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9物流综合管理_第1页
项目9物流综合管理_第2页
项目9物流综合管理_第3页
项目9物流综合管理_第4页
项目9物流综合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容提要 物流成本管理 物流质量管理 物流信息系统管理 供应链管理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将能够: 了解物流成本的构成和控制的思路 了解物流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和质量管理实施的方法 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 了解现代供应链及其管理的基本概念 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项目、物流技术及组织管理水平,与物流费用相关性很大,掌握物流费用分析和成本控制方法,是科学地设计物流过程、进行各层次物流系统决策分析与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现代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 9.1.1 “物流冰山”理论 “物流冰山”理论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研究有关物流费用问题所提出的一种形象比喻。 “物流冰

2、山”理论认为,在企业中,绝大多数物流发生的费用,是被混杂在其他费用之中,而能单独列入企业会计项目的,如直接支付的运费、仓库保管费、装卸作业费、包装费等,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是可见的,常常被人们误解为是物流费用的全部,其实它只不过是浮在“水面”上的,能被人所见的“冰山”一角而已。 “物流冰山”理论的用意,在于让人们不要只看到“冰山”的一角,而要了解“冰山”的全部,即不要只看到明显的物流费用,而要掌握全部物流费用,以此引起人们对物流的重视。 物流成本也称物流费用,是指物料、产品、商品等的空间位移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地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运输

3、、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按不同的角度,物流成本的构成有不同的分类。 1按照支付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按照支付形式的不同,物流成本可以分为为本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用和支付给其他物流服务组织的物流费用。前者称为直接物流费,包括材料费、人工费、公益费、维护保养费、一般经费、特别经费、委托物流费、其他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等8种。(1)材料费。该费用是指因物料的消耗而发生的费用。(2)人工费。该费用是指为物流从业人员支出的费用。 (3)公益费。该费用是指给公益事业所提供的公益服务支付的费用。 (4)维护保养费。该费用是指土地、建筑物、机械设备、车辆、船舶

4、、搬运工具、工具器具备件等固定资产的使用、运转和维护保养所产生的费用。(5)一般经费。该费用是指差旅费、交通费、会议费、书报资料费、文具费、邮电费、零星购进费、城市建设税、能源建设税及其他税款。(6)特别经费。该费用是指采用不同于财务会计的计算方法所计算出来的物流费用 。(9)委托物流费。该费用是指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物流业者时向企业外支付的费用。(8)其他企业支付的物流费。 这种分类便于检查物流费用在各项日常支出的份额和所占比重,便于分析各项费用水平的变化情况。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生产企业和专项物流服务部门。 2按照物流的范围分类 按照物流运作的流动过程进行物流费用分类,物流成本可以分为筹备物流费

5、、生产物流费、销售物流费、退货物流费和废弃物流费等5种。(1)筹备物流费,是指从商品(包括容器、包装材料)采购直到批发、零售业者进货为止的物流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2)生产物流费,是指从购进的商品到货或由本企业提货开始,直到最终确定销售对象的时刻为止的物流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3)销售物流费,是指从确定销售对象时开始,直到商品送交到顾客为止的物流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4)退货物流费,是指包括由于退货、换货所引起的物流费用。(5)废弃物流费,是指在商品、包装材料、运输容器、货材的废弃过程中产生的物流费用。 这种分类法便于分析物流各阶段的费用支出情况,在各专项物流部门和综合物流部门都有较大的实用性

6、。 按照物流的功能物流成本可以分为物品流通费、信息流通费、物流管理费3类。(1)物品流通费,是指为完成商品、物资的物理性流通而发生的费用,可进一步细分为包装费、运输费、保管费、装卸搬运费、流通加工费等。 (2)信息流通费,是指因处理传递有关的物流信息而产生的费用。(3)物流管理费,是指因物流的计划、调整、控制所需要的费用。 从不同的角度考察物流总成本,其详尽内容不尽相同。但仅从一般性的角度进行概括,物流总成本TLC主要内容用公式可概括为TLC = Tc + Fc + Cc + Ic + Hc + Pc + Mc式中:Tc运输费用;Fc设备费用;Cc通信信息费用; Ic库存费用;Hc搬运费用;

