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少生理和身体素质与体育锻炼和教学_第1页
儿少生理和身体素质与体育锻炼和教学_第2页
儿少生理和身体素质与体育锻炼和教学_第3页
儿少生理和身体素质与体育锻炼和教学_第4页
儿少生理和身体素质与体育锻炼和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儿少生理和身体素质与体育锻炼和教学第一节、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第一节、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一、生长发育规律一、生长发育规律二、运动系统二、运动系统三、血液循环三、血液循环四、呼吸系统四、呼吸系统五、神经系统五、神经系统六、物质能量代谢六、物质能量代谢七、身体素质七、身体素质1.1.生长发育的量变和质变规律:生长发育的量变和质变规律: 1.11.1生长:人体细胞不断繁殖增多,组织器官不断增生长:人体细胞不断繁殖增多,组织器官不断增 长变大的过程。(量变过程)长变大的过程。(量变过程) 1.2. 1.2.发育:人体细胞不断分化,组织器官的结构和机发育:人体细胞不断分化,组织器官的结构和机 能逐渐完善的

2、过程。能逐渐完善的过程。 1.3. 1.3.生长发育是从微小的量变到根本的质变的复杂过程,是在体积增生长发育是从微小的量变到根本的质变的复杂过程,是在体积增大的过程中,完成结构和机能的分化和成熟。大的过程中,完成结构和机能的分化和成熟。 1.4. 1.4.生长和发育是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和连续不断的。生长和发育是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和连续不断的。 一、生长发育规律一、生长发育规律幼儿期;幼儿期;1-31-3岁;岁;婴儿期;出生后婴儿期;出生后1 1周岁;周岁;学龄前儿童期;学龄前儿童期;3-63-6岁;岁;学龄儿童期;学龄儿童期;7-127-12岁;岁;少年期;少年期;13-1713-17岁;

3、岁;青年期;青年期;18-2518-25岁;岁;1.5 1.5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几个年龄期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几个年龄期v由于身体各部由于身体各部分增长幅度不分增长幅度不同,在出生后同,在出生后的整个生长发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身育过程中,身体各部分增长体各部分增长的比例大致是:的比例大致是:头颅增头颅增1 1倍,躯倍,躯干增干增2 2倍,上肢倍,上肢增增3 3倍,下肢增倍,下肢增4 4倍倍 。(1 1)骨量年龄变化规律)骨量年龄变化规律二、运动系统生理特点二、运动系统生理特点1.1.儿童少年骨和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儿童少年骨和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骨量增长期:出生至骨量增长期:出生至20

4、岁,骨量随年龄自然增长。岁,骨量随年龄自然增长。 第一快速增长期:男女均为第一快速增长期:男女均为7-8岁;岁; 第二快速增长期:男为第二快速增长期:男为15-16岁;女为岁;女为13-14岁。岁。 平均年增长率:男为平均年增长率:男为2.2%;女为;女为1.9%.骨量缓慢增长期:骨量缓慢增长期:20-30岁,骨量年增长率岁,骨量年增长率0.5%- 1%二、运动系统生理特点二、运动系统生理特点.骨量峰值相对稳定期:骨量峰值相对稳定期:30-40岁,骨密度也处于一生的岁,骨密度也处于一生的 峰值期。峰值期。.骨量丢失前期:女从骨量丢失前期:女从40-49岁、男从岁、男从40-64岁,骨量微量丢岁

5、,骨量微量丢失,丢失率男为失,丢失率男为0.3%-0.5%;女;女0.4%-0.6%.骨量缓慢丢失期:骨量缓慢丢失期:65岁后,女骨量丢失率降至绝经前水平,岁后,女骨量丢失率降至绝经前水平,男骨量丢失率稍增:男骨量丢失率稍增:0.5%-1%.骨量快速丢失期:女绝经后骨量快速丢失期:女绝经后1-10年,年,骨量丢失率骨量丢失率0.4%- 0.6%;男无骨量;男无骨量快速丢失期。快速丢失期。(2 2)骨的成分:)骨的成分:有机物(骨有机物(骨胶元)多,胶元)多,无机物(磷无机物(磷酸钙、碳酸酸钙、碳酸钙)少,水钙)少,水分大,骨密分大,骨密质较差。质较差。二、运动系统生理特点二、运动系统生理特点1

6、.1.儿童少年骨和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儿童少年骨和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5 5儿童少年儿童少年成年人成年人5 53 37 7物理特性:硬度(坚固性)小,弹性大物理特性:硬度(坚固性)小,弹性大,不易完全骨折,易弯曲变形。,不易完全骨折,易弯曲变形。(3 3)骨质柔软,骨)骨质柔软,骨骼短细,骼短细,骺软骨尚骺软骨尚未骨化。未骨化。 10-25岁左右骨化完岁左右骨化完成,四肢骨在成,四肢骨在18-20岁完成骨化岁完成骨化二、运动系统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二、运动系统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1.1.儿童少年骨和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儿童少年骨和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4 4)胸骨:胸骨柄)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胸骨

7、体、剑突之间连接不牢,之间连接不牢,20-25岁时完全岁时完全连接。连接。(5 5)骨盆未定型:)骨盆未定型:构成髋骨的髂骨构成髋骨的髂骨、耻骨和坐骨之、耻骨和坐骨之间靠软骨连接,间靠软骨连接,13-25岁时完全连岁时完全连接。接。(6 6)脊柱:)脊柱:1414岁以前,椎骨之间充满软骨,岁以前,椎骨之间充满软骨,1515岁左右出现新骨化岁左右出现新骨化点,点,20-2520-25岁,脊柱最后定型岁,脊柱最后定型。骨骼名称骨骼名称男性骺软骨骨化年男性骺软骨骨化年龄(岁)龄(岁)女性骺软骨骨化年女性骺软骨骨化年龄(岁)龄(岁)肱骨上端肱骨上端15-1715-1714-1614-16肱骨下端肱骨下

