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1章 总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1.1 项目名称- 1 -1.1.2 负责单位- 1 -1.1.3 项目地点- 1 -1.1.4 实施期限- 1 -1.1.5 建设内容及规模- 1 -1.1.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 -1.1.7 效益分析- 2 -1.2 报告编制依据- 3 -1.2.1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3 -1.2.2工程建设依据- 4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第2章 渔洞水库径流区位置与基本情况- 7 -2.1 渔洞水库径流区地理位置- 7 -2.2自然条件- 7 -2.2.1地形地貌- 7 -2.2.2
2、气候气象条件- 9 -2.2.3 流域水系特征- 10 -2.2.4 流域土地利用现状- 12 -2.3人口及社会经济状况- 15 -3.3.1 流域人口及行政区划- 15 -2.3.2 社会经济状况- 16 -2.4农业生产情况- 17 -2.4.1 耕地面积及类型- 17 -2.4.2 主要粮食播种情况- 20 -2.4.3农药化肥使用情况- 21 -2.5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现状- 22 -2.5.1农田面源氮磷流失量- 22 -2.5.2 农田面源氮磷入库负荷量- 24 -2.6农业面源污染成因- 25 -2.6.1 化肥、农药施用量过大- 25 -2.6.2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较低- 26
3、-2.6.3旱坡地氮磷径流流失较多- 26 -第3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8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8 -3.1.1 保护渔洞水库水质及生态安全的需要- 28 -3.1.2保证昭阳市和鲁甸县饮水安全的需要- 28 -3.1.3 贯彻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的需要- 29 -3.1.4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渔洞水库流小康社会的需要- 29 -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0 -3.2.1 技术可行有一批成熟可行的技术和模式- 30 -3.2.2 有一支力量雄厚的技术支撑团队- 30 -3.2.3 有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 31 -第4章 项目单位概况- 32 -4.1项目实施
4、单位- 32 -4.1.1 昭阳区政府- 32 -4.1.2鲁甸县政府- 32 -4.2 技术支撑单位- 32 -4.2.1 昭通市农业局- 32 -4.2.1 昭阳区农业局- 32 -4.2.2 鲁甸县农业局- 32 -4.2.3 昭通市农业局植保植检站- 32 -4.2.4 昭通市农业局土壤肥料工作站- 32 -第5章 建设目标和总体思路- 33 -5.1建设目标- 33 -5.1.1总体目标- 33 -5.1.2具体目标- 33 -5.2 总体思路- 34 -5.3 技术路线- 35 -5.4基本原则- 36 -第6章 建设内容和规模- 38 -6.1工程建设原则- 38 -6.2主要建
5、设内容- 39 -6.2.1 化肥减量工程- 39 -6.2.2农艺措施控源工程- 41 -6.2.3农药减量工程- 43 -6.2.4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宣传建设工程- 43 -6.3 建设规模- 44 -6.4工程布局- 47 -第7章 配套工程- 49 -第8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0 -8.1 投资估算依据- 50 -8.2 投资估算的范围- 54 -8.3 资金使用计划- 55 -8.4 资金筹措- 56 -第9章 效益分析与风险控制- 57 -9.1 环境(生态)效益分析- 57 -9.2 经济效益分析- 57 -9.3 社会效益分析- 58 -9.4风险分析及控制- 59 -
6、第10章 项目组织实施与运行机制- 61 -10.1组织管理小组- 61 -10.2 项目管理方案- 62 -10.3 项目招投标方案- 63 -10.4 项目实施的进度安排- 65 -11.5项目运行管理- 66 -11.5.1 日常管护运行主体- 66 -11.5.2 运行费用- 67 -第11章 保障措施- 68 -11.1 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68 -11.2 健全投入保障体系- 68 -11.3 深化改革创新制度- 69 -11.4 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机制- 70 -第1章 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昭通渔洞水库水资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1.1.2 负责单位昭通市昭
7、阳区政府、鲁甸县政府、市水保办、市农业局1.1.3 项目地点昭通渔洞水库径流区。1.1.4 实施期限2017年2020年。1.1.5 建设内容及规模昭通渔洞水库水资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包括化肥减量工程、农药减量工程、农艺措施控源工程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宣传工程等4类工程。其中:(1)化肥减量工程包括技术能力支撑能力建设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工程。其中,技术能力支撑工程包括54.61万亩耕地的1160个土壤样品采集、检测,29826份玉米和马铃薯等流域主要种植作物的施肥技术手册、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的编制,29826人的施肥技术培训;6.3万亩专用肥示范工程;8万亩控释肥示范工程。(2)农