7、Pc外包装费用;Mc物流链管理费用。 控制,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1物流成本控制概述 物流成本控制是指采用特定的理论、方法、制度等对物流各环节的费用进行有效的计划和管理。具体说就是在物流活动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标准调节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以将企业各项耗费控制在计划范围以内。 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 (1)工资费用的控制;(2)燃、物料消耗的控制;(3)折旧费用的控制;(4)修理费用的控制;(5)委托费用的控制;(6)仓储费用的控制;(9)管理

8、费用和其他费用的控制。(1)正确制定物流活动的成本标准,运用标准严格贯彻成本责任制;(2)一般和重点相结合,按例外原则控制物流费用支出;(3)上下结合、定期和日常相结合、专家和群众相结合、单项活动和集成过程相结合。降低物流成本主要有以下9种途径。 (1)加强物流链的价值流设计,根据价值工程原理,做好物流系统的规划、计划阶段工作,做好物流系统组织设计,减少物流中转环节;(2)扩大物流量、加快物流速度,处理好货运枢纽与配送中心、不同部门间物流设施的兼容运行,形成物流活动经济规模,降低单位业务量物流成本;(3)强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物流各环节密切联系,减少或杜绝物流环节之间因物流信息不畅造成的不

9、必要停滞; (4)采用先进的、适用的物流技术,协调各项物流作业,促进物流高级化水平的提高;(5)改善物流供应链管理,选用恰当的成本方法,加强经济核算;(6)改善降低物流成本的激励机制,调动物流各个环节人员的积极性;(9)加强物流标准化工作,实现一贯到户的物流,加快运输、装卸的搬运速度,降低暂存费用,减少中间损失,提高工作效率,直接或间接获得经济效益。物流成本控制的方法,包括绝对成本控制法和相对成本控制法。(1)绝对成本控制法,是把成本支出控制在一个绝对金额以内的成本控制方法。 (2)相对成本控制法,是通过成本与产值、利润、质量和功能等因素的对比分析,寻求在一定制约因素下取得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控

10、制方法。 标准成本控制法在生产企业中应用得比较成熟,物流企业也可在其基础上,结合活动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控制。(1)标准成本及其制定。 标准是比较各数量值或各质量值的指标或基准。标准成本是指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应该发生的成本。由于对标准宽严程度的看法不同,理论上有多种不同的标准概念。 理想标准。理想标准是指在最理想、最有利的作业情况下,达到最优水平的成本指标。 过去业绩标准。依据以前各期成本实际水平制定的标准。 良好业绩标准(正常标准)。它是在目前的生产经验条件下,尽力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损失、耗费的情况下所应达到的水平。(2)定额成本控制法 定额成本控制的涵义。 定额成本控制法是在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11、(简单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基础上,为达到及时控制产品成本的目的而汇集生产费用的一种特殊方法。 定额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是为了及时揭示实际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定额成本法在实际费用发生时,将其划分为定额成本和定额差异两部分来汇集,从中揭示成本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反馈到管理部门予以纠正。月终以产品定额成本为基础,加减所汇集和分配的成本定额差异,就得到了产品、业务的实际成本Cr,即:Cr Cq Crq式中:Cq 定额成本;Crq 定额成本差异。 两者的相同之处是都需要制定目标成本。将实际耗用水平与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相比较。 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定额成本法差异中的差异是通过每

