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配对资料t检验_第1页
行配对资料t检验_第2页
行配对资料t检验_第3页
行配对资料t检验_第4页
行配对资料t检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行配对资料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行2检验。2结果TEE发现36例出现LASEC,6例有左房血栓,其中2例血栓位于左房腔内,其余4例均在左心耳处。a组中1例患者(8.3%、b组14例患者(38.9%近期有动脉栓塞史,这15例患者均发现左房血栓和(或LASEC。a组中,5例为中度二尖瓣狭窄,7例为轻度二尖瓣狭窄,全部12例患者中仅有2例发现左房血栓和(或 LASEC,且为轻度LASEC;与此对照的是,b组36例中有34例出现左房血栓和(或自发声学显影,4例为轻度LASEC, 10例为中度,20例为重度。除了二尖瓣返流以外,其他与左房血栓和(或LASEC 有关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指标见表1。表1与左房

2、血栓和(或自发显影有关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指标例(%项目血栓和(或自发声学显影有(n=36无(n=12P年龄(珋x±s,岁47±1146±9>0.05男/女15/215/7>0.05MR重度2(5.610(83.3<0.001MS重度14/22(63.60/6(0<0.001中度8/22(36.42/6(33.3>0.05轻度0/22(04/6(66.7<0.001FS(珋x±s,%29±6.228±8.1>0.05注:MR为二尖瓣返流;MS为二尖瓣狭窄;FS为左室缩短分数百分比3讨论自发声学显

3、影是血栓形成的先兆,由于左房腔内血流淤积,引起超声波反射增多所致,显示为缓慢的、旋涡状移动的白色雾状回声。TEE能相当准确地显示左房血栓及自发声学显影。二尖瓣大量返流的患者与无返流者相比,左房内较少形成血栓,笔者的研究获得了相似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二尖瓣重度返流者一般不伴左房血栓和LASEC,即使出现LASEC程度也较轻,因此,笔者支持这种推论:左房内二尖瓣重度返流所致的射流冲击淤积血液,对左房血栓的形成有一种保护作用,然而,当返流方向背离左心耳时这种保护作用不能肯定。本研究组二尖瓣重度返流均非偏心射流。有报道1当左房显著扩大时重度二尖瓣返流的保护作用消失,这可解释为返流射流容积/左房容积下降

4、,因而减少了返流的冲击作用,淤积血流量增多,因此笔者在研究对象中排除了巨大左房(前后径>60mm的患者。在笔者的结果中,仍可观察到左房血栓和/或LASEC与二尖瓣狭窄面积的负相关关系。总之,在非巨大左房的风湿性二尖瓣疾病的患者,当伴二尖瓣重度返流时,可防止左房血栓的形成及循环系统栓塞。参考文献1Goswami KC,Yadav R,Rao MB,et al.Clinical and echocardio-graphic predictors of left atrial clot and 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5、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a prospective study in 200patients by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Int J Cardiol, 2000,73(3:273-279.(收稿日期:2006-07-25(编辑:唐城腰椎间盘突出CT分型与临床表现间联系鞠智慧,郭佐仁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CT分型与临床表现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并经过手术证实30例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2770岁,平均45岁。结果30例腰椎间盘突出中,L345例、L459例、L5S116例,其中单侧受压2

6、7例,双侧受压3例,L45、L5S1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结论CT扫描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其对硬膜囊、脊神经压迫的情况,了解CT分型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分型;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的髓核及部分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压迫相应脊髓和神经根所致的一种病理状态,多发生在脊椎活动较大的部位,以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与突出的椎间盘间隙水平有直接关系,表现为腰背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坐骨神经痛、肢体麻木和间歇性跛行。而CT早已成为诊断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之一,诊断率达93%1,鉴于腰椎间盘突出CT分型与临