8、端16-1816-1814-1614-16尺骨上端尺骨上端15-1715-1713-1513-15尺骨下端尺骨下端16-1816-1815-1715-17桡骨上端桡骨上端15-1715-1713-1513-15桡骨下端桡骨下端16-1816-1815-1715-17掌骨指骨掌骨指骨14-1614-1613-1513-15中国人四肢骨骺软骨骨化年龄中国人四肢骨骺软骨骨化年龄骨骼名称骨骼名称男性骺软骨骨化年龄男性骺软骨骨化年龄(岁)(岁)女性骺软骨骨化年龄女性骺软骨骨化年龄(岁)(岁)股骨上端股骨上端17-1917-1914-1614-16股骨下端股骨下端17-2017-2015-1815-18胫

9、骨上端胫骨上端16-1816-1815-1715-17胫骨下端胫骨下端17-2017-2015-1815-18腓骨上端腓骨上端16-1816-1815-1715-17腓骨下端腓骨下端17-2017-2015-1815-18跟骨跟骨16-1816-1814-1614-16跖骨趾骨跖骨趾骨17-1917-1916-1816-18中国人四肢骨骺软骨骨化年龄中国人四肢骨骺软骨骨化年龄(7 7)关节活动范围大,灵活性、柔韧性好,但牢固)关节活动范围大,灵活性、柔韧性好,但牢固性与稳定性差,易脱臼。性与稳定性差,易脱臼。6)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 伸展性

10、大,周围肌肉细长。伸展性大,周围肌肉细长。 WollfWollf定律:骨在需要的部位定律:骨在需要的部位(承重和接受应力部位)(承重和接受应力部位)骨质形成;骨质形成;在不需要的部位在不需要的部位(不承重和不接受应力部位)(不承重和不接受应力部位)骨质吸收。骨质吸收。(8). (8). 体育锻炼对骨与关节生长发育的影响体育锻炼对骨与关节生长发育的影响 肌肉质量决定骨强度:肌肉收缩的牵张力对骨强度影肌肉质量决定骨强度:肌肉收缩的牵张力对骨强度影响达响达40%40%;而激素、;而激素、CaCa、VitDVitD等对骨强度影响仅等对骨强度影响仅3%-10%3%-10%。 肌肉收缩产生对骨骼的拉力、挤

11、压力和剪切力。肌肉收缩产生对骨骼的拉力、挤压力和剪切力。 适当纵向压力利于骨盐增加,骨密度提高适当纵向压力利于骨盐增加,骨密度提高v但是不适当的运动和劳动对青少年骨的生长发育但是不适当的运动和劳动对青少年骨的生长发育会造成危害,使身高受到影响。会造成危害,使身高受到影响。v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体各部位骨的影响不同,负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体各部位骨的影响不同,负荷大的部位骨质增粗明显。如投掷运动员荷大的部位骨质增粗明显。如投掷运动员 长期大负荷力量练习,促进长期大负荷力量练习,促进骺软骨骺软骨提前愈合不利于骨提前愈合不利于骨生长发育。生长发育。注意v人体长期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使骨密质增厚,人体长

12、期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使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径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 ,骨小梁的,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有规律,骨小梁增粗。排列更加有规律,骨小梁增粗。v体育锻炼可使骨的血液循环加强,改善了骨的营体育锻炼可使骨的血液循环加强,改善了骨的营养,骨的新陈代谢也随之加强。所以,在形态结养,骨的新陈代谢也随之加强。所以,在形态结构方面发生良好的变化,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坚固,构方面发生良好的变化,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坚固,在抗压、抗弯曲和抗扭转方面的性在抗压、抗弯曲和抗扭转方面的性 能均有提高。能均有提高。v但是如果停止运动,骨质就会退化。人到老年,但是如果停止运动,骨质就会退化。

13、人到老年,由于运动不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易骨折。由于运动不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易骨折。 关节周围肌肉力量、韧带增粗关节周围肌肉力量、韧带增粗 ,关节面增厚,关节面增厚,关节稳定性加强。体育锻炼增加关节伸展性。关节稳定性加强。体育锻炼增加关节伸展性。 骨小梁的排列方向、骨小梁的排列方向、粗细以及数目多少与骨粗细以及数目多少与骨所受拉压力、扭曲力、所受拉压力、扭曲力、肌肉拉力等影响。肌肉拉力等影响。 压力曲线压力曲线 张力曲线张力曲线 适宜运动,合理营适宜运动,合理营养,是促进骨的生养,是促进骨的生长发育和骨健康的长发育和骨健康的重要因素重要因素肌肉发育不完善肌肉发育不完善2 2、肌、肌肉肉年

14、龄年龄肌肉重量占体重肌肉重量占体重% %新生儿新生儿23.323.38 8岁岁27.227.21515岁岁32.632.61717、1818岁岁44.244.2儿童少年肌肉重量与体重的比例儿童少年肌肉重量与体重的比例结结构构肌纤维细,间质多,肌腱宽而短。肌纤维细,间质多,肌腱宽而短。含水量较多,蛋白质、脂肪及无含水量较多,蛋白质、脂肪及无机盐类较少,肌原纤维少。机盐类较少,肌原纤维少。功功能能收缩能力弱收缩能力弱耐力差耐力差易疲劳易疲劳恢复快恢复快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特特点点2 2、肌、肌肉肉指标指标8 8岁岁1212岁岁1515岁岁1818岁岁成人成人肌肉肌肉2727292932

