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信托监管问题探微_第1页
国有资产信托监管问题探微_第2页
国有资产信托监管问题探微_第3页
国有资产信托监管问题探微_第4页
国有资产信托监管问题探微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有资产信托监管问题探微    摘 要:国有资产信托监管是国有资产信托的关键。首先,建立以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市场约束三位一体的监管主体体系,是实现市场风险识别和风险承担责任的市场合理分散和匹配、促进国有资产信托市场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次,从制度层面上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信托管理制度。关键词:国有资产信托;监管;完善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2-0085-02一、我国国有资产信托监管现有模式信托法的有关规定保证了国有资产信托的构建,然而信托业监管的混乱,国有资产信托发展的不成熟,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制

2、约性决定了国有资产信托监管的重要性。目前,很多国家在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服务业的监管仍采用分业经营的体制,我国也不例外。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充分考虑到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我国从大一统的金融监管体制过渡到现阶段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制,它适应了中国初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金融发展的状况,有效地保障了金融业的稳健运营1。信托业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国有资产信托为双重监管模式。其一是政府的监管,其二是信托行业的监管。前者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必然选择,而后者是国有资产信托良好运行的必经之路。国有资产任何形式的利用以及形态上的转换都要经过政府的审查,包括审计评估、资产出让、监督管理、产权交

3、易等,需要严格执行政府的规定;而来自信托业的监管是国有资产信托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履行着对国有资产出资人的监管职能;另一方面,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规定对信托投资公司这一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2。二、我国国有资产信托监管模式的缺陷如上文所述关于信托业监管现状的阐述,决定了国有资产信托监管的特殊性。不仅由政府监管,而且离不开信托行业的特殊监管。然而,由于信托业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我国国有资产信托存在缺陷。1.监管效率低下政府干预权力的无限扩张,会导致设置庞大的机构,超出政府应该调控的范围,妨碍市场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或者,由于政府制定法规

4、、政策的失误和实施措施不得力,也会出现政府的无效干预。而我国监管模式的双重性也决定了两个监管主体的同时监管,很可能会出现监管责任的互相推诿。这样便降低了监管的效率。而由于政府监管实施的滞后性、法规的失误性和监管机关执法的不严厉性以及信托业法规和政府监管法规的相对冲突等原因很可能会导致监管失灵的状态。因此,虽然说监管部门双重性的监管是必要的,但是这样的状态很可能导致监管的效率低下,甚至是监管失灵。2.政府监管的失效由于政府对于国有资产的监管总是根源于强制性的制度变迁,通过监管部门利用行政权力对信托机构和信托行业实施规制和约束,促进其依法进行,然而由于缺乏内发的能动性,缺乏对监管的自动性,而使得和

5、信托行业的监管产生抵触,从而造成两者的互相冲突,使国有资产信托的监管无迹可循。而实施机制的有效性作为监管行业的关键。政府监管在执法、守法方面的成本效应使得“监管越紧,成本越高,不仅是监管自身的直接成本,而更重要的是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更低廉、更富创造性和产品的丰富性多样性与服务的竞争力施加了限制,这最终将有损于消费者。而政府监管的决策往往是由于政府作出的,虽然基础市场经济体制,但是由于其主观性,很可能导致政府决策的失误。过度的市场监管体制,不仅不能保证国有资产信托的顺利运行,反而会降低国有资产信托的可行性,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失效。而其与信托行业监管制度的不融洽性,导致监管制度真空地带,给国有资产信

6、托的监督管理带来了漏洞,从而导致国有资产信托空有信托之名,而无信托之实。3.行业自律性的缺失纵观国外,行业自律性一直是经济法里一直强调的重点,它加强了行业自身的监管体制,不是依靠外部的督促,而是依靠内在的自省、自控、自律来完成行业自身的监管。在美国,国有资产信托管理也不例外,依旧遵从行业内部的自控。建立以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市场约束三位一体的监管主体体系,是实现市场风险识别和风险承担责任的市场合理分散和匹配、促进国有资产信托市场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2。然而,从目前看来,我国的行业自律体制发展并不完善。行业自律发展不足,市场机制约束的不健全,使得政府监管体系中承担的责任极重,其风险能力与责任并

7、不相匹配,进而导致如果放松行业监管则导致监管不力。如果对行业监管过于严厉,这会限制市场准入,从而造成了行业的竞争力下降。而国有资产信托行业的自律性目前并未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从而造成了并不能从行业内部来约束国有资产信托的监管体制,这样也造成了监管只能从外部来规制,而无法自发的规制,降低了监管体制的主动性。从长远来看,加强行业自律是行业监管的法宝,是行业监管的首要选择,加强了行业自律性才能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国有资产信托的监管。而上述的进退两难的机制导致监管体系构成要素的失衡,责任风险不能有效分散,造成了监管当局在监管政策取向方面不具有稳定性,对监管政策不能形成稳定的预测。三、国有资产信托监管机制的