8、艺措施控源工程包括1万亩玉米横坡垄作栽培技术示范工程、1万亩马铃薯间套作示范工程和1万亩玉米/马铃薯-填闲种植模式示范工程。(3)农药减量工程包括2万亩农田的生物、物理防治示范工程。(4)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宣传建设工程包括33个宣传墙和266个宣传牌的宣传推广工程。1.1.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总计投资2602.47万元,其中工程直接投资2455.16万元,银行利息147.31万元(银行利息6%计)。全部资金来源银行贷款。本项目银行还款全部由地方政府承担。1.1.7 效益分析昭通渔洞水库水资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目属于公益性农业环保项目,主要为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通
9、过本项目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将大幅削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流失负荷,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节约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流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为推动区域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流域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均衡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1.2 报告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2015年1月1日起实施);(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最新修定)(2008年6月);(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实施);(4) 中华人民共和国
10、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公布实施);(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3年3月1日起实施);(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实施);(7)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8年6月1日起实施);(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1997年5月8日颁布施行);(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11)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环发1999247号);(1
11、2) 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管理规定(89环管字第201号);(13) 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2011年3月5日);(14) 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10月发布);(15)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16)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17) 云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2001年6月);(18) 云南省昭通渔洞水库保护条例(2005年9月26日通过,2006年1月1日起实施);(19) 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2009 年1月21日起实施)。1.2.2工程建设依据(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
12、B3838-2002;(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1995;(3)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4)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发办2005 45号;(5)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05180号;(6)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文件关于开展全省环保重点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规划的通知云环发2006217号;(7)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文件关于开展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云环发2006408号;(8)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
13、9)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 -1996;(10) 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GB/T26903-2011;(11) 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15782-2009;(12) 昭通渔洞水库水资源保护专项整治规划(20152020年)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昭通渔洞水库径流区农田面源治理工程主要经济指标分类指标名称2016年2020年化肥减量工程测土配方技术服务面积(万亩)54.61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面积(万亩)14.3农艺措施控源工程玉米横坡垄作技术示范面积(万亩)1马铃薯间/套作栽培技术示范面积(万亩)1玉米/马铃薯-填闲种植模式示范面积(万亩)1农药