15、3244444141握力()握力()18182525363644444949背力()背力()25259292125125155155不同年龄骨骼肌占体重不同年龄骨骼肌占体重% %及肌肉力量及肌肉力量资料显示:资料显示:8-98-9岁以后,肌肉发育速度加快,岁以后,肌肉发育速度加快,1515岁以后,小肌肉群开岁以后,小肌肉群开始迅速发育,始迅速发育,15-1815-18岁时为躯干力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全身整体肌力增岁时为躯干力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全身整体肌力增长最为明显时期:女为长最为明显时期:女为15-1715-17岁、男为岁、男为18-1918-19岁。男子在岁。男子在2525岁、女子在岁、女子

16、在2020岁左右达到峰值。在岁左右达到峰值。在30-3530-35岁才开始减退。岁才开始减退。 先大后小(肌肉)先大后小(肌肉)先躯后四。先躯后四。先上后下肢;先上后下肢;先屈后伸肌;先屈后伸肌;先长后粗。先长后粗。先骨骼后肌肉。先骨骼后肌肉。肌肉生长发育不平衡:肌肉生长发育不平衡:、可使肌肉体积增大;不同项目、效果不同、其、可使肌肉体积增大;不同项目、效果不同、其中力量练习效果最好。中力量练习效果最好。、可使肌肉内的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可使肌肉内的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意义:可为肌肉收缩提供更多的意义:可为肌肉收缩提供更多的ATP,以适应速度耐,以适应速度耐力的需要。力的需要。、

17、可使肌肉中的脂肪减少。、可使肌肉中的脂肪减少。意义:可有效地提高肌肉质量及肌肉收缩效率。意义:可有效地提高肌肉质量及肌肉收缩效率。、可使肌肉内的某些结缔组织增多,如腱和韧、可使肌肉内的某些结缔组织增多,如腱和韧带的增粗,三种膜的增多等。带的增粗,三种膜的增多等。意义:可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抗拉强度。意义:可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抗拉强度。体育锻炼对骨骼肌形态结构的影响:体育锻炼对骨骼肌形态结构的影响:、可使肌肉中的某些化学成份发生变化:、可使肌肉中的某些化学成份发生变化:例例1肌动球蛋白的增多,可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同时也可以提肌动球蛋白的增多,可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高ATP酶的活性,加快

18、对肌肉的供能速度。酶的活性,加快对肌肉的供能速度。例例2肌红蛋白含量的增多,可提高肌肉内氧的储备量和有氧代谢的能肌红蛋白含量的增多,可提高肌肉内氧的储备量和有氧代谢的能力。力。例例3可使肌肉的水份增多,从而扩大氧化反应的场所,有助于提高肌肉力可使肌肉的水份增多,从而扩大氧化反应的场所,有助于提高肌肉力量。量。例例4肌糖元含量的增多,可有效地提高肌肉持续工作的能力。肌糖元含量的增多,可有效地提高肌肉持续工作的能力。、可使肌肉中毛细血管增多,迂曲程度增大,从而加快代谢过程。、可使肌肉中毛细血管增多,迂曲程度增大,从而加快代谢过程。、可使参加活动的肌纤维数量增多。、可使参加活动的肌纤维数量增多。原因

19、:体育锻炼可有效地改善神经活动对机体的控制过程,动员更原因:体育锻炼可有效地改善神经活动对机体的控制过程,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 1 1、血液、血液 1.1.1.1.血量绝对值少,但相对值高于成人。血量绝对值少,但相对值高于成人。 1.2.1.2.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成分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别。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成分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别。三、血液与心血管系统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三、血液与心血管系统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2 2、心血管、心血管 心血管生长发育特点心血管生长发育特点 与身高、体重的生长发育同时进行。与身高、体重的生长发育同时进行。 血管的发育领先于

20、心脏。血管的发育领先于心脏。 与成人比,心肌纤维短、细;容量、与成人比,心肌纤维短、细;容量、 重量小。重量小。 2.1.2.1.心脏重量和容积小于成人,心肌纤维短而细。心脏重量和容积小于成人,心肌纤维短而细。 2.2. 2.2.收缩力较弱。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较小。收缩力较弱。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较小。2 2、心血管、心血管 2.3.2.3.主动脉口径比肺脉动口径小,血管壁弹性好,血管口主动脉口径比肺脉动口径小,血管壁弹性好,血管口径相对较成人大,外周阻力较小径相对较成人大,外周阻力较小, ,血压低。血压低。 2.4.2.4.心脏左右心室、心房等腔室增大先于主心脏左右心室、心房等腔室增大

21、先于主A A内径。心内径。心脏生长发育加速期为脏生长发育加速期为13-1613-16岁。此期有氧训练可有效提高左心岁。此期有氧训练可有效提高左心室容积。室容积。 2.5.2.5.心率快,儿童少年时期交感神经调节占优势,心肌心率快,儿童少年时期交感神经调节占优势,心肌发育不十分完善,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心发育不十分完善,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心率加快。率加快。2.62.6青春期前,血管发育先于心脏,故血压低;青春期后青春期前,血管发育先于心脏,故血压低;青春期后,血管发育落后于心脏,故血压升高。,血管发育落后于心脏,故血压升高。 儿童少年安静脉搏均值随年龄变化曲线儿童少年安静脉