8、完善国有资产信托监管作为国有资产信托运行的重要部分,它的完善能使国有资产信托的运行具有良好的可行性,解决了国有资产信托的后顾之忧。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来探讨国有资产信托监管机制的完善。1.行业自律性的提高信托行业的自律是不可缺少的市场管理者,其通过内部建立的机制来有效地约束经营行为和交易行为,从而减缓了因为监管机制的建立而引发的行业与监管机构的冲突。而政府监管和国有资产信托行业的监管只是外部的强制效应,其对监管的效率及效力无法与行业内部的自律机制相媲美。利用行业内部的自律效应可以从内部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内部约束的效果,与政府及国有资产信托行业的监管相互配合,相互辉映,以达到监管行业的

9、最高效率。而国有资产信托内部的自律也是国有资产信托行业监管和政府监管的基础。由于自律组织出于行业信誉和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管标准和规范较之法律规定而言要高出很多,这些高标准的监管规范在信托产品市场的第一线进行实时、动态的风险监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能力的局限性,不但会节约实施有效监管的成本,而且会提高整个信托市场的监管效率,成为政府监管的有益补充。金融行业的行业自律可以督促各个参加者相互监督,发挥其相互间的监督作用。参与自律组织可以自己制定有效的规制,从而促进行业监管的有效发展,并节约了政府的监督成本,维护了交易的快捷和安全,维护了行业的信誉。2.受托人审核机制的设立由于国有

10、资产资金数额都较大,且关系到国家的经济,所以受托人也要谨慎选之。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国有资产信托受托人选任机制,建立国有资产信托的受托人选人制度,不但是确保国有资产信托财产安全的根本性要求,而且也是事关国有资产信托经营成败的关键性因素。现代信托法对于受托人的选任多是立足于事前的预防性措施,并以此确立受托人严格的忠实、谨慎义务为中心的现代受托人法的体制3。笔者认为,建立我国国有资产信托受托人选任制度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国有资产信托的事前监督和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第一 ,提升受托人的专业化。受托人是国有资产信托关系中最重要的当事人之一,其对国有资产信托的效率和安

11、全影响巨大。英美法系国家都较注重受托人的专业技能。而诚信、谨慎、忠实、保密等义务是受托人的基本义务。但是作为国有资产管理信托的受托人只凭以上几点是远远不足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托应该进一步缩小受托人的范围。有学者认为国有资产管理信托的受托人应为专业化的信托公司或专业化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如国有控股公司或有实力的经营实体如大型企业集团等。笔者认为这几种说法都有其理论基础性,笔者认为国有资产信托的管理人应该为企业法人,这样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士能更好地管理信托资产。总之,受托人的选任首要条件即是专业技能较高。第二,保证国有资产信托财产的良好隔离。国有资产信托管理,可以真正实现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

12、对于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一直探索走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道路,以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使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真正相分离,却是学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信托的独特优势即是信托财产的隔离,这样的优势为很多企业所青睐。然而很多时候由于受托人的管理不善导致受托人企业破产时,如其在破产时发生了道德风险,那么财产的破产隔离功能便失去了其原来的优势。若其未发生道德风险,那么破产隔离仍有其巨大的优势。这便引发了一个问题,破产隔离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竟是依赖于受托人的道德风险指数。而完整的信托破产隔离包括两个方面,即信托财产与委托人破产风险的隔离和与受托人破

13、产风险的隔离,任何一个方面的不完善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破产隔离,信托制度也失去了其应有的独特魅力。因此,在选人受托人时,应对受托人的道德风险实施有效的约束和控制,在受托人选任时应明确规定托管人的资格和职责。3.信息披露监管实践证明,信息的披露有助于经营者的自我约束,解决暗箱操作和信托问题。由于国有资本的公益性,信息披露也为全民、新闻机构实行监督件。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可以规定强制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和时间,并有资本信托运营机构履行该义务。总之,我国应该完善国有资产信托监管机制,以达到国有财产的合理运用和分配。参考文献:1尚明.新中国金融50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473-474.2席月民.我国国有资产信托监管制度研究J.法学杂志,2006,(2).3张天民.失去衡平法的信托信托观念的扩张与中国信托法的机遇和挑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73.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