7、床表现之间存在联系,现报告如下。作者单位:215300江苏昆山,昆山市花桥人民医院影像科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42005年在我院行CT检查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并经过手术证实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770岁,平均45岁,病史3个月14年。1.2检查方法采用GE M A-640型全身CT扫描机,患者仰卧,屈膝位,扫描前先做腰椎侧位定位片,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的范围,自L3S1椎间隙,扫描范围一般取与椎间隙平行,进行数控定位,扫描参数为120kV,200mA,层厚5mm,间隔5mm,图像重建矩阵512×512,骨窗及软组织窗摄影。1.3临床表现与CT征象之间联系见表1

8、。表1临床表现与CT征象的关系(例分型临床表现腰背痛下肢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征象硬脊囊受压中央患侧健侧神经根鞘受压患侧健侧腰大肌肥大患侧健侧中央型5225-1-外侧型171510-17317382远外侧型866-8-8-2-2结果30例椎间盘突出中,L345例、L459例、L5S116例,其中单侧受压27例,双侧受压3例。27例单侧受压中见14例同侧腰大肌发生不同程度的肥厚,宽径及前后径分别大于对侧2mm和3mm以上,最大者可超过对侧5mm和10mm。CT分型如下2。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3型,即中央型、外侧型和远外侧型。也有学者将腰椎间盘突出的大小按其与椎管局部前后径比例分三度3,轻度:突出物

9、突起不超过局部椎管前后径的1/3;中度:约占局部椎管前后径的1/2;重度:超过椎管前后径1/2。本组采用中央型5例,约占17%,外侧型17例,占57%;远外侧型8例,占27%。3讨论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常由于慢性损伤所致,急性外伤可使症状加重。腰椎间盘突出主要发生在L45和L5S1水平,与该水平段最大机械性运动和压力压迫有关4。最常见突出类型为外侧型,本组约60%。根据病理演变过程将腰椎间盘退变分为变性、膨出、突出、脱出和游移碎片5,广义的腰椎间盘突出包括后3种退变。腰椎间盘突出时,CT表现为锥体后缘弧形软组织致密影,边缘光滑,突出后缘与纤维环后缘

10、呈钝角相交或游离。若为中央型,可见硬膜外脂肪受压、移位甚至消失,硬脊膜囊前缘受压内凹。若外侧型,可使侧隐窝前后径缩短,压迫相应的神经根鞘和硬脊膜囊。若为远外侧型,可使椎间孔前后径缩短,压迫相应的神经根鞘。突出椎间盘压迫硬脊膜囊或神经根鞘,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感觉异常、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和运动异常、患侧腰肌痉挛等。一系列运动试验阳性体征:如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相应的肌力减退等。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青壮年的脊椎有较大的活动度,较易应用姿势的改变、减少椎体运动或牵引来消除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另一原因可能是纤维环韧性差,部分或完全破裂,受到髓核的化学性激惹有关。椎间盘突出的C

11、T表现特点为外侧型和远外侧型多见。本组中外侧型和远外侧型同侧腿部运动和感觉障碍明显,而中央型下肢症状发生率较低,与CT分型即神经根是否受压有关。外侧型和远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往往出现腰大肌肥大,这可能与腰大肌痉挛代偿而使腰脊椎向患侧侧弯有关,使神经根相对缓解受压程度。所以,腰椎间盘突出CT检查时,应将扫描视野和图片中包含双侧腰大肌。总之,CT扫描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其对硬膜囊、脊神经压迫的情况,了解CT分型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参考文献2R unge VM.Clincal magnelic resonance imaging.P nilaphia:JB l

12、ip-pincoTT company,1990,259.4Peterson HO,Kieffer SA.Radiology of intervertebral disk disease.Sem in Roentgend1972,7(3:260-276.(收稿日期:2006-07-13(编辑:商洁肝外肿瘤误诊3例分析吴秀艳,刘舜辉,刘倚河中图分类号R445;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81-2824(200608-0738-02临床上肝外肿瘤外生性生长直接浸润肝脏且误诊为肝癌较少见,笔者曾遇3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36岁。因反复发作上腹部闷痛不适半年入院。外院B超及彩超检查均示右上腹部肝左叶下方作者单位:363000福建漳州,解放军第175医院传染科有一87cm×75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