22、搏均值随年龄变化曲线 2.7 2.7 青春性高血压:儿童少年从青春发育期开始到性成青春性高血压:儿童少年从青春发育期开始到性成熟期,由于性腺与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引起血压升高,称熟期,由于性腺与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引起血压升高,称为青春性高血压。为青春性高血压。 特点:收缩压升高,一般不超特点:收缩压升高,一般不超150mmHg150mmHg。 舒张压正常。舒张压正常。 青春期高血压始发年龄为青春期高血压始发年龄为11-1211-12岁,随着年龄增岁,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高峰年龄为长而升高。高峰年龄为15-1615-16岁,以后逐渐减少。岁,以后逐渐减少。青春期高血压可以参加体育活动,但要加强医务

23、监督,青春期高血压可以参加体育活动,但要加强医务监督,不宜运动量过大,不宜做举重练习不宜运动量过大,不宜做举重练习2.8 2.8 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2.8.1. 对心宏观结构的影响对心宏观结构的影响 使心的重量和体积增加,使心的重量和体积增加,2.8.3. 对心微观结构的影响对心微观结构的影响 包括对心实质成分和间质成分的影响包括对心实质成分和间质成分的影响2.8.4 体育锻炼使血管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增厚。体育锻炼使血管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增厚。毛细血管数量增多、口径增大,行程迂曲,分毛细血管数量增多、口径增大,行程迂曲,分支吻合增多,血供增加支吻合增多,血供增加2

24、.8.2. 运动训练的青少年较易发生运动心脏肥大,运动训练的青少年较易发生运动心脏肥大,有氧训练可有效提高左心室容积。有氧训练可有效提高左心室容积。 1. 1.肺容积小,弹性纤维和肺泡数量较少。肺容积小,弹性纤维和肺泡数量较少。 2.2.呼吸肌力量较弱,呼吸道狭窄,呼吸时弹性阻力和气道阻力大呼吸肌力量较弱,呼吸道狭窄,呼吸时弹性阻力和气道阻力大。 3.3.呼吸深度小、频率快,肺通气量和肺活量较小。呼吸深度小、频率快,肺通气量和肺活量较小。(随年龄增大呼吸深度增大,呼吸频率逐渐减少而肺活量逐渐增大)(随年龄增大呼吸深度增大,呼吸频率逐渐减少而肺活量逐渐增大) 4.VO2max4.VO2max较小

25、,负氧债能力差。较小,负氧债能力差。 四、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四、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一)儿童少年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一)儿童少年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v 呼吸系统生长发育发育落后于骨骼、肌肉。呼吸系统生长发育发育落后于骨骼、肌肉。 儿童少年肺活量儿童少年肺活量5.5.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v 长期的体育锻炼长期的体育锻炼, ,对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良好的作用:对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良好的作用:v发展呼吸肌发展呼吸肌, ,增大胸围增大胸围v增加呼吸深度增加呼吸深度, ,降低安静是呼吸频率降低安静是呼吸频率 v增大肺活量和肺通气量。增大肺活量和肺通气量

26、。 (一)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生理特点:(一)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生理特点: 1.1.神经系统:发育最早最快。孕后期至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最早最快。孕后期至出生后1-21-2岁是脑生岁是脑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脑重在长发育的关键期。脑重在7-87-8岁已接近成人水平,但脑的岁已接近成人水平,但脑的功能需逐渐完善。小脑功能需逐渐完善。小脑3 3岁时基本达成人水平。脊髓和植物岁时基本达成人水平。脊髓和植物N N系统出生后一年基本完成系统出生后一年基本完成 新生儿新生儿6 6岁岁7-87-8岁岁9 9岁岁1212岁岁2020岁岁脑重脑重35035012001200130013001350135014001400

27、14271427占占2020岁岁脑重脑重% %24.5%24.5%84.1%84.1%91.1%91.1%94.6%94.6%98.6%98.6%100%100%不同年龄阶段脑量不同年龄阶段脑量八、神经系统:八、神经系统: 2.2.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发展不均衡。兴奋过程占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发展不均衡。兴奋过程占优势,且易兴奋,易扩散。优势,且易兴奋,易扩散。 3.3.以第一信号系统为主,分化抑制能力差,中枢以第一信号系统为主,分化抑制能力差,中枢间协调性差。间协调性差。 4.4.神经系统工作能力低、持续时间短、易疲劳,神经系统工作能力低、持续时间短、易疲劳,但恢复快。但恢复快。 5.5.青春发

28、育期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暂时下降。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暂时下降。 、 体育运动对神经元的影响体育运动对神经元的影响 神经细胞核与核仁的变化神经细胞核与核仁的变化v 动物实验证明,适量运动负荷,可促使生长发育期小白鼠动物实验证明,适量运动负荷,可促使生长发育期小白鼠脊髓脊髓前角神经元前角神经元细胞核与核仁都增大,细胞核与核仁都增大,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锥体细胞锥体细胞的核仁增大。核仁增大说明形成核糖体的能力增强,也说的核仁增大。核仁增大说明形成核糖体的能力增强,也说明了蛋白质合成的能力增强,这就保证了在神经信息传导过程中蛋明了蛋白质合成的能力增强,这就保证了在神

29、经信息传导过程中蛋白质消耗得到补充,并为神经元形态结构的改造提供了足够的蛋白白质消耗得到补充,并为神经元形态结构的改造提供了足够的蛋白质。质。神经元树突棘的变化神经元树突棘的变化v 动物实验又证明,适量运动负荷能促使生长发育期小白鼠大脑皮动物实验又证明,适量运动负荷能促使生长发育期小白鼠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锥体细胞、皮质下运动中枢尾壳核神经元树突棘增质躯体感觉区锥体细胞、皮质下运动中枢尾壳核神经元树突棘增多,也促使小脑皮质蒲肯野细胞的树突扩大,树突棘增多。树突多,也促使小脑皮质蒲肯野细胞的树突扩大,树突棘增多。树突棘是神经元树突上的小突起,是形成轴一树突触的主要部位。棘是神经元树突上的小突起,是