12、一笔领用材料或加工零件来揭示,并通过差异凭证来反映。标准成本制度往往根据一定时期的实际业务量、实际消耗量与实际业务量、标准消耗量的计算比较来揭示差异,没有专用的差异凭证,工作量相对小一些,但查明的原因较粗略一些。 标准成本制度强调将标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别进行成本控制。定额成本法的定额成本是按成本报表要求划分成各成本项目,这种控制方法比较粗略,难以分清职责。 标准成本制度下,人们认为真实的成本是标准成本,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只是对改进管理有作用。定额成本法要把定额差异、定额变动摊到产品成本中,将定额成本调整成实际成本。 对差异处理办法不同。 在定额成本法下还要计算定额变

13、动差异,需设计一套定额变动差异的计算方法。 4成本控制的基本工作步骤(1)制定成本标准。确定这些标准的方法主要有计划指标分解法和定额法两种。计划指标分解法即将大指标分解为小指标。定额法就是建立起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控制标准来具体执行。(2)监督成本的形成。监督成本的形成就是根据控制的标准,对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经常地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3)及时纠正偏差。成本控制的关键工作是针对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者,分别情况、分别轻重缓急,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贯彻执行。 (1)工资费用的控制。工资费用的控制必须和制定劳动定额和人员定编工作结合起来,讲求人员配备的经济性。 (2)燃、

14、物料消耗的控制。在运输成本中,车、船燃油费开支是十分惊人的。 (3)折旧费用的控制。折旧费用的控制,在于事前对购置、改造物流设施、设备,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优选方案、对原有设施,应充分挖掘其潜力,延长使用和提高利用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中单位折旧费。 (4)修理费用的控制。控制修理费用的途径主要是加强设施、设备的平时维护、保养,并制定合理的修理计划。(5)委托费用的控制。委托费用是指当有些环节的物流活动外包给其他单位时发生的支出。这项费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在成本和服务质量的权衡下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6)存储费用的控制。存储费用包括存货的存储成本,存货的订购成

15、本及短缺成本。 存储成本包括存储设施的成本、搬运费、保险费、盗窃损失、过时损失、折旧费、税金以及资金的机会成本。 订购成本是指准备购买订单或生成订单所引起的管理和办公费用,如盘点库存和计算订货量所产生的成本就属于订购成本。 短缺成本是指当某一物资的储备耗尽时,对该物资的需求或者被取消或者必须等到再次补充库存后才能得到满足,短缺成本往往还只限于猜测的程度。 (9)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的控制管理费用。其他费用的内容十分复杂,牵涉面广,如软件开发费。 从当今先进企业的管理实践来看,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的总体思路是,不仅仅要把握企业对外的物流费用,更要掌握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也就是说,用现代物流管理的

16、观念来控制物流成本。 (1)以流通全过程的视点来降低物流成本。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企业的事,即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亦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渠道的发展和要求而定。 (2)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质量来降低成本。 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是企业确保利益的最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 (3)构筑现代信息系统降低物流成本。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为彻底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而不是向其他企业或部门转嫁成本奠定了基础。 (4)提高配送效率来降低物流成本。

17、企业要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就必须重视配车计划管理、提高装载率以及车辆的运行管理。 (5)降低退货成本。降低退货成本也是物流成本控制活动中要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6)利用一体化运输和物流外协降低成本。降低物流成本从运输手段上讲,可以通过一体化运输来实现,在控制物流成本方面,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物流的外协,或称外包、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质量管理应该贯穿于物流全程作业的每一个环节中。 9.2.1 影响物流质量的因素 现代质量管理学专家菲根鲍姆认为,影响质量的基本因素有9个方面或称之为“9M”,即市场(Markets)、资金(Money)、管理(Man

18、agement)、人员(Men)、激励(Motivation)、材料(Materials)、机器和机械化(Machines and Mechanization)、现代信息方式(Modern information methods)、产品规格要求(Mounting produce requirement),在这9个“M”中,对物流质量影响较大的有9个“M”。 1市场 市场对物流质量的影响体现在需求的个性化和物流服务品种相对通用化的矛盾。 2资金 资金对物流质量的影响体现在投资改善设施和物流成本控制之间的矛盾。3管理 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对物流服务质量承担职责。 4人员 人员对物流质量的影响体现在质