14、减量工程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技术示范面积(万亩)2环境效益化肥减施(%)15农药减施率(%)10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削减率(%)10经济社会效益培训农民及技术员(人次)29826农民满意度(%)90第2章 渔洞水库径流区位置与基本情况2.1 渔洞水库径流区地理位置昭通市渔洞水库径流区位于昭阳区西北部、鲁甸县及永善县的部分地区,地理坐标介于271056273727和东经103182910335 30之间(图2-1)。距昭通市23 km,距昆明市405 km。图2-1 工程建设区地理位置图2.2自然条件2.2.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骨架主要有两大山系,泥盆系加里东运动形成的乌蒙山脉延伸尾端和新生代第三纪燕
15、山运动形成的横断山脉东部边缘凉山山系五莲峰分支。流域最高处位于铁厂镇滴水村臭水梁子,海拔3111.4 m,最低处为水库水面,海拔1985 m,流域区平均海拔2465 m,相对高差600800 m。地貌受地质构造控制,河流、山脉、岭谷多沿构造线展布,区内皱褶断裂十分发育,地形陡峭,山脉纵横,整体地形呈西南高、东北低,向北倾斜的典型高原山地地貌(图2-2)。图2-2 渔洞水库径流区地形地貌受河流、冲沟的切割,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水库周边区域,以昭阳区苏甲乡为代表,属盆周中山隆岗,一般下部坡度较缓,往上坡度逐渐变陡,土层瘠薄,抗蚀力弱;另一类以昭阳区大山包镇、大寨子乡和鲁甸县水磨
16、铁厂,永善的码口镇等为代表,属高原顶端丘陵山地,坡度较平缓,多为灰泡土,质轻、易风蚀雨蚀。龙树河流域有龙树盆地,包括龙树镇大部,新街镇、水磨镇小部,面积60.57 km2,海拔大多在2200 m,属构造侵蚀盆地,由河流沿向斜的轴部侵蚀拓宽,东侧山地较陡,西侧缓斜开阔,农业开垦较早,分布有大片农田,其中水田较为集中。2.2.2 气候气象条件渔洞水库径流区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季阴冷,夏无酷署,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夏秋降水较多,雨量集中,冬春降水稀少且干旱。主要气候因子见表2-1。径流区气候多变,易受北方冷空气的侵袭,干旱、倒春寒和8月低温是该区域主要灾害性天气。表2-1渔
17、洞水库径流区主要气候因子情况表市名气温()活动积温绝对湿度日照总辐射量无霜期降雨量蒸发量干旱指数年平均最高最低10毫巴时数千卡/cm天mmD20cm昭阳区11.636.5-13.3321710.61902.2119.819220721.41696.11.57鲁甸县12.236-11.5341710.91930.8121.788229893.31843.91.31永善县16.538.8-3.6516514.71251.596.336315682.11310.31.34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高差悬殊,水源保护区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明显,表现为“立体分布,高低悬殊,山体各异,春暖干旱、风干物燥、多倒春寒
18、;夏无酷暑、降雨集中、雨热同季;秋凉阴雨、低温冷害、雨季结束;冬有冷暖,寒无北国、雨雪稀少。”按照气候类型划分,大山包镇老林、车路、马路,码口镇黑甲、犀牛,苏甲乡布兴、桂花箐,水磨镇的拖麻和黄泥寨,新街镇转山包属于高寒山区,约占径流区总面积的20.5%;雨霏、新林、黑鲁、小松树、苏甲属于干凉高二半山区,约占径流区总面积的一半;铁厂、新棚、照壁、闪桥、坪地营、居乐、新店、瓜寨属暖旱二半山区,约占径流区总面积的29.3%。2.2.3 流域水系特征渔洞水库水源保护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降水集中在510 月,约占全年降水的87,径流量50500 mm,其中昭鲁坝区50150 mm,龙树坝区500 mm
19、,小寨河谷200300 mm;多年平均最大一日降水量5075 mm。受山脉不规则分布影响,水系水网密布、江河交错、沟壑纵横、分布复杂。据现场踏勘统计,有小松树河、瓜寨河、居乐河、洒渔河、新河、布初河、鱼坝河、龙树河、黑鲁河、铁厂河、滴水河、龚家沟、沈家沟、梨园沙沟、木瓜冲小河、石龙河、塘房小河、羊窝子河、老鹰沟、大桥河、马家沟、头道河等30 余条大小河流(图2-3)。其中,以龙树河流域面积最大,水系最复杂,黑鲁河、铁厂河、滴水河、龚家沟、沈家沟等都包含于龙树河流域中。渔洞水库径流区,河床比降均大于17,表土多为松散的残坡积层粘土,先天条件铸其是水土流失易发区。龙树河源于水磨乡铁厂村猫猫山大海子
20、,由南向北流经水磨、龙树、新街、苏甲4 个乡镇15 个村,流域面积532.65 km2,占水库径流区总面积的75.1%,其中,69%属于鲁甸县,31%属于昭阳区。地形以山区地形为主,山高坡陡,下垫面多为强风化的玄武岩区域地层构造,表土多为松散的残坡积层粘土。龙树河长56 km,宽15-30 m,平均坡降17.3,流域内易产生地形雨、雷阵雨,每年的汛期510 月暴雨出现频繁,雨急量大,流速快,而土壤和岩层渗透性差,降雨损失量小,易形成山区洪水,陡涨陡落,峰尖量大,50 年一遇洪峰流量130 m3/s,年平均流量6.13 m3/s,有记载的最枯流量0.43 m3/s。图2-3 渔洞水库径流区水系图