30、形成轴一树突触的主要部位。v 树突棘增多说明运动增加了上述中枢神经元的信息输入量,扩树突棘增多说明运动增加了上述中枢神经元的信息输入量,扩大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范围。大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范围。 神经元线粒体的变化神经元线粒体的变化v 动物实验还证明,适量运动负荷能促使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线动物实验还证明,适量运动负荷能促使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线粒体数量增多,嵴多而致密。说明提高了线粒体贮能、供能的能力。粒体数量增多,嵴多而致密。说明提高了线粒体贮能、供能的能力。 经常参加运动锻炼的人,在智力和反应方面明显高于未参经常参加运动锻炼的人,在智力和反应方面明显高于未参加锻炼(或极少参加运动)的

31、同龄人。这是因为常从事运动的加锻炼(或极少参加运动)的同龄人。这是因为常从事运动的人,心脑血管会更具有弹性,血液循环也更加通畅,血液循环人,心脑血管会更具有弹性,血液循环也更加通畅,血液循环量比一般人高出量比一般人高出2 2倍,这样能够向大脑组织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和倍,这样能够向大脑组织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改善中枢神经的营养状况,使大脑活动更自如、营养物质,从而改善中枢神经的营养状况,使大脑活动更自如、思维更敏捷。思维更敏捷。 、 体育运动对脑的影响体育运动对脑的影响 运动可以使发育期小鼠脊髓前角细胞的胞核、核仁增大,运动可以使发育期小鼠脊髓前角细胞的胞核、核仁增大,从而引起脊髓前角

32、运动神经元形态学的改变。从而引起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学的改变。 、 体育运动对脊髓的影响体育运动对脊髓的影响 十、十、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特点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特点1 1、身体素质自然增长:、身体素质自然增长: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1212岁前男女各项身体素质差别不大,岁前男女各项身体素质差别不大,13-1713-17其性别差异迅速加大其性别差异迅速加大速度素质(速度素质(6060米跑速度)年递减平均为:秒米跑速度)年递减平均为:秒耐力(耐力(400400米跑速度)年递减平均为:秒米跑速度)年递减平均为:秒腿弹跳力(立

33、定跳远)年递增平均为:腿弹跳力(立定跳远)年递增平均为:静力性力量(屈臂悬垂)年递增速度平均为:秒静力性力量(屈臂悬垂)年递增速度平均为:秒同一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素质发展速度不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素质发展速度不同:不同年龄阶段,各身体素质增长速度不同。不同年龄阶段,各身体素质增长速度不同。 十、十、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特点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特点2 2、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v增长阶段:增长阶段: 身体素质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身体素质随年龄增长而增长。v稳定阶段:身体素质随年龄增长明显变慢或停滞,甚至下稳定阶段:身体素质随年龄增长明显变慢或停滞,甚至下 降。女生在快速增

34、长缓慢增长期间出现数年停滞降。女生在快速增长缓慢增长期间出现数年停滞 现象的年龄期。现象的年龄期。快速增长期或敏感期快速增长期或敏感期缓慢增长缓慢增长v身体素质发展的顺序:速度身体素质发展的顺序:速度 耐力耐力 力量力量身体素质身体素质 增长阶段(岁)增长阶段(岁) 稳定阶段(岁)稳定阶段(岁) 男男 女女 男男 女女50m50m跑跑7 715157 713131515岁以后岁以后1313岁以后岁以后立定跳远立定跳远7 716167 713131616岁以后岁以后1313岁以后岁以后立定体前屈立定体前屈12121818111120207 71212,1818岁岁以后以后7 71111,2020

35、岁岁以后以后仰卧其坐仰卧其坐7 712121212岁以后岁以后引体向上引体向上131319191919岁以后岁以后青少儿身体素质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的年龄青少儿身体素质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的年龄项目项目 敏感期年龄(岁)敏感期年龄(岁) 男男 女女50m50m跑跑7 79 9, 12 121414 7 71111立定跳远立定跳远7 79 9, 12 121313 7 71111立定体前屈立定体前屈12121313, 14 141616 11 111313, 14 1416161min1min仰卧起坐仰卧起坐 7 71010引体向上引体向上14141515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儿童少年身体素质

36、发展的敏感期各种身体素质发展最快的年龄各种身体素质发展最快的年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发展最快发展最快年龄(岁)年龄(岁)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发展最快发展最快年龄(岁)年龄(岁)平衡能力平衡能力6-86-8柔韧性柔韧性10-1210-12模仿能力模仿能力9-129-12节奏节奏10-1210-12反应速度反应速度9-129-12速度速度14-1614-16协调性协调性10-1210-12力量力量13-1713-17灵敏性灵敏性10-1210-12耐力耐力16-1816-18有人通过对空间定位和时间判断能力测定:认为有人通过对空间定位和时间判断能力测定:认为10-11岁岁提高,提高,13-14岁提高最快,