19、量是由人员控制的,人员的不称职将导致物流质量的下降。 5激励 物流质量复杂性的提高进一步加强了每位职工对质量做出贡献的重要意义。 6机器和机械化 机器和机械化对物流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效率和操作标准化的问题。机械化程度越高,提高工人和机器的利用效率及切实降低成本就越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9现代信息方法 现代信息方法对物流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货物跟踪、自动化仓库、库存控制、运输决策等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使用越广泛,物流质量越容易得到控制。 开展物流质量管理,应重视和做好一系列基础性的工作。物流质量管理基础性工作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建立质量管理组织 质量管理工作是在物流的每一个过程中体现的。 2

20、标准化工作 物流标准化是按物流合理化的目的和要求,制定各类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并形成全国乃至国际物流系统标准化体系的活动过程。 3建立差错预防体系 物流过程中的差错问题是影响物流质量的主要因素。该体系主要包括对库存货物的有效调整、运用自动识别新技术和建立仓库检测系统等内容。 4质量信息工作 质量信息,是指反映物流服务质量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至客户投诉等各种情报资料的总称。质量信息是进行质量管理控制和决策的依据。质量信息工作,必须做到提供资料的及时性。质量信息工作必须保持高度的灵敏性,使信息渠道畅通,做好质量管理部门和企业领导的耳目。质量信息工作还应当做到全面、系统。 5质量管理制度化 将质量

21、管理作为物流的一项永久性工作,必须有制度的保证。建立协作体制,建立质量管理小组都是制度化的一个部分。此外,还必须使制度程序化,以便于了解、执行和检查。 制度化的另一重要方式是建立责任制。 6质量教育工作 质量管理是一门新型的管理科学,要推行现代质量管理,必须坚持教育先行。质量教育应包括3方面的内容,即质量意识教育、质量管理的知识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 9.2.3 9.2.3 物流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物流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 质量管理是组织综合管理的核心内容,它通过建立和实施持续改进业绩的管理体系,可使组织获取成功,八大原则如下所示。1以顾客为中心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

22、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期望。 2领导作用 领导者应建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所创造的环境应能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的根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4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5管理的系统方法 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9以事实为决策依据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信息和资料进行合理和直观的分析基础上。8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与供方之间保持共同的利益关系

23、,可增进两个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一般说来,物流质量概念包含以下5项内容。1物流商品的质量保证 物流的对象是具有一定质量的实体,即有合乎要求的等级、尺寸、规格、性质、外观。物流过程在于转移和保护这些质量,最后实现对用户的质量保证。 2物流商品的质量改善 物流过程不单是消极地保护质量及转移质量,现代物流还由于采用了流通加工等手段,可以改善和提高质量,因此,物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提高质量的形成过程。3物流服务质量 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范围。主要在于提供服务,满足用户要求。所以,物流企业需要掌握和了解用户要求。4物流工作质量 物流工作质量指的是物流各环节、各工种、各岗位具体工作的质量。为实现总的服务

24、质量、要确定具体的工作要求,形成日常的工作质量指标。 5物流工程质量 物流质量不但取决于工作质量,而且取决于工程质量,并受到物流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技术装备等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物流质量管理实施方法有质量目标管理、PDCA循环、QC小组活动、质量文化建设4种。1质量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MBO)是指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以“目标”作为一切“管理”活动的根本和中心的一种管理方法。实行目标管理,使企业的成就成为每个员工的成就,有利于激励广大员工关心企业的兴衰,增强凝聚力和发扬“团队精神”。 (1)目标设定的原则。目标设定原则有以下5个。 目标的内容要简明扼