21、2.2.4 流域土地利用现状渔洞水库径流区国土面积为709.06 km2,根据规划基准年(2013 年)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国土和林业部门的相关数据,径流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占第一位,耕地面积为364.08 km2,占径流区总面积的51.35%(表2-5)。图2-4 渔洞水库流土地利用现状图有林地面积占径流区土地利用类型第二位,有林地面积为213.99 km2,占径流区总面积的30.18%,主要分布在渔洞水库库周的苏甲乡以及龙树河面山区域(图2-4)。渔洞水库径流区农业与林业争夺发展用地现象突出,林业用地面积过少,与水源保护区基本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流域森林覆盖率60-70%)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22、。通过地形分析,耕地广泛分布在径流区坡度为15以下的坝区及缓坡地带面积为288.00 km2,占耕地总面积的79.10%,由于径流区以山地地形为主,人多地少的压力使区域的土地资源被广泛深度开垦,坡度15以上的耕地面积为76.09 km2,占耕地总面积的20.90 %。其中,坡度1520的耕地面积38.73 km2,占耕地总面积的16.64%;坡度2025的耕地面积21.85 km2,占耕地总面积的6.00%;坡度大于25的耕地面积15.50 km2,占耕地总面积的4.26%;这些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发生地区之一。表2-2渔洞水库径流区耕地坡度分布统计表 单位:km20-1515-2020-2
23、5大于25耕地基本农田耕地基本农田耕地基本农田耕地基本农田苏甲乡51.8535.117.665.095.613.414.983.06大山包镇26.691.33.590.151.790.060.880.08洒渔镇7.113.391.460.951.010.71.060.74乐居镇4.93.992.72.221.180.791.390.6大寨子乡2.231.560.650.431.210.90.860.49水磨镇73.3455.287.815.443.842.632.271.32龙树镇58.3747.975.644.112.391.321.020.55新街镇52.2137.727.474.7142
24、.62.51.25码口镇11.290.581.740.030.810.010.550.01总计288186.8938.7323.1521.8512.4115.58.11占耕地总面积%79.151.3310.646.3663.414.262.232.3人口及社会经济状况3.3.1 流域人口及行政区划规划区涉及昭通市的一区两县,即:昭阳区、鲁甸县、永善县,9 个乡镇,即:昭阳区的苏甲乡、大山包镇、洒渔镇、乐居镇、大寨子乡;鲁甸县的水磨镇、龙树镇、新街镇;永善县的码口镇,含3 个社区,33 个行政村,266 个自然村,543 个村民小组,29826 户,121840 人。规划区人口平均密度为172
25、人/km2。各乡镇的人口密度差别较大,人口分布最密的是龙树镇,达到372 人/km2,最少的是码口镇和大山包镇,人口密度分别是40 人/km2和69 人/km2。龙树镇人口密度较径流区的平均水平高2 倍,除大山包镇和码口镇人口密度较小外,其它乡镇的人口密度较接近于径流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水平。2.3.2 社会经济状况项目建设区涉及昭阳区、鲁甸县和永善县的9个乡镇,主要乡镇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合计达到5.056亿元,人均收入各乡镇不同,径流区平均水平为3000元。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各县区和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鲁甸县3个镇位于昭鲁坝子上游,属渔洞水库径流区的上游区域,以种植业和农村养殖业为主,3
26、个镇的农田平均复种指数为1.6。人均养殖猪1 头,鸡2只。昭阳区的5个乡镇和永善县的1 个镇属渔洞水库的中下游区域,属山地区域,种植和养殖业为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田平均复种指数为1.8,人均牲畜养殖数量均不到1。近年来,径流区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加,占青壮年劳动力的50-70%,他们的收入逐渐成为部分家庭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乡镇的社会经济指标和2013年基本状况见表2-3。表2-3 渔洞水库径流区各乡镇2013年社会经济指标乡镇经济总收入(万元)人均纯收入(元)人均粮食占有量(kg)畜牧产值(万元)粮食播种面积(hm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hm2)苏甲乡91312585502-25090
27、207大山包镇46012159309460124872水磨镇1510037871072-4693270龙树镇130003759410-4956562新街镇7823311740487403922124大寨子乡900-574162.4农业生产情况2.4.1 耕地面积及类型渔洞水库径流区国土面积为709.06km2,根据规划基准年(2013 年)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国土和林业部门的相关数据,径流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占第一位,耕地面积为364.08km2,占径流区总面积的51.35%(表2-5)。有林地面积占径流区土地利用类型第二位,有林地面积为213.99km2,占径流区总面积的30.18%,主要分布
28、在渔洞水库库周的苏甲乡以及龙树河面山区域(图2-4)。径流区农业与林业争夺发展用地现象突出,林业用地面积过少,与水源保护区基本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流域森林覆盖率60-70%)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表2-4渔洞水库径流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单位:km2乡镇灌木林旱地居民用地草地疏林地水田水域未利用地有林地园地总计占流域比例(%)大山包镇15.3169.121.515.490.640.997.570.0949.317.57157.622.23洒渔镇4.8610.640.790.860.1904.680.0110.34.9437.265.26乐居镇2.859.740.620.860.090.430.30
29、8.340.1923.423.3大寨子乡0.524.950.073.5400002.73011.81.66水磨镇1.6784.060.250.81.823.20.4043.33.97139.4819.67龙树镇0.3657.321.750.570.5310.110.71028.784.61104.7414.77新街镇0.2863.420.490.181.032.760.25045.291.2114.9116.21码口镇0.8714.390.12.9600000.59018.92.67总计34.26346.596.615.3838.0517.4914.130.11213.9922.47709.0