37、岁提高最快,15-16岁稳定,故认为岁稳定,故认为13-14岁岁是发展灵敏素质的敏感期。是发展灵敏素质的敏感期。下肢爆发力下肢爆发力3、身体素质增长的顺序性、身体素质增长的顺序性速度、速度耐力、腰腹肌力量速度、速度耐力、腰腹肌力量13-17岁速度、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领先;岁速度、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领先;7-12岁与男子一致;岁与男子一致;臂肌静力力量臂肌静力力量耐力耐力男子身体素质增长顺序男子身体素质增长顺序女子身体素质增长顺序女子身体素质增长顺序臂肌静力力量臂肌静力力量耐力耐力十一、体育锻炼促进生长发育十一、体育锻炼促进生长发育 研究证明适宜运动促进儿少生长发育,在身高、体重研究证明适宜

38、运动促进儿少生长发育,在身高、体重、胸围、呼吸差、握力、臂力、肺活量以及心血管机能、胸围、呼吸差、握力、臂力、肺活量以及心血管机能均好于同年人均好于同年人第二节、儿少体育教学与训练第二节、儿少体育教学与训练第二节第二节 儿少体育教学与训练儿少体育教学与训练第二节、儿少体育教学与训练第二节、儿少体育教学与训练第二节第二节 儿少体育教学与训练儿少体育教学与训练学校体育锻炼的主要目标:学校体育锻炼的主要目标:v传授知识和技能;传授知识和技能;v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v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巧;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巧;v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1、

39、儿少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儿少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全面身体发展全面身体发展区别对待区别对待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年龄越小,全面身体训练比例越大;年龄越小,全面身体训练比例越大;训练水平越低,全面身体训练比例越大;训练水平越低,全面身体训练比例越大;冬季宜增加全面身体训练比例;冬季宜增加全面身体训练比例;针对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和训练针对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和训练水平不同,运动负荷量及运动项目应有区别。水平不同,运动负荷量及运动项目应有区别。组别组别训练年训练年限(月)限(月)体重增加体重增加(kgkg)身高增加身高增加(cm)cm)肺活量(肺活量(ml)ml) 握力增握力增加(加(k

40、g)kg)背力增背力增加(加(kg)kg)全面身全面身体训练体训练10103.53.54.54.5 1.51.52.52.53003005005004 46 68 81010单项训单项训练练10101.51.52.52.5 1.01.01.51.51501502502502 23 34 46 6不同训练方式对儿少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训练方式对儿少生长发育的影响超负荷原则超负荷原则专门性原则专门性原则全面训练原则全面训练原则可逆性原则可逆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不同训练方式对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不同训练方式对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训练方法训练方法 训练后增长值训练后增长值1

41、00m100m跑成绩跑成绩(s)s)3000m3000m跑成绩跑成绩(s)s)引体向上(引体向上(s)s)力量专项训练力量专项训练 0.240.2424240.840.84耐力专项训练耐力专项训练 0.200.2040400.160.16速度专项训练速度专项训练 0.460.4610100 0全面身体训练全面身体训练 0.500.5011110.800.802.22.2负荷阈的组成:负荷阈的组成: v 运动练习的强度。运动练习的强度。v 运动密度。运动密度。v 运动持续时间。运动持续时间。v 运动练习的数量。运动练习的数量。2 2、运动负荷阈、运动负荷阈2.12.1负荷阈的概念:负荷阈的概念:

42、 指体育课或训练课中,生理负荷适宜低限至高指体育课或训练课中,生理负荷适宜低限至高限的范围。(受物理、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限的范围。(受物理、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2.2.1.2.2.1.运动练习的强度: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运动练习的强度: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功率)功。(功率) (1 1)周期性运动项目常以跑速、游速()周期性运动项目常以跑速、游速(m/sm/s)表)表示强度或以示强度或以V VO2O2max%max%表示强度或以心率表示强度。表示强度或以心率表示强度。 (2 2)非周期性运动项目常以负荷的重量(负重或)非周期性运动项目常以负荷的重量(负重或举起多少千克)或单位时间内

43、完成同一负荷的次数举起多少千克)或单位时间内完成同一负荷的次数(频率)表示强度。(频率)表示强度。 2.2.2.2.2.2.运动密度:指全课实际练习时间与全运动密度:指全课实际练习时间与全课总时间之比。课总时间之比。 = = 全课实际练习时间全课实际练习时间/ /全课总时间全课总时间100%100% 2.2.3. 2.2.3.运动持续时间:指一种练习或一堂体运动持续时间:指一种练习或一堂体育课或训练课的持续时间。育课或训练课的持续时间。 2.2.4.2.2.4.运动练习的数量:指一次教学或训练运动练习的数量:指一次教学或训练中完成运动练习的总次数、总距离或总重量。中完成运动练习的总次数、总距离

44、或总重量。 2.3.2 2.3.2 体育教学负荷阈的生理依据:体育教学负荷阈的生理依据:v 心搏峰理论。心搏峰理论。 v 最佳心率范围理论。最佳心率范围理论。2.3 2.3 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评定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评定2.3.1 2.3.1 评定的常用指标:心率。评定的常用指标:心率。v 能较好地反映体内耗氧水平和生理负荷。能较好地反映体内耗氧水平和生理负荷。v 心率的测量简便易行。心率的测量简便易行。 v 心搏峰理论:每搏量达最大值时的心率:心搏峰理论:每搏量达最大值时的心率:110-130110-130次次/min./min.可作为健身跑时运动强度指标。可作为健身跑时运动强度指标。 v 最

45、佳心率范围:心率在最佳心率范围:心率在110110180180次次/min/min,心输出量维持在较高水,心输出量维持在较高水平。运动员最佳心率范围在平。运动员最佳心率范围在170170220220次次/min/min。 v 心率增加到心率增加到120120次次/min,/min,搏出量达最大值;搏出量达最大值;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 心率在心率在120120150150次次/min,/min,搏出量稳定在最大值搏出量稳定在最大值心率超过心率超过140140150150次次/min,/min,搏出量开始下降搏出量开始下降心率超过心率超过180180次次/min,/min,搏出