25、要,一目了然。 目标必须先进合理,选取最佳方案。 目标要尽可能指标化、计量化。 目标的项目要少而精,越是上层目标,项目越要少。 目标的达成期必须明确。 为企业各级各类人员和部门规定目标。 目标管理的对象由工人发展到管理人员,即各级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都要被“目标”所“管理”,因此,目标管理也被称为“管理的管理”或“管理管理者”。 按实现目标的业绩考核各级各类人员。 目标管理是分权制、“参与管理”的必然结果,注重激励员工积极性,强调“自我控制”。 注重成果,讲求经济效益。 实施质量目标管理的一般程序是: 制定企业的质量总目标,通常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多数企业均以一年为目标周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

26、的质量工作标准。该目标应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尽量具体化、数量化。 展开企业质量总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这样做将有利于贯彻质量责任制与经济责任制。在制定各级的分目标时,应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并明确管理重点,以便于检查和考核。 实施企业质量总目标,即根据企业质量方针和分目标,建立质量目标管理体系,充分运用各种质量管理的方法与工具实施运作,以保证企业质量目标的实现。 评价企业质量总目标。通过定期的检查、诊断、考评、奖惩等手段,实施改进,必要时进行目标值的调整。 PDCA循环又称管理循环法,也称戴明圈,PDCA分别是英文Plan(计划

27、)、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4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它代表了质量管理过程4个密切相关的工作阶段。 4个阶段中,处理(即A)阶段很关键,它具有承上启下作用。PDCA 4个阶段的基本工作内容如下所示。 P阶段:为满足顾客需求,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地,制定质量目标、活动计划、管理项目和措施方案。D阶段:具体执行已指定出来的措施或计划。C阶段:对照计划,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A阶段:总结经验教训,巩固成绩,处理差错。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便于下个循环有所遵循;同时也要把失败的教训总结整理,记录在案,作为借鉴,以免重犯错误,对于尚未

28、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作为下一阶段的计划目标。 如果将上述工作程序具体化,则可分为8个步骤,如图9.2所示。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尽可能用数据加以说明。第二步: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第三步:在影响质量的诸因素中,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第四步: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并预计其效果。第五步:按照制定的计划认真执行。第六步:根据计划的要求,检查实际执行的结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第七步: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形成一定的标准或规定,巩固已经取得的经验,同时防止重蹈覆辙。第八步:提出这一循环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让

29、其转入下一次的PDCA循环中去处理。(1)大环套小环,互相衔接,相互促进。 PDCA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适用于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 (2)螺旋式上升。PDCA是周而复始地循环。每循环一次就上升一个台阶。每次循环都有新的内容与目标,都解决了一些质量问题,使质量水平犹如登梯似地不断提高。 (3)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A阶段,对于质量管理来说,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的。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一定的标准、制定成规定,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促进质量水平的提高。 质量管理小组是指企业的员工围绕着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改进质量、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人员素质为目的,自觉组织

30、起来、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简称QC小组。 它的主要职责是:制定QC活动计划;认真做好活动记录,建立QC活动台账;及时总结课题成果,参加成果发布;组织成员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的有关知识;对上、下工序和有关部门定期做好访问工作和信息反馈工作。 为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打好基础,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保证; 可以改善和增强人员素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是实现企业质量方针、目标的基础; 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开辟途径。 QC小组的类型主要包括: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和服务型QC小组。 现场型QC小组主要以班组、工序、服务现场职工为主组成,它以稳定工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 攻关

31、型QC小组一般情况下是由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组成,技术难度较大的课题都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也有以工人为主的。这种类型的小组是以解决有一定难度的质量关键为目的的。 管理型QC小组是以管理人员为主组成的。它以提高工作质量,改善与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 服务型QC小组是由从事服务性工作的职工所组成,它以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在各自的服务岗位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管理活动。 开展QC小组活动作为质量管理的一种措施和手段,必须加强管理,才能使QC小组的活动取得满意的成效。通常应从以下6个方面实施管理:(1)QC小组的组

