特点法人机关具有以下特点:(一)法人机关是形成、表示和实现法人意志的法人机构如前所述,法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法人也就有自己的意思能力。但法人又不同于自然人,其意思的形成、表示和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一定的程序。法人的机关就是形成、表示和实现法人意志的机构。没有法人的机关,也就无法形成、表示和实现法人的意志。第四节 法人的机关一、法人机关的概念与特点法人机关具有以下特点:(二)法人机关是法人的有机组成部分法人的条件之一就是有自

30、己的组织机构,法人的机关是法人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法人的机关是法人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法人同时产生,而不能独立于法人之外而存在,不能与法人相分离。法人必有法人机关,有法人机关也必有法人存在。第四节 法人的机关一、法人机关的概念与特点法人机关具有以下特点:(三)法人机关是根据法律、章程或条例的规定而成立的法人的领导或代表机关法人机关的设立和权限由法律、章程或条例规定。法人机关对内负责管理法人的各项事务,对外代表法人进行民事活动。法人机关代表法人进行民事活动时,不需另行授权。第四节 法人的机关一、法人机关的概念与特点法人机关具有以下特点:(四)法人机关由自然人个人或集体组成法人机关包括权力

31、机关、执行机关和监督机关。法人的权力机关是法人自身意思的形成机关,是决定法人的重大事项的机关。法人的执行机关是执行法人的意志、执行权力机关决定的机关。法人的监督机关是对法人的执行机关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第四节 法人的机关一、法人机关的概念与特点法人机关具有以下特点:(四)法人机关由自然人个人或集体组成这三类机关,并非是任何法人都需有的常设机构。法人机关可以由自然人个人组成,也可以由几个自然人共同组成。由个人组成的法人机关称为独任机关;由集体组成的法人机关称为合议制机关。第四节 法人的机关二、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民法通则第38条规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

32、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依此规定,法定代表人为法人的常设机关。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具有以下特点:(1)法定代表人是依照法律或者章程确定的。(2)法定代表人是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3)法定代表人是代表法人进行业务活动的自然人。第四节 法人的机关三、法人机关与法人的关系在法人机关与法人的关系上主要有代理说与代表说两种不同的观点。代理说以法人拟制说为根据,认为法人本身并无意思能力,法人的民事活动只能由自然人代理,法人机关为法人的代理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为法人的法定代理人,法人机关与法人之间的关系为代理关系,应适用代理的规定。第四节 法人的机关三、法人机关与法人的关系 代表说以法人实在说为根据,认为法人

33、也是具有意思能力的,法人机关就是法人意思的形成者和执行者,法人机关是法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法人的代表。法人机关与法人之间的关系是代表关系,法人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以法人名义进行的活动,就是法人的活动。因法人实在说为关于法人本质的通说,因而在法人机关与法人的关系上代表说为通说。第四节 法人的机关三、法人机关与法人的关系法人机关是法人的有机组织部分,法人机关与法人之间并非是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而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只能具有同一的法律人格。法人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以法人名义实施的行为,是代表法人实施的,也就是法人的行为,这与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是不同的。第四节 法人的机关三、法人机关与法人的关系民法通则第

34、49条规定:企业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担责任外,对法定代表人可以给予处分、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超出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经营的;(2)向登记机关、税务机关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3)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4)解散、被撤销、被宣告破产后,擅自处理财产的;(5)变更、终止时不及时申请办理登记和公告,使利害关系人遭受重大损失的;(6)从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动,损害国家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第五节法人的变更、终止一、法人的变更民法通则第44条就企业法人的变更作了规定:“企业法人分立、合并或者有其他重要事项变更,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登记并公告。”“企业法

35、人分立、合并,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法人变更,也就是指法人在存续期间因各种原因发生的重要事项的变更,主要包括以下情形:第五节法人的变更、终止一、法人的变更(一)法人组织体的变更法人组织体的变更,包括分立和合并两种情形。1法人的分立法人的分立是指由一个法人分为两个以上的法人。法人分立包括新设分立与派生分立。前者是指原法人分成两个以上的新法人,原法人资格消灭。后者是指原法人资格不消灭,只是从中分出一个或几个新的法人。第五节法人的变更、终止一、法人的变更(一)法人组织体的变更法人组织体的变更,包括分立和合并两种情形。1法人的分立企业法人分立应通知债权人,其财产作相应的分割;法人分

36、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法人承担连带责任。法人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第五节法人的变更、终止一、法人的变更(一)法人组织体的变更2法人合并法人合并是指两个以上的法人合并为一个新法人。法人合并包括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前者是指一个法人吸收其他法人,其法人资格保留,而被吸收的法人资格消灭;后者是指两个以上的法人合并为一个新法人,原法人资格消灭。企业法人的合并,应通知债权人,债权人可以要求法人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法人或者新设的法人承继。第五节法人的变更、终止一、法人的变更(二)法人组织形式的变更法人组织形式的变更即组织形式的改变,是在原法人主体的基础上创设新法人。法人组织形式的变更应依法律规定程序办理。如非公司的企业法人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都属于法人组织形式的变更,应依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第五节法人的变更、终止一、法人的变更(三)法人其他重要事项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