30、7100占流域%4.8348.880.932.175.372.471.990.0230.183.17100表2-5 渔洞水库径流区基本农田现状统计表单位:km2耕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基本农田占耕地面积(%)基本农田占径流区总积分农田(f%)费基本农田耕地面积非基本农田耕地总非总基本农田%苏甲乡70.146.6966.620.2423.4117.54大山包镇32.961.64.850.6931.3623.5洒渔镇10.645.7854.372.514.863.64乐居镇10.187.5974.573.292.591.94大寨子乡4.953.3868.381.471.571.18水磨镇87.2664
31、.7174.1528.0622.5516.9龙树镇67.4253.9680.0323.413.4610.09新街镇66.1846.2869.9320.0719.914.91码口镇14.390.634.390.2713.7610.31总计364.08230.6263.34100133.461002.4.2 主要粮食播种情况渔洞水库流域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土豆、燕麦、荞等(图25)图2-5渔洞水库流域主要种植作物分布图其中:苏甲乡以种植业为主。马铃薯全乡种植面积2.6万亩,其中地膜马铃薯2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2万亩,水稻0.15万亩,荞麦0.7万亩,新植苹果0.2万亩,发放苗木12万
32、株,烤烟种植300亩;大山包镇以农业和畜牧业发展为主。2013年末,由于受霜冻灾害的影响,马铃薯、苦荞等产量大面积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才达到498.07万公斤。已建人工草场10.7万亩,草山总面积13万亩。通过土地流转与公司合作的形式,老林村实施0.1万亩的地膜马铃薯、800余亩荞麦和1800亩玛咖种植。马路村10余个村民小组开展1300亩夏播油菜、700亩的大蒜和997亩玛咖种植。车路村玛咖种植1200亩,依托大山包国家级湿地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发展初具规模;水磨镇2013年粮食总产量27531吨,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87元。2013年全镇
33、共种植农作物11.55万亩,其中马铃薯4.51万亩,玉米2.85万亩,水稻0.26万亩,荞麦1.38万亩,豆类0.6万亩,油菜1.95万亩;龙树镇2013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59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6185吨,人均有粮410公斤,蔬菜大面种植1.1万亩;新街镇201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7823万元,人均纯收入3117元;粮食总产量达8483吨,人均有粮404公斤。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8924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055亩,其中:玉米12160亩,马铃薯14090亩,畜牧业产值稳中有升,全年畜牧业生产总值达8704万元。劳务经济稳中有升,实现劳务经济总收入1700
34、万元;大寨子乡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贫瘠,属于典型的广种薄收,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群众主要经济收入靠外出务工和种植青椒,常年外出人员5020人(包括老人和小孩),每年创收入2千万元左右;种植青椒5000亩,挂果的有3000余亩,每年经济总收入在900万元左右。2.4.3农药化肥使用情况根据统计资料,渔洞水库径流区2013年氮肥施用量合计5068吨(折纯量),磷肥施用量6001吨(折纯量),钾肥施用量180吨(折纯量),复合肥施用量622吨,地膜使用量达到103吨,农药使用量合计23吨。主要统计指标可参见表2-6。依据昭通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提供的数据,径流区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分别为:氮肥
35、450kg/hm2,磷肥600kg/ hm2。如以统计的耕地面积计,整个径流区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分别为:氮肥139kg/hm2,磷肥165kg/ hm2。表2-6 渔洞水库径流区各乡镇农药化肥使用情况乡镇氮肥(吨)磷肥(吨)钾肥(吨)复合肥(吨)地膜使用量(吨)农药使用量(吨)苏甲乡85674644147113大山包镇251987-15洒渔镇-乐居镇2542361821大寨子乡4871450126-水磨镇78111526477281龙树镇757460712423412新街镇168122750137211码口镇-合计50686001180622103232.5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现状2.5.1农田面
36、源氮磷流失量参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种植业产排污系数手册和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水库径流区所在区域农田化肥施用量折纯流失系数计算参数见表2-7。表2-7 农田氮磷流失系数参数流失系数(kg/亩)TNTP氨氮流失系数0.3780.0070.021由渔洞水库径流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可知,径流区耕地面积总计为364.08km2,根据表2-8的流失系数计算得径流区农田氮磷流失量见下表2-8。表2-8 渔洞水库径流区农田氮磷流失量区县乡镇耕地面积(km2)TN(t/a)TP(t/a)氨氮(t/a)昭阳苏甲乡70.139.750.742.21大山包镇32.9618.690.351.04洒渔镇10.64