32、建。组建原则:从实际出发,采取自愿结合或行政组织等多种方式,在本部门或跨部门组建。 (2)QC小组的登记注册。企业为掌握QC小组的状况,必须对QC小组进行登记注册。(3)QC小组活动的开展。QC小组应以科学的PDCA循环工作为理论依据,按程序开展活动。(4)QC小组活动成果的发表。QC小组活动取得成果之后,应填写成果申报表。(5)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价。对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价是否公正、合理,对QC小组的发展和参加者的积极性,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活动成果的评价包括对小组活动的评价和对小组活动成果的评价两大方面。 (6)优秀QC小组的评选和奖励。 培育企业质量文化,属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所

33、谓质量文化,就是指企业和社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自然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理念、意识、规范、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水平、行动准则、法律观念,以及风俗习惯和传统惯例等“软件”的总和。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培育企业质量文化的重要内容。 建设企业质量文化,不仅是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形势和当务之急,而且是国际潮流的发展趋势。质量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世界上任何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以其优秀的质量文化而制胜的。 信息技术及其相关能力被认为是最有价值和最为关键的企业资源之一。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是整个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9.3.1 9.3.1 物流信息系统概述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物流信息

34、系统将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和衡量。1信息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流信息对整个物流系统起着融会贯通的作用,对物流活动起支持作用。具体来说信息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可通过企业内部关键信息流和企业之间相关信息流来反映。 由于物流信息系统的控制从货主订单开始到将货物交付收货人结束,同其他领域的信息相比,物流信息具有其本身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物流信息数量大、分布广。 (2)物流信息动态性强,更新快。(3)物流信息来源多样化。 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管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对物流信息系统的管理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物流信息系统的管理要求物流信息系统对于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如下9

35、个:(1)开放性:便于和外部系统的连接。(2)可扩展性:便于系统功能逐步完善,不一定一步到位。(3)安全性:一要防止信息丢失、篡改;二要防止信息被盗。(4)协同性: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协同和外部企业信息的协同。(5)快速反应:争取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对不正常事件进行及时预警。(6)信息的集成性:便于统一管理。(9)支持远程处理:适应信息网络化的要求。2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的目标 信息系统是物流系统的中枢神经,起到支持保障作用,它的任务是实时掌握物流的动态,从货物网上的订单托运,到第三方物流公司所控制的一系列环节的协调,再到将货物交到收货人手中,使得物流供应链尽量做到透明化。 物流信息系统的

36、总体目标可设为:适应当前基于Internet/ Intranet的网络信息结构,以E-Business为发展方向,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同类物流企业的经验,开发出广度上与客户相连,深度上具有决策支持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信息系统进行建设时,还必须在总体管理功能目标下设定以下9个具体目标。 (1)实现对物流全过程的监控。 (2)库存统一控制。 (3)有效地支持门到门的物流服务。 (4)有效地支持配送、包装、加工等物流增值服务。 (5)反映所有非正常业务中的问题。 (6)将新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技术与信息系统相结合。(9)加强市场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3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物流

37、信息系统的生存周期包括6个阶段:计划、需求分析、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程序编写、测试和运行维护。(1)计划。确定要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总目标,给出它的功能、性能、可靠性以及接口等方面的设想。(2)需求分析。写出物流信息系统需求说明书或功能说明书及初步的系统用户手册,提交管理机构评审。 (3)物流信息系统设计。设计是物流信息系统工程的技术核心。 (4)程序编写。把物流信息系统设计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收的程序,这步工作也称为编码。 (5)测试。测试是保证物流信息系统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方式是在设计测试的基础上检验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6)运行和维护。已交付的物流信息系统投入正式使用,便进入运行阶段