46、量大幅度下降搏出量大幅度下降运动员心率超过运动员心率超过200200次次/min,/min,搏出量开始下降搏出量开始下降最大心率最大心率( (次次/ /分分)=220-)=220-年龄年龄( (岁岁) ) 依据: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的相关系数依据: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的相关系数 (心率)(心率) 心率心率= =等级数等级数10102.3.3 2.3.3 用主观用力感觉等级表评价运动负荷量用主观用力感觉等级表评价运动负荷量v 日本:日本:130-170130-170次次/ /分为宜。(分为宜。(130130次次/ /分以下为小分以下为小运动量,运动量,170170次次/ /分以上会感到非常疲劳)分以

47、上会感到非常疲劳)v 中国:生理负荷阈的平均心率标准定为:中国:生理负荷阈的平均心率标准定为: 120-140120-140次次/ /分,或分,或130-150 130-150 次次/ /分(依学生年龄分(依学生年龄而选定)而选定) 注意平均心率为注意平均心率为120-140120-140次次/ /分,但在整节体育分,但在整节体育课中,心率是不断变化的,应有最高值和最低值。课中,心率是不断变化的,应有最高值和最低值。2.3.4 2.3.4 体育教学的适宜负荷阈:体育教学的适宜负荷阈: 负荷水平负荷水平心率(次心率(次/ /分)分)心率(供能特征)心率(供能特征)小小12012012012016

48、0160(有氧为主)(有氧为主)中中120120150150160160190190(有氧无氧混合)(有氧无氧混合)大大150150180180180180190190(无氧为主)(无氧为主)最大最大180180240240170170190190(磷酸原)(磷酸原)运动负荷等级的心率范围值运动负荷等级的心率范围值 3.1 3.1 4545分钟一节的体育课时间分配:分钟一节的体育课时间分配:(1)(1)开始部分,约开始部分,约2-32-3分钟,集合队伍、检查人数、服装,提分钟,集合队伍、检查人数、服装,提示上课内容等。示上课内容等。(2)(2)准备部分,准备部分,6-126-12分钟,基本动作

49、联系,唤起机体对下一部分训练分钟,基本动作联系,唤起机体对下一部分训练的适应。的适应。(3)(3)基本部分,约基本部分,约25-3025-30分钟,训练教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分钟,训练教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掌握专门的活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按教学大纲要求掌握专门的活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4)(4)结束部分,约结束部分,约3-53-5分钟,使学生的身体由剧烈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分钟,使学生的身体由剧烈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到原有状态。到原有状态。 3. 体育课生理负担量测量与评价体育课生理负担量测量与评价v 靶心率靶心率-达到最大运动强度达到最大运动强度60%-70%60%-70%时的心率

50、。时的心率。120120次次/ /分分200200次次/ /分分v 符合运动生理要求的脉搏曲线:符合运动生理要求的脉搏曲线: 逐渐上升,基本部分的中间达高峰,渐低。逐渐上升,基本部分的中间达高峰,渐低。 曲线坡度平缓,不出现骤起骤落的波形。曲线坡度平缓,不出现骤起骤落的波形。 准备部分:准备部分:80-13080-130,基本活动:,基本活动:130-180130-180,结束:,结束:120-90120-90,课后,课后1010分钟恢复安静水平。分钟恢复安静水平。v 平均脉搏:平均脉搏:130130170170之间之间v 脉搏指数:脉搏指数:1.61.61.81.8之间之间3. 体育课生理负

51、担量测量与评价体育课生理负担量测量与评价一节体育课中的心率变化曲线一节体育课中的心率变化曲线(1)(1)课程的内容和负荷量要适合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课程的内容和负荷量要适合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体力的特点;体力的特点;(2)(2)遵守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结构合理,形成适宜的运动密度和遵守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结构合理,形成适宜的运动密度和生理负担;生理负担;(3)(3)教学内容的实施有助于增进健康、匀称发育和正确姿势的形成;教学内容的实施有助于增进健康、匀称发育和正确姿势的形成;(4)(4)保持连续性,在每周课程表中应同其它课程有机地结合;保持连续性,在每周课程表中应同其它课程有机

52、地结合;(5)(5)授课应有适宜的运动场和专用设备,学生应着装运动服进行锻授课应有适宜的运动场和专用设备,学生应着装运动服进行锻炼。炼。 1. 学校体育课卫生要求学校体育课卫生要求:第三节、体育教学和训练注意事项:第三节、体育教学和训练注意事项:v急性疾病均为运动禁忌证。急性疾病均为运动禁忌证。 急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急性心、肾、急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急性心、肾、胃肠、肝、胆、胰腺疾病;创伤未愈;严重胃肠、肝、胆、胰腺疾病;创伤未愈;严重贫血、出血倾向、月经过多、严重痛经等贫血、出血倾向、月经过多、严重痛经等v慢性疾病:慢性疾病: 病情严重,主要系统器官和功能失代偿,病情严重,主要系统器官

53、和功能失代偿,预后不良者,如慢性肾炎,心肾功能受损等预后不良者,如慢性肾炎,心肾功能受损等 (6) 运动的禁忌证运动的禁忌证 在在8 8岁以前,应以大量的徒手操以及不负重的跑、跳练岁以前,应以大量的徒手操以及不负重的跑、跳练习为主。习为主。 12-1512-15岁,可采用一些阻力和较轻的负重练习来发展岁,可采用一些阻力和较轻的负重练习来发展肌肉力量。肌肉力量。 15-1815-18岁,可以增加阻力或负重,以有效地发展肌肉力岁,可以增加阻力或负重,以有效地发展肌肉力量。量。 2. 2. 根据年龄特点安排运动负荷根据年龄特点安排运动负荷 3.1. 3.1.注意培养儿童少年坐、立、行走、读书、写字等