37、6.030.110.34乐居镇10.185.770.110.32大寨子乡4.952.80.050.16鲁甸水磨镇87.2649.480.922.75龙树镇67.4238.230.712.12新街镇66.1837.520.692.08永善码口镇14.398.160.150.45合计364.08206.433.8211.472.5.2 农田面源氮磷入库负荷量(1) 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物入河系数根据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结合规划水源区的实际情况,考虑污染物到达入河排放口之前的距离(流程)、不同污染物类型TN、TP 径流损失系数两类因素计算农业农村面源入河系数。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入河量计算方法与参数
38、取值见表2-9。表2-9农业面源污染入库量参数取值与计算方法距离修正系数污染物入库流程(L)距离CODTNTPL1km0.750.80.81L5km0.650.70.75L10km0.550.60.610L15km0.50.50.515L20km0.450.40.420L30km0.40.350.3530L50km0.30.30.3径流流失修正系数污染物类型农田固废0.550.60.5农田化肥0.630.60.5污染入库负荷计算公式入河量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产生量距离修正径流损失修正根据农田污染物产生量,依据表2-9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河量参数取值与计算方法计算,渔洞水库径流区农业面源污染入负荷量为:
39、氮152 t/a,磷8.08 t/a,详情见表2-10。表2-10渔洞水库径流区农业面源污染物入库负荷量污染物类型农田负荷量(t/a)农田固废负荷量(t/a)合计COD(t)-TN(t)86.765.53152.23TP(t)1.536.558.08氨氮(t)5.55.2410.742.6农业面源污染成因流域内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源氮、磷主要贡献因子之一。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化肥、农药用量过大,肥料及农药利用率低,农作物秸秆、尾菜等废弃物随意燃烧或堆放在沟渠、河道两旁,极易腐烂后随雨水进入水体,同时,由于农田缺少沟塘缓冲消纳,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直接进入水体,给水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40、具体问题解析如下:2.6.1 化肥、农药施用量过大流域玉米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72%,平均每公顷化肥(氮肥)用量超375 kg,有机肥使用量不到总肥料用量的10%;蔬菜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10%,每年施用氮肥500 kg/hm2,磷肥1000 kg/hm2,施肥方式以撒施为主,造成肥料利用率低、氮磷养分流失严重。由于玉米、马铃薯种植制度和栽培品种同质化,病虫草害发生较严重,农药用量大;蔬菜种植过程,露地蔬菜农药年使用量2 kg/hm2。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由于采用粗放喷雾方式,不能做到“对靶喷雾”和精准施药,农药只有30-50%能够沉积到目标靶区,农药流失严重。由于区域降雨量大,
41、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使土壤板结、酸化,土壤质量退化,还使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2.6.2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径流区内年产生农作物秸秆约54万t(干重),其中玉米秸秆产量占75%左右,其次是荞麦秸秆。60%左右的作物秸秆为牲畜饲料被利用,剩余部分作物秸秆受耕地条件和耕作方式(耕地以畜力)的影响,直接还田利用率不足10%。30%作物秸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基本随意堆置在沟渠、河道两旁,腐烂后极易随雨水进入水体,造成污染,或者直接在田间地头进行焚烧,对农业生产和水环境破坏极大。2.6.3旱坡地氮磷径流
42、流失较多流域内有旱地346.59hm2、属于坡耕地,占流域土地48.88%。旱地主要种植制度为玉米/马铃薯-荞麦/蔓菁/冬闲,旱地冬春休闲面积较大。在降雨期间,耕地在缺少地表覆盖的情况下,加之旱地土壤质量较低,土壤保水保肥性能较差,在强降雨的驱动下,容易产生地表径流,旱地氮、磷养分随着地表径流流失较多。同时,玉米种植方式为顺坡垄作,加剧了农田氮磷流失量。榕树镇坡耕地现状榕树镇坡耕玉米顺坡种植现状第3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1 保护渔洞水库水质及生态安全的需要依据昭通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造成水源未达标的原因是总氮和总磷超标,其中,总氮超标率100%,最大超标倍
43、数3.36倍;总磷超标率17.8%,最大超标倍数0.6倍。面源污染为特征的环境污染是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其中,总氮的主要来源是农田化肥流失、人畜粪便、水土流失和农田固体废物四个方面;总磷的主要来源是人畜粪便、农田固废和生活垃圾三个方面。水中氮磷是水库发生富营养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水库中过多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积累,使得藻类水华发生的风险增加,致使渔洞水库面临富营养化的风险。3.1.2保证昭阳市和鲁甸县饮水安全的需要昭通渔洞水库是昭阳区和鲁甸县两个城市的主要水源地,也是昭鲁坝区农田用水的主要来源。2013年渔洞水库水质为类,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