38、。物流信息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出于多方面的原因,需要对它进行修改。 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的作用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1)使物流各环节的工作更加协调。(2)信息共享,提高效率。(3)信息统一管理,减少冗余,避免信息的不一致。(4)提供决策支持。(5)与客户的信息共享、互动。(6)提高服务质量,改善顾客关系。 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就是在更大的系统(整个供应链)中,考虑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协调配合,以在更高层次上、更大范围内,提高物流过程的效率和效益。9.4.1 9.4.1 供应链概念供应链概念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这个词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流行起来的,在中国

39、的流行则不过几年。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Global Manufacturing)的出现,供应链模式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供应链给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即从企业外部采购原材料、零部件,然后通过生产转换过程,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显然,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在企业的内部操作层次上,注重制造企业的资源利用。后来的发展注意到了与其他企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联系,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物流链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 最近的研究表明,供应链

40、的概念更加注意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乃至一切后向的关系。 在以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供应链的定义:所谓供应链(Supply chain)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链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的特征在于网链结构、由顾客需求拉动;高度一体化地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增值过程;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经济实体以及供需的2个方面;具有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3种表现形态。 供应链的特

41、征还表现在其是增值的(Value added)和有利可图的(Profitable),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供应链作为习惯称呼,是从上下游关系来理解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关系。但事实上不可能是单一链状结构,而是交错链状的网络结构(Supply Network)。 此外,供应链还具有以下4种特征。(1)复杂性。因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层次)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2)动态性。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3)面向用户需求。供

42、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的。(4)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由于供应链因主导企业、主导产品、流通渠道等不同,所以实际运作的供应链各有特色,有多种类型。对供应链类型划分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供应链。(1)根据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对象及其范围,供应链可分为3种类型:企业供应链、产品供应链和基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契约)的供应链。 (2)根据网状结构,供应链划分为3种类型:发散型的供应链网(“V”型供应链)、会聚型的供应链网(“A”型供应链)和介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的供应链网(“T”型供

43、应链)。(3)功能型供应链和创新型供应链。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需求稳定程度及可预测程度等可将产品分为两大类,即功能型产品(Functional Products)和创新型产品(Innovative Products)。 顾名思义,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就是对供应链进行管理。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而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链上的各个企业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个节点企业分担采购、生产、分销中的一个或一部分职能,突出其核心业务与核心能力,从而改善整条供应链的效率与整体竞争优势。 1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涵盖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1

44、)涉及四大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 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 (2)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和满足需求来实施。(3)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和信息。(4)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5)供应链管理可以细分为职能领域和辅助领域。 (6)供应链管理不仅仅关心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一般地,供应链管理有以下4点基本原则。(1)供应链上的每个供应商、制造

45、商、分销商都能以最低的成本费用来满足用户需求。(2)供应链管理从一个全新的高度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有效管理,强调系统优化与整体思考。(3)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系密切,共享信息、共控风险、资源互补,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4)一般应用现代科技,如利用标识(ID)代码、条码等作为管理手段。供应链管理具有以下5个特点。(1)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流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则是一种纵横的、一体化经营的集成管理模式。 (2)供应链管理是全过程的战略管理。供应链上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有机整体。 (3)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全新的库存观。在买方市场的今天,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可以加快产品

46、通向市场的速度,尽量缩短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通道的长度;另外,供应链管理把供应商看作伙伴,而不是对手,从而使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反应更快、更经济,总体库存得到大幅度降低。所以说,库存是供应链管理的平衡机制。 (4)供应链管理以最终客户为中心。供应链管理以最终客户为中心,将客户服务、客户满意与客户成功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并贯穿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将改善客户服务质量,实现客户满意,促进客户成功作为创造竞争优势的根本手段。 (5)供应链管理采取新的管理方法,诸如用总体综合方法代替接口的方法,用解除最薄弱链寻求总体平衡,用简化供应链方法防止信号的堆积放大,用经济控制论方法实现控制等。 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最早