54、注意培养儿童少年坐、立、行走、读书、写字等正确的身体姿势。正确的身体姿势。 3.2.3.2.注意身体的全面训练和对称发展。注意身体的全面训练和对称发展。 3.3.3.3.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注意负荷的重量和次数。负荷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注意负荷的重量和次数。负荷重量不能过大,次数不可过多,可采用抗体重力量练习并应重量不能过大,次数不可过多,可采用抗体重力量练习并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以动力性练习为主。 3.3.根据运动系统特点体育教学注意事项根据运动系统特点体育教学注意事项 3.4. 3.4.注意练习场地的选择和采用必要措施保护注意练习场地的选择和采用必要措施保护儿童少年的主要用力关节。儿童少年

55、的主要用力关节。 3.5.3.5.腰、膝、肘部位的下腰、半蹲练习等不要过腰、膝、肘部位的下腰、半蹲练习等不要过于集中,时间不宜过长,注意预防于集中,时间不宜过长,注意预防“骺软骨病骺软骨病”的的发生。发生。 3.6.3.6.注意力量练习与柔韧性练习相结合,可以注意力量练习与柔韧性练习相结合,可以既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又提高关节的牢固性既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又提高关节的牢固性 考虑不平衡性,注意全面发展。考虑不平衡性,注意全面发展。 肌肉长长期:多采用伸展肢体、弹跳和支撑体肌肉长长期:多采用伸展肢体、弹跳和支撑体重的力量练习。重的力量练习。 肌肉长粗期:多采用发展肌肉横断面的练习。肌肉长粗期:多采用发展

56、肌肉横断面的练习。 注意发展下肢肌、小肌群和伸肌的力量,提高注意发展下肢肌、小肌群和伸肌的力量,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准确性。肌肉的协调性和准确性。4. 4. 根据肌力发展规律安排训练根据肌力发展规律安排训练年龄年龄(岁)(岁)手榴弹手榴弹重(重(g g)铅球重铅球重(kgkg)哑铃重哑铃重(一对(一对kg)kg)实心球实心球重(重(g)g)沙袋重沙袋重(kg)kg)其它负其它负重(重(kg)kg)8 812123003002.52.51.51.51.01.0131315155005004 45.05.03.03.01.51.510.010.016161717500500男男5 5女女4 410.

57、010.05.05.03.03.015.015.0儿少进行力量练习时的适宜重量儿少进行力量练习时的适宜重量年龄(岁)年龄(岁)徒手练习(徒手练习(s)s)负重练习(负重练习(s)s)8 812125 5101013131515101020205 58 816161717202030308 81515儿少进行静力性力量练习时的持续时间儿少进行静力性力量练习时的持续时间 发展儿童少年肌肉力量的练习,应以动力性力发展儿童少年肌肉力量的练习,应以动力性力量练习为主,辅以适宜的静力性练习。量练习为主,辅以适宜的静力性练习。 最好采用动最好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静结合的方法 。 无论是动力性练习或静力性练习,

58、负荷不宜过无论是动力性练习或静力性练习,负荷不宜过大,组数不宜过多,练习结束后,注意做好放松活大,组数不宜过多,练习结束后,注意做好放松活动。动。 5. 5. 选择适宜的练习方式选择适宜的练习方式 6.1. 6.1.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6.2.6.2.不宜做过多和过长的进行静力性和憋气的练习。不宜做过多和过长的进行静力性和憋气的练习。 6.3.6.3.正确对待正确对待“青春期高血压青春期高血压” 6.4.6.4.促进血液循环系统生长发育和机能水平的提高。促进血液循环系统生长发育和机能水平的提高。 6 6、依据呼吸循环特点教学注意事项、依据呼吸循环特点教学注意事项年龄(岁)年龄(岁

59、)心脏面积(心脏面积(cm)cm)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ml)ml)心输出量心输出量(L)(L)1414运动员运动员128128939320-3020-301818非运动员非运动员127127757520-2520-2512-1412-14非运动员运非运动员运动时动时80-12080-12020-3020-3012-1412-14运动员运动运动员运动时时150-170150-17020-3020-30少年运动员心血管机能变化少年运动员心血管机能变化6.56.5v 加强呼吸肌的训练,提高呼吸深度(用深而加强呼吸肌的训练,提高呼吸深度(用深而 慢的呼吸代替浅而快的呼吸)慢的呼吸代替浅而快的呼吸)

60、v 注意培养呼吸与动作的协调性。注意培养呼吸与动作的协调性。v 注意使用合理的呼吸方法,注意呼吸道卫生。注意使用合理的呼吸方法,注意呼吸道卫生。憋气的利与弊憋气的利与弊v利:憋气对运动良好的作用有:憋气时可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利:憋气对运动良好的作用有:憋气时可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张力的增加,可为有关的运动环节创造最有效的收缩支撑条件。张力的增加,可为有关的运动环节创造最有效的收缩支撑条件。 v 弊:一是憋气使胸膜腔内压上升,造成静脉血回心弊:一是憋气使胸膜腔内压上升,造成静脉血回心 受阻,进受阻,进而心脏充盈不充分,输出量锐减,血压大幅下降,导致心肌、脑而心脏充盈不充分,输出量锐减,血压大幅下降,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