44、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的规定,以及云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2001年6月)中环境功能(饮用一级)及其相应水质保护目标要求,渔洞水库属于不达标的集中式饮用水源。3.1.3 贯彻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的需要2012年全国耕地数据是20.27亿亩,其中存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的就有2亿亩。为此,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农业部、国土部、环保部等多部委参与编制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下称总体规划)。针对社会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总体规划针对
45、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出:“到2018年,在松花江、海河、淮河、汉江、太湖等典型流域及三峡库区、南水北调水源地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实施化肥、农药控制替代,建设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控制氮磷流失。3.1.4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渔洞水库流小康社会的需要项目区土地贫瘠、气候条件差、光热资源不足,农业生产种植粗放,广种薄收的情况还有较为普遍,农业经济产出不足以支撑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农民经济创收渠道少,人均收入低,人民生活贫困,贫困与绝对贫困人口还有一定比例,小康社会建设任务繁重。随着云南省昭通渔洞水库保护条例的深入落实和水源地环境保护的进一步深化,农业生产、农户生活方式需要逐步转变成为与饮用
46、水源地保护区相适宜的生产生活方式,蔬菜种植、花卉种植、畜禽养殖、旅游业发展等带来较大污染的行业将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人为频繁活动的空间也将被限制在很小范围。而与此同时,生态补偿机制一直未能建立健全,广大人民群众为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所作出的牺牲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影响了保护区群众保护水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2.1 技术可行有一批成熟可行的技术和模式近年来,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我国研究人员研发了较多的研究工作,获得了一批比较成熟可行的防治技术和模式,能为本项目建设提供保证。包括源头削减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等有机替代减量技术。国家也确定了农业面
47、源污染防治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目标,坚持“以地定养、种养结合、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生态净化、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本项目在技术设计和治理模式上,采用工程措施、工程建设与技术集成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恢复农田生态系统,促进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探索经济高效治理模式,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可持续农业的发展。3.2.2 有一支力量雄厚的技术支撑团队本项目建设的技术支撑团队以昭通市农业局、昭阳区农业局、鲁甸县农业局及昭通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昭通市农业局植保植检站为主,同时与云南省内相关研究院所、高校、专家协作,科技支撑力量雄厚。在面源污染防治领域,本技术支撑团队长期在滇池、洱海、
48、松华坝等我省面源污染较重的地区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一批适合不同条件、不同模式下的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昭通市农业局、昭阳区农业局、鲁甸县农业局及昭通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昭通市农业局植保植检站,长期在昭通地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推广工作,取得一批适合渔洞水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成果和经验。同时,对当地条件熟悉,随时可以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2.3 有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污染负荷削减、水质改善为根本目标。除农业面源污染以外,示范区也存在点源污染,包括村镇生活污染、流域植被恢复及水土流失污染等,因此,为实现污染负荷削减和水质改善目标,彰显治理效果,除本
49、项目各项主体工程的建设以外,昭通市人民政府还将整合全市环保、水利、国土等各部门力量、相关规划和资源,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在项目区内建设一批配套工程。第4章 项目单位概况4.1项目实施单位4.1.1 昭阳区政府4.1.2鲁甸县政府4.1.3市水保办4.1.4市农业局4.2 技术支撑单位4.2.1 昭通市农业局4.2.1 昭阳区农业局4.2.2 鲁甸县农业局4.2.3 昭通市农业局植保植检站4.2.4 昭通市农业局土壤肥料工作站第5章 建设目标和总体思路5.1建设目标5.1.1总体目标在昭通渔洞水库径流区通过化肥减量工程、农药减量工程、农艺措施控源工程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宣传工程等一批示范工