47、从物流管理开始,主要是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局部性研究。因而,供应接管理是传统物流管理的延伸与扩展,供应链不同管理范畴的描述如图9.6所示。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的区别如表9.2所示。4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1)合作机制。供应链合作机制体现了战略伙伴关系和企业内外资源的集成和优化利用。 (2)决策机制。随着Internet/Intranet发展成为新的企业决策支持系统,企业的决策模式将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处于供应链中的任何企业决策模式应该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开放性信息环境下的群体决策模式。 (3)激励机制。缺乏均衡一致的供应链管理业绩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是目前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弱

48、点和导致供应链管理实际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问题。(4)自律机制。自律机制要求供应链企业向行业的领头企业或最具竞争力的竞争对手看齐,不断对产品、服务和供应链业绩进行评价,并不断地改进,以使企业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并持续发展。 关系管理(Relationship Management)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议题。这种关系管理则建立在互相信任这样一种基础之上,即相信参与厂商在计划和执行过程中进行合作时,会做出使供应链成功的业务安排。关系管理的基本前提是,供应链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将最终产生协力,导致最高层次的共同成就。 最佳的组织关系,是趋于满足一定标准的真实的伙伴关系。这些标准就是所谓的8个I: I

49、ndividual excellence(个体的优秀)合伙人双方都是有实力的,并且都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贡献给这种关系。 Importance(重要性)这种关系适合合伙人的主要战略目标,所以他们想要使它起作用。 Interdependence(相互依赖)合伙人彼此需要。它们拥有补充的资产和技术。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完成双方一起才能完成的事情。 Investment(投资)合伙人彼此投资(例如,通过等值交换、交叉物权,或相互供膳服务等),以显示其在关系中和彼此间共享的利益和风险。 Information(信息)交流是合理公开的。合伙人分享使关系起作用的信息。 Integration(一体化)合伙人发

50、展了作业的连接分享利益的方法,以便他们能顺利地一起工作,他们在许多组织层次的许多人之间建立了广泛联系。 Institutionalization(制度化)这种关系成为一种正规“体制”,具有明确的责任和决策过程。 Integrity(完整性)合伙人彼此间的行为采用使人尊敬的方法,以证明和强化相互间的信任。他们不滥用他们所得到的信息,彼此间也不搞破坏。 供应链设计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1供应链设计原则 在供应链的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保证供应链的设计和构建能满足供应链管理思想得以实施和贯彻的要求。(1)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一个供应链系统时,往往是先由高层做出战略

51、决策,而决策的依据又源自市场需求与企业发展规划,然后由下层部门实施方案。 (2)简洁性原则。为了使供应链具有敏捷性和快速响应能力,要求每个节点企业都应该是精益的、能实现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3)互补性原则。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选择都是遵循强强联合的原则,达到实现资源外取(Out-resource)的目的。 (4)协调性原则。供应链业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 (5)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动态性或不确定性,是供应链系统的一大特点。 (6)战略性原则。供应链设计或者建模的战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供应链发展的长远规划与可预见性上。(9)创新性原则。创新设计是系统设计的重

52、要原则,没有创新性思维,就不会能有创新的管理模式。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模型如图9.9所示。图9.9说明如下:(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目的在于找到针对哪些产品的市场开发才能使供应链有效。 (2)总结、分析企业现状。主要分析企业供需管理的现状(如果企业已经有供应链管理,则分析供应链的现状)。(3)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分析其必要性。(4)提出供应链设计的目标。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提出供应链设计的目标,注意主要目标在于获得用户服务水平和低库存投资、低单位成本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5)提出组成供应链的基本框架。分析供应链的组成,提出组成供应链的基本框架。 (6)分析和评价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能性。 (9)设计和产生新的供应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供应链的成员组成问题 ; 原材料的来源问题 ; 生产设计问题 ; 分销任务与能力设计问题 ;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问题;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等问题。 (8)检验新供应链,完成供应链设计。 供应链是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3个流的统一。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