50、程及工程管理机制的建设和运行,渔洞水库径流区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幅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结合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业战略转型基本完成,产业布局明显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型农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模式和激励政策基本成熟,流域农田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大幅削减,农田种植业对渔洞水库的污染风险显著降低。5.1.2具体目标通过本工程项目的实施,测土配方技术服务面积54.61万亩,其中示范面积14.30万亩;玉米横坡垄作技术示范面积1万亩;马铃薯间套作栽培技术示范面积1万亩;玉米
51、/马铃薯填闲模式示范面积1万亩;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技术示范面积2万亩;在示范区域化肥施用量降低15%,农药用量降低10%,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削减10%;在渔洞水库径流区,农民及技术人员技术培训人数2986人次,农民满意度超过90%。5.2 总体思路本项目以昭阳区政府、鲁甸县政府、市水保办、市农业局为实施主体,以渔洞水库径流区为对象,在典型区域进行工程示范。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持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目标,坚持“以地定养、种养结合、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生态净化、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源头控制理念,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
52、优先序,从源头控制渔洞水库径流区农业面源污染,着力减少污染物入库负荷。一是,以玉米、马铃薯施肥量为标准,严格限制施肥量大于玉米、马铃薯的作物进入渔洞水库径流区,稳定水稻、玉米、马铃薯、蚕豆、荞麦、油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步减少蔬菜等需肥用药较高的作物面积。结合农作物结构调整,优先发展需肥用量少、效益高的蓝莓、榛子、板栗、核桃等果树产业,食用苕子、红小麦等地方特色作物产业,青刺果、刺梅等经济性园林产业。二是,以生态农业、品牌农业为导向,在农田种植环节进行合理的间套作、优化种植模式,强化玉米横坡垄作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与绿色认证,提升产品质量,实现农产品的提质增效,有效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三是,加强面源污染技术培训和宣传,提高流域人民的环保意识,促进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环境友好型生产资料的使用。5.3 技术路线以“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流域水质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为目标,在昭通渔洞水库径流区,以昭通市昭阳区政府、鲁甸县政府为项目实施主体,以渔洞水库径流区各乡镇为示范单元,坚持“以地定养、种养结合、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生态净化、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采用源头预防与过程防治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补偿相结合、工程建设与技术集成相结合、重点治理与流域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的管理与运行
- COPD相关知识课件
- a级乐理知识课件
- 山东省泰安市泰安实验中学2025年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分析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山东省滨州市十二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返校热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 武汉商学院《生产性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据库系统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2025年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安徽省定远县民族私立中学高三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5 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施方案
- 邢台2025年河北邢台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10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Python程序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空压机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评估报告
- 院科两级人员紧急替代程序与替代方案
- 《金属加工基础(第二版)》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湖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模拟卷(二)(原卷版+解析版)
- 2024年新疆伊犁州直检察机关招聘聘用制书记员笔试真题
- 口腔四手操作培训
- 医院检验科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